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山东省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案例进行了论述,处理工艺选用机械压缩蒸发—纳滤(MVC-NF),处理量为100 m3/d,经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一般地区GB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渗滤液要求的水质标准,出水水质质量浓度分别为CODCr:31~62 mg/L,BOD5:16~26 mg/L,NH3-N:7~10 mg/L,TN:9~15 mg/L,SS:3~7 mg/L。该工艺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相对稳定的出水水质,其运行成本为33.76元/t,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二级DT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某乡镇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采用二级DTRO工艺处理渗滤液,其规模为30 m~3/d,出水CODCr质量浓度为31~58 mg/L,BOD_5质量浓度为16~27 mg/L,NH_3-N质量浓度为5~16 mg/L,TN质量浓度为9~21 mg/L,SS质量浓度为4~9 mg/L。污染物指标均低于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所规定水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介绍了处理工艺流程,并给出了主要工艺单元设计参数和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采用BBR-Fenton-BAF组合工艺处理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介绍了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和运行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ρ(COD)≤14 000 mg/L、ρ(NH3-N)≤2 450 mg/L、ρ(TN)≤3 000 mg/L时,该工艺可全量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出水ρ(COD)≤96 mg/L、ρ(NH3-N)≤7.6 mg/L、ρ(TN)≤40 mg/L,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2排放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目前渗滤液处理单一工艺的基础上,提出组合工艺是可行的处理技术。通过实例阐述了"混凝+氨吹脱+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缺氧+两段接触氧化+MBR+活性炭过滤+RO"组合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平均COD为5.5 g/L、NH_3-N的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出水平均COD为5.36mg/L、NH_3-N的质量浓度0.76 mg/L,水质可满足GB 16889-2008特殊限值要求,直接运行成本合计为19.37元/m~3。可为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某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采用二级DTRO工艺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使出水CODCr、BOD5、NH3-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不超过33.25、23.94、7.84、9.8、0.1 mg/L,出水SS的质量浓度降至0 mg/L。出水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2中规定的排放标准的要求。介绍了工艺流程设计,给出了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及投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某市处理规模为250 m3/d的中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水质均衡+两级A/O+超滤+纳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在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处理后出水COD≤30 mg/L、BOD5≤10 mg/L、NH3-N≤20 mg/L,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排放限值,且大大减少药剂投加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填埋场垃圾渗滤液COD_(Cr)、氨氮浓度高等特点,采用Fenton+氨吹脱+EGSB+AO池+沉淀池组合工艺处理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研究了Fenton、氨吹脱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反应条件以及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_(Cr)及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385mg/L、40mg/L,出水水质能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A级标准,为垃圾渗滤液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老龄垃圾渗滤液具有高盐、低碳氮比、难生化的特点,传统经典渗滤液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处理老龄渗滤液,会导致填埋场渗滤液大量积存。采用两级DTRO工艺快速消减积存的老龄渗滤液,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为2300~3500 mg/L,产水COD浓度为3~10 mg/L,COD的去除率为99.56%~99.91%,进水氨氮浓度为2200~3000 mg/L,产水氨氮浓度为0.26~4.5 mg/L,氨氮的去除率为99.79%~99.99%,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的表3限制要求。200m3/d的系统建设投资为320万元,产水运行成本为36.03元/吨。对系统设计优化后,在不改变原进水水质的情况下,可改善DTRO系统内部水质,从而提高系统整体产水回收率和最终水质。  相似文献   

