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池塘中将岩原鲤大规格鱼种养殖成尾均重为300g/尾的商品鱼,养殖周期为一年,通过试验得到了岩原鲤池塘成鱼养殖合适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产量、成活率及饵料系数等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岩原鲤俗称黑鲤鱼、墨鲤、岩鲤。本文主要讲述岩原鲤在池塘中的混养技术关键点,为岩原鲤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一、池塘条件池塘靠近水源地,水质良好,需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周围无污染源。池塘最好为长方形,面积5~10亩为宜,水深2米以上;池底平坦,泥沙适量(不少于10厘米),无杂草。放养之前应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清淤消毒,配备增氧以及给排水设备。  相似文献   

3.
岩原鲤驯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然水体中收捕岩原鲤,在生态模拟池中暂养一个月左右,转入专池驯养,岩原鲤能正常生长、发育,其成活率达到85%以上,年增重300—600g,通过内塘养殖能达到性成熟。  相似文献   

4.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隶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通过近几年研究,岩原鲤规模化繁育技术进一步成熟,苗种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岩原鲤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俗称岩鲤、黑鲤、岩鲤鲍、墨鲤、水子、鬼头鱼。它是一种温水性、杂食性的鱼类,以其肉质鲜美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是目前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名优鱼类之一。近年来已有许多生产养殖单位取得了较好的生产结果,但都存在养殖周期长(需要3年才能上市),且产量不高(单产在200kg/667m^2左右)的问题。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介绍在池塘中如何提高岩原鲤成鱼产量并缩短养殖周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岩原鲤池塘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隶属于鲤亚科,原鲤属,是长江上游名贵经济鱼类,仅分布于长江三峡以上干、支流,其分布区狭窄。岩原鲤以前只作为天然渔获物,未能进行人工养殖,因此,种群数量越来越小,近几年才开始进行人工养殖试验。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于2002年5月10日~7月2日进行了岩原鲤鱼种的池塘培育,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隶属于鲤亚科,原鲤属,是长江上游名贵经济鱼类,仅分布于长江三峡以上干、支流,其分布区狭窄.岩原鲤以前只作为天然渔获物,未能进行人工养殖,因此,种群数量越来越小,近几年才开始进行人工养殖试验.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于2002年5月10日~7月2日进行了岩原鲤鱼种的池塘培育,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殖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排空率与摄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微流水养殖条件下,以水蚯蚓(Limnodrilus sp.)为饵料,应用现场胃含物法,研究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幼鱼的排空率和日摄食量。结果表明:岩原鲤幼鱼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呈现较典型的单峰分布特征,其摄食强度高峰时间在0:30到6:30;在实验水温18.6℃时,用湿重表示胃含物质量,线性、指数和平方根3种常用模型均可较好拟合岩原鲤幼鱼[体质量(3.30±0.94)g]的排空率实验数据(df=18,P<0.001),综合评价结果进一步表明,其中指数模型拟合度最好,所得模型为St=0.139e-0.169t(r2=0.952,P<0.001);同时得到岩原鲤幼鱼的排空率(以湿重计)为0.169 g/(100g.h)。实验得到养殖岩原鲤幼鱼的日摄食量(湿重)为24.91 g/(100g.d);应用Elliott-Persson模型评估得到自然环境中岩原鲤幼鱼日摄食量(以湿重计)Cd=14.309 g/(100g.d)。研究建立的岩原鲤幼鱼空消化道重(EDW)-体长(BL)-体质量(BW)经验关系式为EDW=0.24(BW/BL)1.547-0.139(n=83,r2=0.89)。研究表明,指数模型最适于描述岩原鲤幼鱼胃排空特征,Flliott-Persson模型在野外环境中岩原鲤幼鱼摄食评估上具有较大适用性。这些结果可为岩原鲤幼鱼摄食生态的定量研究及环境容纳量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鲤科,原鲤属鱼类,俗称黑鲤、岩鲤、墨鲤,其体厚、体腔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长江中上游特有名贵经济鱼类,野生数量少,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四川、重庆等省市均有开展其增养殖研究。本研究结合重庆本地养殖生产模式,连续4年进行岩原鲤鱼种的室外土池单养培育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研究结果对岩原鲤商品鱼规模化养殖、保护和开发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岩原鲤基于环境DNA (e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方法,准确鉴别岩原鲤并探讨e DNA浓度与其生物量的定量关系,实验根据岩原鲤mtDNA中12S rRNA基因序列设计eDNA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PCR扩增出岩原鲤12S rRNA基因的序列,克隆入pMD19-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作为qPCR标准;使用梯度稀释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进行qPCR扩增,制作标准曲线,建立岩原鲤qPCR检测方法,并评价其特异性、灵敏性和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引物和TaqMan探针对供试的岩原鲤样品出现荧光增长曲线,显示阳性扩增,而其他鱼类和空白对照均未得到扩增信号,表现为阴性;qPCR的阈值循环数(Ct)与标准品拷贝数的线性关系好,且线性范围广,获得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达到0.999,检测限位DNA浓度为5×10-6 ng/μL,扩增效率为94.7%;检测养殖不同数量岩原鲤的水体中eDNA浓度,目标DNA浓度和岩原鲤数量存在线性正相关性(R2=0.957),得到岩原鲤DNA浓度与其个体数...  相似文献   

