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振坤 《中国卫生产业》2013,(34):122-122,12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组30例,冠心病组30例,以及由30例健康志愿者组成的对照组。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组及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C、TG、LDL-C、apoB显著升高盼别为P〈0.01、P〈0.01、P〈0.01、P〈0.05),而HDL—C、血清apoAl显著降低(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组TG水平高于冠心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的TG水平高于冠心病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RA患者44例,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四项检测。另选1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行血脂四项检测。结果RA患者HDL—C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C和TG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患者ESR、CRP与TC、HDL—C和L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RA患者体内血脂水平发生异常,炎症反应对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雪岩 《现代保健》2011,(14):44-4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比较两组各生化指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hs—CRP、TG、TC、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和血脂与2型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脂,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以对糖尿病及并发心血管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与高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单纯冠心病组58例和合并高血压组69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测定血脂水平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纯冠心病组和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e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组患者TC、TG、LDL—C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脉差压(PP)水平与TC、TG、LDL—C和Hey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56、0.47、0.73,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45,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血清TC、TG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0.67、0.68,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52,P〈0.05)。结论高血脂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协同作用可促进高血压性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在冠心病风险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5例,将所有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组,对实验室血脂检测结果和血脂指标异常率进行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研究的TC、TG、HDL—C、LDL—C和TC/HDL—c分别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脂检测TC、TG、HDL—C、LDL—C和TC/HDL—C的异常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HDL—C比值可作为判断冠心病风险性的重要参考指标,且灵敏度高于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75例老年冠心病患与45例对照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 度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结果:冠心病组TBIL,IBIL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意义(P<0.01),DBIL浓度也显低于对照组(P<0.05),TBIL,DBIL,分别与TG,VLDL-C呈显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血清胆红素浓度的降低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血清胆红素与血脂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罗威 《现代保健》2011,(14):4-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检测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150例老年正常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t50例正常对照组HS—CRP、TC、TG、LDL—C、ApoB、Lp(a)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HDL—C、ApoA1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Hs—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HS—CRP与血脂代谢异常有相关性;其与血脂联合检测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典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血脂谱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有胸痛、胸闷且无明显冠脉狭窄、符合非创伤性诊断冠脉痉挛条件的患者76例(痉挛组),分析其各项血脂指标,并与显著冠脉狭窄患者(冠心病组)及非冠脉病变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痉挛组和冠心病组的TC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痉挛组患者的HDL-C和ApoAI显著高于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TG水平显著高于痉挛组和对照组(P〈0.05)。3组的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冠脉痉挛患者与冠脉狭窄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心可舒在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心可舒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O%,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和LDL—C水平经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血黏度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黏度水平未见明显改善;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黏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疗效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血黏度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项血脂指标,分析病理因素,评估冠心病轻章程度。方法选取300例患者,包括单纯2型糖尿病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00例与体检健康者100例,分别设为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6项血脂结果。结果观察A组与观察B组检测TC、TG、LDL-C及ApoB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检测TC、TG、LDL-C及ApoB指标显著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检测血脂6项指标明显异常,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369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60、57.218、16.769、26.636和51.14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8.936、2.481和2.594,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严小宏 《现代保健》2012,(19):144-14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情况。方法:利用生化方法检测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34例正常血糖老年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积极控制血糖及血脂可以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仝书云 《现代保健》2009,(27):126-127
目的探讨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LP(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5例CHD患者的hs—CRP,常规生化分析仪测定LDL—C,CHD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CHD血清LP(a)、LDL—C、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LDL—C、hs—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升高(P〈0.01)。结论LP(a)、hs—CRP和LDL—C参与CHD的发病过程,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CHD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梁小华 《现代保健》2013,(16):38-4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1例接受辛伐他汀联合HBO治疗,对照组5l例单独应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应用辛伐他汀联合HBO治疗1个月、3个月后,51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单纯应用辛伐他汀的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脂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并有效减轻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5.
蒲鹏  江洪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464-246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尿酸、脂蛋白(α)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检测254例冠心病患者与64例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血尿酸、脂蛋白(α)。并于入院后2—7d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采用Gensini冠脉评分系统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冠脉轻度病变组(A组)(〈20分)、冠脉重度病变组(B组)(20—40分)和冠脉极重度病变组(c组)(〉40分);同时根据临床分为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C3组年龄、纤维蛋白原、血尿酸、脂蛋白(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与A组在纤维蛋白原、尿酸水平上有明显差异(P〈0.05);C组与A、B2组脂蛋白(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脂蛋白(仅)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脂蛋白(α)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但血尿酸与脂蛋白(α)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有更高水平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尿酸、脂蛋白(α),其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对冠心病的致病作用可能与血脂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清载脂蛋白、脂蛋白(a)、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载脂蛋白AI和B、脂蛋白(a)、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对照组82例.冠心病(CHD)组125例,心肌梗死(AMI)组80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oB、Lp(a)和血尿酸(uA)较健康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BIL、DBIL及ApoAI较健康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心肌梗死患者比较:Lp(a)和UA较心肌梗死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p0B较心肌梗死组也有升高,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DBIL及ApoAI较心肌梗死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在中国老年人群中,联合测定血清载脂蛋白、脂蛋白(a)、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对CHD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对老年人的生存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脂清冲剂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降脂清冲剂配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50例血脂异常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安全性指标,应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内中膜C—BS,与50例辛伐他汀口服组对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颈动脉内中膜C—BS和颈动脉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TC、TG和LDL—C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HDL、颈动脉内中膜C—BS、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清冲剂配合辛伐他汀口服能降脂清冲剂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选高脂血症患者44例为治疗组,同期与之相匹配的血脂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ET-1)、血脂,采用肱动脉血管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组ET—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1周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T-1已明显下降、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显著增强(P〈0.05);治疗后8周TC、TG、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ET-1进一步降低,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结论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受损,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14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老年冠心病组)、82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非老年冠心病组)和65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健康老年对照组)的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老年冠心病组Hcy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组和非老年冠心病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冠心病组Hcy水平高于非老年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冠心病组中男性患者Hcy水平高于女性(t=16.790,P〈0.05);将所有女性患者以50岁为界分为两组,两组间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0,P〈0.05),显示绝经期后Hcy水平显著升高;老年冠心病组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Hcy水平显著增高,男性高于女性,且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TC、TG、LDL-C、HDL-C无相关性,高Hcy血症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静 《现代保健》2011,(17):137-13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本院2009年1月-2009年6月老年(年龄i〉60岁)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5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选择同期健康老年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四项、高敏CRP数值。结果老年心绞痛患者的CRP、TC、LD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P〈0.05)。结论老年心绞痛患者血清CRP水平可作为心绞痛诊断和提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