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潜水泵是农业生产中常用工具,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在农田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故障,而减少故障的前提是正确的选购和使用潜水泵,因而为了探讨潜水泵的使用方法,本文主要对农用潜水泵在前期挑选和后期使用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农户使用潜水泵提供一下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同一叶轮配不同导流器,通过试验分析,探索提高潜水泵效率的途径。以250QJ125型潜水泵配两种导流器为例,通过CFD数值计算,预测出潜水泵的性能,将解析法求得的潜水泵最佳工况点与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较为吻合。经对两种导流器内部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分析,提出了增加导流器长度、增大导叶片进口冲角和壁角等方法可提高潜水泵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潜水泵在使用中常发生故障,其中许多故障是因为使用、维护不当造成的。可见,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对于减少潜水泵的故障至关重要。以下简述常见的使用方法。   1.潜水泵不宜过于频繁起动。不得用于排灌含沙量较高或泥浆水。潜水泵外面可用竹网或铁丝网罩住,以防水中杂草堵塞潜水泵网格或卡住水泵叶轮。   2.潜水泵的潜水深度一般为 0. 5米~ 3米。潜水泵在潜入水中时,应垂直吊起,不能横卧着,更不能陷入泥中。   3.不同型号的潜水泵,应按规定的扬程使用;配套的橡胶管、铁皮管或帆布管内径应符合技术要求。   4.电源应按规定…  相似文献   

4.
1.潜水泵不宜过于频繁起动。不得排灌含沙量较高的水或泥浆水。使用中在潜水泵外面可用竹网或铁丝网罩住,以防止水中杂草堵塞潜水泵网格孔或卡住水泵叶轮。2.潜水泵的潜水深度一般为0.5~3.0米,潜水泵在潜入水中时,应垂直吊起,不能横卧着地,更不  相似文献   

5.
潜水泵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农田灌溉与农家生活用水都离不了。潜水泵在使用中常发生故障,其中有许多故障是因选择、使用、维护不当造成的。可见,正确地选择、使用和维护,对于减少潜水泵的故障,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那么,选用潜水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一、选购适合自己需要的优质产品农户选择潜水泵前,应先考虑自己的用水量和扬程。一般用户所需扬程最好选择与水泵铭牌上扬程相等,若不相等,偏差不能超过20%;水泵流量选择要与  相似文献   

6.
潜水泵目前在农田灌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据了解,有些农户缺少使用、保养知识,致使一些潜水泵过早损坏。下面就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维护和常见故障排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小型潜水泵小巧轻便,在农田灌溉及农家生活用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延长其使用寿命,发挥其优良性能,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安装漏电保护器潜水泵在水下工作,容易漏电造成电能损失甚至引发触电事故。如果装有漏电保护器,只要潜水泵漏电量超过一定值(一般不超过30毫安),漏电保护器就会切断潜水泵的电源,避免漏电浪费电能,确保安全。二、电源线不要太长安装潜水泵时,电缆线要架空,但电源线不要太  相似文献   

8.
1.农用单相潜水泵的选购(1)看扬程。选购农用单相潜水泵时,首先要根据所在地的水井情况选择潜水泵扬程。即所选的潜水泵铭牌上的扬程应大于“实际扬程 (1 ̄2)米 损失扬程”。损失扬程可按实际扬程的1/10进行估算。例如:实际扬程为25米,则应选购的农用单相潜水泵的扬程=25 (1 ̄2  相似文献   

