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李永成教授从脾胃论治崩漏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崩漏的基本病机有三,概括为“虚”“热”“瘀”,临床常从脾胃论治,认为脾虚型崩漏可分为脾胃气虚、脾虚火热、脾虚夹瘀证,临证分别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逐瘀止崩汤加减治疗。李教授在治疗中十分重视调和脾胃,常以补脾胃、降胃气、通阳明、消食积为主,以开心窍、调肝气、滋肾水、化瘀血为辅,获得佳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昭玲教授系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在诊治崩漏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崩漏应该归属于月经病的范畴,其病机不外乎气虚、血热和瘀阻三个方面,临床上擅长用四草汤随症加减治疗崩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褚玉霞教授治疗崩漏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褚教授认为肾虚血瘀、虚瘀生热是崩漏的基本病机。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临床上辨证论治治疗崩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世梅  王英 《中医药学刊》2001,19(5):428-429
崩漏是月经病的难证、重证。例举杨家林教授的两个习用方:举元寿胎乌茜汤和生脉二至乌茜汤,可见其治疗崩漏颇具特色。其一,慎审致病标本因果,辨治运筹帷幔之中。其二,益气清热化瘀,贯穿治疗始终。其三,根据年龄不同,侧重脏腑治疗。指出崩漏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热或血瘀,灵活运用治疗大法,以治因为本,并贯穿治疗始终,不可视果为因,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5.
陈旦平教授认为虚、热、瘀是崩漏的主要病机,以肾虚为本,热瘀为标,临证时强调审证求因,辨别阴阳。陈旦平教授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治疗崩漏,主张求因为主,止血为辅的原则,注重调肾固冲、调补气血、化瘀清热之法,用药活涩并用,善用炭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翠霞教授认为"寒、热、虚、实"均可致瘀,滥用固涩止血药也可致瘀,故瘀血是崩漏的重要病理产物,同时又成为发病的重要因素。瘀血既是崩漏本质,又是继发病因,治疗应从"血瘀"并分期论治,瘀血崩漏补涩剂效果不佳,必须活血化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得归经。出血期"通因通用""化瘀止血",止血后"补肾健脾,调经促排卵",王师主张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恢复两个周期以上停止用药。附崩漏(瘀血阻滞)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40-42
崩漏为中医妇科急症之一,治疗时多先以止血治标,再以承源复旧治其本。然其中血瘀型崩漏在治疗时既要止血以达治标的目的,又要活血祛瘀治其根本,故治疗相对不易。而同为瘀血型崩漏,在致瘀因素不同时,韩延华教授的治疗方法亦有差异。外感寒邪,寒克胞脉,寒凝致瘀,治疗时以散寒祛瘀为主,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外感热邪,热与血结,或血煎灼成块,治疗时以清热逐瘀,固经止血为主,方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化裁。故血瘀型崩漏,使用正确的祛瘀之法,审因论治才能得到较好收效。篇幅原因,文章仅从外感寒热致瘀两方面介绍韩延华教授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仲景治疗崩漏病证有常有变,用方精当,疗效卓著,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整理总结仲景对妇人崩漏病的辨治特点,依据病机,将崩漏病证分为五种证型,即:冲任虚寒挟瘀型,冲任虚寒型,肝络血瘀型,瘕病漏下型,胞阻下血型。并总结梳理导师王庆国教授对妇人崩漏病的临证治验及用方特色,探讨妇人崩漏病的临床证型及方药运用,针对妇人崩漏病属冲任虚寒夹瘀的主要病机,切中“虚寒”与“血瘀”的病机特点辨证施治,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志华,安徽中医妇科三大学术流派之一——徐氏妇科第四代传人、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中国20世纪百名临床大家之一,1992年享受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安徽省名老中医。崩漏是妇科常见的病证,徐志华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60余年,对于该病证,徐老进行了数10年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提出崩漏“热瘀相关”论,认为热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热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共性核心病机,徐志华教授制定基本治法——“凉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10.
何丹丹  金季玲  李军 《河南中医》2016,(10):1714-1716
崩漏是妇科疑难病症,其病症病因多端,病机复杂,常有连锁反应之变,每多气血同病,累及多脏。金季玲教授认为崩漏之病机必须以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去探析。整体病变位于肾,因于"阴虚阳搏",局部病变在于子宫,因于"瘀热互扰",将其归纳为虚、热、瘀,在治疗中融"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于其中。金教授十分推崇刘奉五治疗崩漏的主张"调治月经似是治血而非治血,而是治疗天癸和调整脏腑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疗崩漏,出血期当以止血为主,血止之后,重在固肾以治本,并需调整月经周期,在治疗过程中补肾健脾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思路方面探讨胡曼卿教授治疗崩漏的临床经验。胡老认为,治疗崩漏应首调冲任,恢复肝脾肾的功能,从瘀论治,佐伍风药,衷中参西,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总结张志远教授治疗崩漏的经验。认为崩漏的发生与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密切相关,诸病因可导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或中气下陷、冲任不固,或瘀阻冲任、血不循经,或脾肾亏虚、冲任虚寒,发生崩漏。治疗上主要从火、虚、瘀三方面论治,善用清解和补益之法,主张从凉血止血、补中益气、活血化瘀、温阳摄血方面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陈杨  范晓丽  孙志平 《光明中医》2009,24(8):1437-1438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病证之一,其病因多端,病机复杂.导师李翠萍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对崩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虚、热、瘀,尤重在虚.肾虚是致病之本.治疗上出血期以逐瘀止血为主,非出血期以补肾为主,采用补肾调周法,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减化裁,临床上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妇科疑难急重症。张玉珍教授认为,引发崩漏的根本原因在于肾气受损,冲任不固,且不论崩证、漏证,每因出血过快过急或出血日久,均可致瘀血停滞;强调崩漏给予塞流之时,活血化瘀应贯穿其中,既能防塞后留瘀之弊,又能祛瘀生新、寓止于消中;提出在出血期以补肾益气治疗为主,不忘逐瘀,且顺应胞宫藏泻;血止后则补肾调周,澄源复旧。  相似文献   

