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学-生物联合絮凝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在化学絮凝沉淀处理技术和生物絮凝吸附处理技术集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联合絮絮凝沉淀法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并详细介绍了该处理工艺的构成,原理和特性,现场试验的的结果表明了这一工艺在节省药剂减少污泥产量,提高处理系统的可靠性与运行灵活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王峰  陈宏儒  赵荣 《山西建筑》2012,38(1):132-133
通过试验研究了搅拌对给水厂污泥浓缩的影响,并分别探讨了快速搅拌和慢速搅拌对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慢速搅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浓缩效果,建议最佳搅拌的速度梯度为1.4 s-1。  相似文献   

3.
混凝絮体破碎再絮凝及污泥回流除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铝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考察了不同混凝剂投量下絮体破碎再絮凝的出水浊度变化以及污泥回流量对除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剂投量为5、7.5mg/L时,可使再絮凝浊度低于初始絮凝浊度,在此混凝剂投量下,回流一定量的污泥可进一步优化再絮凝效果,而PAM的加入会产生一定的胶体保护作用;当混凝剂投量10 mg/L时,再絮凝浊度高于初始絮凝浊度,在此情况下回流污泥会使再絮凝浊度进一步升高,投加PAM可在一定条件下逆转这种恶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搅拌试验,研究了污泥回流比对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处理模拟低浊微污染水源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中、高三种腐殖酸质量浓度即3.75,8.75和13.75 mg/L下,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对浊度、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均随回流比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三个指标的去除率分别在50%,300%和300%回流比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污泥回流比对絮体破碎再絮凝及沉后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盐污泥回流处理低浊、微污染原水,研究了不同污泥回流比对絮体破碎再絮凝特性和沉后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污泥回流工艺相比,回流2%~10%的污泥可使絮体的絮凝指数(FI值)大幅提高,但不同回流比条件下的FI值差别不显著;污泥回流使絮体的抗破碎能力有所提高,但破碎后絮体的再絮凝能力明显下降;絮体的成长速率和强度因子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逐渐提高,而恢复因子却逐渐降低。另外,回流2%~8%的铁盐污泥能够显著提高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率,且浊度去除率与絮体恢复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顺义区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比例偏大导致厌氧池DO偏高,造成聚磷菌无法充分释放磷,增殖缓慢,进而造成生物除磷能力不高。通过减少回流污泥比、回流污泥质量浓度,有效降低了厌氧池和缺氧池的DO浓度,保证了厌氧环境。同时调整沉淀池内污泥层高度为0.5~0.7 m,确保了出水磷的达标排放,同时也节约了0.5%~1%的电量损耗。  相似文献   

7.
8.
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设备具有药耗小、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大、出水水质好、回流污泥浓度大、回流量小且易控制等特点。絮凝区和沉淀区采用强化型网格和新型的螺旋斜板,保证了设备较好的处理效果,泥渣的回流则使投药量大为减少,可节省药剂50%以上。在处理水量为10 m3/h,进水浊度为40~120 NTU、CODMn为1.3~1.7 mg/L,回流比为20%以及投药量为3 mg/L时,出水浊度、CODMn分别为4.4 NTU、1.02 mg/L,较无泥渣回流时的去除效果更明显,沉淀出水水质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聚合氯化铝(PAC)投量下,考察了网格、折板和机械搅拌三种絮凝方式对沉淀池排泥周期和污泥静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C投量20 mg/L时,网格絮凝池中矾花的沉降性能最好,相应的沉淀池排泥周期也最长,为10 h;当PAC投量为25 mg/L时,三者的排泥周期均为8 h左右,排泥水初始含固率也基本相同,此时,与网格池和搅拌池相比,折板池的污泥静沉性能最好、上清液浊度最低、浓缩后的污泥体积最小,表明该池型更适于对排泥水进行再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10.
污泥回流比对生物除铬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除铬是一种简单、高效、经济地实现了制革污泥无害化的新兴技术。在该工艺中,酸化污泥回流比是影响生物脱毒反应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序批式摇床培养,分别考察了污泥回流比对含固率为4%和6%制革污泥脱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酸化污泥回流可保证脱毒反应的连续进行,对于含固率为4%的污泥而言,污泥回流比>1/2时,脱毒反应8d后对铬的去除率高达100%;对含固率为6%的污泥而言,回流比为2/3较适宜,脱毒处理8d后也可使铬去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1.
