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18 104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保证工作面后期安全快速回撤,王家岭煤矿通过技术研究,决定采用孔壁观察法对18 104回撤通道附近围岩结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均让压大锚杆(索)联合支护设计。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可知,18 104工作面回撤通道采用均让压大锚杆(索)联合支护巷道顶板稳定性得到整体提高,具有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半煤岩巷道受侧向悬顶作用力与工作面超前支承力的叠加影响,以煤矿迎采对掘巷道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研究迎采动工作面切顶留窄煤柱掘巷围岩变形规律,提出穿层锚杆+锚网索梯联合支护的支护方法。结果表明:迎采巷道在超前临近工作面前方10m到滞后30m阶段受工作面回采扰动影响大,需要加强支护以控制围岩变形;切顶对控制掘巷围岩变形作用明显,在煤岩分界面布置倾斜角度为20°的穿层锚杆,可以改善巷帮应力条件,有效控制帮底煤体变形。  相似文献   

3.
针对章村矿位于褶皱区的-350m大巷、副巷支护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对位于褶皱区的大断面煤巷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高强度长锚杆支护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褶皱区大断面煤巷变形破坏主要是由于构造应力即水平应力的作用,同时受相邻采区工作面采动影响,导致巷道锚杆支护失效,顶板离层,煤帮片帮破坏。高强度预应力4m长锚杆支护具有较高承载力,对褶皱区巷道支护有较好的适应性,保证了巷道围岩完整,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工作面顶板煤层巷道的稳定性较差,极易出现失稳破坏问题,增大了返修成本。本文分析了小屯煤矿的施工条件,在施工技术、锚杆支护方案以及施工材料等方面指出了具体的支护措施,避免了锚杆支护失效问题的发生,控制了围岩变形问题,节约了运行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以期为此后煤巷顶板锚杆支护失效工作的解决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盛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51101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难题,分析工作面过回撤通道时围岩变形与破坏特征,阐述其支护要点,并结合现场实际地质生产条件,提出回撤通道锚网索联合支护的方案。现场矿压观测表明,主辅回撤通道顶板最大下沉量均在390 mm左右,最大下沉量出现在回撤通道的中部,为517 mm,有效控制了回撤通道围岩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6.
预掘回撤通道可以缩短综采工作面回撤时间,提高设备回撤速度,同时预掘回撤通道受采动影响显著。通过分析回撤通道支护原理,对12011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一次支护形式,采动影响显著时采用顶板注浆加固+布置木垛二次支护形式,有效解决了预掘回撤通道支护困难问题,提高了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撤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某矿回采巷道新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及巷道围岩稳定性,采用LDZ-300锚杆拉力计对顶帮锚杆锚固力进行抽查检测;采用MQ19-250/63型矿用锚索张拉机对顶板锚索力学性能进行监测;采用KCE30B型离层仪对顶板离层量进行监测;采用十字布点法对巷道围岩表面位移量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能够有效降低巷道顶板离层量和围岩变形量,提高巷道支护强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回撤巷道的安全,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的技术手段,对6101回采工作面回撤巷道的支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巷道支护技术能保证回撤,为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快速回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万峰煤矿1209掘进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现场测试与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复合顶板巷道围岩破坏范围和特征,确定万峰煤矿复合顶板巷道合理支护参数。结果表明:万峰煤矿复合顶板巷道现有的支护参数不能有效的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巷道围岩塑形区超过锚杆支护长度。研究结果对复合顶板巷道支护参数优化和设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深部破碎围岩巷道围岩控制困难,当受到采动动压影响时围岩变形量加剧,给巷道正常使用带来不利影响。10206采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原有的支护方案不能满足采面安全生产需要,采用钻孔窥视手段对原支护下的围岩状态及支护参数进行分析,并根据窥视结果提出合理的支护优化改进方案,具体为将锚杆长度由2200mm提升至2500mm、预紧力由30k N增加至60k N;锚索布置方式由三花眼优化为五花眼、预紧力由50k N增加至100k N。优化后巷道顶板、巷帮最大位移量为为239mm、345mm,较优化前分别降低73%、67%。  相似文献   

