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心包转移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肺癌心包转移的生存情况比较.方法选择肺癌死亡病人231例,合并心包转移52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33例与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19例,中医治疗为口服辨证汤药每日1剂,西医治疗为全身或心包腔内化疗.结果治疗组平均生存期为5.6个月,而对照组为3.4个月,症状改善情况前者也优于后者.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心包转移疗效好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恶性心包积液初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149例恶性肿瘤患者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并分析其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恶性肿瘤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以肺癌、乳腺癌及恶性淋巴瘤占多数。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窦性心动过速、胸/全导联低电压及 ST-T 改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心包积液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当原发肿瘤患者出现上述心电图改变时,应高度怀疑合并恶性心包积液,可结合心脏彩超或 CT 等其他影像学资料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心包内置管引流合并全身化疗治疗肺癌伴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16例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均行心包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并根据细胞学或病理学类型行全身化疗.结果 16例中15例完全缓解,有效率93.1%.结论 微管引流合并全身化疗治疗肺癌伴心包积液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肺癌(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87年~1998年11年间住院治疗的10例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其中肺腺癌6例,小细胞癌3例,大细胞1例。行单纯心包抽液引流3例,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2例,行心包开窗引流术5例。心包积液解除后,行病变肺叶切除2例,全身化疗8例,配合放疗4例。作者认为:肺癌伴心包积液并非全为心包转移致,虽然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已属晚期,但采用合理的综合治疗,能减轻病人痛苦和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5.
肺癌可侵犯或转移到心包引起大量心包积液,甚至心包填塞,并很快致命。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可迅速缓解症状,心包腔内局部化疗可减少心包积液的产生,比较经典的药物是顺铂。我科自1998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52例肺癌心包积液病人随机分两组,博来霉素(日本产博宁)与顺铂交替化疗比顺铂单药化疗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包内注射顺铂及凝血酶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心包积液多为肺癌、乳腺癌等晚期恶性肿瘤心包内转移所致 ,可产生明显的心包填塞症状。为减轻心包积液对心脏的压迫和改善病人严重的呼吸困难 ,我们应用心包穿刺抽液后注入顺铂及凝血酶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经影像学、纤支镜及组织细胞学确定为肺癌心包转移的老年病人 14例 ,男 6例 ,女 8例 ,年龄 6 1~ 76岁 (平均 6 5 .3岁 ) ,其中大量心包积液 9例 ,中等量心包积液 5例。1.2   治疗方法 根据心包积液量的多少 ,用 B超定位后 ,持续吸氧 ,备好吸痰器及…  相似文献   

7.
住院收治晚期肺癌心包转移6例。其中5例为中央型肺癌(2例为鳞癌,2例为腺癌,1例不明确),1例为周围型肺癌(腺癌)。6例均有心包转移(其中3例经心包液检出癌细胞证实)。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包填塞症状,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心前区不适等。心包填塞严重者1例可见颈静脉充盈,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8.
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11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恶性心包积液是临床上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严重时导致急性心包压塞 ,危及生命。过去多采用心包穿刺抽液并腔内化疗的方法 ,疗效不理想。我们将近几年所收治的 11例恶性心包积液引起急性心包压塞的患者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腔内化疗的方法 ,疗效满意。对象与方法1.对象 :11例患者 ,男性 8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1~ 73岁 ,平均年龄 47岁。肺癌 9例 ,其中腺癌 4例 ,鳞癌 3例 ,不能确定类型 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1例 ,乳腺癌 1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 9例 ,其中双侧胸腔积液 4例 ;合并脑转移 2例 ,伴上腔静脉压迫综…  相似文献   

9.
超声心动图监测经皮介入诊断治疗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原因不明心包积液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难题。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皮心包多部位活检、引流、灌洗诊断治疗此病的效果。方法:80例病人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皮穿刺用塞林格技术放入止血鞘,通过鞘内用活检镜行多部位心包活检。标本经病理常规及免疫组化(Keratin法)在光镜及电镜下检查经病因学包括多聚酶链反应(PCR)查出病因。经鞘内用猪尾导管引流出所有积液,进行3~14天病因灌洗治疗,然后拔出导管。结果:病因诊断率达86%以上,经3~6个月随访,治愈率达9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新方法将介入技术应用于心包积液,集诊断、治疗于一体,较以往心包穿刺等方法有明显优越性。此法安全,适用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国内外尚无同类方法报道。  相似文献   

