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槐叶萍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浮水植物槐叶萍(Salvinia natans)在两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状况及不同生物量的槐叶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槐叶萍生物量的增长在轻度富营养化水中高于在重度富营养化水中,对轻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远高于对重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在轻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最好.不同生物量的槐叶萍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生态浮床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对生态浮床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生态浮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浮床的改进设计方案,并对改进后的浮床特点进行理论分析。文章以空心菜为浮床植物,将改进浮床和传统泡沫板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进行比较,考察改进浮床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改进设计的生态浮床比传统浮床有更好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能力,可以作为新型浮床推广使用,更好地服务于水体修复。  相似文献   

3.
三角帆蚌清除富营养化水体中叶绿素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角帆蚌滤食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能力.发现三角帆蚌能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叶绿素a.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出在96h即达到显著的清除效果,并且当蚌密度在18.75只/m^3时(本实验水体中藻类密度为10^6个/mL左右)清除的效果最佳.还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函数的拟合,发现在贝类滤食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和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本文提示利用双壳贝类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选取4个不同样地,研究了水生植物的分布与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及几种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叶绿素a含量、重金属总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高等水生植物生物量大的样地〈高等水生植物生物量小的样地〈没有高等水生植物的样地,说明高等水生植物可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净化富营养化水体.  相似文献   

5.
分别构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西芹Apium graveolens浮床及其不同组合的植物浮床,并在水体中加入6种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及一种水生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研究不同浮床系统对水质的净化效应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植物在浮床上能健康生长,其生物量、株高和根长均明显增加,且香根草和黄菖蒲的长势优于西芹。植物浮床均能有效防止水体的中化学需氧量(CODMn)的上升,但各生态浮床植物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浮床能显著去除水体中的氮(N)、磷(P)营养盐,其中,香根草的去除效果最好,而西芹的效果相对较差。总体而言,在系统中添加斑马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浮床系统对水体的净化功能。香根草浮床能显著抑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相对而言其他类型的植物浮床对浮游植物的抑制能力较弱或无显著影响,且不同种类浮游藻类对植物浮床的敏感度不同。香根草和黄菖蒲对生态浮床系统中斑马鱼的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香根草的促进作用大于黄菖蒲。综上所述,香根草是一种优良的浮床植物,可广泛用于水体净化及水华防治,而黄菖蒲可用于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  相似文献   

6.
扎龙湿地长秆苔草种群的年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扎龙湿地长秆苔草5个群落斑块的取样研究表明,长秆苔草种群分株平均密度为624株/m^2,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33.0g/m^2,根茎单位面积长度为6610cm/m^2,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11.0g/m^2.长秆苔草分株具有3个龄级,分蘖节可至少生活3年,种群1龄级分株数量、生物量和个体生产力均占有优势地位,是增长型种群.根茎具有4个龄级,可存活4年.根茎生物量以2龄级最多,根茎长度逐世代锐减,干物质贮量逐世代累积增加。  相似文献   

7.
黄花水龙浮巢净化富营养化水体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试验用养殖污水,黄花水龙作为净化水质的植物浮巢材料,分别设置了1,2,3kg/m^3三种水龙初始生物量的鱼草共生系统,并与传统的商业性养殖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黄花水龙对养鱼污水主要水质因子、鱼苗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经过6周饲养,试验结果为:试验组的鱼草共生系统水体水质优良,鱼类生长良好,试验终未水体中溶解氧浓度(DO)≥6.0mg/L,总氨氮(NH4^+ -N)≤1.22mg/L,化学需氧量(COD)≤96mg/L,悬浮固体浓度(髂)≤26mg/L,成活率≥70%;对照组的有鱼无草系统中水质逐渐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甚至生存也不能保障,试验终末DO=3.0mg/L,NH4^+ -N=3.8mg/L,COD=134mg/L,SS=80mg/L,夏花成活率仪为16%.研究结果表明:黄花水龙可有效净化水质,确保了夏花生产良性运行,还节约了水资源并达到无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8.
