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毛杭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根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毛杭子梢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3S,5R,8R)-3,5-二羟基-megastigman-6,7-亚烯-9-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Ⅲ)、丁香醛(Ⅳ)、3,5-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芹糖基-(1→6)-O-β-D-葡萄糖苷(Ⅴ)、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皱香薷Elsholtzia rugulos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Ⅲ)、木犀草素-7-O-(6″-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Ⅳ)、苯甲醇-β-D-葡萄糖苷(Ⅴ)、prunasin(Ⅵ)、β-谷甾醇(Ⅶ)、桦木酸(Ⅷ)、2α-羟基乌苏酸(Ⅸ)、2α-羟基齐墩果酸(Ⅹ)、洋芹素(Ⅺ)和木犀草素(ⅩⅡ)。结论化合物Ⅰ、Ⅲ、Ⅳ、Ⅸ和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灰毡毛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灰毡毛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1个单萜苷类成分、2个香豆素苷类成分、1个三萜皂苷类成分、3个黄酮苷类成分,分别为(2E,6E)-3,7-二甲基-8-羟基八二烯-1-O-β-D-葡萄糖苷(Ⅰ)、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东莨菪苷)(Ⅱ)、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茵芋苷)(Ⅲ)、齐墩果酸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酯(Ⅳ)、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Ⅵ)、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红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和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花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从红花乙醇提取物中共分得7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芹黄素(Ⅰ)、6-羟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Ⅱ)、香豆酸(Ⅲ)、对羟基苯甲酰香豆酸酐(Ⅳ)、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Ⅴ)、cartormin(Ⅵ)和羟基黄色素A(Ⅶ).结论:化合物Ⅳ为红花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圆锥铁线莲全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通过硅胶和凝胶柱色谱分离;利用多种波谱技术并结合酸水解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三醇(Ⅰ)、正二十七烷酸(Ⅱ)、3,5,7,3‘-四羟基黄酮(Ⅲ)、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Ⅳ)、芹菜素(Ⅴ)、木犀草素(Ⅵ)和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铁线莲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淫羊藿的叶子进行成分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和化合物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硝基乙基苯酚(Ⅰ)、毛柳苷(沙立苷,Ⅱ)、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黄酮(Ⅲ)、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Ⅳ)、宝藿苷Ⅰ(Ⅴ)、箭藿苷B(Ⅵ)、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Ⅶ)、7,3′,4′,5′-四羟基黄酮醇(Ⅷ)、去甲基淫羊藿素(Ⅸ)、1-O-β-葡萄糖苷-1,4-二羟基-2-(3′-羟基-3′-甲基丁基)苯(Ⅹ)。 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Ⅹ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毛脉酸模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酸模素(Ⅰ)、大黄素(Ⅱ)、6-羟基芦荟大黄素(Ⅲ)、6′-乙酰基-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Ⅴ)、白藜芦醇(Ⅵ)、9,9′-双蒽酮2,2′-二甲基-5,5′-二(β-D-吡喃葡萄糖)-9,9′,10,10′-四氢4,4′-二羟基10,10′-二羰基(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Ⅷ)、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Ⅸ)、芦丁(Ⅹ)。结论化合物Ⅶ经文献检索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模苷A(rumoside A)。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岗梅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岗梅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岗梅根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Ⅰ)、β-谷甾醇(Ⅱ)、松柏醛(Ⅲ)、毛冬青酸(Ⅳ)、胡萝卜苷(Ⅴ)和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9α-羟基-乌苏酸(Ⅵ).结...  相似文献   

9.
