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联合应用颉沙坦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2014年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颉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颉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糖化白蛋白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联合颉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肾脏保护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24h、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效果较好,降压持久稳定,对患者的肾脏损害轻,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黎雪玲 《内科》2013,8(4):350-351,355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并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159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3例,A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B组给予拉西地平治疗,C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拉西地平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者血压均达标(≤130/80mmHg);治疗1年后,三组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A)、胱抑素C(Cyt—C)及肌酐(Cr)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用药的C组疗效更好。结论贝那普利、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降压作用及较好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作用,两药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均进行常规降血糖、调血脂治疗,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卡托普利组30例,美托洛尔组33例,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组33例.观察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四项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下降程度较其他两组更明显.结论 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血糖、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影响,均能有效降压,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具有协同降压作用,降压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伴高水平C反应蛋白人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人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血脂康组(42例),分别进行常规降压药治疗及常规降压药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降压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值均降至140/90mmHg以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脂康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康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单纯高水平C反应蛋白人群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可降低其C反应蛋白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独立的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黛力新对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黛力新与降压药联合应用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被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降压药联合黛力新治疗,单纯降压药治疗。疗程8周。结果:观察组血压、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均〈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睡前和晨起服药降压药物对糖尿病伴夜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48例,要求夜间收缩压≥120mm Hg(1mm Hg=0.133k Pa),随机分为两组,A组晨起服用降压药,B组睡前服药,治疗8周后转换至另外一组继续服药8周,评价治疗前后院内血压、动态血压,同时测量血肌酐、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收集尿样测量尿白蛋白、肌酐、钠、钾和渗透压。结果:睡前服药时夜间收缩压、24h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舒张压、夜间脉压差、24h脉压差、夜间平均动脉压、24h平均动脉压和院内脉压差均低于晨起服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服药时CRP、尿肌酐和尿渗透压低于晨起服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纤维蛋白原、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尿钠、尿钾、尿蛋白/肌酐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降压药时夜间血压、24h血压和CRP低于晨起服药。  相似文献   

8.
蒋美媛 《内科》2013,8(4):358-359,37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症患者在降压药基础上联用黛力新并进行生活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在应用降压药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并进行生活心理干预,对照组用降压药物治疗及生活心理干预,疗程1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优于对照组(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患者在应用降压药基础上,联合黛力新与生活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可提高降压效果,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300例合并抑郁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和氨氯地平组。舍曲林组患者单纯给予盐酸舍曲林抗抑郁治疗而不予降压治疗;氨氯地平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每日5mg,4周后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舍曲林组患者69例(46.O%)血压达标,氨氯地平组血压达标87例(5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有51例(34.0%)血压水平下降但未达标,28例(18.6%)血压无明显改善,而氨氯地平组患者中46例(30.7%)血压下降但未达标,17例(11.3%)血压无明显改善,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伴有抑郁的轻度高血压患者,积极的抗抑郁治疗可以起到与氨氯地平相近的良好降压效果,且具有良好的药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为A组,57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为B组,均给予培哚普利治疗,2、4、6周末测血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结果6周后A组显效率47.2%,总有效率79.3%,B组显效率50.9%,总有效率7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6周末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末与治疗前比较,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A组9.1%,B组7.2%。结论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降压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浙江舟山普陀渔区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普通内科、高血压门诊及渔区2个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岁)为研究对象,共180例(男96例,女84例),平均年龄(60.42±6.44)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CCB(钙离子拮抗剂)与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用药、新鲜海鱼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空腹血糖(FPG)、血脂(LDL-c、HDL-c、TG)、血尿酸(sUA)等。筛选出可能影响微量白蛋白尿的有关因素,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P、文化程度、体重指数、CCB和ACEI联合、血尿酸、空腹血糖、TG、LDL-c、HDL-c共9个指标与MAU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影响高血压患者MAU发生的危险因素有SBP(P<0.01),FPG(P<0.01),sUA(P<0.01);CCB和ACEI联合(P<0.01)是保护因素。新鲜海鱼(Z=4.24,P<0.01)是MAU保护因素。