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水资源利用情况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依据2009-2018年陕西省水资源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方面的数据,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陕西省水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状况.研究表明,2009-2014年水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由低向高发展,此时陕西省经济发展较滞后,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与高质量发展关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黄河下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社会民生、生态环境5个维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黄河下游2010—2017年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Copulas函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量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下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黄河下游用水总量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关联程度越强;整体上,工业、生活环境用水量与高质量发展关联度略高于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内蒙古黄河流域规划范围水资源概况、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资源支撑能力的基础上,以“四水四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提出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水资源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水资源利用日趋紧张与农业用水需求剧增的矛盾下,实现水资源承载力与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为分析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和时空特征,采用CRITIC权重法对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未列入本次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度量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中国水资源承载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11~2020年分别增长了10.24%和16.49%,整体呈上升趋势;(2)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段内增长了65.517%,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时空差异,东北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全局莫兰指数从0.349下降到0.188,水资源承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互动紧密,但其空间依赖性表现出由强减弱的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在水资源短缺和干旱条件下,提出了优化配置和联合运用灌区内的水资源,改变过去灌区的用水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大同市是全国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由于水资源量匮乏,加之该市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的滞后,产生了一系列有害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本文通过对该市近十年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该市今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使淡水资源供应紧张及水体污染严重,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压力,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城市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及水环境承载力来论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王颖  王腊春  王栋  陈文瑞 《水资源保护》2003,19(6):34-40,49
通过大量数据阐述由于区域的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目前长江三角洲水资源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全区人均当地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区域水质大多为IV类水;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地面下沉、洪涝灾害严重。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包含几个关键问题:①阐明三角洲区长江干流的水文与河道特性,变化状况、原因与活动规律;②对长江三角洲水循环与水环境的承载力、特点与发展变化的趋势性做出量值分析;③现有水环境的治理与污染防治,清洁水源的有效获取、有效利用与有偿使用,以及清洁排放水流的措施与管理系统;④三角洲流域的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阶段、有效地防治洪水、内涝与潮侵灾害;⑤全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规划;⑥实施区域水环境、水资源的一体化管理;⑦公众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任宇 《山西水利》2007,23(3):25-26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是促进大同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大同市水资源存在的水短缺、水污染、水浪费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即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用水观念;合理配置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改革水务管理,建立高效职能;坚持依法治水,创建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大同市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影响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并提出了实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资源足迹的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一个地区人们实际消耗的水资源量,借鉴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水资源足迹计算模型,以分析判断该地区的水资源盈余情况。根据武汉市的统计资料,确定了针对该区域模型中的水资源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2个关键参数,并计算了武汉市2003~2008年水资源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引入水资源足迹指数、万元GDP水资源足迹等指标,对武汉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就本地产水而言,水资源状况由弱不可持续利用向不可持续利用发展,但由于武汉市过境水量大,可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状况。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对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各地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相互关系研究情况,并基于成都市历年国民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等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成都市人口、城镇化率、产业结构等城市发展指标与水资源利用指标的关系,建立了指标之间的函数量化模型,并进行了各类水资源利用预测,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成都市的城市发展进行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武举国 《山西水利》2004,20(6):33-3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水资源情势的变化,长治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分析了长治市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针对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开源、节流、管理、保护及其它相关方面,探讨了长治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反应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在现有的资料基础上,选取1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从中提取3个主成分进行研究。从评价结果看出,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得分在2009年以后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达到最低值,为-1.219 9,导致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受到影响,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对可持续利用对策具有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目的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重点要实现“五个转变”,即转变高质生活用水方式,转变落后工业生产方式,转变陈旧的农业用水方式,转变传统的供水方式,转变低水价运行方式。经济的发展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本身就是对立统一体,研究二者的内在联系,寻求其协调发展之路,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人口、经济与水资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人口、经济与水资源的关系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经过分析比较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人均年用水量指标,得出用水量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对有限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干旱缺水地区,有限的当地水资源和受限的引黄水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为保障宁夏绿色高质量发展,文章在系统梳理全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以“水”为主线,以“区域面”为着眼点,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即:节水治污———提高用水效率和严控污染物排放对水质的影响,从量、质两方面充分挖掘现有水资源利用潜力是其首要任务;量水发展———以水资源承载能力或用水总量红线为约束,严格控制高耗水农业和能源产业发展规模,合理规划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发展,适水种植为其根本任务。唯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繁茂  张玉华  李静 《山东水利》2009,(11):88-89,91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针对沂水县目前的水资源现状,提出了实现沂水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一是应提高全社会对“水危机”的意识,加强需水和用水的管理;二是必须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抓紧抓好;三是实现用水全部计量化;四是要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战略及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试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统一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结合江西省实际,论述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