3种新型浮床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高效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新型浮床植物,在室外条件下,选取有药用价值和绿化作用的3种陆生植物酸模、沿阶草、麦冬作为浮床植物,以自行设计组装的生态浮床作为植物载体,对由湖水加一定量的营养元素配制的富营养化污水进行为期40d的处理,比较植物生长情况和净化效果.结果显示,3种植物都能全部存活,酸模长得较快,生物量增加较多,但生命周期短,而沿阶草和麦冬是常青植物.实验结束时,酸模对TP(总磷)的去除率为90%,而其他两种植物为40%左右;酸模对NH_4~+-N的净化速率比沿阶草和麦冬大,随着时间的增加,3种植物对NH_4~+-N的去除率都能达到90%左右;酸模对TOC(总有机碳)的去除率达80%,而麦冬和沿阶草为60%~70%.研究表明,酸模、沿阶草和麦冬都可以作为浮床植物,可根据不同生态条件和水体污染程度针对性选择使用.这对新的浮床植物品种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居住小区和公共园林景观水体水质逐渐恶化的现象,探索通过构建空心菜和韭菜等蔬菜浮床的方法对景观水体进行净化。室内、室外实验结果均表明,蔬菜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室内系统各营养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19.18%(TN)、19.55%(NH_4~+-N)、11.97%(NO_3~--N)、12.38%(TP);室外系统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34%(TN)、12.49%(NH_4~+-N)、9.40%(NO_3~--N)、7.52%(TP)。为了评估浮床蔬菜的食用安全性,本研究对蔬菜体内部分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蔬菜体内的铅和汞含量均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蔬菜浮床具有显著的水体净化效果,为城市环境有限空间内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方式提供借鉴,是一种健康的绿色发展方式,但浮床蔬菜的食用安全性往往取决于水体环境特征,需进行相关评估。  相似文献   

10.
在白洋淀富营养化水体构筑蕹菜(Ipomoea aquatica)浮床-生物绳组合系统一段时间后,带回实验室做静态分析,研究生物绳对微生物富集后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蕹菜浮床、蕹菜-聚苯乙烯纤维绳组合浮床、蕹菜-麻绳组合浮床对水中TN、NH4+-N、TP和DI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蕹菜浮床对水中TN、NH4+-N、TP和DIP的去除率为39.09%、44.55%、63.68%和53.70%,而蕹菜-聚苯乙烯纤维绳组合浮床、蕹菜-麻绳组合浮床的去除率分别为49.46%、67.79%、54.72%、50.62%和60.43%、70.05%、71.70%、64.20%,可见组合式浮床比蕹菜浮床的氮磷去除能力更强,而且以蕹菜-麻绳组合浮床的净化效果最好。其中,蕹菜浮床、蕹菜-聚苯乙烯纤维绳组合浮床和蕹菜—麻绳组合浮床的植物去氮贡献率分别为36.13%、32.15%和27.11%,去磷贡献率分别为71.85%、87.07%和74.34%,表明浮床中植物吸收只去除了系统中一部分N,微生物的脱氮途径占主导作用;而对P的去除,本试验结果显示植物吸收起主要作用。可见,该组合生态浮床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工浮床处理重污染河水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填料人工浮床的方式种植菖蒲、风车草、香根草3种植物,分3池进行试验,采用重力自流方式分别进水,对浮床出水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菖蒲与风车草混种及菖蒲浮床系统对试验河水中有机物和N、P的去除较好.试验数据表明植物直接吸收不是氮、磷去除的主要途径;试验进水为劣V类重污染河水时,菖蒲、混种菖蒲与风车草、香根草浮床的COD、TP、TN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20.46%、23.3%、18.9%,38.35%、45.46%、44.8%与42.34%、45.82%、38.6%;控制试验进水污染负荷,采用菖蒲、混种菖蒲与风车草、香根草的人工浮床生态工程技术治理重污染河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季节浮床美人蕉对水体氮素等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浮床无土栽培的方法,以人工模拟水槽为实验场所,在水槽内的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种植美人蕉,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吸附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素。实验结果表明,春季浮床美人蕉对水中氮素的去除效果较好,经过五天的处理,TN去除率约为58.4%;NH+4-N去除效果显著,2天内去除率达100%。