超声预处理对污泥絮凝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确定超声预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在固定频率为25 kHz、不同声强及作用时间下,考察和比较了超声预处理前后污泥结合水及过滤比阻的变化,并就超声预处理污泥的絮凝脱水性能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低声强(0.1~0.15 W/mL)、短时间(2~3 min)的超声预处理可有效降低污泥的结合水量及过滤比阻;当药剂投量相同时,经超声预处理的污泥絮凝脱水性能明显优于未预处理的污泥,即采用超声预处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污泥回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猎德污水处理厂 (采用AB法 )的污泥回流系统所用回流泵为德国生产的轴流泵 ,其由变频器控制运行 (已实现远程控制 ) ,是一个较为先进的系统。但在运行过程中回流污泥系统出现了一些故障 ,给生产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1 轴流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轴流泵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嵌在泵壳内的耐磨环磨损甚至整个松脱的现象。现场观察发现 ,在这些轴流泵的叶轮上缠绕着很多纤维状的物体 ,且叶轮与耐磨环之间的间隙非常小。经仔细分析研究后 ,技术人员断定故障主要是由叶轮上缠绕着的纤维状物体与耐磨环发生磨擦所致。当叶轮上缠绕的纤维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东泗水污水处理厂一体化氧化沟*固液分离器运行性能的现场试验,着重考察其固液分离和污泥回流效果,并根据其机理提出了采用泵抽吸的方法来强化分离器的性能,为在实际工程中更好地使用固液分离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峡库区涪陵污水处理厂的概况及采用的分点进水倒置A2/O工艺的特点和原理。该工艺中对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是除磷脱氮最关键的因素。结合该厂运行实际,对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作了一些探讨,建议依据污泥的最低沉降比来确定回流比、用污泥龄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城市污水中无机组分、缠绕物、颗粒物等含量偏高,导致污水处理设备和仪器仪表损坏现象频繁的现状,研发了一种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性高、安装点灵活、无需人值守的平板式回流污泥格栅,通过小试和中试对其进行技术需求分析和结构设计优化,在此基础上制作生产性试验样机,通过对样机的跟踪测试来评估该格栅的运行效能。结果表明,平板式回流污泥格栅可有效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缠绕物、颗粒物等杂质,在不影响污泥活性的基础上,通过"体外渗析"模式对活性污泥进行逐步"净化"。基于该格栅的灵巧特性,可作为大型污水厂补充措施或小型污水厂主格栅,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炼油厂剩余污泥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絮凝剂的投加顺序、温度、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投加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丙烯酰胺(PAM)时,应先投加PAFC再投加PAM,此时的絮凝效果较好.PAFC的絮凝性能受pH的影响较大,其最适pH值为7.5~8.5;PAM和复合絮凝刺PAFC/PAM的絮凝性能受pH的影响均较小,二者的适应性均很强,其最适pH值均为8.0~8.5.当污泥温度为30~55℃时,各絮凝剂的絮凝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对复合絮凝剂PAFC/PAM来说,应将水温控制在40~55℃之间,此时的絮凝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粉末活性炭/污泥回流工艺强化膜前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苏州市某河水,考察了PAC/污泥回流工艺对膜前预处理的强化效果及对膜污染的影响,并与常规混凝沉淀、污泥回流强化混凝沉淀、PAC吸附/混凝沉淀等3种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AC/污泥回流强化预处理工艺对浊度、DOC、UV254和THMFP的去除率分别为80.2%、47.5%、42.3%和52.3%,均比其他预处理工艺的高,对MW30 ku和MW1 ku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PAC/污泥回流强化预处理和超滤膜组合工艺对浊度、DOC、UV254和THMF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2%、54.1%、47.2%和60.2%;经过15 d的运行,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基本保持稳定,而其他预处理工艺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膜污染,但无法避免不可逆膜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曝气生物滤池(BAF)反冲洗污泥的处理是影响其工程应用的技术难题之一,为此考察了BAF反冲洗污泥的沉降特性及絮凝性能,系统分析了其在生物一化学强化混凝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效能及二次污泥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BAF反冲洗污泥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絮凝活性,将其与金属盐混凝剂组合预处理生活污水时出水水质满足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水质要求,而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泥具有较好的沉降及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静态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了将A/O处理工艺中二沉池剩余污泥按比例回流至初沉池的生产性试验,运行结果显示,这一措施能明显提高初沉池的沉淀效率,且当剩余污泥的回流比例为40%~60%时,初沉池对SS、COD等去除效果最佳,同时可提高A/O池进水的可生化性及处理能力,并降低浓缩池出泥含水率。该工艺运行稳定,可有效降低污水处理厂的总体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0.
简要分析了脱氮除磷工艺三种污泥(混合液)回流方法(泵提升法,叶轮搅拌提升法和空气提升法)各自的特点,并认为由于叶轮搅拌提升法和空气提升法便于实现构筑物一体化,可以简化工艺流程,节省基建投资,而且能耗低,操作简单,在拟建的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