9.
潜水泵由于具有结构简单、维护管理方便、可靠性高和利于自动化控制的优点,在城镇给排水行业和机电排灌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大型潜水泵的使用和维护保养,以及其在污水厂应用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潜水泵安全高效使用五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雪 《新农村》2012,(7):35
1.选购潜水泵时应注意其型号、流量和扬程根据应用场所需要扬程、流量,合理选用相应规格的潜水泵,否则将无法获得足够的出水量,也不能发挥机组的效率。另外,还应清楚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某些类型的潜水泵正转和反转时皆可出水,但反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宿州的西二铺村和湖町村分别设置了农民习惯施肥(CK)处理、配方肥处理、配方肥分别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以及同时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配方肥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进一步增加了小麦产量,进而提高小麦经济效益;同样,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幅达到35.0%、107.0%、99.1%。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增加了籽粒锌和硫的积累量,对籽粒锌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籽粒硫含量影响不明显。不同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差异均不显著,但增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谷醇比,降低了直支比,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因此,在土壤锌和硫含量较低的地区,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能促进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不同年代育成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明确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相同纬度)育种程序下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于2011、2013和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磷酸二铵为种肥,设3个施肥水平(0、150 kg·km-2、300 kg·km-2),测定大豆成熟期的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随着大豆产量的改良,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降低、节间长度缩短、倒伏指数下降、收获指数增加;俄亥俄品种的分枝数和结荚高度增加,而辽宁品种则下降。单株粒数的改良是俄亥俄品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辽宁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重的增加。在品种选育进程中,俄亥俄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辽宁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与相同年代育成的辽宁品种相比,俄亥俄品种株高矮,节间长度短,抗倒伏能力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收获指数以及产量明显增加;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而脂肪含量极显著升高。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俄亥俄品种的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保持相对稳定,而辽宁品种的增幅较大。俄亥俄品种的籽粒产量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辽宁品种则在中肥条件下表现最佳。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株高、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结论】在大豆品种产量改良过程中,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均呈下降趋势,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得到增强,收获指数提高,但俄亥俄品种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俄亥俄品种产量的改善多得益于单株粒数的增加,而辽宁品种则得益于百粒重的提高。俄亥俄品种的耐肥性得到增强,其株高和倒伏指数在不同施肥水平下保持稳定,而辽宁品种则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周琳  杨祯妮  张敏  程广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1):3934-3942
目的 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2017年我国肉类产量达到8 588.1万t。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看,肉类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餐桌要经历养殖、屠宰、排酸、分割、运输、零售、储藏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耗,是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浪费,尤其是从屠宰后到终端消费所经历的环节。本研究将聚焦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四个基于全产业调研大肉类产品,重点关注分割、遇冷排酸、运输、零售、批发、冷冻等动物性产品从屠宰到消费的重要环节,明确猪、牛、羊、鸡四种肉类产品在主要环节中的食物损耗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肉类产品的可食用比例。方法 基于系统分析的思路,从全产业链视角将肉类从生产到消费终端链条中可能会产生损耗的环节划分成分割、运输、销售终端、预冷排酸、冷冻储藏五个环节,通过全产业链跟踪调查的方法,分别收集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产业链条以上各环节的损耗数量。考虑到冷鲜肉、热鲜肉、冷冻肉的三种消费形态产业链条的差异性,笔者以不同消费形态的市场占比为权重,在获得每类消费形态全产业链损耗基础上计算综合损耗率。可食用比例则基于经营主体长期屠宰分割后的实际数据计算得到。在典型区域的选取上以主产省为重点,选取不同规模的企业、商超、农贸市场等经营主体,通过一对一访谈调研,获取一手数据。结果 通过对北京、四川、重庆、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吉林、内蒙、新疆等10个省(市),19个一体化企业、7个屠宰分割企业和16个终端销售市场的调研可知,当前我国猪肉、鸡肉、牛肉和羊肉全环节损耗率分别是8.1%、11.22%、1.47%和7.45%。从肉类流通消费形态划分,猪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2.69%、4.12%、8.10%;牛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7.17%、8.68%、11.47%;羊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4.63%、6.53%、7.45%;禽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6.31%、11.22%。结合不同流通形态的占比计算可知猪牛羊禽的全产业链综合损耗率分别为4.36%、9.55%、5.94%、9.30%;胴体可食用率分别是78.48%、81.26%、73.72%、68.55%;整体可食用率分别是90.29%、94.84%、96.46%、78.91%。结论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整体上看中国肉类损耗要显著低于欧美、日本等其他国家,食物利用率高。然而肉类全产业链依然存在中小规模企业加工、分割技术水平较低,批发和零售环节冷藏设备的不到位,冷冻肉以及国内很多地区居民依然偏好热鲜肉品等原因,均是目前中国肉类损耗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看,随着冷鲜肉消费比重的增加,屠宰分割环节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冷藏和储运设施设备的完善,我国肉类全产业链减损降耗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REN Hai    ying  LI Gang  QI Xing    jiang  WEI Ji    guang  LIANG Sen    miao  ZHENG Xi    liang  YAN Li    jyu  ZHU Xiao    ting 《浙江农业学报》2013,25(6):0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 one of the agents of bayberry twig blight disease, the effects of media type, carbon (C) and nitrogen (N) sources, temperature, pH, and light on P. versicolor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mycelial growth and sporulation. Three independent isolates showed a similar trend of growth and sporulation with different C and N sources. However, the growth rate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seven agar media. Fungal growth rates were the highest on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 and potato sucrose agar (PSA). The fungi grew fast on bayberry fruit extract agar (BFA) but sparsely. Growth rates were moderate on oatmeal agar (OMA) and Czapek\|Dox agar (CDA), and low on bayberry leaf extract agar (BLA) and bayberry branch extract agar (BBA). Sucrose, dextrose, maltose, lactose, mannose, levulose, sorbose, and starch were optimal carbon sources, whereas glycerol and ribose were moderate, and xylose was poor for the fungus. Potassium nitrate, ammonium nitrate, urea, and all of the amino acids tested (i.e. cysteine, glycine, tyrosine, histidine, alanine, arginine, glutamate, and proline), were good sources of nitrogen for the fungus. Growth occurred between 10 and 30℃ and was optimal between 25 and 28℃. Growth was normal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H 5 to 10 was found. The quantity of conidia from two isolates (XJ27 and XJ42) on PDA after 10 days growth under light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0001) than that under darkness. In contrast, sporulation of the other isolate, RA2\|1, was unaffected by light. P. versicolor has wide adaptivity to media, carbon, nitrogen, temperature and pH, while light influences sporulation of some isolates. These results will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disease and to develop a reasonable disease management strategy in reforestation areas.  相似文献   

