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颇重视中国黑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抗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并提出这一作用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1980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Hammerschmidt偶然发现:一位正常的32岁男性在摄食四川佳肴麻婆豆腐后,出现血小板功能降低,表现为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阻断16μM二磷酸腺苷(ADP)激活血  相似文献   

2.
Spiramine N-6属粉花秀线菊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二十碳二萜生物碱。本实验采用Born,Shen和Hamburger等方法分别观察了spiramine N-6在体外和体内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反应的作用,同时评价spiramine N-6对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spiramine N-6在体外选择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呈量效关系,其IC50=26μmol/L,对花生四烯酸(AA)或腺苷二磷酸(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作用;spiramine N-6静注后明显抑制PAF、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piramine N-6呈浓度依赖性减少AA和PAF引起血小板5-羟色胺的释放,其IC50分别为64.7和33.5μmol/L。Spiramine N-6明显阻抑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78.6μmol/L。结果提示spiramine N-6作为二十碳二萜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和阻抑血小板一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L—精氨酸L—门冬氨酸盐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YY  Wang JY  Fu YL  Wang C  Peng SQ 《生理学报》2001,53(4):303-306
用血小板聚集、粘附、释放实验和出血时间测定观察L-精氨酸*L-门冬氨酸盐(DR)对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DR15mg/kg静脉给药,可明显抑制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P<0.01);15mg/kg单次口服给药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其药效可持续8h以上(P<0.01);DR7.5、15、30mg/kg灌胃给药(Bid×3.5d),可明显抑制ADP、胶原或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P<0.01),并延长出血时间(P<0.05)。DR30mg/kg可明显抑制大鼠血小板粘附,并促进血管内皮释放前列环素(PGI2),但对活化的血小板释放血拴素(TXA2)无明显影响。本研究发现,DR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阿司匹林。这些作用部分是由于DR增加了血管内皮PGI2的释放。此结果为血小板功能的调节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4.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蛇毒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蛇毒(TMV)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狗、家兔、豚鼠)血小板的活化,发生聚集。血小板聚集强度与加入TMV的量有关。豚鼠血小板对TMV最为敏感,TMV引起豚鼠、家兔、狗和人的血小板聚集的最低剂量分别为0.6、12.5、2.0、2.0μg/ml。EDTA抑制而肝素不影响TMV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TMV的血小板聚集反应伴有5羟色胺的释放,引起家兔血小板5羟色胺最大释放(72%)的TMV剂量为100μg/ml。TMV还可以诱导血小板血栓恶烷A_2的形成。阿斯匹林能阻断TMV诱导的血栓恶烷A_2的生成,但并不抑制TMV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提示TMV可能通过不依赖于血栓恶烷A_2的途径活化。初步结果表明TMV是研究血小板生理机制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5.
白藜芦醇甙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内钙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研究白藜芦醇甙(polydatin,PD)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应用Bom比浊法和Grynkiewicz方法分别测定PD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内钙水平的影响。PD在体外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lrasphate,ADP)诱导的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5.13及10.0μmol/L;5、10和20mg/kg的PD静注均明显降低兔血小板聚集率,且呈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PD明显减少兔洗涤血小板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本实验说明PD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机制与其降低血小板内钙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一种快速、灵敏的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方法: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在有ATP、Mg~(2+)、O_2存在时产生的生物发光素测定血小板ATP的释放量,以反映血小板的释放功能;研究了ADP、AA、胶原、凝血酶等四种诱导剂对血小板释放功能的作用,发现ADP的诱导释放能力较其他三者为弱;观察在不同剂量ADP和AA的诱导下,血小板聚集强度和释放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血小板数等因素对ATP释放功能测定的影响。应用该方法研究了Aspirin及活血化淤药物川芎嗪,毛冬青甲素对血小板释放功能的影响,发现Aspirin对AA诱导的释放反应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以ADP诱导的释放反应中,川芎嗪的抑制作用较毛冬青甲素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7.
