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过程中软产道损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经阴道分娩产生软产道损伤的7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软产道损伤的主要部位、损伤与产程的关系、损伤与体重的关系以及产道损伤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原则。结果该组产妇软产道损伤的最主要的部位是侧切延裂35.7%(25/70);急产的产妇发生软产道损伤的比率为15.9%(10/63)要显著高于平产妇2.8%(60/2178),P〈0.05。胎儿体重〉4000g发生软产道损伤的比率显著高于胎儿体重≤4000g,P〈0.05。软产道损伤的前三位因素有宫缩异常、胎位异常及妊娠合并症,分别占37.1%(26/70)、25.7%(18/70)、18.6%(13/70)。结论对于产妇出现软产道损伤要及时诊断和处理,做到早期预防,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提高产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的原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2例经阴道分娩产妇软产道损伤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72例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宫缩异常(急产、滞产和使用催产素)占软产道损伤原因首位,胎位异常(胎头先露异常和臀位)为其次,再者为会阴及阴道炎症、水肿,巨大胎儿,助产手法不当[1]等,各占41.67%、30.56%、12.50%、8.33%、6.94%。结论:软产道损伤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因此,既要及时正确地诊断与处理,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助产人员的助产技术水平,以最大限度减少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笔者收集我院近 2年 3 84例因阴道分娩所致软产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后得出软产道损伤的原因依次为顺产、臀位助产术及胎头吸引术。提出决定分娩方式及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是减少医源性软产道损伤的重要因素。1 临床资料1 1 发生率 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经阴道分娩产妇共 2 45 2例 ,其中发生软产道损伤者 3 84例 ,发生率为 15 .66%。1 2 裂伤原因 ①与分娩方式关系 :见表 1。②对胎儿估计不足 ,会阴未切开或切口过小 ,损伤为在原切口的基础上延伸或“T”型裂口或新裂口 ,这类裂伤中巨大儿占 3 0 %。③未及时正确保…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催产素对不同民族产妇软产道产伤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10年来湘西州人民医院年龄在19—40岁、经产道分娩、无妊娠合并症、无会阴侧切的苗族、土家族、汉族首次分娩住院产女妇1131例,统计比较使用催产素干预产程的各民族产妇软产道产伤性损伤率。结果:使用催产素的产妇软产道产伤性损伤率高于未使用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使用催产素的土家族产妇产伤率高于使用催产素的苗族产妇(x^2=6.70,P〈0.05)。结论:催产素增大产妇软产道产伤风险存在民族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45例的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原因、出血时间及出血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4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28例,出现率为2.87%(25/870),阴道分娩产后出血20倒,出血率为2.58%(20/775)。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加强防治,减少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分娩期处理。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间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8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D64例(74.42%),子痫前期13例(15.1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P)9例(10.47%)。阴道分娩45例(52.32%),阴道助产2例(2.32%),剖宫产37例(43.02%),产后出血8例(9.30%),新生儿血小板减少2例(2.33%)。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类型,产后恢复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宫颈裂伤是阴道分娩中较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之一,如不及时发现,正确地处理、能引起产妇急性或慢性失血导致产后贫血、感染、休克、垂体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分析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现就我科1993年1月~1996年12月阴道分娩中发生的宫颈裂伤27例及院外因产后出血就诊我院,检查后发现存在宫颈裂伤11例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38例中27例发生在我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中(23例是产后软产道检查中发现的,1例产后2小时发现的.3例产后2小时后发现的)。11例因产后出血,无输血条件转入我院后检查发现的(6例在家分娩.5…  相似文献   

8.
袁春花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204-204,29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的原因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提高剖宫产术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68例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术的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1)剖宫产原因胎儿因素53例占31.5%、头盆因素35例占20.8%、产妇因素23例占13.7%、社会因素57例占34.0%。(2)将我院同期阴道分娩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组分娩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但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3)社会因素组与非社会因素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除异位妊娠、植入性胎盘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会因素原因应用剖宫产术在当前临床较为常见,其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且较阴道分娩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提倡合理应用剖宫产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气囊助产及气囊助产仪在产妇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分娩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气囊助产)和对照组(不采用气囊助产),各50例。观察两组的分娩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第1产程、第2产程及总产程皆短于对照组,采用气囊助产明显缩短了1~2产程时间,且明显缩短了总产程时间,减少了产妇在产程中的疼痛时间和软产道的损伤,数值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得出,气囊助产可有效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的发生及减少对产妇软产道的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罗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32-133
产后出血是指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仍然是目前产科的主要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预防和制定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现将我科在产后出血方面的护理经验分析报道如下。2010年1月一2013年1月我院产科共收治产妇产后出血179例。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48例(占产后出血的82.68%),软产道损伤14例(7.82%),胎盘残留16例(8.937%);凝血功能障碍1例(2.90%);产后出血高危因素2例(2.90%);心理紧张、焦虑、恐惧因素1例(0.06%)。  相似文献   

11.