15.
选用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Pers.)Murrill)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木材进行生物性降解,研究不同降解时间对杉木木材化学成分、结晶度、微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密粘褶菌不降解杉木木材的木质素,其中边材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含量在6周分别降低了6.91%、4.07%和13.34%;心材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含量在6周分别降低了6.84%、4.09%和12.97%。木腐菌处理后,杉木木材纤维素结晶度均有所降低;杉木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呈现减小的趋势,18周时降到最低,杉木边材抗弯强度减少了46.17%,抗弯弹性模量减小了29.66%,心材抗弯强度减少了53.74%,抗弯弹性模量减少了47.74%。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木质部汁液负责为地上部分运输水和营养物质,韧皮部汁液则主要负责光合产物的运输,在植株受到非生物胁迫时,它们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目的】研究低磷胁迫下黄瓜木质部与韧皮部汁液内各种代谢物含量变化,探究黄瓜在低磷胁迫下的代谢变化规律,为黄瓜磷匮乏状态诊断提供新思路与依据。【方法】采集正常磷水平(1.25 mmol∙L-1)与低磷胁迫(0.3125 mmol∙L-1)下黄瓜植株的木质部与韧皮部汁液,经三甲基硅烷化衍生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检测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低磷胁迫下木质部汁液内糖类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多数氨基酸的含量与正常情况相比明显上升,有机酸中的苹果酸呈显著下降趋势,软脂酸、油酸等则显著高于正常水平;低磷胁迫下的韧皮部汁液中,糖类与氨基酸多数低于正常水平,草酸、琥珀酸等有机酸的含量也明显降低。此外,为筛选黄瓜木质部与韧皮部汁液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使用OPLS-DA与独立样本T检测方法对GC-MS试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黄瓜木质部汁液检出8种低磷胁迫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VIP>1,P<0.05),分别为尸胺、苹果酸、四氨基丁酸、软脂酸、肌醇、纤维二糖、N, N-二甲基十二酰胺与单硬脂酸甘油酯;在黄瓜韧皮部汁液中检出7种低磷胁迫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VIP>1,P<0.05),分别为丝氨酸、亚油酸、10, 13-环氧-11-甲基十八碳-10, 12-二烯酸、脱氢枞酸、N, N-二甲基十二酰胺、2, 2'-亚甲基双(6-叔丁基-4-甲基苯酚)、L-2-哌啶酸。【结论】低磷胁迫下,黄瓜的木质部与韧皮部汁液内的糖类、氨基酸和有机酸均发生了变化,但是变化趋势并不相同。分别在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筛选出8种和7种生物标志物,可为黄瓜磷匮乏状态诊断提供新思路与依据。生物标志物中,苹果酸、四氨基丁酸、软脂酸、丝氨酸与亚油酸的检测手段已经较为成熟,以其为检测对象的黄瓜磷匮乏状态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支持创业系统(Innovation Driven Entrepreneurship, IDE)重视创新与创业的协同推进,强调基于创新的创业以及创业对创新的互动作用,通过资源、环境、政策的协同设计与开发,实现更持久的发展活力。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政府、市场、学界、业界等多主体互促,共推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基于IDE发展理念,从创新创业系统的识别与构建、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与参与、发展政策措施的形成与推进等角度,解析台湾休闲农业创新驱动创业的实践模式及路径。台湾休闲农业IDE发展模式以创新能力的培育、创业能力的拓展为核心,用基础设施、政策制度、社会环境为支撑,发挥政府、企业、学界、业界、资本等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合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IDE框架能够充分实现休闲农业利益相关者互动与协作,释放区域发展潜力,形成新的发展路径,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提高居民福祉。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物供求的基本特征与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时序,区域,数量,结构等不同层面系统考察了我国食物生产,消费,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与态势,结果表明:我国食物生产明显具有波动与阶段特征,弱质与低效特征,区域与大国特征,人均肉蛋奶菜消费增长迅速,已达到世界水平平均水平,但有明显存在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我国是一个粮食净进口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上升趋势,调控中存在逆向调节和反应过度现象,政府对食物供求的调控政策具有应急  相似文献   

