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沉积Ni—W非晶合金及Ni—W—SiC复合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电化学和络合物化学理论为依据,利用“诱导共沉积”效应,选好合适的络合剂,在金属表面电沉积Ni-W及其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温度和电流密度对Ni-W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电沉积的影响;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对非晶态Ni-W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硬度的影响以及非晶态合金镀层的结构和结合力,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得到W含量大44%的合金镀层。W含量大于44%的合金层及其复合层呈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Cr2W8V基体电刷镀Ni-W过渡层和离子镀Ti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及强化机理。利用XRD、SEM和TEM分析了涂层结构,用划痕法测定了涂层结合力,并测定和分析了涂层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由于TiN沉积过程中的温度效应,混合晶态的电刷镀Ni-W层发生晶化和析出强化,并形成界面扩散层和双层复合,从而使Ti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和硬度明显提高;Ni-W过渡层对TiN涂层起有力的支撑作用。Ni-W与TiN复合涂层的耐磨性优于TiN单层。  相似文献   

3.
化学镀Ni—W—P非晶态合金的晶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锦福  郭凯铭 《物理测试》1998,(1):11-14,18
通过DSC、XRD分析和镀层性能测试,研究了化学沉积Ni-W-P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钨的共沉积提高了化学镀镍层的热稳定性。晶化过程激活能为133.576kJ/mol,晶化过程合金结构按非晶态-混晶态-结晶态的顺序演变。随着结构的变化,镀层的硬度的耐蚀性了也发生的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Ni—W非晶态合金电沉积方法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Ni-W非晶态合金的电沉积方法,讨论了电解液组成、温度及pH值对镀层组成及镀层结构的影响,获得了Ni-W合金镀层结晶-非晶区域图。根据镀层的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研究了镀层结构及非晶态结构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Ni-W-P非晶态合金的沉积方法;讨论了电沉积液的温度、PH值和电流密度对镀层结构及成分的影响;同时对电沉积液的PH值和电流密对镀层的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硅镇静钢热浸镀Zn-Ni合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硅镇静钢在Zn-0.09%Ni合金镀液热镀后镀层的组织结构、耐盐雾腐蚀性能,并研究Zn-0.09%Ni合金镀液对锌锅材料的腐蚀作用。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0.09%Ni以后,镀层中的ζ相层减簿,晶粒细化,Ni富集在ζ相柱状晶的晶界上;Zn-Ni合金镀层的耐盐雾腐蚀寿命是纯锌镀层的2倍;Zn-Ni合金镀液能减缓对锌锅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化学镀Ni—W—P合金镀层耐磨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化学镀Ni—P层进行合金化,获得了一种含W9.7%.P5.9%的Ni—W—P三元合金镀层。研究表明该镀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600℃×1h热处理后,其硬度值达到峰值(约为HV(100)1060);其耐磨性优于Ni—P镀层;在1N的HCl溶液中,和Ni—P层比较,其耐蚀性稍差。  相似文献   

8.
不同成分Ni—Fe—P镀层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现代测试技术研究了不同成分电沉积Ni-Fe-P合金的结构、热稳定性、磁性和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Ni-Fe-P镀层中磷量增大,镀层从晶态→晶+非晶态→,结构缺陷随之增多,表面圆顶状物尺寸变小;并且推迟了晶化稳定相的析出和再结晶,含铁量增大,镀层硬度,耐磨性和晶化温度均提高,Ni-Fe-P镀层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 于Ni=P镀层。成分对Ni-Fe-P合金的磁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Ni—W—Co/Al2O3复合电刷镀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董允  林晓娉 《表面技术》1997,26(6):14-16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轩了Ni-W-Co/Al2O3颗粒复合镀层,分析了影响颗粒沉积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Ni—P—SiC复合电镀层组织结构和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晓军  傅光 《表面技术》1995,24(6):10-12
用X射线衍射和SEM等方法研究了电沉积Ni-P-SiC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并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对镀层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试验表明,这种电沉积复合镀层的Ni-P基质为非晶态,而SiC则仍为晶态。  相似文献   

