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PU)患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分析接受诊治的76例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p检测结果,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Hp阳性,40例)和对照组(Hp阴性, 36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8、hs-CRP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IL-8、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IL-8、hs-CRP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IL-6、IL-8、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IL-2、IL-6、IL-8、hs-CRP及TNF-α水平在Hp感染的PU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检测价值,不但可以抑制细胞免疫、活跃体液免疫,而且有助于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病情进展情况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红花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38例SAP患者随机分成虹花治疗组及非红花治疗组,在患者入院24h内以及治疗7d后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 SAP患者3种炎症因子较健康志愿者均显著升高(P<0.01),红花治疗组与非红花治疗组入院时3种细胞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SAP患者3种细胞因子均降低(P<0.05),但红花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红花可降低SAP患者炎症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变化.方法 设冠心病治疗组( 43例)和健康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加服中药银杏叶片;健康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群.测量冠心病组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的IL-6、TNF-α和hs-CRP.放射免疫法检测IL-6和TNF-α,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治疗前冠心病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性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冠心病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接近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探讨雷公藤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初步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雷公藤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初步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TAO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例。实验组采用雷公藤 基础治疗45 d,对照组基础治疗4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趾端皮肤温度(TTS)及MRI下肢动脉流出道检查显影分数(OTVC)差异。结果:TAO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TNF-α、TTS及OT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5天血清IL-1、TNF-α及T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O实验组及对照组病例OT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对TAO血清IL-1、TNF-α有抑制作用,对缺血肢体动脉侧支再生有一定的影响,可提高缺血趾端皮肤温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TNF-α及IL-6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普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6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丹参治疗组及非丹参治疗组,每组18例;选择年龄匹配的14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h内以及治疗7d后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SAP患者3种炎症因子较健康志愿者均显著升高(P<0.05),丹参治疗组与非丹参治疗组入院时3种细胞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SAP患者3种细胞因子均降低(P<0.05),但丹参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丹参可降低SAP患者的炎症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动力联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门诊收治的80例尖锐湿疣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实施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实施咪喹莫特联合微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统计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TNF-α、IL-3、IL-6、IL-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显示,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方案能有效的治疗尖锐湿疣,减少患者复发的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及IL-2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的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清脂肪酶(Lipase,LPS)及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LPS降低(P0.05),IL-2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TNF-α、IL-6、IL-8及LPS较低(P0.05);IL-2水平较高(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配合中药灌肠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IL-2、IL-6、IL-8及LPS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健康人、西药治疗组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24例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6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患者TNF-α、IL-6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后患者血浆TNF-α、IL-6较术前下降(P<0.01),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针灸配合西药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P<0.05).结论 ICVD患者细胞炎性因子增高显著,经治疗后细胞因子下降,针灸配合西药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健康人、西药治疗组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24例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6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前患者TNF-α、IL-6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后患者血浆TNF-α、IL-6较术前下降(P<0.01),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针灸配合西药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P<0.05). 结论 ICVD患者细胞炎性因子增高显著,经治疗后细胞因子下降,针灸配合西药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