19.
信阳市不同类型植烟土壤养分现状及平衡施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信阳市不同类型植烟土壤共取样 2 1 6个 ,其中岗坡地 1 48个 ,水稻田 6 8个。经化验分析 ,信阳烟区土壤pH呈弱酸性或中性 ,有机质含量较为适宜 ,全氮含量较高 ,速效氮含量适中 ,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铁、锰、铜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微量元素钼普遍缺乏 ,氯含量部分超标。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控氮、降磷、增钾 ,适当补锌、硼 ,普遍增钼禁氯”的施肥原则 ,特别强调了水稻田应重视补充钾和锌营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小麦-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科学施肥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法推荐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产量、经济效益、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效率及周年磷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施肥显著增加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新郑市航空港区和鹤壁轮作周年分别增产24.75%-65.26%和8.18%-35.53%,施氮分别增产31.14%和24.40%、施磷增产11.62%和9.42%、施钾增产11.52%和8.64%,施氮、磷和钾肥平均增收9 369、4 095和3 923元/hm2。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较习惯施肥,植株氮、磷和钾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87%、12.72%和4.79%,分别增产6.63%和4.63%,增收18.27%和20.48%,产投比为4.01,与ASI推荐施肥效果相当。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周年氮、磷和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0.99、10.67和10.69 kg·kg-1,氮、磷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5.82%、22.30%和45.33%。冬小麦、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推荐磷钾肥量可实现周年磷钾素分别盈余49.6和71.5 kg·hm-2。【结论】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优化了氮磷钾肥配比,促进了冬小麦和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较习惯施肥具有增产增收效果,肥料利用效率较高,实现了周年磷钾素养分盈余,方便快捷,可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