与春季相比,秋季浮床美人蕉对氮素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但去除规律大致相同,经过五天的处理,TN去除率为50.4%;对NH+4-N的去除效果仍很明显,4天内去除率可达100%。研究结果为浮床植物系统的全年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浮动财团抵押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纷纷仿效.中国并未赋予浮动财团抵押法律上的效力.国人对浮动财团抵押知之甚少.通过对浮动财团抵押制度形成的简单背景介绍,重点讲述了浮动财团抵押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内陆河流域不同浮床植物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潜在生态功能及其差异,采集了位于沱江二级支流赤水河生态浮床上的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鸢尾(Iris tectorum)、美人蕉(Canna indic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6种植物生长旺盛时期的根系样本,通过细菌16sRNA片段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生物多样性以及潜在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6种浮床植物根际细菌中占绝对优势,丰度达47.5% - 72.2%,在植物生长环境较为相似且空间距离较近的情况下,不同浮床植物根际微生物属水平优势种群丰度差异仍较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鸢尾、美人蕉、黄菖蒲、风车草、再力花、梭鱼草,同科同属的黄菖蒲和鸢尾根际细菌组成相对较为相似。风车草根际硝化/反硝化功能菌群丰度更高,梭鱼草根际芳香族化合物降解功能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另外5种植物。根长、株高和生物量更大的植物根际微生物中芽殖杆菌属丰度显著更高,植物生长指标与部分根际细菌氮转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浮床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研究和生态浮床的建设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物组合对浮床污染物净化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以水生植物(空心菜)单元、水生动物(三角帆蚌)单元及人工介质(微生物)单元组成的组合生态浮床.夏秋两季富营养水体净化实验显示,组合型生态浮床比普通水生植物浮床对NH+4-N,TN,CODMn平均去除效率的提高幅度:夏季水体交换时间5d时分别为22.6%,13.3%,13.7%;秋季水体交换时间7d时分别为19.5%...  相似文献   

16.
增施铁对镉胁迫下柳树生长及光合生理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d胁迫及增施Fe对不同柳树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探讨增施Fe对降低柳树Cd毒害和提高Cd耐性以及对柳树Cd修复的Fe调控作用。【方法】以旱柳‘Levante’和蒿柳无性系79026及790260为材料,利用1/2 Hoagland营养液(含25 μmol/L EDTA-Na2Fe)培养法,以不同Cd浓度(0、10、50、100 μmol/L)(不增施Fe)和上述Cd浓度下增施Fe(25 μmol/L)两组处理,培养42 d后测定不同柳树生长量(苗高和地径)、干物质量(根、茎、叶)、光合作用指标(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和Cd、Fe含量(根、茎、叶)。【结果】①随着Cd浓度增大,3个无性系/品种生长量、干物质量、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Fe含量(茎、叶)减少,叶绿素a/b、胞间CO2浓度、Cd含量(根、茎、叶)增大,但根Fe含量在低中浓度Cd(10、50 μmol/L)时逐渐增大,在高浓度Cd(100 μmol/L)时减少。在相同Cd浓度胁迫下,3个无性系/品种Cd和Fe含量大小为根﹥叶﹥茎,旱柳根Cd含量大于蒿柳,但叶Cd含量小于蒿柳。②与低浓度Cd时增施Fe相比,在中高浓度Cd时增施Fe后,3个无性系/品种叶绿素a、b含量、旱柳‘Levante’和蒿柳79026生长量和干物质量(旱柳‘Levante’茎除外)、旱柳‘Levante’叶绿素a/b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显著减小,而3个无性系/品种Cd含量增大,Fe含量减少。在高浓度Cd时增施Fe后旱柳‘Levante’和蒿柳790260叶Cd含量均小于中浓度Cd时增施Fe的,且旱柳Cd含量(根、茎、叶)和Fe含量(叶)均小于蒿柳。③增施Fe提高了Cd胁迫下柳树生长和干物质量、叶绿素a、b含量、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特别是在高浓度Cd时增施Fe后降低了3个无性系/品种根和叶Cd含量,增加了茎Cd含量,旱柳Cd含量(根、茎和叶)均小于蒿柳。