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24例中,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18例,颈外动脉结扎上颌骨大部分切除术2例,上颌窦根治术径路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2例,颅面联合径路前颅底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2例,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4例;单纯手术14例,手术加术后放疗8例,手术加放疗和化疗2例,其中1例加免疫治疗(IL-2和IFN)。结果:24例患者中随访22例,失访2例,3年生存率为54.5%(12/22),5年生存率为31.8%(7/22)。结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提高本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28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28例随访7个月~5年,仅6例术后复发(21%),其中2例累及筛窦与蝶窦,4例累及上颌窦.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鼻腔筛窦癌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0月应用鼻腔外侧壁筛窦切除术治疗7例Ⅰ期、18例Ⅱ期鼻腔筛窦癌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5年,失访2例,局部复发6例,3年生存率70.8%(17/24),5年生存率50.0%(8/1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腔外侧壁筛窦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鼻腔筛窦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腔筛窦鳞癌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以期明确影响预后的因素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和头颈放疗科治疗的经病理证实的鼻腔筛窦鳞癌患者146例,其中原发于鼻腔28例,筛窦9例,鼻中隔4例,同时发生于鼻腔筛窦105例.Ⅰ期和Ⅱ期28例,Ⅲ期46例,Ⅳ期72例.术前放疗+手术41例,手术+术后放疗22例,单纯手术5例,单纯放疗78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146例鼻腔筛窦鳞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49.1%,Ⅰ~Ⅱ期5年生存率为95.7%,Ⅲ期为59.8%,Ⅳ期为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15,P<0.05).术前放疗+手术组、手术+术后放疗组、单纯手术组及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7%、60.4%、100%和38.8%,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38.8%,综合治疗组58.4%(P=0.043).有淋巴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21.3%,而无淋巴转移的为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26,P<0.05).术前放疗+手术组眶内容颅底保留率高于术后放疗和放疗后手术挽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92.2%局部复发的病例在3年内发生.Cox多因素分析得出TNM分期和病理分化是主要的预后指标.结论 鼻腔筛窦鳞癌术前放疗+手术或手术+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病例单纯手术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鼻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原发于鼻腔2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以上颌窦、筛窦为中心向周围膨胀侵犯4例,原发部位不明2例;单纯手术切除2例,手术加放疗加化疗8例,化疗加放疗2例;采用鼻内窥镜手术6例,鼻侧切开术4例,同期颈清扫5例。 结果 随访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9/12)、33.3%(4/12);7例1年内复发,其中5例行挽救性手术,2例放弃再次治疗。结论 鼻部横纹肌肉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广泛手术切除、综合治疗能提高生存率;鼻内窥镜手术能减少手术创伤,对早期病例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垂体瘤切除术后鼻窦黏液囊肿形成的原因、好发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至2007年8月诊治的7例垂体瘤切除术后鼻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筛窦黏液囊肿2例、额窦黏液囊肿2例、额窦、筛窦黏液囊肿3例。鼻内镜下鼻内进路或鼻内外联合进路行囊肿切除术,一次手术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生鼻窦黏液囊肿多因手术改变了鼻腔结构以及术后复查不及时造成中鼻道狭窄、粘连、鼻窦开口阻塞引起。垂体瘤切除术后鼻窦黏液囊肿好发于筛窦、额窦或额窦和筛窦并发。鼻内镜下鼻内进路或鼻内外联合进路行囊肿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建立鼻窦鼻腔的通畅引流,术后定期检查可有效减少垂体瘤切除术后鼻窦黏液囊肿的形成以及预防囊肿切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方法。方法:利用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治疗24列鼻腔,鼻窦肿瘤的病人,其中6例结合内镜技术,该术式将传统正中翻揭术的鼻前庭环形切口改为鼻中隔的贯乇开和鼻腔外侧壁的骨膜下切开。本组病例,筛窦骨瘤2例,鼻中隔血管瘤1例,鼻腔,筛窦血管瘤3例,鼻腔,上颌窦血管瘤3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7例,鼻腔筛窦鳞癌2例,鼻腔鳞癌3例,上颌窦鳞癌2例,复发性上颌窦鳞癌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恶性肿瘤,皆未侵犯前筛窦 ,前颅底及眼眶,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鳞癌术后皆行放疗。结果:24例手术皆成功。该手术切口可变通,对鼻腔,鼻窦,鼻咽及前中颅底皆可充分暴露,结合内镜技术可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术后外形皆满意。无鼻前庭狭窄,鼻中隔穿孔,口鼻瘘管等;12例面部麻木主后6个月均渐好转;5例溢泪皆行泪道冲洗后好转;1例复发性上颌窦癌病人再次手术后3个月因肺部转移死亡;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术后8个月复发。结论: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是一种变通而实用处理鼻腔,鼻窦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前颅底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前颅底区域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鼻内镜下鼻腔、筛窦及前颅底肿瘤切除术病例19例,其中筛窦鳞状细胞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肾透明细胞转移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浆细胞瘤1例,筛窦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4例,脑膜瘤2例。结果根据内镜下所见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18例瘤全部切除,1例大部切除。3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1例术后1年死于脑转移,1例术后8个月后出现局部复发。1例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7个月后复发,其余16例肿瘤患者随访12个月~3年未发现复发。结论对于局限于鼻腔、筛窦的恶性肿瘤,以及瘤体大部在鼻及鼻窦内的前颅底良性肿瘤,鼻内镜手术可以将其完整切除,对于恶性肿瘤应慎重选择病例,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9.
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在鼻腔鼻窦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有效的治疗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治疗 2 4例鼻腔、鼻窦肿瘤的病人 ,其中 6例结合内镜技术。该术式将传统正中翻揭术的鼻前庭环形切口改为鼻中隔的贯穿切开和鼻腔外侧壁的骨膜下切开。本组病例 ,筛窦骨瘤 2例 ,鼻中隔血管瘤 1例 ,鼻腔、筛窦血管瘤 3例 ,鼻腔、上颌窦血管瘤 3例 ,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 7例 ,鼻腔筛窦鳞癌 2例 ,鼻腔鳞癌 3例 ,上颌窦鳞癌 2例 ,复发性上颌窦鳞癌 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恶性肿瘤 ,皆未侵犯前筛窦、前颅底及眼眶。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鳞癌术后皆行放疗。结果 :2 4例手术皆成功。该手术切口可变通 ,对鼻腔、鼻窦、鼻咽及前中颅底皆可充分暴露 ,结合内镜技术可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术后外形皆满意。无鼻前庭狭窄、鼻中隔穿孔、口鼻瘘管等 ;12例面部麻木术后 6个月均渐好转 ;5例溢泪皆行泪道冲洗后好转 ;1例复发性上颌窦癌病人再次手术后 3个月因肺部转移死亡 ;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术后 8个月复发。结论 :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是一种变通而实用处理鼻腔、鼻窦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 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总结 1997年起 ,在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施行鼻腔 鼻窦恶性肿瘤手术的 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部分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其中 5例手术后随访时间在 3年以上。 5例患者中行鼻中隔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切除术 1例 ,行筛窦鳞癌切除术 1例 ,行上颌窦腺样囊性癌切除术 1例 ,行嗅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术 2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超过 3年的 5例均无局部复发 ,仅 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 2年 8个月出现左侧颈淋巴结转移 ,术后 3年 10个月出现广泛的脑膜侵犯。结论 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可以彻底切除经过选择的鼻腔 鼻窦恶性肿瘤 ,优点是创伤小 ,避免了颜面部瘢痕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随机分组、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