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针对牙颌面畸形患者使用正颌外科矫正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牙颌面畸形的手术方式选择和将会发生的并发症预防.方法:收治牙颌面畸形患者100例,进行治疗分析,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面型、咬关系进行临床检验、X线片测量研究,以此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00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之后伤口全部Ⅰ期愈合,面部外形和咬关系均恢复正常;通过手术发现最多见的并发症是下牙槽神经和颏神经的损害,100例患者中发生5例,其次较常发生的并发症是咬关系不理想,100例患者中发生3例,手术中出血100例患者中出现2例,手术后感染100例患者中出现1例,其他并发症少见.结论:对于牙颌面畸形患者使用外科手术治疗,要综合患者牙颌面畸形的轻重情况,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头影测量观察及模型外科讨论作出精确的诊断和手术方案;只有做好手术前的预测探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持续进行术前、术后的正畸矫正恢复治疗,才可以使咬关系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颌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最有效的护理。方法:对33例正颌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护理过程中采用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通畅的护理及重点强调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结果:33例正颌手术患者经过护理,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有14例进行了正畸矫治术,经过0.5~1年随访,正畸矫治术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改善,面容也有明显改观。结论:做好正颌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护理,在正颌治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腭裂患者共110例,所选患者均实施腭裂手术修复,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根据腭裂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做好术后处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吐、喉头水肿、创面出血、局部感染糜烂、复裂、穿孔、呼吸道梗阻等。结果:本组110例患者中,91例获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5例术后出现呕吐,发生率为4.5%;2例出现喉头水肿,发生率为1.8%;4例出现创面出血,发生率为3.6%;2例发生局部感染导致糜烂发生,发生率为1.8%,但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消失愈合;1例发生复裂,发生率为0.9%;3例发生穿孔,发生率为2.7%;2例发生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1.8%。结论:严格规范手术操作,做好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有助于降低腭裂术后近期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腭裂修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提高腭裂患者术后修复效果.方法:收治腭裂患者221例,分析术后主要近期并发症,并提出近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及处理措施.结果:178例手术效果良好,出现呕吐10例(4 6%);发生喉头水肿4例(1 8%);发生创口出血8例(3 6%);局部感染糜烂4例(1 8%),3例复裂,发生率1 35%,穿孔8例,发生率3 6%;呼吸道梗阻6例.发生率2 8%.本组患者早期并发症19 45%.结论:规范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加强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腭裂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正颌外科手术中同期完成下颌骨的塑型手术、上颌骨前壁骨移植或Medpor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18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23岁。均诊断为牙颌面畸形,其中下颌前突或伴下颌骨偏斜畸形13例,双颌前突畸形2例,上颌后缩伴下颌前突畸形3例。对上述病例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的同时行下颌骨的塑型和(或)上颌骨的骨移植或Medpor植入术、颏成型术。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均出现下唇的麻木,但术后1~6个月下唇感觉恢复正常。无牙齿损伤、伤口感染和骨段坏死发生。经过6~23个月的正畸治疗,均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和协调的面部比例关系及满意的面部轮廓。术后6个月~3年影像检查评估结果表明骨移植成活良好,较少出现骨吸收的现象。结论:在正颌手术的同时进行下颌骨的塑型和(或)上颌骨骨移植或Medpor植入术是可行的,可增加术后面部的美学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下颌骨截除的骨质可以用于正颌手术中,避免了其他部位的取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总结3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结果3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出血、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短期效果表明,多数患者的打鼾现象显著地、持续地减少.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部外科患者常见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进行腹部外科手术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患者9例,术后出血患者6例,切口感染患者3例,胃排空障碍患者2例,肠梗阻患者1例,肠漏患者1例,切口裂口患者1例,给予相应有效的护理和对症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能够对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控制,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通过分析腹部外科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以及风险事故发生,防止医疗纠纷出现。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515-1517
目的: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导致下唇麻木的患者感觉恢复随访。方法:20例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导致下唇麻木患者中,15例无异物压迫神经,5例有异物压迫神经,通过外科手术去除压迫后对这20例患者进行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随访。结果:15例无异物压迫神经患者中,10例患者在拔牙术后1~6个月内恢复正常,3例患者在12个月内恢复正常;5例有异物压迫神经的患者,经手术方法取出异物,1例患者6个月内恢复正常,2例患者12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只要神经的连续性存在且无异物压迫,临床上大部分下牙槽神经损伤是可以自行恢复的;服用神经营养类药物、物理治疗和感觉再训练可以促进神经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加强对行口咽腔手术治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0年耳鼻喉头颈外科32例在全麻下接受口咽腔手术治疗OSAHS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发生继发性出血者4例,经及时处理及精心护理后恢复好.无1例发生因术腔水肿导致呼吸道梗阻及术腔出血流入呼吸道导致窒息.结论 口咽腔手术是治疗OSAHS的重要方法,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患者痛苦.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对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减轻患者痛苦及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口腔癌病人围手术期的病情特点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提高术后护理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2例口腔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口腔癌患者术后无出血、呼吸道梗阻、感染等并发症,无院内感染,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组织瓣成活,康复出院。