结论收缩压、空腹血糖、血尿酸水平异常是渔区高血压患者MAU的危险因素;CCB和ACEI联合用药以及新鲜海鱼则可视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联合降压治疗与动脉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以钙通道阻滞剂(CCB)为基础的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在降压达标后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评估其防治心脑血管危险的效果。方法 156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经5~7d药物洗脱期后分别接受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以及CCB+利尿剂(D)联合治疗,4周常规剂量治疗后血压未达标者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β-B)至血压达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分别检测治疗组患者血压、心率、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比较各治疗组间血压、心率、C1和C2的变化。以36例中老年健康者1年前后的C1和C2为对照,排除因增龄所致的动脉弹性改变。结果①各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治疗后CCB+ACEI/ARB+β-B(C+A+B)组和CCB+D+β-B(C+D+B)组心率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CB+ACEI/ARB(C+A)组心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C+A组C1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B组和C+D+B组C2均增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健康对照组1年前后各项指标血压、心率、C1和C2均无变化(P〉0.05)。结论在降压达标情况下,C+A和C+D联合治疗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无明确改善,C+A+B和C+D+B联合治疗可改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小动脉弹性,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与其它常用降压药物联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诊治用药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CCB联合ACEI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CCB治疗组)各36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高血压的用药治疗实践。结果 CCB联合ACEI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血压控制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可以显著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安全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1例行胃镜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静脉注射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患者设为观察组,41例行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检查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观察时间点:检查前(T0)、准备进镜前(T1)、胃镜经食道入口平面(T2)、胃镜取活检(T3)、检查后(T4)。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检查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均低于对照组检查过程中对应的时间点;但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幅度不大,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目前常用降压药对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在2007年-2009年间收治的512例60~85岁患者的BMD.其中高血压患者378例,非高血压者13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5组:噻嗪类利尿剂组63例,钙通道阻滞剂组(calcium-channel blocker,CCB)113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组(angiotensinⅡreceptorblocker,ARB)92例,联合用药组56例,高血压未用药组(54例).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EXA骨密度测量仪,测定非优势侧股骨近端Femur Neck、Troch、Ward's 三角和L1~4的BMD.结果 非高血压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腰椎的BMD最低.非高血压组LIBMD值与ACEI/ARB组和高血压未用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非高血压组L2、L3、L4、Neck、Troch的BMD与ACEI/AR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各组问腰椎与髋部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EI/ARB降压药可能对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的BM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年龄对BMD有一定的影响且为负性作用,而BMI与BMD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与透析充分性及其它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56例MHD连续12次记录透析前后血压、体重、超滤量(FV),分别计算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均值,第0、1、2、3个月透析前后测定血液生化值、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结果透析充分组(Kt/V≥1.2、URR≥0.65)MHD患者血压明显低于透析不充分组(Kt/V<1.2、URR<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0.22组与Hct<0.22组比较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体重增加率、透析不充分及血清PTH水平与透析前收缩压密切相关(OR=1.98~3.50,P<0.05)。结论充分透析、减少容量负荷是控制MHD患者高血压的关键,透析不充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透析前收缩压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氢氯噻嗪治疗,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测量并记录血压及心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8周后观察组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7%,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头疼3例、面红2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头疼2例、面红2例。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小剂量合贝爽、培哚普利、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小剂量合贝爽组和培哚普利组,三组患者的血压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差与小剂量合贝爽组对比(P〈0.05);与培哚普利组对比,脉压差改善明显(P〈0.05);收缩压改善程度对比(P〉0.05)。三组患者的舒张压水平对比(P〉0.05);与治疗前对比,三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与小剂量合贝爽组及培哚普利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接受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明显降低患者收缩压及脉压差,降低尿微量尿蛋白,服药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剂量双氢克尿噻以及小剂量双氢克尿噻与卡托普利合用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针对基层高血压患者,投用小剂量双氢克尿噻(12.5mg/d)2周,根据血压达标情况加用卡托普利(99例.A组),或继续维持小剂量双氢克尿噻(67例,B组)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比、年龄、血压水平等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经三个月治疗后,B组病人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显著变化(P〉0.05),A组用药后TC、HDL—C水平无显著改变,TG水平显著降低(P〈0.05),LDL—C显著升高(P〈0.05,但在正常范围)。两组治疗后TC、HDL—C等血脂水平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双氢克尿噻和小剂量双氢克尿噻加用卡托普利两种治疗方案对基层高血压患者血脂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属于非杓型高血压的需要药物治疗的1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早晨7:00服药)和B组(晚上7:00服药)。两组均选用坎地沙坦4mg,用药8周后观察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问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比A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晨或夜间服用坎地沙坦均能有效降低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及改善血压昼夜节律,但夜间服药组在控制夜间收缩压和纠正血压昼夜节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