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测试系统,可以按照不同的测试条件组合建立测试任务集,然后批处理的执行测试任务,根据大规模的测试结果来验证和分析组网方案。通过对TCP协议和UDP协议发送数据时的网络传输速率、发送不同大小数据时网络传输速率、使用TCP和UDP传输数据的丢包率、使用Berkeley套接字和零拷贝套接字对数据传输的影响等多种不同条件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该测试系统可对各种不同的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组网方案进行验证,为武器组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在风洞中模拟空中加油机收放油管过程,评估加油管和锥套的安全性,根据试验任务的要求研制加油 管收放模拟系统。给出收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基于Zigbee 无线控制的收放系统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详细论 述系统中Zigbee 无线网络的组网及ModbusRTU 通信协议等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 性能稳定可靠,满足试验要求,能解决风洞中加油管收放模拟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态势的雷达组网作战效能评估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态势的雷达组网作战效能评估,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概率统计和雷达网在特定环境下的平均性能评估,而必须结合任务和具体的对抗态势,更全面和真实地反映雷达组网在对抗过程中的作战效能.为此,分析了雷达组网的作战效能,进行了模型的假设处理,建立了雷达组网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最后计算了雷达组网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4.
陈美杉  刘赢  曾维贵  钱坤 《兵工学报》2023,(5):1443-1455
基于空射诱饵弹干扰机理和战术使用原则,针对诱饵弹动态干扰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更加贴合战场实际且时效性更强的空射诱饵弹对抗组网雷达干扰资源动态分配方法。采用基于ICRITIC—变权理论的威胁评估方法确定组网雷达的动态威胁矩阵;结合诱饵弹有源假目标干扰模式,从匹配度角度分析了影响干扰效果的相关指标,并构造了干扰效能矩阵;基于最优干扰效能建立了资源优化目标模型,并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资源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法能更合理地实现干扰资源分配,更加符合诱饵弹作战实际;相比传统方法,其计算效率和最优解正确率具有更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金鑫  娄文忠  王辅辅 《兵工学报》2015,36(5):874-878
Ad Hoc无线传感网络(WSN)是一种无中心、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这种动态网络需要通过合适的组网算法生成拓扑结构以提高其稳定性。在多频率分级Ad Hoc网络结构中,簇头负责簇内成员节点之间的通信及簇头之间的通信,因此,如何选择出最合理的节点担任簇头成为分簇算法的关键问题。在现有的组网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预测模型的新型分簇组网算法,基于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构建三维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分簇算法生成分级网络,并对生成网络的簇头数及分簇平衡度进行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新型分簇组网算法的可行性,通过算法生成的分簇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高效地制定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组网规划任务,提出一种基于社团发现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组网规划 方法。在一定前提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对卫星通信地球站组网规划问题进行形式化定义,以尽可能多的卫星通信是 一跳通信为目标,基于社团发现给出解决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卫星通信地球站组网规 划问题的应用上有效合理,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弹群网络需要依托地面交互设备进行通信,无法为弹药集群提供动态、灵活、高效的自组织网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IEEE802.11s协议的弹载组网终端。该弹载组网终端采用无线Mesh组网技术,通过速率自适应的MAC协议以及跨协议层的AODV路由算法,实现了在高动态环境下弹群节点的自组网功能。实测结果表明,该弹载组网终端传输距离、传输带宽及传输延迟等方面均能满足自组网传输要求,同时满足弹载安装环境的小型化要求,可以应用到巡飞类弹药上,使弹药集群达到灵活、高效组网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蓝牙(Bluetooth)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短距离(10—100m)无线电通信技术,也是一种全球开放性的无线应用标准,工作在2.4GHz的ISM(工业、科学、医学)频段,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可靠性高、便于无线组网等优点.在各种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中只要装上蓝牙芯片,便可通过无线连接进行语音和数据交换,实现快速灵活的通信。  相似文献   

9.
