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析了国内部分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课程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课程名称与课程定位的矛盾;教材内容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矛盾;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事实”与“价值”的矛盾;成绩评价中“刚性”与“柔性”的矛盾;教师从教条件与课程需要的矛盾。据此,在课程名称、教材内容设计、成绩评价等方面对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暴威 《体育世界》2007,(6):29-31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目前高校“特殊”(肢体残疾、心脏病、特殊病等)的学生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特殊”学生体育教育并为未完全落实,而“特殊”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加需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完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4,(3):111-115
肢体行动受限的特殊学生,他们的体育权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同时,我国的残障体育事业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把特殊学生的体育教育与残障体育事业建设相结合,不仅可行,而且紧迫。让二者协同发展,既能为特殊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提高特殊学生的文化素质,保证特殊学生体格、人格的健康成长,又保障残障人群的体育权,符合残障体育走向群众化的发展需要,进而促进残障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基于“互联网+”教育,提出“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特教学校体育的文化建设策略:运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其他多媒体科技手段完善特教体育教育;改革特教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特教学校社团体育活动;加强特教学校体育文化宣传;建立特教学校完善规章制度。可以为特教主管部门、社会、特教学校、教师、学生5个实施层等参与推动特教学校体育文化传播发展提供理论、方法与策略指导。以期推进“弱有所扶”,真正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国家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武陵地区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他们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旨在推动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增进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唤起更多的人关注特殊教育,同时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咨询。  相似文献   

6.
特殊体育教育中的舞蹈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舞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入听力失聪学生的体育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而且可以陶冶高尚的情操,锻炼坚毅的性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优美的体态。此外,舞蹈还给体育教学提供了一条令人愉悦、易于接受的学习途径,可以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并提高其表达能力,对于塑造良好的行为规范也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海莲 《浙江体育科学》2013,35(5):55-57,61
从维系高校教育生态链中的"体育弱势群体"——特殊学生的体育教育现状出发,对我省高校现行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进行扫描,发现至今我省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仍呈"边缘生存"的状态。抑制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保障、社会的接受和支持服务等环节上的不到位。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特殊体育可持续发展应在保障制度确立、课程开发、支持系统完善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保证特殊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体育学习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吴燕丹 《体育教学》2009,(12):38-39
1.引言 残健融合是学校特殊体育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融合是一种权利,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融合的体育氖围、体育环境,使融合的体育活动既符合特殊需要学生的能力和需要,又不致使他们体会到有异于常人的隔离感,就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特殊需要学生能在主流环境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引入"导师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在该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导师制的意义、方法,导师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对实际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从"保健"走向"调适"--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丹  黄汉升 《体育学刊》2006,13(3):131-134
面向病、残、弱学生的特殊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于大学体育发展的进程,通过分析目前几种常用特殊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重新认识大学特殊体育教育,提出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智障学生全脑型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全脑型体育教学方法,对2所辅助学校学生进行了为期2年的实验研究,发现金脑型体育教学对发展智障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肢体力量潜能、促进左右手反应速度、改善注意力和运动控制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评估健康体适能的教学效果 ,观察了特定运动处方对受试者心脏功能 (FC)、肌肉力量(ST)和柔软度 (FL)的影响。实验前根据FC、ST和FL的检测结果 ,将 2 4 0名男女医学生随机分成 3个对照组和 3个实验组。对照组按原教学进度上体育课 ,实验组以提高健康体适能为教学目标 ,以特定的运动处方进行教学和锻炼。结果显示 ,3个实验组FC、ST和FL指标明显增强 ,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说明为健康体适能教学所制定的运动处方适用于普通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教学 ,并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杜光宁 《体育学刊》2007,14(1):65-68
使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有氧运动处方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结果显示,8周实验前后男女生的耐力素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有些女生的实验组在体重指数、心功指数、肺活量和腹部皮褶等方面有改善,男生的则没有显著性变化;有氧运动处方的实施对大学生的速度、力量素质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有氧运动处方的实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大学生普遍具有科学锻炼的意识,高校开展科学健身指导迎合大学生需要,有氧运动处方应用是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不容乐观,提出对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对策研究,其目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全纳教育的提出背景、定义和基本理念进行了研究.为了使学校体育能够融入全纳教育思想,应使学校体育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师的培养,注重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建设,建立具有全纳理念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敏学 《体育学刊》2007,14(5):96-99
为了提高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分析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方面有缺陷和残疾的少年儿童,其身体和心理有别于正常儿童少年;身心缺陷的补偿与康复是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针对性,追求体育课程的缺陷补偿和康复功能;个别指导是体育教学组织应遵循的重要原则、直观手段的补偿与综合运用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场地器材应符合残疾儿童特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王慧丽 《体育学刊》2003,10(1):95-97
高校体育课的性质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终身体育的思想将成为主流。实施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课程的模式、课程的类型结构都要适应这些变化,使“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使体育教学的竞技化向健身化、娱乐化、兴趣化方面发展,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使学生获得终身锻炼及终身受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体育是身体的教育,所以有必要将体育与竞技区别开来,实现体育向教育的回归.人的身体需要教育,只有通过体育,人的身体才能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体育通过增强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体育也应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北京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北京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现状的研究,指出终身体育、技能学习、发展体能成为北京高校推崇的目标,体育教学在内容、手段、方式上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形成,大多数高校实现了网上选课,为进一步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受到资金和师资等方面的影响,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建议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多元教学目标以及倡导体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程的设计关系到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够讲求设计的理念和技巧,有效的实现了教学质量的飞跃。积极的发展体育课程多样性,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节点,保证增强体育教学的素质,对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设定具体的教学课程,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