9.
对贵州省4个2001-2012年建设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进行了调研,分析垃圾渗滤液的水质,通过对不同处理工艺运行效果和费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其它地区渗滤液水质相比,贵州省垃圾渗滤污染物含量显著偏低,COD为0.5~4.8 g/L。调研的部分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工艺经改造后,出水可达到GB 16889-2008表2要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比较选择MBR+UF+RO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最优。对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建议积极探索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着重阐述了两段MBR+NF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好氧堆肥场渗滤液的工程设计运行情况,工程处理能力400 m~3/d,考察了工艺稳定运行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污泥经30 d驯化培养后,在进水COD为12 000~20 000 mg/L、COD负荷0.2~0.3 kg/(kg·d)、MLSS 7~8 g/L,SV_(30)=20%~30%的稳定运行阶段,最终出水COD低于60 mg/L,氨氮质量浓度低于7 mg/L,去除率均达到99.7%,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特殊区域排放标准,直接运行费用24.648元/m~3。  相似文献   

11.
刘宇斌  汪晓军 《水处理技术》2013,39(1):129-131,135
根据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特征,采用混凝-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一级接触好氧-接触厌氧-二级接触好氧-Fenton氧化-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该渗滤液。在处理水量为50 m3/d的条件下,出水COD、氨氮质量浓度可分别控制在50、5 mg/L以下,去除率分别可达93.21%和96.01%,出水色度为10倍,完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的排放标准。在不考虑人工及折旧费的情况下,此填埋龄较短的渗滤液处理成本仅为8.66元/m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某垃圾场采用外置式MBR-NF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工程运行实践表明,在进水CODCr、BOD5、NH3-N、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 760、1 840、835、690 mg/L时,处理后出水分别为50、21、20、10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8.9%、98.9%、97.6%、98.6%,出水各项指标均可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2的排放浓度限值。  相似文献   

13.
李炎华  肖瑜  解庆林 《广州化工》2013,41(4):153-154
本实验以桂林市冲口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经生物处理后的尾水为水样,用活性炭对其进行吸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活性炭投加量为8 g/L,吸附时间为40 min,吸附温度为35℃时,水样经吸附处理后CODCr和色度分别为为88 mg/L和30倍,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着重阐述MBR+NF/RO工艺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工程处理能力为200 t/d,在连续进水(进水COD 6 343~8 216 mg/L,NH4+-N质量浓度16 07~2 147 mg/L,TN质量浓度1 809~2 398 mg/L)条件下对渗滤液处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稳定运行255 d的工程运行结果表明,MBR+NF/RO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7%、99.93%、99.7%,并总结运行费用及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5.
陈宏宇  孙宝盛 《水处理技术》2008,34(2):86-88,91
霸州市垃圾填埋场采用氨氮吹脱-混凝沉淀-MBR-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该工世日处理200m3垃圾渗滤液,运行实践表明,整套装置运行平稳,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水质满足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一级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预处理-UBF-MBR-纳滤组合工艺对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BOD5、NH3-N、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1 820、26 960、1 362、3 665 mg/L时,对应出水水质指标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6、19、9.6、6 mg/L,出水各水质指标均达到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要求,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在对垃圾渗滤液常规处理出水水质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臭氧-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并考察了该工艺长期运行效果、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臭氧的加入量在150 mg/L,水力负荷为0.25 m3/(m3·h)时,出水COD和氨氮分别小于80 mg/L和6 mg/L,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的要求,且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UASB-外置式MBR-NF组合工艺对生活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处理规模为50 m~3/d。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耐冲击负荷,生物降解效率高,出水稳定,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满足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污染物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固原市100 t/d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设计内容。本工程选用MVC(机械蒸发浓缩)+DI(去离子)主体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运行期间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要求。本工艺对小规模以及分期建设的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物法联合物理技术是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主要处理方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膜过滤就是其中的典型工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MBR出水一定程度上受进水水质影响。本文依托上海某实际渗滤液处理工程,总结了MBR进、出水水质与出水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MBR进水COD<2000mg/L时,去除率不超过40%,且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增幅变大;当进水COD为2000~4000mg/L时,去除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最大去除率可达70%~80%;当进水COD>4000mg/L时,去除率逐渐平缓,且出水的COD浓度因MBR达到处理限值而逐渐增加。在两年的运行中,当进水总氮相同时,出水的总氮去除率随着系统运行时间增长而下降,可以通过向系统中不断补充碳源来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