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构建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为下一步免疫与诊断研究制备高纯度P30重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自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腹水中收集速殖子,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法扩增编码P30的基因片段(经电泳切带纯化),定向插入到PQE-30表达质粒中,转化入TG1宿主菌,在含有青霉素的SOB平板上筛选阳性重组子,采用酶切、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插入片段进行鉴定。结果:阳性重组质粒PQE30-P30经Sal HindⅢ双酶切下的插片及PCR扩增产物均与原插入的P30基因片段大小一致为976bp,通过序列测定证实插入片段为编码P30的基因片段。结论:成功构建弓形虫表面抗原P30基因的重组质粒PQE30-P30。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GRA1基因变异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抗原1( GRA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根据GRA1基因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RA1基因片段,插入pcDNA3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酶切及PCR鉴定、测序。结果: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中扩增出775 bp的GRA1基因,测序显示该基因存在一135 bp的插入序列,使得所得PCR产物分子量大于预期值(628 bp)。该插入序列造成GRA1基因移码突变。结论:首次报道了变异的弓形虫RH株GRA1基因并构建了该变异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ROP2基因的体外扩增及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弓形棒状体蛋白2(ROP2)基因重组质粒。方法:根据ROP2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ROP2的基因片段,插入pGEX-4T-1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经酶切及PCR鉴定,而后进行测序。结果:ROP2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1043b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在国内首次克隆了弓形虫ROP2基因,为下一步弓形虫诊断及疫苗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球形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球形幽门螺杆菌(HpC)vacA基因全长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使幽门螺杆菌(Hp)标准株NCTC11637发生球形变异,收集球形Hp。从HpC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vacA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回收后克隆到pMD-18T中,转化人大肠杆菌JM109。阳性重组质粒用PCR及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HpC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888bp的vac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T-vacA,酶切产物的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显示,HpC与已公布的Hpvac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8%。结论:成功地对HpC vacA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及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MD-18T-vacA,并经酶切及序列分析所验证,证明HpC含有完整的vacA基因,其可能与Hp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POP2)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 根据ROP2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I、SalI酶切位点,用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ROP2的基因片段,插入pGEX-4T-1质粒,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ROP2,而后经EcoR I、Not I双酶切出ROP2基因片段,再亚克隆到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ROP2。结果 ROP2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1043b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克隆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 在国内首次克隆了弓形虫ROP2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ROP2,为下一步弓形虫DNA疫苗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ROP2基因的体外扩增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 根据ROP2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I,SalI酶切位点,用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ROP2的基因片段,插入pGEX-4T-1质粒,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ROP2,而后经EcoRI,NotI双酶切除ROP2基因片段,再亚克隆到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ROP2。结果 ROP2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1043b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克隆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 在国内首次克隆了弓形虫ROP2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ROP2。为下一步弓形虫DNA疫苗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抗原-1(GRA1)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开展DNA疫苗的保护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扩增出编码GRAl目的基因,用EcoR Ⅰ/XhoⅠ分别对扩增产物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进行双酶切,将GRA1定向克隆到pcDNA3 EcoRⅠ/XhoⅠ位点;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双酶切初步鉴定后做序列测定。结果:特异扩增出预计的GRAl片段,大小为573bp;扩增产物双酶切后成功连接到pcDNA3中,经PCR,双酶切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中含有GRA1读框。结论:成功构建弓形虫GRAl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pMD-18-T/GRA1重组质粒.方法从接种了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RH株、桂弓株、B36株的小鼠腹水中收集、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出三个不同虫株的致密颗粒蛋白1(GRA1)目的基因片段.将此目的基因片段插入PCR产物克隆专用载体pMD-18-T中,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PCR鉴定其准确性.结果获得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GRA1目的基因片段为785 bp.构建了pMD-18-T/GRA1重组质粒,经鉴定与预期理论值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pMD-18-T/GRA1重组质粒.进行弓形虫不同毒株的GRA1基因测序,为研究其同源性及进一步应用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人载脂蛋白CⅡ(ApoCⅡ)成熟肽编码基因。方法: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扩增ApoCⅡ成熟肽的编码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继而采用外显子拼接法。以两种扩增产物为模板再次进行PCR,得到246bp的人ApoCⅡ基因编码片段。将ApoCⅡ基因编码片段重组入载体pUC18,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PCR扩增得到ApoCⅡ基因编码片段.经测序证实重组人载体pUC18中的ApoCⅡ编码片段的序列与Genbank中所检索到的编码序列完全一致。结论:利用外显子拼接法完成人ApoCⅡ成熟肽基因编码片段的克隆,为基因工程研制有生物活性蛋白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人肝细胞癌相关抗原661(HCA661)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 (mtHSP70)刺激表位的融合基因疫苗。方法:通过PCR技术扩增HCA661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I-neo后测序。通过PCR技术从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包含mtHSP70刺激表位的DNA片段,亚克隆至pGEM-T easy后测序。将该刺激表位片段插入pCI-HCA661中HCA6 61下游,利用PCR和酶切方法鉴定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HCA661-mtHSP70E。结果:HCA661 PCR扩增产物为1 040 bp,mtHSP70表位PCR产物为312 bp,测序结果均分别与GenBank登记的序列完全相同。PCR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I-HCA661-mtHSP70刺激表位中含有正确编码的融合基因片段。结论:成功构建含有人肝细胞癌相关抗原HCA661-mtHSP70刺激表位的融合基因疫苗。  相似文献   

11.
12.