结论:了解口腔癌疾病的特点对合理制定护理方案有重要作用。规范的护理常规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手术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手术后对循环系统检测,呼吸道管理,胸腔引流管的管理,对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580例,10例死亡,死亡率为1.72%,有效地降低了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纤支镜灌洗痰易净加氨溴索配合吸痰术,治疗开胸术后下呼吸道痰液阻塞引起的肺部感染或肺不张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6例开胸术后下呼吸道痰液阻塞所致的肺部感染或肺不张患者,行床旁经纤支镜灌洗痰易净加氨溴索配合吸痰术治疗,并进行合理、规范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46例除1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因肺栓塞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取得显著疗效。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治疗开胸术后下呼吸道痰液阻塞所致的肺部感染或肺不张,合理、规范的术前后护理是床旁纤支镜治疗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40例气管异物的患儿,芬太尼0.004mg/kg,异丙酚2mg/kg静脉诱导,咽喉部表麻后置入直达喉镜;经直达喉镜的吸氧孔接高频喷射通气管,术中根据患儿体动情况静注异丙酚1~1.5mg/kg,异物取出后停止给药,记录入室、麻醉后、手术开始、及术毕时的MAP、HR、SPO2,记录术中喉痉挛、分泌物、手术操作满意度情况,术后患儿苏醒时间、有无惊厥、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40例患儿麻醉成功,均顺利完成异物取出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结论: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可满足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手术,麻醉安全、平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大球囊介入治疗膜状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大球囊介入治疗膜状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45例已经证实的患者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再行下腔静脉大球囊扩张术。结果:45例患者介入治疗全部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术后病变血管内径扩大、下腔静脉平均压力降低(P〈0.0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未出现再狭窄。结论:使用大球囊介入治疗膜状阻塞型布-加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老年病人全麻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老年全麻病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结果:PACU收治的1700例全麻术后老年患者中20例需重新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1.2%。造成二次插管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6例)、反流误吸(4例)和低温寒战(3例)等。结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围拔管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麻醉用药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呼吸并发症及二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6.
叶俊芳  王小玲 《西部医学》2012,24(10):2005-200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60例老年开胸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比较两组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及术后SPO2/FiO2值。结果实验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秀琼 《河北医学》2009,15(7):855-857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方法: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对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加强呼吸道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因服毒剂量大,且就诊时间大于30m in,中毒程度深而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98%。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正确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加强呼吸道及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张瑶  冯士云  赵勇 《中外医疗》2014,(25):166-167
目的对新辅助放化疗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并针对并发症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降低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92例ⅢA/ⅢB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胸外科常规护理,术前均给予2~4周期的放、化疗,3~4周后根据肿瘤的生长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对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所采取的护理对策进行总结。结果实验组围手术期发生医院感染11例,其中呼吸道感染3例,占医院感染的27.27%,对照组围手术期发生医院感染21例,其中呼吸道感染14例,占医院感染的66.67%。实验组医院感染率及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多,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后,围手术期的医院感染率及呼吸道感染率明显降低,对促使患者的康复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6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53例,切除8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53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51例(96.23%),感觉异常2例(3.77%),切除肋间臂神经8例均有感觉异常,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访1~5年,61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既保存了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从而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肺癌患者手术效果。方法回顾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胸外科2010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资料,对制定的个体化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采取有计划、有目的个体化护理措施,降低了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全组肺叶切除26例,局部切除20例,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7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高龄患者因胸廓和肺的顺应性下降心肺功能低下,肺的生理储备能力低下,另外,开胸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容易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对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采取个体化呼吸道护理措施,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