周先果  雷丹青  周先丽  李映新 《蛇志》2007,19(4):253-256
目的应用电镜研究尖吻蝮蛇毒活性肽(K组分)对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取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健康志愿者静脉血,观察K组分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collage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将已调好的PRP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D组为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C、E组为加K组分组。B、C组分别加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D、E组分别加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胶原,各组分别制成超薄切片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摄片,测出其聚集抑制率。结果K组分能抑制由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剂量与抑制率成量效关系,IC50经直线回归分别为0.067和0.088μmol/L。ADP和胶原组血小板形态不规则,突起明显增多。K组分组血小板形态基本规则,膜表面清晰光滑,颗粒较ADP与胶原组明显增加,胞浆空泡化现象减轻。结论K组分明显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实验用Wistar大鼠62只,采用束缚加悬吊的方法引起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结果观察到,清醒大鼠束缚加悬吊二天可引起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第四脑室内注射5-羟色胺(5-HT25μg/10μl)或在双侧延髓腹外侧区头端(rVLM)微量注射5-HT(4μg/0.5μl/每侧)均可抑制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若预先在双侧rVLM微量注射5-HT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4μg/0.5μl/每侧)后再在第四脑室或延髓腹外侧区内注入上述同剂量的5-MT,则5-HT降低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的作用消失。看来上述5-HT的作用是通过rVLM内5-HT受体的激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滇产胡椒属植物醇提物抗血小板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了12种滇产胡椒属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引起血小板活化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这12种醇提物均明显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中部分醇提物对AA和ADP引起的聚集亦有显著拮抗作用.结果提示,该12种滇产胡椒属植物醇提物具有较高的抗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10.
滇丹参注射液对兔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云南产滇丹参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om氏比浊法,测定滇丹参体内、体外对抗ADP、PAF、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体外每种药物浓度分别为40 g/L、20 g/L、10 g/L、5 g/L、2.5 g/L,体内实验分为7组,即生理盐水组、两种丹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 g/kg、10 g/kg、20 g/kg,每组6只.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滇丹参体外显著抑制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呈浓度-效应关系(P<0.05,0.01),IC50为33.7 g/L(ADP)、18.1 g/L(AA).滇丹参也显著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最大抑制率为36.8%;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滇丹参在高剂量时可显著抑制ADP、PAF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0.01),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滇丹参在药后20 min开始显效,40 min达到最大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5.6%(ADP)、91.5%(PAF)和88.5%(AA).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滇丹参体外、体内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优于丹参,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滇丹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脊髓5—HT1A受体和5HT3受体参与的心血管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学才  王敬玲 《生理学报》1991,43(6):548-555
给清醒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5-羟色胺(5-HT)1.56、3.125、6.25和12.5μg/1Oμl后引起明显血压升高,并呈量效关系,但心率(HR)无明显改变。Ith 5-HT 再摄取抑制剂 fluoxetine(10μg/10μ1)后也使平均动脉压(mABP)明显上升,这一效应可被5-HT 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cinanserin 25μg/1Oμl)完全阻断。8-OH-DPAT 和2-Methylhydroxy-tryptamine 分别为5-HT_(1A)受体和5-HT_3受体的激动剂,在 ith 8-OH-DPAT(2.5,5.0,1Oμg/1Oμl)后 mABP 明显上升,但 HR 减慢;相反,ith 2-Methylhydroxytryptamine 之后则使 mABP 明显降低,HR 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脊髓中5-HT 可通过激活5-HT_(1A)受体引起血压升高,激活5-HT_3受体则引起血压降低。这一发现对有关5-HT 中枢效应的不同报道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王辉  黎肇炎  黄江南 《蛇志》2008,20(2):91-93
目的 研究广西眼镜蛇中提取的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在人体外及家兔体内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 用比浊法测定广西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对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AA)在人体外及家兔体内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 实验中,能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广西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在体内外均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13.
何坎  刘怀琼 《生理学报》1990,42(6):591-594
大肠杆菌 O55B5内毒素在体外可抑制人血小板自发性聚集,并使血小板内 cAMP、钙调素明显增高,但对肾上腺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无作用,也不能引起血小板致密颗粒和α-颗粒的释放。此外还观察到内毒素组无血小板上清液中5-HT 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浙江产蝮蛇蛇毒的分离参照涂光俦(1979)的方法。浙江产蝮蛇蛇毒经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分离后得到14个蛋白峰,各峰的蛋白含量见表1。将收集的各峰经适当稀释后取0.2ml进行酶活力测定,除磷脂A酶活力按吴新陆、陈远聪(1981)方法测定外,其他酶活力测定如前文(云南省动物研究所,1976),然后做各峰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参照阮长耿等(1983)的方法,所用诱导剂的浓度为ADP(2μM),AA(100μg/ml)以及PAF(3×10~(-7)M),用这三种诱导剂诱导键康人对血小板产生不可逆性聚集,聚集强度分别为75%,75%和70%。粗毒在最终浓度为250μg/ml时能完全抑制上述三种诱导剂所致的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5.