10.
肺癌确诊时大多病期已晚[1],而肺癌心包转移,有心包填塞症状的患者,多为内科急重症,为寻求一种适宜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3年起将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腔置管引流,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1988年我院对25例心包积液病人应用纤维心包镜(简称心包镜)检查,在光导下清晰地直观心包病变,于明视下咬切心包壁层活检,迅速解除心包填塞,可置管引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为明确心包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指导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并分析202例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心包积液性质。结果:除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不及进行心包穿刺外,191例均成功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漏出液12例,渗出液179例。渗出液中,肿瘤性77例,结核性62例,医源性18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结缔组织疾病10例。77例肿瘤性心包积液中,肺癌42例,乳腺癌7例,原发灶暂时不明确的转移性腺癌6例,淋巴瘤7例,肝癌4例,纵隔瘤3例,胃癌、膀胱癌、直肠癌、心包肉瘤、横纹肌肉瘤、黑色素瘤、恶性胸腺瘤和心脏血管瘤各1例。18例医源性心包积液中,心律失常导管消融者1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6例。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并发医源性心包积液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房颤患者高于非房颤患者。9例导管消融者行心包穿刺和引流即可,余9例医源性心包积液还需外科修补。15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在住院期间均死亡。结论: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多为渗出液及血性,肿瘤和结核为主要原因,注意识别和鉴别医源性心包积液和急性心肌梗死,积极心包穿刺和引流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72例心包积液病因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72例心包积液病因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3月诊断有心包积液的病例72例。结果 心包积液病因依次是肿瘤性(22.2%);结核性(16.7%);心力衰竭性(12.5%);非特异性(11.1%);甲状腺机能减退性(8.3%);其他病因及诊断不明的占29.2%。结论 肿瘤性心包积液发病率最高,且肿瘤性心包积液误诊为结核性及非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血管镜直视经皮心包活检引流灌洗治疗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镜直机心包活检引流灌洗术对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治疗、近期疗效随访结果。方法通过超声监测下经皮穿刺心包腔后用赛林格技术放入止血鞘,经鞘内放入血管镜目镜检查并改良技术在直视下活检取得标本,经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等系列病理,病因检查确诊。经引流缓解心包填塞后进行病因针对性灌洗治疗。结果经临床160例应用病因诊断率达90%,恶性积液确诊率达93%,使心包积液近期治愈率达90%左右。结论此方法集诊断治疗一次完成。安全可靠,无严重的并发症。较以往方法有明显提高了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心包积液原因很多,如果积液进展快、积液量大,能导致心包填塞,危及生命。心包穿刺抽液是其诊断和治疗的必须操作。但反复心包穿刺会增加手术风险。我们采用心包腔内中心静脉压导管引流法治疗中、大量心包积液患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肺癌心包转移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86~1990年共收治肺癌283例,其中有心包转移者10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10例心包转移患者,原发肺癌均经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包腔灌注顺铂化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分成甲组30例、乙组33例,甲组先行心包腔穿刺引流,再向心包腔内灌注顺铂60mg+地塞米松10mg,第1、8天。第8天灌注药物后即拔除引流管,然后行心包区域体外深部热疗,隔3天1次,共热疗2次。乙组除不进行热疗外,其余治疗均与甲组相同。结果甲组CR21例、PR6例、NC3例,总有效率90.0%;乙组CR17例、PR8例、NC8例,总有效率75.8%,P〈0.05。结论心包腔灌注顺铂治疗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有效,在此基础上联合体外高频热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102例心包积液患者临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志红 《内科》2011,6(5):420-422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及临床类型,探究其变化规律,提高病因诊断。方法对我院2001年01月至2008年12月因心包积液住院的102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包积液常见病因依次为肿瘤(25.5%),结核(22.6%),心力衰竭(19.4%),非特异性(13.8%),尿毒症(9.9%)和结缔组织疾病(6.3%),其他原因引起者占(2.5%)。结论引起心包积液的首要病因为肿瘤,其次为结核;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更趋广泛。原因不明的心包积液在排除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常见病因的前提下,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导管持续心包引流加白介素-2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导管持续心包引流并白介素-2心包腔内注射对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5例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恶性心包积液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心包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 100-200万U。结果 5例中,4便心包积液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除1例失去随访,4例心包积液未再生长。最长达11个月,结论 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并发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00例AD并发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胸痛伴发或首发晕厥或黑矇、呼吸困难、心悸、脉压减小、主动脉瓣区杂音、胸腔积液者应考虑并发心包积液可能性。对于A型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好转率明显低于不合并心包积液患者(29.6%vs59.1%,P<0.05)。对于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的好转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或支架介入治疗好转率(32.4%vs57.6%,P<0.05;32.4%vs100%,P<0.05),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治疗(32.4%vs3.9%,P<0.05)。结论:对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不论是否出现心包压塞症状,及时早期确诊、采取积极的介入或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