董伟  詹瑧  佟书娟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6,25(3):133-135,139
目的:建立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PI)N-端193个氨基酸的重组表达质粒。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从HL-60细胞内扩增出BPI氨基端1~193个氨基酸的基因序列,克隆入T载体。将BPI 193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 a中,构建重组的原核表达质粒pET-BPI 193,转化大肠杆菌BL 21菌株。结果:从HL-60细胞中扩增得到579 bp的BPI 193基因片段,构建了T-BPI 193亚克隆和PET-BPI 193重组表达质粒。结论:成功构建了pET-BPI 193重组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人NKp46进行基因克隆并探讨其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和纯化。方法:用RT PCR法自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扩增hNKp46片段(约900?bp),克隆至质粒载体pMD18 T,并对克隆的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用限制酶EcoRⅠ和NcoⅠ消化pMD18 T hNKp46重组质粒,分离hNKp46片段,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的相应限制酶位点,酶谱分析鉴定重组表达载pET30a(+) hNKp46。转化菌株BL21(DE3)经IPTG诱导,用SDS 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采用His·Bind Purification Kit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RT PCR扩增的DNA片段与hNKp46 cDNA大小一致。重组质粒pMD18 T hNKp46的DNA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DNA序列与文献报道的hNKp46的cDNA序列一致。SDS PAGE表明,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8.5?kD,其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的40%左右。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重组蛋白能特异地与抗His·Tag抗体结合。纯化得到纯度为95.5%的重组蛋白,纯化回收率达40%。结论:成功构建了人NKp46表达载体,并获得了稳定表达的工程菌株,纯化了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原核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表达梅毒螺旋体外膜脂蛋白TP17的载体,并进行酶切鉴定,为获得重组抗原TP17及其用于梅毒血清学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化学合成的寡核苷酸(oligo)通过PCIk的方法拼接成TP17目的基因的序列,并将合成好的序列克隆入pMD18-TSimple载体。以pMD18-TSimple-TP17为模板,PCtk扩增TP17基因片段。PCR产物通过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TP17条带,随后用EeoRI和XhoI对TP17回收所得片段及目的载体pET22b进行双酶切并连接。连接产物电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10B中后,挑取克隆,提取质粒并鉴定。最后将质粒转化至BL21菌株中。挑取克隆,提质粒,进行鉴定。结果:PCR扩增片段、双酶切均出现445bp大小的目的基因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2b—TP17,为下一步用IPTG诱导BL21菌株表达重组目的蛋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抗原GRA7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方法:设计GRA7的特异引物,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GRA7的基因片段,经克隆至pMD18-T载体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而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VAX1-GRA7。结果:PCR扩增出GRA7基因的特异片段,所获克隆的序列正确,并被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VAX1-GRA8。结论:成功构建了GRA7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VAX1-GRA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和鉴定微小隐孢子虫CP15/60—23基因重组卡介苗。方法以pET-30a-CP15/60-23质粒为模板,PCR扩增CP15/60—23基因片段,然后克隆至TA载体;通过酶切、测序鉴定后,将CP15/60—23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定向克隆至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MV262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SP)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MV262-CP15/60—23,用电穿孔将该质粒导入野生卡介苗(BCG—WT)构建微小隐孢子虫CP15/60—23基因重组卡介苗。结果扩增出792bp的微小隐孢子虫CP15/60—23基因片段,成功构建pMV262-CP15/60—23质粒,并通过PCR扩增和提取质粒、酶切等表明该质粒被正确导入BCG—WT中。结论成功构建微小隐孢子虫CP15/60—23基因重组卡介苗,为研究隐孢子虫病新的防治方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携带自杀基因HSV-tk和免疫相关基因H60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IRKS-H60、pIRES-TK和pTK-IRES-H60。方法;以质粒pUC19-H60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H60基因,并亚克隆至pMD18-T载体,构建中介载体pMD18-H60。双酶切质粒pMD18-H60和tgCMV/HyTK,获得H60和TK基因片段,再克隆至逆转录载体pIRES,构建重组载体pIRES-H60和pIRES-TK。然后把HS0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IRES-TK,构建重组载体pTK-IRES-H60。转染重组载体至包装细胞PA317进行病毒包装,用病毒液感染NIH3T3细胞,检测病毒液的滴度。结果:测序结果显示PCR扩增的H60基因序列正确,重组载体经PCR和酶切鉴定得到相应的基因片段。经筛选得到稳定的产病毒细胞株PA317/pIRES-H60、PA317/pIRES-TK和PA317/pTK-IRES-H60,病毒滴度分别为8×10^4、1×10^5、7.1×10^4cfu/mL。结论:成功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IRES-H60、pIRES-TK和pTK-IRES-H60,建立了稳定的病毒细胞株,所产生的假病毒颗粒具备一定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人CD40基因并原核高效表达其胞外段。方法采用RT-PCR法,从高表达人CD40抗原的XG-2细胞中扩增CD40全长基因,并将其插入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验证。用特异引物扩增CD40抗原分子的胞外段基因(可溶性CD40、sCD40基因片段),再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5x-3,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结果 RT-PCR能从XG-2细胞总RNA中扩增出特异的目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GenBank中登录的完全一致,构建的原核表达重组载体pGEX-5x-3/hCD40ECD在表达宿主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能获得有效表达,Western blot证实了目的蛋白条带的特异性。结论获得了人CD40分子的基因及其胞外段原核表达产物,为进一步研究CD40分子的功能和sCD40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结核分支杆菌分泌性抗原85B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方法:设计85B的特异引物,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含85B基因质粒DNA中扩增85B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经测序分析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PCR和双酶切鉴定阳性菌株。结果:PCR扩增获得85B的基因片段,测序获得的正确片段被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VAX1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VAX1-85B。结论:成功构建了85B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VAX1-85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