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了汽轮机蒸汽进汽、排汽管道合理布置基本要点,汽轮机本体进汽管道与汽缸处于冷态热态交替变化时,汽缸本体受力也是随着管道膨胀量和汽缸本体膨胀量各工况点变化交替变化的。蒸汽进汽管道布局首先考虑暖管时,对汽缸左右偏摆前后位移的影响,热态时随着汽轮发电机组负荷增加,汽缸纵向向前膨胀,蒸汽纵向进汽管道膨胀向前滑动位移,进汽两侧分管与母管连接采用合理对称布置,纵向进汽管道有弹性足够的U型管布置,蒸汽进汽母管纵向需要加装左右滑动限位导向。消除热态时蒸汽管道力向上顶缸的浮力和较大力矩,利用进排汽管膨胀测量点,测量管道膨胀和汽缸偏移量数值和方向。例举现场修改后的合理蒸汽进汽管道布置走向后,解决了汽缸偏移、顶缸、前后汽封严重摩擦、轴颈振动超差引起联锁跳机问题。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某大化肥合成气压缩机汽轮机在试车时出现的振动异常,通过对汽轮机缸体膨胀指示器读数的监控,对汽轮机猫爪状况进行了检查,利用受力分析软件重新对实际布置管道进行力的计算,以及对汽轮机允许受力校核,发现汽轮机的蒸汽管道柔性设计不好,其进汽管道产生的力和力矩过大,不符合标准要求,由此确定汽轮机的异常振动是由入口蒸汽管道拉动缸体而引起的。采取对蒸汽管道进行分段考虑、分析,将活动管架改为固定死支架,选用弹簧力较小的恒力弹簧支吊架及可变弹簧支吊架,改变支架的位置,使用限位支架等措施降低了蒸汽管道热膨胀产生的力和力矩对汽轮机的影响,消除了汽轮机的异常振动。本次实践为类似振动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参考,同时,在新建的项目中这一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高压蒸汽汽轮机在试车过程中出现异常振动,为保证试车成功,对可能引起设备振动的原因进行了逐项排查,根据试车过程中发现的汽缸上抬现象确定了是汽轮机蒸汽管线产生的推力造成的振动。通过对抽汽管道进行应力分析,发现该管道作用于汽机的管口的力和力矩不符合美国全国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NEMA SM23要求,说明该管道柔性不够。通过利用Caesar II对该管道进行分析,采取了调整管支架、改变管道走向等方式,确定了管道改造方案。后期对该管道进行了改造安装,解决了汽轮机的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4.
动态时前轴承座偏移,前汽封内汽封齿间隙不均匀加重,去除氧器蒸汽管线逆止门不严,蒸汽压力不平衡时发生汽流倒灌,前汽封内汽封汽流激振,汽轮机前后轴颈振动数值上升导致联锁跳机。为此对前汽封汽流涡动导致间歇性振动进行探讨和分析,并采取以下措施:汽轮机前座架重新安装摆正,尽可能使前汽封内汽封齿间隙对称均匀;去除氧器逆止门靠近汽轮机本体处加装一个新的逆止门,消除和减少引起前汽封内汽封汽流激振来源;新蒸汽双侧进汽管道纵向方向限位调整;汽轮机发电机组负荷4.2 MW左右时,没有出现前汽封内汽封汽流涡动间歇性振动超差引起的联锁跳机现象。对现场遇到类似间歇性振动问题,提供了分析间歇性振动的思路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宗响  刘洋  陈维信 《广州化工》2023,(1):227-230+245
石油化学工业使用汽轮机做驱动机是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合理的管道设计是实现汽轮机安全运行的保障。由于对汽轮机管口允许的力与力矩具有严格的要求,这给管道设计带来非常大的难度。通过总结工程实例,利用CAESAR II应力分析软件对汽轮机进出口管道进行了应力分析,通过调整支吊架的形式和管道布置方式使汽轮机管口受力满足NEMA SM23标准的要求,总结了减小汽轮机管口受力的一些方法,为汽轮机同类蒸汽管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12 MW生物质(糠醛渣)发电项目汽轮机岗位开车过程中出现的汽封风机频繁跳车、汽封加热器蒸汽侧液位持续性过高及高压加热器疏水管路振动等现象,分析原因是管道中积水过多、多级液封与汽封之间高度差与压差过小、管道支架和管道导淋设置不合理。采用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后,问题得以解决,保证了汽轮机岗位的成功开车及稳定运行,为整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由于汽轮机管口允许的力与力矩需要进行严格限制,配管设计一直存在着很大难度。文章探讨了汽轮机容许的管道作用力,提出了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减少管道对汽轮机产生的力与力矩。  相似文献   

8.
正1汽轮机真空系统严密性的检测目的汽轮机真空系统主要涉及低压缸、排汽装置、空冷岛、抽空气、疏水、低压旁路以及连接管道等范围,是一个庞大而又比较复杂的系统,汽轮机正常运行时,这些设备和管道都处于真空状态。当真空系统漏入空气时,增加了真空泵负荷,降低了凝汽器的热交换效率,使真空下降,造成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压力、温度和湿度升高,甚至导致末级叶片损坏、汽水管道腐蚀和机组振动大等事故;同时低压缸蒸汽焓  相似文献   