筋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筋骨草A jug a d ecum b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对筋骨草的甲醇提取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单体,并通过光谱分析鉴定了其结构。结果这5个单体分别被鉴定为1-辛烯-O-α-L-吡喃阿拉伯糖-(1-6)-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Ⅰ)、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Ⅱ)、6,7-二羟基-香豆素(Ⅲ)、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Ⅳ)和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路边青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6-O-P-桂皮酰)葡萄糖苷(Ⅰ)、5-羟甲基糠醛(Ⅱ)、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Ⅲ)、β-谷甾醇(Ⅳ)及乌苏酸(Ⅴ).[结论]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路边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滇产苦葛Puerariapeduncular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分离鉴定苦葛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苦葛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5α-豆甾-7,22-二烯-3β-醇(Ⅰ)、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Ⅱ)、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Ⅲ)、齐墩果酸(Ⅴ)和齐墩果酸-3β-O-葡萄糖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熊果苷(Ⅰ),瑞香素-8-O-葡萄糖苷(Ⅱ),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葡萄糖苷(Ⅲ),1,4-二羟基-2,6-二甲氧基苯-4-O-葡萄糖苷(Ⅳ),丁香酸葡萄糖苷(Ⅴ),marmesinin(Ⅵ)。结论:Ⅱ-Ⅵ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马蔺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黄酮(tectochrysin,Ⅰ)、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5,2'-dihydroxy-6,7-methylenedioxyflavanone,Ⅱ)、5,7-二羟基-6,2'-二甲氧基异黄酮(5,7-dihydroxy-6,2'-dimethoxyisoflavone,Ⅲ)、4',5-二羟基-6,7-二甲氧基异黄酮(4',5-dihydroxy-6,7-dimethoxyisoflavone,Ⅳ)、4',5,7-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tectorigenin)(4',5,7-trihydroxy-6-methoxyisoflavone,Ⅴ)、5,3'-二羟基2'-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5,3'-dihydroxy-2'-methoxy-6,7-methylenedioxyisoflavone,Ⅵ)、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5,2'-dihydroxy-6,7-methylenedioxyisoflavone,Ⅶ)、irisoid D(Ⅷ)、irisoid A(Ⅸ)和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X).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Ⅵ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ODS柱等分离手段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NM R和M S等光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光甘草酮(g labrone,Ⅰ)、芒柄花素(form ononetin,Ⅱ)、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 ic ac id,Ⅲ)、甘草查尔酮A(lic-ocha lcone A,Ⅳ)、6,7-二羟基香豆素(6,7-d ihydroxy coum arin,Ⅴ)、甘草黄酮A(licoflavone A,Ⅵ)、美迪紫檀素-3-O-葡萄糖苷(m ed icarp in-3-O-g lucos ide,Ⅶ)、芒柄花苷(onon in,Ⅷ)、甘草素-4′-芹菜糖苷(liqu iritigen in-ap iosy l(1-2)-g lucos ide,Ⅸ)、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糖苷(licuras ide,Ⅹ)。结论其中化合物Ⅲ、Ⅴ为本属植物首次分得,化合物Ⅰ为本种植物首次分得,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栽培甘草中得到。  相似文献   

15.
山核桃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山核桃树皮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4,8-二羟基萘酚-1-O-β-D-(6'-乙酰氧基)吡喃葡萄糖苷(Ⅰ)、双氢山柰酚(Ⅱ)、胡桃醌(Ⅲ)、胡萝卜苷(Ⅳ)、山柰酚(Ⅴ)、4,8-二羟基萘酚-1-O-β-D-[6-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吡哺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Ⅶ)3,3'-二甲氧基鞣花酸(Ⅷ)、柚皮素(Ⅸ)、槲皮索(Ⅹ)、4,8-二羟基四氢萘醌(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Ⅻ)、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XⅢ)、4,8-二羟基萘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XⅣ)、4,5,8-三羟基-α-四氢萘醌-5-O-β-D-[6'-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XⅤ).结论 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山核桃酚;化合物Ⅰ、Ⅶ~Ⅸ、Ⅷ、XⅢ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短柱肖菝葜Heterosmilax yunnan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Ⅰ)、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苷(Ⅱ)、丁香酸葡萄糖苷(Ⅲ)、3,5-二甲氧基-4-羟基-1-O-葡萄糖苷(Ⅳ)、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O-葡萄糖苷(Ⅴ)、胡萝卜苷(Ⅵ)、芒果苷(Ⅶ)、橙皮苷(Ⅷ)、5-羟甲基糠醛(Ⅸ)。结论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多棘海盘车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棘海盘车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溶媒萃取和多种色谱法,对多棘海盘车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测试了其中5个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多羟基甾体皂苷amurensoside D(Ⅰ)、色氨酸(Ⅱ)和3个硫酸甾醇,包括3β-O-硫酸酯化-6α,23β-二羟基-胆甾-9(11)-23-羰基-硫酸盐(Ⅲ)、3β-O-硫酸酯化-6α-羟基-胆甾-9(11),20(22)-二双键-23-羰基-硫酸盐(Ⅳ)和3β-O-硫酸酯化-6α-羟基-麦角甾-9(11)-双键-23-羰基-硫酸盐(Ⅴ)。 结论:化合物Ⅱ是首次从多棘海盘车中得到,化合物Ⅲ和Ⅴ对稻瘟霉菌P-2b显示较强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对掌叶覆盆子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柱色谱,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Ⅴ)、对羟基苯甲酸(Ⅵ)、三十一烷(Ⅶ).结论 除了化合物Ⅵ,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瓜蒌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追踪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IR、^1H—NMR、^13C-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研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Ⅰ),5,5‘-双氧甲基呋喃醛(Ⅱ),N-苯基苯二甲酰亚胺(Ⅲ),4-羟基-2-甲氧基苯甲酸(Ⅳ),4-羟基-烟酸(Ⅴ),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Ⅵ),腺苷(Ⅶ)。结论化合物Ⅳ、Ⅵ、Ⅵ均具有很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皱皮木瓜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皱皮木瓜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对皱皮木瓜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皱皮木瓜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9种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甲酯(Ⅰ),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Ⅱ),奎宁酸丁酯(Ⅲ),5-羟甲基-2-糠醛(Ⅳ),三十烷酸(Ⅴ),(-)-表儿茶素(Ⅵ),7,8-二羟基香豆素(Ⅶ),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Ⅷ),原儿茶酸(Ⅸ).结论:化合物Ⅲ~Ⅷ均为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