11.
鲁松林 《山西化工》2022,(2):149-150+165
近距离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在采掘过程中受上层煤采动影响,巷道顶板岩层破坏严重,稳定性差,增加了巷道支护难度。针对这一问题以富康源矿105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巷道围岩力学特性、围岩松动范围等研究,富康源矿现开采的2#、3#煤层煤层近距离煤层分层开采后,3#煤层顶板受上层煤层采空区围岩应力影响巷道支护困难,结合现场实际,设计了回采顺槽的锚杆(索)+金属网+钢带联合支护参数;与原工字钢棚支护,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掘进速度快,衔接顺畅。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可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使顶板岩层形成最佳组合梁状态,保证巷道长期的稳定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深井开采中,原有石墙木棚法难以达到预期留巷效果,采用锚杆支护系统和锚索支护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了巷道顶板和围岩的强烈变形,保持了巷道的稳定性,降低巷道维护费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多回收了煤炭资源,特别是缓解了采面接续紧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断面巷道支护已成为锚杆支护技术难点之一,结合曙光矿采区边界回风巷的顶板条件,进行支护设计研究,对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为类似大断面掘进巷道支护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成培峰 《化工中间体》2023,(13):120-122
本文将xx煤矿巷道掘进支护情况作为分析对象,在对巷道原支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原支护方案最大的弊端是巷道顶板出现了较大的离层变形问题。针对该问题及巷道支护需求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勘察的方式,重点对锚杆设置的数量、锚索布置的方式进行了优化,有效提升了巷道围岩支护的稳定性,相对于原巷道支护方案取得了更好的支护效果,巷道围岩稳定性增加明显,为煤矿井下开采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巷道临时支护主要以单体液压支柱配合梁体进行联合支护,但是这种支护的局限性表现为劳动强度大、单体柱容易钻底、不能控制底板变形、支护整体性较差。单体液压支柱钻底量大,回撤困难;对于顶板压力较大的煤层,达不到支护强度,易造成工作面安全出口处的顶板下沉或因顶板压力大及操作等原因,支柱、柱鞋的损坏量较大,并且工序复杂,人工操作多,造成事故的概率较大。现发明一种巷道支护框架代替传统简单的单体柱支护,能满足采煤工作面巷道支护距离、支护强度及安全间隙的需求,并且使用快捷方便,安全通道顺畅、通风断面大,有利于工作面快速推进。该巷道支护框架由由高强钢板(Q690)拼装焊接而成,强度很大,整体性好,安全性高,底部可架设横梁控制底板变形,同时使得液压柱不钻底。  相似文献   

16.
软岩巷道由于围岩承载能力不足、稳定性较差,导致围岩控制效果较差,给巷道使用及后续煤炭开采带来一定制约。以50901运输巷为例,对巷道围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围岩变形以顶板下沉为主且顶板岩层裂隙发育、离层明显,提高顶板岩层强度及稳定性是实现50901运输巷围岩控制关键。提出通过注浆方式提高顶板岩层强度、充填顶板裂隙及离层缝隙,并与原有的锚杆索支护方式耦合控制顶板变形。现场应用后,50901运输巷顶板下沉、离层等情况得以有效控制,可满足巷道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特点和锚杆失效问题,采用FLAC~(3D)软件分析了高应力软岩巷道中玻璃钢锚杆和螺纹钢锚杆分别支护后的巷道围岩变形及锚杆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巷道拱肩和底角区域分布着拉、压集中应力场,并在顶底板和两帮区域复合成应力锥形凹槽,使顶底板和两帮区域围岩受到拱肩和底角区域压力而发生挤压变形;巷道拱顶和两帮区域支护锚杆主要承载轴向拉伸作用,拱肩和底角区域支护锚杆不仅承载轴向拉伸作用,还承载横向弯曲作用;相同支护条件下,玻璃钢锚杆轴力大于螺纹钢锚杆轴力,但螺纹钢锚杆弯矩大于玻璃钢锚杆弯矩。研究结果可以为高应力软岩巷道中玻璃钢锚杆及螺纹钢锚杆支护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宋志清 《河北化工》2014,(11):87-89
依据七一新发煤业五采区3号煤首采工作面回风巷赋存的地质条件,在实践经验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合理选取了锚杆和锚索等的支护参数,并规范锚杆锚索的安装工艺,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变形,巷道两帮移近量约0.2 m,顶底板移近量约为0.18 m,提高了巷道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加大了巷道在其服务年限内的稳定性,为类似情况工作面提供技术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孟伟 《山西化工》2022,(9):98-99+106
斜沟矿18108运巷属于大断面全煤巷道,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发生多次片帮现象,导致巷道空顶面积大、巷帮支护失效等技术难题。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研究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设计了“注浆+桁架锚杆”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实践表明,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有效控制了煤柱片帮问题,缩小了顶板空顶距,保证了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20.
小煤柱护巷沿空掘巷工作面煤柱较为破碎,巷道围岩变形量以及煤壁片帮较为严重。以1304沿空掘巷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锚杆、锚索、W型钢以及金属网支护方式,并对护巷小煤柱进行喷浆、注浆加固。支护后的巷道围岩得到明显控制,确保了巷道掘进以及1306回采工作面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