钙离子通道A23187对血小板聚集和蛋白质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2P-Na2HPO4标记猪血小板,在阿斯匹林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Apyrase去除分泌的ADP情况下,以A23187和PMA为血小板激动剂,staurosporine为PKC抑制剂,研究Ca2+和蛋白激酶C在血小板聚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A23187在1~20 μmol/L引起血小板聚集,相应地,明显地引起40 ku、20 ku蛋白质磷酸化,且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b.A23187和PMA在血小板聚集和蛋白质磷酸化上都存在着协同效应.c.1 μmol/L staurosporine可大部分抑制20 μmol/L 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20 ku、40 ku蛋白质磷酸化.结果提示,Ca2+激活血小板是建立在激活PKC的基础上,Ca2+通过激活PKC诱导血小板聚集,这是Ca2+激活血小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肖强  李栋生 《生理学报》1989,41(3):313-317
本文采用离体大鼠回肠纵行肌-肌间神经丛(LM-MP)标本,观察SP对5-HT引起的LMMP标本收缩效应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1) 阈下剂量的SP(5nmol/L)可明显加强5-HT(100nmol/L)引起的LM-MP收缩效应;(2) SP受体拮抗剂[D-Pro~2、DTrp~(7,9)]SP、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抑制或阻断SP对5-HT的加强效应。表明这种效应是通过SP受体中介的;(3) 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也可阻断SP的加强效应,而平滑肌5-HT受体阻断剂BOL对SP的加强效应似无阻断作用。这些结果提示,阈下剂量的SP对5-HT具有调制作用,并与胆碱能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比浊方法测定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和体外对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诱导家兔血小板活化聚集的影响。采用从经大鼠颈内动脉注射诱发同侧大脑半球脑血栓形成方法评价天麻醒脑胶囊的抗脑血栓形成作用。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从和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50%o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83和3.25g/L。0.5和1g/kg的天麻醒脑胶囊于灌胃后明显抑制从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本品1g/kg时显著阻抑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外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无明显影响。1、2g/kg天麻醒脑胶囊组的右侧与左侧脑重差值均显著减小,显著降低右脑伊文思蓝吸光度与右脑重的比值。结果提示,天麻醒脑胶囊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和减轻脑血栓形成作用,有利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特别设计的平面狭缝装置,获得稳定的平面Poisseuille流,对ADP诱导的正常人血小板血浆在不同剪切率下的聚集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0<γ<100s~(-1)的范围内,〔ADP〕约1μM的条件下,当诱导时间t<10s时,血小板聚集率A与剪切率的依赖关系不明显;当t>10s时,γ越大,A越大;血小板聚集体的大小随距离X的增长而增长;血小板的聚集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女性的血小板聚集率比男性的聚集率略大。  相似文献   

19.
炎症时组织释放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对炎性痛觉过敏的产生起重要作用。但炎症组织5-HT2A受体在其中的意义尚不明确。本文旨在研究外周组织5-HT2A受体在慢性炎性痛中的作用。大鼠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在局部炎性部位给予选择性5-HT2A受体阻断剂酮色林,用行为学检测后足底对热和机械刺激的撤足反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炎症局部给予酮色林(20、40、80μg)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FA诱发的热痛觉过敏;每日给予80μg酮色林,在第三天即完全翻转CFA引起的热痛觉过敏,以及部分地减轻触觉超敏。CFA诱发脊髓背角I~II层NPY表达增加,炎症组织局部注射酮色林能抑制脊髓背角NPY的表达增加,但不改变DRG中NPY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外周炎症组织5-HT2A受体激活参与慢性痛觉过敏的发生;阻断炎症部位5-HT2A受体能缓解疼痛,矫正与病理疼痛密切关联的脊髓背角细胞异常改变。因此,外周5-HT2A受体,有望成为治疗慢性炎性痛觉敏感性增高、不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新生大鼠脊髓切片运动神经元(MN)细胞内记录技术,发现5-羟色胺(5-HT)10~100μmol/L灌流可浓度依从地抑制背、腹根刺激在MN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但可增大外源性谷氨酸引起的MN去极化。5-HT对背根性EPSP的抑制无刺激频率依赖性,可为5-HT_(1A)受体激动剂8-OH-DPAT模拟,但不受士的宁、酮色林及MDL 72222的影响。结果表明5-HT可直接激活初级传入纤维末梢5-HT_(1A)受体而抑制MN的突触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