9.
何甲 《大氮肥》2015,38(1):37-39
汽轮机长期使用过程中,叶顶汽封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为了弄清不同汽封间隙对汽轮机的影响程度,通过FLUENT软件的模拟分析以及对二氧化碳压缩机汽轮机叶顶汽封的修复案例,得出叶顶汽封径向间隙对汽轮机漏汽及轴向力影响较大,减小叶顶汽封径向间隙有利于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机组运行产生的轴向力。  相似文献   

10.
《大氮肥》2020,(3)
分析合成氨装置合成气压缩机汽轮机在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高低齿迷宫式汽封磨损及断齿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优化工艺操作和调整汽封间隙的手段解决该问题,保证汽轮机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因汽轮机汽封泄漏蒸汽进入汽轮机轴承箱,导致润滑油进水,汽轮机轴瓦和轴颈严重磨损,文章对汽封漏汽进入轴承箱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三项改造措施,并对部分改造和完全改造后的效果进行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2.
<正>虽然在汽轮机的高压端和低压端均装有轴端汽封,以减少蒸汽的漏出和空气的漏入,但漏汽现象并不能完全消除。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漏汽现象,保证机组的正常启停和运行以及回收漏汽的热量,减少系统工质损失和热量损失,汽轮机设有轴端汽封加上与之连接的管道、阀门及附属设备组成的轴封系统。不同型式的汽轮机轴封系统各不相同,这主要由汽轮机的进汽参数和回热系统的连接方式决定。1轴封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在汽轮机的大轴上有很多的凸  相似文献   

13.
包头第一热电厂8#汽轮机低压缸前后轴封由于原设计制造采用斜齿的梳齿型汽封.梳齿易磨损.间隙度大,泄漏增加,降低机组效率.为此,利用8#机大修机会将低压缸前后轴封进行了改型.将原有斜齿的梳齿型汽封改为接触式汽封和蜂窝式汽封联合使用.改造后密封性能得以提高、降低蒸汽泄漏量、保证真空、提高了机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对于非标设备,在缺少相关标准规范约束的前提下,制造商有时会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制造方案,导致极端管口载荷的情况出现。对此应首先要求制造商调整管口载荷,尽量避免极端管口载荷情况的出现。当极端载荷无法避免时,对于处于极端载荷值的管口,通过应力分析对与管口相连的管道进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管口的载荷值。采用CAESAR Ⅱ指导与管口相连的管道的优化,通过对比不同的管道布置方案,并结合CAESAR Ⅱ的计算结果分析,最终得到满足管口载荷的管道布置方案:采用在管口附近设置Π型弯,并在Π型弯之后设置固定架,可以有效避免固定架之后的管道产生的力及力矩传递到管口上;同时由于在管口及固定架之间设置了Π型弯,大大增加了这部分管道的柔性,使得管口最终能够满足极端载荷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史宇融 《大氮肥》2004,27(1):27-30
根据BENTLY公司大机组状态监测系统TDM2捕捉的频谱图、轴心轨迹图和振动趋势图分析二氧化碳压缩机组汽轮机振动高的原因是注汽速断阀关不死,形成一临界转速共振,并且因为汽轮机前轴承箱体热膨胀导向纵销过度磨损,导致前轴承箱跑偏,临界转速共振进一步恶化为汽封动静摩擦的严重事故,进而得出结论应加强老机组检维修力度、更加严格执行检修维护规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1系统介绍我公司余热发电中的7.5MW补汽凝气式汽轮机,轴端汽封由均压箱供给压力为3~30kPa,温度为130~180℃的蒸汽,轴封所排蒸汽在轴封加热器中经凝结水冷却后,由轴加风机排向大气,在轴封加热器中部分蒸汽凝结为水后经轴封加热器下面的U型疏水管道直接排向地沟。  相似文献   

17.
引 言我公司动力车间B6 3 5 /1 0型背压式汽轮机设计额定功率 60 0 0kW、进汽压力 3 5MPa、排汽压力 1 0MPa、额定进汽量 94t/h。由于公司 1 0MPa的中压蒸汽和 0 4~ 0 6MPa低压蒸汽消耗大幅下降 ,造成汽轮机实际工作负荷远远偏离设计值 ,常年在低负荷下运行 ,夏季 ( 4  相似文献   

18.
某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大检修后,进汽调节阀开度异常增大,抽汽量明显增加。通过试验与检修发现,抽汽逆止阀内漏,抽汽管网蒸汽进入汽轮机内,使抽汽口处压力升高,导致汽轮机效率降低,造成进汽与抽汽流量异常。对抽汽逆止阀及其执行机构进行检修,调整逆止阀阀杆初始位置,汽轮机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大型合成氨尿素项目中高压抽注凝汽式汽轮机主蒸汽管道的特点,为了保证高温高压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此类汽轮机的顺利开车,采用CASER II应力分析软件,对此类汽轮机的高温高压管道的配管进行了应力分析和优化设计,通过合理设置支吊架以及增加管系柔性,使汽轮机管口受力、管系的应力及位移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对弹簧的选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汽轮机发生的设备损坏事故大多与汽轮机进冷汽、冷水有关。汽轮机进冷汽、冷水后,轻者会增大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引起汽轮机动静摩擦,严重时则会发生汽轮机水击事故。2003年6月某电厂发生200MW机组高压转子弯曲事故,原因就是汽轮机冲转前主蒸汽过热度只有16℃,导致汽轮机进水。高压缸上、下缸温差增大。因此,在热电站的工艺设计中,布置管道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汽轮机进水;在运行方面,应根据机组及系统的实际情况,找出汽轮机可能进冷汽、冷水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