【结论】Cd胁迫抑制了柳树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以及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在中、高浓度Cd胁迫时,对旱柳生长和干物质量积累的抑制作用大于蒿柳; 柳树根的Cd和Fe积累能力大于茎和叶,蒿柳Cd积累能力大于旱柳。增施Fe提高了Cd胁迫下柳树生长量和干物质量以及叶绿素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了Cd含量和Fe含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d胁迫对柳树光合作用的影响,且对旱柳的影响作用大于蒿柳,这证实了Cd胁迫下增施Fe改善Cd胁迫下柳树对生长和生理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生态浮岛技术概述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国璋  叶旭红 《江西科学》2010,28(4):470-472,486
生态浮岛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概述了其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发展前景和今后重点,列举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1991年8月~1992年12月对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生物量的调查研究揭示:(1)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挺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若以全湖总生物量计,沉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2)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其生物量占群落比例随水深、群落类型而改变。(3)群落生物量随生长季推移逐渐增加,只是不同群落的生物量及其最大值的出现期各不相同。(4)沉水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5)沉水植物根的生长依赖于底质和其生活史,大多数沉水植物的根仅占其总生物量的8%以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柳树落叶后枝条颜色、观赏性状、适应性、育性等进行综合评价,为观赏柳树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个枝条颜色丰富的柳树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根据层次分析法(AHP),设置观赏性、适应性2个目标层,在此基础上设置11个因子层,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打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赋值,初步建立基于柳树枝条皮色、树形、育性等的观赏性状和保存率、萌芽性等适应性的评价层次结构模型,以筛选出观赏性状优良、适应性好的柳树新品种。结果 因子层中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大小排序为:主干颜色(F3)>小枝颜色(F4)>株高(F1)>雌雄花的育性(F7)>抗病性(F9)>生长保存率(F8)>干型(F2)>萌芽早晚(F10)>分枝数(F6)>分枝角度(F5)>开花早晚(F11)。主干颜色(F3)、小枝颜色(F4)、株高(F1)对柳树的观赏性贡献较大,权重值分别为0.281 3、0.193 0、0.127 7,是综合评价柳树观赏性状的主要指标。参试无性系中,宫布氏柳77、78、85、80观赏价值高,可选为红黄色系彩枝柳树品种。结论 本研究对宫布氏柳、杞柳、黄花柳、钻石柳、花叶柳、欧洲红皮柳等优良柳树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结构模型,筛选的优良彩枝柳树对观赏柳树的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 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树林造林监测样地。在塘底基础水位设为0.5 m深的条件下,年均渔获生物量为691 kg/(hm2·a),饵料综合效率为35.09%。3年中9种鱼类成活率、占渔获总尾数和占总生物量比例最高的均是黄鳍鲷(Sparus latus),分别达到38.16%、65.2%和35.28%。2020年1月的全捕渔获显示,鲻鱼(Mugil cephalus)、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和灰鳍鲷(Sparus berda)等野生经济鱼苗可随潮水进入塘内生长,个体数可占渔获总尾数的16.9%。在全日潮15 d的潮汐周期中,塘底淹水日数小于6 d时木榄幼苗可正常生长,成活率93.5%。扩大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及生态养殖的规模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社会对红树林良好环境及高质量产品的认识,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