张鸿伟  汤建龙  冯宗盛  柯小梅 《兵工学报》2018,39(11):2185-2191
针对现有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在雷达干扰技术领域的工程应用中存在适用信号单一、干扰效果差、实现难度高等缺点,采用一种基于2阶锥规划(SOCP)理论的雷达干扰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在波束形成器的每个阵元通道各自使用1个对应的宽带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滤波器对待发射宽带干扰信号进行整体幅相调制。为获得最佳滤波器系数,采用线性约束最小功率准则对波束形成器进行设计及优化。通过消除旁瓣约束式的频率依赖性,并将滤波器系数求解问题的解析形式转化为相应的SOCP形式,降低了优化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相应约束条件下雷达干扰宽带数字波束形成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组网雷达的发展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对组网雷达的干扰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井空间距离不定、周围环境复杂,巡检和维护都极其不便利的问题,设计一种WB系列ZigBee无线传感器,配合油井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油过程的全面监控。分析了油井数字开采监测的难点,从传感器的原理、关键结构、通信组网、电源和电磁兼容5个方面进行设计,充分发挥了无线传感器在采集、通讯、组网、电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际应用结果证明:该设计取得更良好的效果,在油田监测中能够有效替代传统有线传感器,并能在其他物联网应用项目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宽带噪声干扰器的干扰机理,研究了鱼雷对抗宽带噪声干扰器的技术方法,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尽快固化海上航天发射任务中通信组网保障模式,促进通信资源规划建设,分析了海上航天发射通信网络结构组成,重点对陆海通信、保障船与发射平台间的通信组网和业务系统构建进行研究和设计,对应急通信、无线通信的要求进行了阐述。通信网设计时考虑了各相关要素间的接口关系,分析了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优化了对通信组网结构及模式、信息传输流程、应急通信保障方式,对海上航天发射试验任务通信组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嵌入型数控系统数据传输的问题,基于ARM和ZigBee技术,为嵌入型ARM数控系统增加无线通信接口,并设计ARM网关负责网络管理、外部连接和数据分发,实现数控系统之间的无线组网。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既能保证数控系统的加工效率,又能获得满意的数据传输准确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提高大型兵器试验遥测中的通信效能,设计一种组网能力强,能够实现多手段、多方式、有线与无线电相结合的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末区一线环境中设计应用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实现大型兵器试验遥测中各单元间的通信。其总体结构由骨干网、通信局域网和接入网3部分组成,通信网络主要为有线和无线2部分,使用无线网卡和无线路由器接入。分析结果证明,该设计有效提高大型兵器试验遥测中的通信效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反隐身作战需求,提出多被动传感器组网协同战术。为提升反隐身探测效能,引入部分可观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POMDP)理论,分析了POMDP任务规划要素,建立起多被动传感器组网协同反隐身探测任务规划POMDP模型。建立了多被动传感器协同控制系统结构,提出了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的信念状态更新方法和基于蒙特卡洛Rollout采样(MCRS)的Q值估计方法,并设计了CCSP基本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实现多被动传感器的高效管理调度,能够控制多被动传感器对隐身目标进行有效探测跟踪,即模型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某型高炮控制信号无线传输中信号的可靠性,建立BPSK调制解调下的系统仿真模型和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模型,利用单频干扰,分析了无线传输系统2种方案的系统抗干扰能力,得出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能够提高无线传输中的抗干扰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在多径环境下被动雷达导引头对宽带噪声调频干扰源的角度跟踪方法.在宽带噪声调频干扰源条件下,利用聚类分析法实现真实干扰源和镜像干扰源的角度分辨,从而使导引头正确跟踪真实干扰源.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无线Mesh网络的小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刚  魏玮 《兵工自动化》2009,28(10):69-71
介绍无线Mesh网络的概念.根据Mesh网络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研究其技术方式及所需条件,找出其在宽带降低、低时延、无线干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基于ZigBee协议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节点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彤  李闯  常成 《四川兵工学报》2012,33(7):103-105
设计了基于ZigBee协议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节点,硬件上选取2.4 GHz超低功耗无线SoC芯片nRF24LE1,软件上对数据包的格式和射频收发器的工作模式进行了设计,同时设计了节点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通过对实际节点的测试和运行实现了两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为节点的组网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