11.
一种急需开发的经济鱼类——岩原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 Tchang)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也是重要的养殖鱼类。施白南教授主编的《四川江河渔业区划》和丁瑞华教授撰写的《四川鱼类志》中,岩原鲤被列为长江上游重要的名贵经济鱼类,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小刺,头小,含肉高,是人们极喜爱食用的鱼类,当地渔民把江河鱼类品质排序为“一扁,二岩,三青波”,岩就是指岩原鲤。 最近出版的由乐佩琦教授和陈宜瑜院士主编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在强调岩原鲤经济价值的同时,把它列为易危物种,特别是三峡水库的修建,长江水文条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用体长(8.16±0.14)cm,体重(7.91±0.12)g的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经76 d的养殖试验,研究添加Fe、Zn、Cu不同组合水平的7组实用日粮对岩原鲤生长、体营养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鱼种630尾,随机分成7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Fe、Zn、Cu能够提高岩原鲤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能力。当Fe、Zn、Cu的添加量分别为140、50、5 mg/kg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蛋白质效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适量添加Fe、Zn、Cu能够显著提高岩原鲤的免疫能力。当Fe、Zn、Cu的添加量分别为200、90、4 mg/kg时岩原鲤血清溶菌酶活力最高。结果表明,岩原鲤饲料中Fe、Zn、Cu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40、50、5 mg/kg。  相似文献   

13.
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Tchang)隶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俗称岩鲤、黑鲤鱼、墨鲤。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是一种栖居岩石缝间的底层鱼,为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之一。长期以来,岩原鲤成鱼大多依赖于江河捕捞,养殖中疾病较少,但小瓜虫病对鱼苗的危害一直较严重。现将笔者遇到该病的发生情  相似文献   

14.
岩原鲤     
《海洋与渔业》2010,(12):37-37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s),俗称岩鲤巴、岩鲤、黑鲤,是一种柄居于长江流域江河岩石缝间的底层鱼类。岩原鲤肉质肥嫩、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是上等的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15.
岩原鲤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河北渔业》2008,(4):29-30
岩原鲤是长江上游名贵土著鱼类,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由于过度捕捞以及长江水域的污染等原因,使得岩原鲤野生资源的破坏极为严重。本文概述了岩原鲤的形态特征、食性、栖息习性、生长特点、生殖习性等生物学特征,同时简略介绍了岩原鲤人工繁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张峰 《海鲜世界》2008,(2):39-41
岩原鲤是长江上游名贵土著鱼类,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由于过度捕捞以及长江水域的污染等原因,使得岩原鲤野生资源的破坏极为严重。本文概述了岩原鲤的形态特征、食性、栖息习性、生长特点、生殖习性等生物学特征,同时简略介绍了岩原鲤人工繁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岩原鲤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光俊 《淡水渔业》2004,34(6):39-40
岩原鲤又称岩鲤、黑鲤.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嘉陵江、金沙江水系,多生活在水流较平缓而河底多岩石的深水层,冬季在河床的岩穴或深坑中越冬.鱼体长菱形,腹部圆、银白,背部隆起,肉质细嫩而鲜美,是目前新开发的重要淡水鱼类新品种.由于岩原鲤人工繁殖技术还处于初探阶段,所以苗种极度缺乏和珍贵.作者这次在学院实习渔场使用催情剂HCG和LRH-A配合,取得了较好的催产效果,亲鱼的产卵率达到了70%.本实验对研究岩原鲤的人工繁殖,解决极度缺乏的岩原鲤苗种有一定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岩原鲤,这条来自长江上游的珍稀淡水鱼种,近年来,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少刺而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消费市场的宠儿,其身价更是不菲。在网络上搜索“岩原鲤”关键词,可以搜索到2006年前西南地区媒体关于这条鱼的报道“岩原鲤一条600元(1000克左右)”。而事实上,2006年前后的岩原鲤量少价高。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19.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隶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俗称岩鲤、黑鲤鱼、墨鲤。岩原鲤是长江上游干、支流特有名贵经济鱼类,在库区素有一岩、二鳊、三青波之说。近年来,其野生资源量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20.
岩原鲤P.rocypris abaudi(Tchang),鲤科原鲤属,生活在长江上游,属底栖鱼类。喜暗光和微流水岩石底质,以摇蚊幼虫、蜉蝣目毛翅幼虫以及水生植物为食,由于其活动缓慢,怀卵量少,繁殖率低,加上水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自然资源量日渐稀少,其肉质鲜嫩,有较高营养价值。目前成品岩原鲤的市场价格在160.240元/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