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机/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分离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巧云  徐科  张林 《江苏化工》2004,32(1):16-20
综述了有机,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分离膜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共混膜、共聚膜以及改性膜的研究情况,并对渗透汽化膜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分离膜接枝改性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彪 《中国塑料》2004,18(6):8-16
介绍了化学、等离子体、辐射和光化学等应用于聚合物分离膜领域的接枝技术的主要特点。对接枝技术在聚合物分离膜的制备、改性、功能化和高性能化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以PVA为基体,综述了聚乙烯醇气体分离膜经接枝和共混改性对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PVA膜的改性能调整膜的结构和形态,能提高PVA分离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使其朝着对气体分离有利的方向发展。最后,对改性的PVA膜在气体处理领域的工业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7):1715-1719
以PVA为基体,综述了聚乙烯醇气体分离膜经接枝和共混改性对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PVA膜的改性能调整膜的结构和形态,能提高PVA分离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使其朝着对气体分离有利的方向发展。最后,对改性的PVA膜在气体处理领域的工业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6.
聚合物共混改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改性聚苯胺膜的气体分离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改性聚苯胺膜的气体透过性能。提出环取代聚苯胺膜由于自由体积增加而具有较大的透气系数。聚苯胺与聚酰亚胺预聚体的共混膜显示了比聚酰亚胺膜和聚苯胺膜更大的渗透系数,而分离系数介于二者之间。苯胺共聚物与乙基纤维素共混膜应用于空气分离,能将空气中氧体积分数从21%提高到46%,且具有中等的富氧空气流量和很好的稳定性,在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亲水改性及对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的亲水改性中常用的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方法。化学改性可以通过膜材料化学改性和膜表面化学改性来实现 ;物理改性即高分子膜材料的物理共混也可以改善膜材料的亲水性能。同时介绍了膜材料共混改性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列举了无机、有机氧氮分离膜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有机无机共混氧氮分离膜的研究现状、共混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用于预测共混膜渗透性质的Maxwell模型和其改进形式,并提出了共混氧氮分离膜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硅橡胶与三元乙丙橡胶、氟橡胶、橡胶型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酯、聚氨酯等有机橡胶共混改性的最新研究与应用状况.介绍了硅橡胶/有机橡胶共混改性材料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2.
李秀秀  魏逸彬  谢子萱  漆虹 《化工学报》2019,70(7):2737-2747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醇分别作为改性剂和溶剂,采用接枝聚合法对平均孔径为500 nm的Al2O3膜和SiC膜进行疏水改性,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改性液温度和改性时间对膜表面疏水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疏水改性前后两种陶瓷膜的表面性质及疏水改性后的油固分离性能,进行了反冲实验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陶瓷膜材料在改性剂浓度为0.2 mol·L-1,改性液温度为40℃,改性时间为12 h时,疏水改性效果最好,得到的疏水Al2O3膜和SiC膜的水接触角分别为134°±1°和140°±1°,经改性后的SiC膜的疏水效果优于Al2O3膜。在油固分离实验中,疏水Al2O3膜和SiC膜均对固体炭黑有良好的截留性能,但疏水改性对SiC膜的油品通量提升更为显著,两种膜的稳态通量分别为1134 L·m-2·h-1和1408 L·m-2·h-1。反冲操作对疏水SiC膜的通量恢复更有利。  相似文献   

13.
高渗透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膜材料是决定膜分离过程效率的关键。有机框架膜(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OFMs)具有孔隙率高、孔道长程有序、易于官能化修饰、稳定性强等特点,在气体膜分离领域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综述了有机框架膜的化学组成、结构特征、制备方法及其在二氧化碳捕集与分离、烯烃/烷烃分离及稀有气体分离等气体分离过程中的应用。最后,对有机框架膜在气体分离领域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婷 《贵州化工》2011,36(6):19-21
介绍聚丙烯增韧改性的原因和主要方法,重点探讨了当前共混改性中较常见的PP/EPR、PP/EPDM、PP/SBS、PP/POE四种共混体系的改性及其互相之间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PP/POE是以上几种方法中最优的。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共混增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塑料增韧聚丙烯(PP)体系,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体系、PP/弹性体/塑料三元共混体系以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体系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PP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采用塑料类作为改性剂增专心PP,虽可增韧,但是由于体系的不相容性,往往要大量使用改性剂或添加相容剂。使用橡胶或者热塑性弹性体与PP共混增韧效果最为明显,但由于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体系在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刚性等性能的损失。PP弹性体/塑料三元共混体系可均衡改善力学性能及降低成本。此外,还就近年发展起来的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机理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The surface carbonization of polyimide (PI) and polysulfone (PSf) by ion beam has been performed to adapt the carbon molecular sieve properties on the skin of the polymeric membranes withou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membrane structure.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structure of membrane skin and to improve gas transport properties, the irradi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he dosage and the source of ion beams, have been varied. The ideal separation factor of CO2 over N2 through the surface‐modified PI and PSf membranes increased threefold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untreated, pristine membranes, whereas the permeability decreased with almost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This appears to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structure of membrane skin has been changed to a barrier layer. The formation of barrier layer was confirme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a simple resistance mode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estimated permeability of this barrier was 10−4 barrer. It was concluded that ion beam irradiation could provide a useful tool for improving selectivity for gas separation membranes.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5: 1554–1560, 2000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作为一种通用塑料,由于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较低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聚丙烯的增强增韧改性已成为使其工程化、功能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聚丙烯共混增强增韧改性的研究,介绍了聚丙烯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不同种类聚酰胺(PA)与聚氯乙烯(PVC)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PA乳液对VAE乳液的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系列聚丙烯酸酯 (PA)乳液对VAE乳液进行共混改性 ,研究了共混乳液的稳定性、乳胶膜性能、相容性等。结果表明 ,获得稳定的共混乳液的最佳条件是将VAE乳液本身的PH值调至 7;共混乳液胶膜的性能依赖于共混乳液的组成和PA配方的玻璃化温度 (Tg)及其聚合工艺 ;共混体系具有部分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聚酰胺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聚酰胺(PA)在增韧、增强以及增强增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增韧PA中反应性挤出的方法,指出在弹性体的分子链上接枝小分了,能与PA中的氨基或酰胺基反应生成原位共聚物,不相容的弹性体与PA间的相容性大为提高,达到增韧目的,聚苯醚和聚砜等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与PA共混,加入适当的增容剂,在增韧的同时,共混物的强度下降较小,在合适的条件下,液晶聚合物(LCP)与PA共混,LCP产生原纤化作用,得到原位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加入增容剂,能提高PA和LCP的相容性,达到增韧的目的。PA与纳米级的无机填料共混,能得到刚性,强度和韧性综合性能较好的改性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