产道血肿是产时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笔者对本院产道血肿 78例进行分析 ,讨论血肿发生相关因素及防治。1 临床资料1.1 发生率 :1992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分娩总数 10 985例次 ,其中阴道分娩 816 8例次 ,产道血肿 78例次 ,产道血肿发生率 0 .95%。1.2 产道血肿与产次、孕周、第二产程及新生儿体质量关系 :将同期阴道分娩产妇按分析指标分类为底数 ,测血肿组各分析指标之病例数在同期阴道分娩相应指标总例数中所占百分率 ,并计算 P值 ,发现初产妇比经产妇、第二产程延长比正常者、孕 37周以下产妇比孕 37周以上产妇及过期产产妇产道血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位分娩评分在头位难产中临床处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34例足月、单胎、头位产妇头位分娩评分及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位评分≤8分,均剖宫产分娩,头位评分≤9分者,处理方式以剖宫产为主。评分10分者,可在严密观察下试产,处理方式为阴道分娩(自然和助产)与剖宫产约各占50%。评分11分者处理以自然分娩加阴道助产分娩为主。评分≥12分者,处理方式以阴道自然分娩为主。评分为9分、10分、11分和≥12分四组。分娩方式也显著差异(P〈0.01)。结论:头位分娩评分越低,剖宫产率越高,所以产程中准确头位分娩评分能及早发现和诊断头位难产,并为恰当及时的处理提供策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16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结果:5166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4例,发生率2.98%,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产妇高于初产妇(P<0.01);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P<0.01);多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P<0.01);有产前高危因素的占产后出血的83.17%.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66.23%,胎盘因素占24.03%,软产道损伤占9.74%.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我院72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产后出血量最多1500ml,最少600ml,输血6例,未发生出血性休克,贫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白细胞数正常,恶露正常,伤口无脓性分泌物,血色素正常,生活能够自理。结论分娩期是围生期中最关键的时候,对于高危产妇,应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积极防治分娩期产后出血,根据产妇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提供不同的护理干预,使产妇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完成分娩过程,把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9年08月-2012年08月所发生的产后出血原因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2400例中出现产后出血48例,其发生率2%。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34例居首位(70.83%),胎盘因素9例(18.75%),软产道裂伤4例(8.33%),凝血功能障碍1例(2.09%)。分娩方式与胎次亦与产后出血关系密切。结论:做好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和加强产后观察,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加以预防,积极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选择2008至2011年期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总共2103例,其中40例产后出血患者,年龄跨度为22至36岁,平均年龄为26.8岁。其中28例发生于剖宫产,12例发生于经阴道分娩。结果产后原因主要是子宫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粘连/残留、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此外,进行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的产妇总共780例,28例出现产后出血,占3.58%。而进行阴道分娩方式的产妇总共有1323例,12例出现产后出血,占0.91%。结论及早诊断出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提高对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48例头位难产病例.结果:头位难产产妇中,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104例(70.3%),是发生难产的主要原因,宫缩乏力24例(16.1%),产道异常14例(9.5%),严重的胎头位置异常6例(4.1%).行剖宫产术88例(59.5%),阴道助产19例(12.8%),经处理后自然分娩41例(27.7%).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在8分以上者115例,4~7分者26例,1~3分者7例.未发生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结论:胎头位置异常为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在临产时能够做到严密监测产程,进行必要试产,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可明显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婴危害,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产道血肿虽是少见的分娩并发症,但可以造成产后出血甚至休克,还需再次缝合,给产妇带来痛苦。本文对我院1990年1月~1997年12月47例产道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引起的相关因素,以达到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正确处理。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为我院分娩初产妇,总数11870例,孕周37~42周,产道血肿发生率为0.4%,47例产道血肿中,顺产5例,占jc.7%,产铝16例,占34%,股吸16例,占34%,臀牵、臀助共10例,占21.3%。其有关数据及资料见表1~2。表147例产道血肿类型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从表卫看出,外阴血肿与外阴阴道血肿、阴蔽性血肿比…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本院1997年1月~2000年12月24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单纯性卵巢囊肿、副中肾管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分别为54.16%、8.33%、8.33%、8.33%。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2例,破裂1例,分别为8.33%、4.17%。卵巢恶性肿瘤2例,发生率8.33%。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良恶性发生率与普通患者无差异性,而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应依有无并发症和合并症和孕期不同而处理上亦不同;由于分娩时可能梗阻产道而致滞产、难产,从而使母儿危害加重,故在分娩方式上可依据情况而作处理,必要时应择机手术分娩,切除之瘤体应常规作快速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产妇足月妊娠时行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宜阳 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医院分娩的 80 例瘢痕子宫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 1 ~ 80 号,将单数归为对照组,双数归为观 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剖宫产术进行分娩,观察组予以阴道分娩试产。统计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阴道分娩成功者 纳入阴道分娩组,比较对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妇分娩时间、分娩出血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住院时间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 40 例瘢痕子宫产妇中,有 31 例阴道分娩成功,9 例改行剖宫产,阴道分娩成功率为 77.50 %。两组产妇的分 娩时间、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阴道分娩组产妇的分娩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 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阴道分娩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23 %,低于对照组的 22.5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足月妊娠时行阴道分娩的出血量较剖宫产术分娩更少,且住院时间更短,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