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现存的安全问题,从粮食生产系统的全方位考虑,根据当前农民种粮效益低的根本原因,提出通过国家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的方法,扩大种粮农户生产规模,提高种粮效益,从而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李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31,40
调查得知,近几年来淮北市粮食生产连续创历史新纪录,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种粮效益稳步提高,农民增收显著。存在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力量不强,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等。下一步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稳定总产,提升品质,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与稳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从全国来看。连续5年的丰收,加上今年主产区夏粮生产在遭遇大旱等自然灾害后.仍然获得好收成。为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奠定了基础。国家为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加大了粮食直补、农机良种补贴力度,实施粮食最低保护价。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粮食价格仍然偏低导致的种粮收益不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导致的种粮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农民的种粮收益,影响到粮食生产稳定与粮食战略安全。因此,提高粮食价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浙江现代农业》2004,(2):F002-F002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说,为了稳定粮食面积、恢复和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04年国家将采取措施,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千方百计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与稳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从全国来看,连续5年的丰收,加上今年主产区夏粮生产在遭遇大旱等自然灾害后,仍然获得好收成,为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奠定了基础.国家为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加大了粮食直补、农机良种补贴力度,实施粮食最低保护价,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粮食价格仍然偏低导致的种粮收益不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导致的种粮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农民的种粮收益,影响到粮食生产稳定与粮食战略安全.因此,提高粮食价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提高收获环节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措施,包括明确污染来源及区域,合理设置检测项目;增加粮食检测仪器设备购置费用,提升检测能力硬件水平;提高检测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粮和粮食安全意识,减少田间人为污染等方面内容,以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苏兴化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了粮食的稳步增产。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是清丰县的主导产业,但目前食粮生产存在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过高,农民种粮成本过大;技术棚架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成为了清丰县粮食增收的重要制约因素。在综合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后,提出了加强引导、扶持,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等基本措施,以保证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粮食补贴效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策。二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粮食补贴效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策。二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通过目前影响稻作生产效益因子的简析,从而达到在粮食生产全过程中节支增收、提高效益,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建立粮食直补机制是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所做出的重大决策。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据对两年来粮食直补政策在浦江县的执行情况分析,粮食直补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粮田面积的稳定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实现了预期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耕地紧张,在市场经济中,农民受利益驱动,种粮积极性下滑。而对粮食产业诸多隐忧,提出必须采取固本策略,端正认识,着力保护粮食产业的载体--耕地,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引导结构调整,提高粮田综合效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做到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保护了粮食生产力,实际上也就保护了粮食产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稳定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几年来,国家在重点粮食产区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粮食收购价政策增加了种粮农民收益预期,保护了广大种粮农民的利益,对促进粮食生产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根据情况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关部门2月8日和3月27日,两次提高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现存的安全问题,从粮食生产系统的全方位考虑,根据当前农民种粮效益低的根本原因,提出通过国家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的方法,扩大种粮农户生产规模,提高种粮效益,从而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稳定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几年来,国家在重点粮食产区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粮食收购价政策增加了种粮农民收益预期,保护了广大种粮农民的利益,对促进粮食生产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根据情况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关部门2月8日和3月27日,两次提高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  相似文献   

17.
正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江西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要素趋紧,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种粮效益相对收窄,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失,种粮农民老龄化、兼业化严重,撂荒粮田增多等现象出现,"谁来种粮"、"怎么种粮"问题一度严峻。为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难题,江西坚持问题导向,按照  相似文献   

18.
良种推广补贴是国家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政策措施;是国家进一步支持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优质专用粮食品种,提高种粮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恢复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通过贯彻落实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可以推广优良品种,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可以改善粮食品质,提高粮食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可以满足国内外对优质粮食品种的需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2004年3月以来,国务院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目标同时实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宝林 《新农业》2004,(10):4-5
近几年,我国粮食连年减产,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种粮积极性不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这一问题。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国务院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中突出明确了一条,就是“建立直接补贴机制,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即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直补机制,简单地说,就是把原来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的一种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