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桥 《河北学刊》2012,32(5):225-228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染、种植业污染、养殖业污染、乡镇企业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妥善解决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须以科学发展为理念,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法治政策为保障,构建四位一体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根源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经济物质生活的高速增长、集约化农业的迅速普及,化肥、农药等威胁水源安全的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大量或过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排污,许多河流、湖泊、近海受到严重污染。由此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要从转变指导思想、完善法律法规、优化管理体制、调控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加强支持保障系统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环境效应及其对新农村建设耦合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目标。然而,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其污染物的广域性、分散性、相对微量性,污染物运移途径的无序性,机理模糊,潜伏周期长,危害大等特点,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成为目前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领域,也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尤其是环境建设的最大障碍。农业面源污染对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环境安全、地下水和地面水环境安全、农村视觉景观的环境效应是直接的和明显的,农业面源污染环境效应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面临着“污染产品”合法化、污染行为“有量无质”、污染追责“有果无因”、生态产品“有市无价”等因素的制约。由农用化学品管理、农产品管理和县域政府管理构成的“三点支撑”方案可以打破这些制约因素。具体的法律措施包括加强农用化学品管理,将其生产者、销售者纳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责任者的范围,为其分配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制定行政法规、切实调整农产品管理思路,以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品级认定的正激励效应抵消污染防治义务的负激励效应;有关立法从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出发优化县域政府管理,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整合为一项政务,使地方政府在充分掌握化肥、农药等潜在污染物信息的基础上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培育高品级农产品采取管理行动。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困扰农业生态发展的一大难题。在采用税法手段调整农业污染时应考虑到其污染方式的特殊性,将征税环节提前到生产和生活环节,对导致农业污染的输入要素实施调控。以巢湖流域为例,该流域主要存在种植业生产资料污染,养殖业污染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等面源污染,应根据不同的污染源实施相应的税法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7.
马进 《东岳论丛》2023,(6):83-94
作为全球主要农产品进口国和出口国,我国在农业产值和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攀升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基于贸易开放视角,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并采用山东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条件下,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规模呈倒U型关系,目前仍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爬坡阶段,尚未跨越峰值;结构效应会增加污染排放强度,技术效应会减少污染排放强度;现阶段,环境管制效应会使污染排放强度上升,资源禀赋效应会使污染减少;所有效应中,规模效应的弹性系数最大。据此,应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农业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主体功能布局,规范农业环境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黄河水污染现状出发,运用博弈论相关理论阐释了造成黄河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认为,黄河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力度以及制定一部统一的江河流域性管理法规对黄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鲁小凡 《学术界》2023,(4):132-14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环境保护也被要求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上海小三线在给皖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上海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小三线企业中通过制定污染治理规划及政策、自上而下设立环保部门、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大搞综合利用、缴纳行政罚款和经济赔偿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但最终并未达到国家要求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甚至“两头落空”。究其原因是管理机构权责不统一、专业从事环保工作人员不足和环保专项资金投入不够。  相似文献   

10.
11.
方晓霞 《阴山学刊》2004,17(3):94-99
融资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在我国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也更为复杂。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第一要努力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第二要强化信用管理,构筑良好的融资环境;第三要拓展间接融资的渠道,完善间接融资服务体系;第四要积极进行直接融资方式创新,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失依儿童是需要特别扶持的弱势群体,对其进行社会救助不仅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要求,体现了国家的责任和社会的义务。但是目前的失依儿童社会救助仍然存在困境,家庭的抚育作用有限、制度的保障程度不足、社会救助和支持缺乏,他们处于孤立无援、无依无靠的生活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儿童权利保护法律缺失、制度性保障政策救助范围狭窄、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缺位和社会力量薄弱,因此我们需要在分析其救助困境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失依儿童的救助和扶持。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及其影响因素的多维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但在如何实现低碳发展问题上各国有不同的路径.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碳经济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强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在影响碳排放的众多因素之中,能源强度是核心因素,而能源强度高低的关键在于能源利用技术.此外,按照有关环保理论,国家的发展水平是选择低碳发展路径的现实依据.根据我国目前发展水平,应将提高生产技术作为实现低碳发展的核心进路.  相似文献   

14.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指参与者和冲突的对象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但却作为冲突的内在持续动力而主导了整个冲突过程的冲突。当前中国无直接利益冲突参与者一般为弱势群体,冲突对象简单化,是一种低度冲突,并呈现出泛化态势。从无直接利益冲突产生的社会环境看,其成因在于贫富差距、官民差距以及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从引发无直接利益冲突的主体特征看,其成因在于弱势群体具有集中性和同质性特征,弱势群体维权意识、主体意识高涨,以及冲突参与者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我国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划分范围必须扩大。除了原有的城镇“三无人员”以外,城市低收入人群主要包括下岗、失业、待业人员、进城农民、效益欠佳企业的职工及部分离退休职工和他们的赡养人口。低收入人群生存现状非常令人担忧,生活处境比较窘迫。城市低收入人群形成的原因既包括社会因素,也包括个人因素。前者如失业、劳动力市场壁垒、社会再分配制度等;后者如疾病伤残、劳动能力、劳动偏好、就业机会等。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逐渐增多,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不良行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成因也是复杂的,必须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高校应当采取有效对策,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的成因分析及中医调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中医观点而论,健康是一种自我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脏腑、经络不平衡的状态。亚健康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无序、起居失调、心态失衡和饮食不节等使人体内环境稳定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影响人体内在脏腑的自稳调节机制所形成的。要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转化,关键是要从整体上发现症结所在,“主动养生”以调节、帮助人体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达到自我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18.
1848年德国革命是德国政治现代化的一次契机。革命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资产阶级取得的一定权利,不是靠推翻各邦封建统治,而是靠各邦统治者被迫改组政府施舍的;二是革命开始后不久就分为街头斗争和议会讨论。出现这样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先天不足。资产阶级的软弱造成了这次革命的失败,断送了德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机会,对德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4、2005年新生心理测试结果出发,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不仅为今后大学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而且指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成新生适应大学环境的最有效措施,并对如何搞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蓉 《兰州学刊》2004,2(2):192-195
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 ,包罗宏富。从胎教到母教 ;从转变“贤妻良母”型为事业型 ;从全面发展教育到独立完全人格培养 ;从培养自立意识到社会责任感 ;从开放“女禁”到男女共校等。主要成因 :一是植根于他的男女平等思想 ,二是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借鉴 ,三是长期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