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微创法改进"影响尿生成因素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世明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5):157-157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是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传统实验方法是采用膀胱插管法或输尿管插管术导尿来测定尿量,用动脉插管法来测定动脉血压。实验多用家兔,要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家兔多难以耐受。学生实验耗时长,实验成功率不高,实验结果不稳定。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对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改进,主要有2点,一是用动脉留置针行股动脉穿刺法进行动脉血压测量,二是用尿道插管法导尿测定尿量。通过多次实验探索,认为该方法稳定可靠,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点,不但在教学实验有应用价值,在相关科研实验也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和法”探析张跃华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医院(472000)主题词《伤寒论》,和法,分析“和法”最早见于《内经》,到了《伤寒论》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发展。现浅析如下。1《伤寒论》中“和”的含义伤寒论中“和”的含义有6种。(1)指对立双方相互平衡...  相似文献   

3.
从《金匮》水气篇治气、治血、治水三法,反窥《内经》汤液醪醴论治水三则,认为“开鬼门”是借发汗以宣行气化;“洁净府”是通利三焦膀腕;“去菀陈”是活血化瘀;而“平治于权衡”则是强调三法应根据病情酌定主次,属水肿病治疗思想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为全面贯彻《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水平,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多年来,青岛市卫生局以学生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加强学校卫生基本建设为基础,以健康教育为根本手段,以“健康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形式,开展了多项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积极开展了创建“健康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为多位医家编撰而成,“黄帝”乃其托名。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现通行本为九卷八十一篇。明代所编类书《永乐大典》按《素问》篇名重字依韵收入各字下。如《四气调神大论》入“神”字,《六微旨大论》入“旨”字。《永乐大典》目录、凡例、正文中可查到《素问》41个篇名,本文通过分析这41篇取字规律,来确定其余40篇归入何字,为重辑《永乐大典.医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和”主要有两种用法:作为名词或形容词使用,如“阴阳和、”“脉和”、“胃气和”等,多表示“最佳状态”;作为动词使用,如“和胃气”,“和解”等,表示调和、谐和、即“调整到最佳状态”的意思。《伤寒论》之“和”与后世的“和法”不相等同。《伤寒论》中虽没有明确使用“和法”这样的字眼,但却是后世医家认识、拓展“和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左传》、《史记》、《汉书》记载,我国春秋至两汉时期,书籍的计量单位─“卷”“篇”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触发了卷篇一级计量概念蜕变成二级计量概念。按照“卷篇”蜕变原理,以及《汉书·艺文志》医经七家“卷”参数的记载,揭示了《灵枢》三大经文系统并与《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卷参数一致。此外,运用“编绝简垢”原理,重塑了《灵枢》的合篇与脱篇,从而对《黄帝内经》等原貌作了初步还原处理。  相似文献   

8.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5):401-401
《蚌埠医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实验医学论文和应用医学论文;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刊源数据库等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期刊。全文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2004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期刊二等奖”、“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老予》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事物发展规律探索的智慧结晶,书中对“道”、“德”等问题的论述极为精辟。《内经》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并使之与医学相结合.从两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理论,并使中医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及“不大便”涉及六经,然其病位虽不离乎大肠.其病机却不尽乎大肠,其治也尽非为通腑。细分之.有解太阳.和步阳,运太阴,燮少阴,疏厥阴等数法.却未有“不大便”证不除尔。  相似文献   

11.
《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是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在继承叶天士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所著。全书共收录208方,皆药味精炼.配伍严谨,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药量、煎服法是否得当.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吴氏亦非常重视药物煎煮及服用方法.每首方后均对药物的煎煮、服法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综述吴氏所注,《温病条辨》中对药物的煎煮及服用有特殊要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诸病源候论>中的养生方和导引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诸病源候论》中的“养生方”和“养生方导引法”继承和发扬了《内经》的养生思想,把预防疾病的措施具体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导引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简单易行,对于人们的卫生保健事业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汗”,五液之一,为体内津液代谢之产生。《素问·宣明五气》曰:“心为汗。”汗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代谢产物,在机体阴阳失调的情况下,会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成为疾病的症状之一。“汗”又是一种治疗方法。《素问·热论》曰:“其未满三日者河汗而已。”汗法是八法之一。故“汗”者,既是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亦是治疗上常用的方法。《金匮要略》这部研究杂病的经典,对“汗”的论述可谓详、尽、精、活,即以“汗”为症状来辨别病证、预后凶吉,又以“汗”为治疗大法,灵活运用、不漏禁忌,更有以“汗”为第二致病因素,探致病由、严格汗…  相似文献   

14.
“其”字是古汉语中用法最复杂,而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虚词。在它的诸多用法中,有一种用法往往被忽视,就是杨树达在《词诠》中指出的“指示形容词”的用法。本文就“其”字的这种特殊用法,收集《医古文》教材中例证.略述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伤寒论》中有关吐法的五个条文,从其理法方药及禁忌证作一探讨,认为仲景之用吐法继承于《内经》而又有所发展。创制瓜蒂散治病应在上“因而越之”、“以苦吐之”正合内经之语,使《内经》的原则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治水气病入手,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初步探讨其辨证论治水气病规律。张仲景在《内经》“开鬼门,洁净腑”基础上,提出了“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有水,可下之”之治疗大法。张仲景论治水气病理、法、方、药千余年来沿用至今,为后世的水肿以阴阳为纲的分类以及从肺、脾、肾论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水肿的辨治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阐述《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认为其“法于阴阳”、“食欲有节”等有关论述,充分说明了养生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对后世摄生防病的思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瘟疫论》是我国第一部讨论瘟疫类疾病的专著。一般医家都将瘟疫类疾病归于温热疾病的范畴。关于温热类疾病的记载和论述,上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书。对于有流行、有传染、起病急、病势凶的这类温热疾病则称为“疠”或“温疠”“疠疫”,很多医著都提到这种“疠”“疫”病。但有系统理论有辨证论治纲领来治疗这类疾病的著作,首推《瘟疫论》。  相似文献   

19.
中医和法思想植根于先秦诸子,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论》,定型于清代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黄帝内经》对以“和”作为指导思想的治法、治则、养生等有不少论述,是后世“和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伤寒”的涵义、“学科”的涵义、《伤寒学》和《(伤寒论)学》各自应包含的内容等几方面来剖析《伤寒学》教材名称的科学性,认为原《伤寒论讲义》教材无需更名,如果为了与原有教材有所区别,认为叫做《(伤寒论)学》要比《伤寒学》更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