11.
铜合金化学镀Ni—P表面强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铜合金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条件: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对镀层晶态转变、硬度与基体结合力的影响,比较了化学镀前后的耐磨性、耐蚀性。结果表明,化学镀Ni-P合金后,铜合金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蒋伏广  苏君 《腐蚀与防护》1999,20(11):496-498
研究稀土铈对Ni-P-Si3N4化学复合镀工艺操作性能及镀层性能的影响,发现在Ni-P-Si3N4化学复合镀镀液中加入少量稀土铈能有效地提高镀速及镀液稳定性,并可以提高镀层中SiN的共沉积量,增加镀层硬度,但镀层耐蚀性有所下降,镀层结构分析发现镀层由非晶态向微晶态转变。  相似文献   

13.
化学镀Ni—P—Al2O3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制取含Al2O3粒子量高且镀液稳定的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的工艺方法;讨论了镀液组成和工艺对沉积速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镀层的组织性能及机理,在Ni-P合金镀液中加入Al2O3粒子(3~5μm)形成复合镀层,且Al2O3与Ni-P合金基质机械结合,复合镀层保持Ni-P合金结构,复合镀层表现更优良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4.
化学镀Ni-P合 某些介质中具有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印化行为,耐蚀性好,尤其是非晶态镀层耐蚀性更佳。但是在液-固两相流冲刷腐蚀环境中,当刷速度较高时,经400℃*1h热处理后的镀腐蚀性能却优于非晶态镀层。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对Ni-P-PTFE化学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向一种含有络合剂的化学镀镍液中加入PTFE浓缩乳液,在材料表面获得了Ni-P-PTFE化学复合镀层,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Ni-P-PTFE 事氐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00℃以下加热时,复合镀层的硬度变化不明显。加热温度为400℃时,复合镀层具有最高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增加,结合强度提高,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的耐蚀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Ni—P化学镀层结合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弯曲法、划痕法研究了镀后加热温度对Ni-P化学镀层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后退火温度越高,镀层结合力越好,但温度过高时,镀层硬度将下降。用金相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探讨了镀后退火温度影响结合力的机理。结果指出:退火时将在镀层和基体界面上发生Ni与Fe的互扩散,形成Ni-Fe合金扩散层,从而提高了结合力。为了能在保证镀层硬度的前提下提高结合力,本文提出了二次镀覆的设想,获得较好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Ni—W合金电镀层内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中东 《表面技术》1995,24(6):13-15
研究了Ni-W合金电镀工艺组成对镀层内应力的影响。介绍了测量内应力的方法。当在一个合适的镀液组成范围时,可以获得应力相对较低的镀层。  相似文献   

18.
化学镀非Ni—P/Ni—Mo—P合金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镀液中加入Na2MO4的化学沉积法对酸性Ni-Mo-P/Ni-P双层化学镀的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用连续施镀法制备此多元合金镀层的工艺,通过对镀层的成分与结构关系及镀层成分与工艺参数关系的实验研究,从热力学角度提出了非晶态双层镀镀层合金膜材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非晶态Ni-W合金镀层电沉积影响因素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络合剂加量、镀液pH、温度等因素对非晶态Ni-W合金镀层电沉积的影响.同时对非晶态镀层结构、结合力和耐蚀性也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电沉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氨基络合物加量为0.74~1.11mol/L时,合金镀层稳定,W含量大于44%的合金镀层为非晶态.有优异的耐蚀性,并且在不同材质上具有良好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由NiSO4.6H2O、FeSO4.7H2O柠檬盐及稳定剂等组成的镀液,用化学法施镀Ni-Fe合金时,镀液的酸度,温度和铁盐的浓度等因素对镀层沉积速度及镀层组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