15.
崩漏是中医妇科之常见病、多发病。该病虽然常见,但病势缠绵难愈。患病日久可严重影响各年龄段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而西医疗法之副作用亦不容忽视。陈莹教授认为瘀血为崩漏病因病机之关键,从瘀论治、分期治疗往往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李丽芸教授辨治崩漏的临床经验及用药特色。李丽芸教授认为崩漏辨证应以脾肾为本,瘀热为标。临证需分期论治,出血期调理脾肾、兼顾气血,缓解期调补精血、兼顾肾气,稳定期补肾调周、预防复发,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医家借鉴。  相似文献   

17.
欧阳惠卿教授治疗崩漏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惠卿教授认为,崩漏病机在于肾虚血瘀,肾虚封藏失职,冲任气血不固,因虚致瘀,虚、瘀生热,热可动血亦可耗血,且经血受热煎熬则瘀结更甚,而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针对虚、瘀、热病机特点,自创官血饮(由续断、山茱萸、龙骨、牡蛎、党参、白术、茜根、海螵蛸、蒲黄、三七、马齿苋等组成)治疗。并强调补益清化并施,忌苦寒刚燥、滋腻滞涩;擅用通因通用之反治法,止血而不留瘀;佐以清热凉血,行瘀散结止血;非经期重视调补脾肾以复旧等治法。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6,(1):93-94
目的:总结王自平教授"活血逐瘀固冲三步法"治疗血瘀崩漏经验。方法:跟师临证学习,整理、归纳、总结其对血瘀崩漏病因病机的认识、辨治方法、用药特点,并举老师治愈典型病案。结论:其经验为第一步,活血祛瘀;第二步,逐瘀止血;第三步,固冲止血。重视青春期、生育期和绝经过渡期崩漏的不同病机特点,辨证施治,选择用药,强调在治疗时保留原有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贺若芳教授 ,从事中医妇科临床诊治工作30余年 ,在治疗崩漏方面有独特的治疗思路。她结合中西医理论 ,采取“药物刮宫法”治疗崩漏 ,主要从瘀论治 ,方用生化汤加减 ,收到满意疗效。笔者有幸随诊左右 ,现就其经验进行总结。1以瘀立论究幽洞微妇女不在行  相似文献   

20.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病之一,亦可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共有症状。本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临床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因瘀为病者,每多有之。崩漏日久,失血伤阴、阴虚化火、虚火伤阴致瘀;感受热邪或素体阳盛,因热致瘀;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而瘀;或久病气虚,无力运血,气虚致瘀,皆可致经血非时而下,发为崩漏。针对上述病因病机,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20例崩漏患者,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