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99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组图像,其中24例有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99例中58例(58.6%)图像质量1级,34例(34.3%)2级,7例(7.1%)3级。VR、MIP及MPR重组像显示1、2级冠状动脉达95%,3级50%左右,4级显示困难。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96.4%。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适合于冠心病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高血压、高血脂等引起的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进而导致冠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如不及时诊治,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而危及生命,因而早期诊断极其重要。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被誉为是诊断"金标准",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6例以冠心病入院的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采用Somatom Volume Zoom (4-detector-row, Siemens, Germany)进行扫描,并对冠状动脉的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了重建和诊断,其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相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多层螺旋CT所显示的1 512支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160支,正确诊断139支,漏诊21支,误诊9支,敏感性87%,特异性98%,假阳性率2%,假阴性率13%.其中,对左前降支发生的病变敏感最高,达到91%.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筛选,并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常规检查手段.但由于运动伪影的影响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彭晓云  徐岩 《安徽医学》2007,28(4):291-2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CA)对冠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胸痛患者进行MSCTCA检查,分析其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冠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及支架术后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结果在145例患者中38例排除冠心病,107例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检出中、重度狭窄共84处。发现斑块112个,软斑块26个,混合性斑块47个,钙化斑块39个,钙化积分为3~1890。5例冠脉支架放置术后患者均表现为支架通畅,且经随访半年未出现临床胸痛等症状。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及在冠脉支架安置术后的复查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及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共56例进行了MSCT冠状动脉成像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其中12例在同一时期(1个月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MSCT结果加以对照。结果: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81.4%,冠状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达97.2%,诊断的准确率为81.3%。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阴性预测值很高,对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显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基本能够满足冠心病初步诊断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对肾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及优势。方法 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为Omnipaque,浓度为300~350g/L。剂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3~4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5~30s。将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25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传送至AW4.2高级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①VR像上肾动脉可清晰显示至2级分支者2例,3级分支72例,4级分支75例,5级分支17例;MIP像上肾动脉可清晰显示至3级分支61例,4级分支84例,5级分支21例。在VR像与MIP像上显示分支级别一致的152例,不一致的有14例,且均为MIP较VR多显示一级分支;②10例患者在VR及MIP上肾动脉均显示有斑点状钙化灶;③13例患者因周围肿瘤的压迫而显示不同程度的肾动脉受压移位;④14例肾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改变;⑤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DeBakeyⅠ型2例,Ⅲ型7例),其中两侧肾动脉均起自真腔者7例,分别起自真假腔者2例,夹层动脉瘤所致一侧肾动脉明显狭窄者2例;⑥伴有副肾动脉者19例。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动脉解剖和变异,能够准确地诊断肾动脉性病变,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临床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增强后容积扫描,层厚1.2mm×16,床速27.5mm/圈,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mm,重建间隔1.25mm。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至足趾,增强延迟时间动脉期为38~42s,静脉期为120~150s。图像传至AW4.2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33例下肢血管在VR及MIP成像中,正常7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3例,胫后动静脉瘘伴多发静脉瘤1例,多发性动脉瘤例,外伤后下肢腘动脉离断1例,胫后动脉痉挛1例,下肢动脉闭塞血管再植后血栓形成1例,滑膜肉瘤术后伴股深静脉瘤栓1例,腘动脉远端血栓形成1例,左胫前动脉脉管炎例,右股骨下段软组织内血管瘤1例(供血动脉来源于股外侧动脉),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前侧血肿机化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可筛选和发现病变,并确定病变性质、范围,可作为临床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0.63)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技术要求及在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其中25例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率为95.8%,特异性为94.3%。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支架管腔、钙化病变显影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和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34例(其中包括1例冠状动脉成形术后,9例支架置入术后)受检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脉各支的显示能力。结果34名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96.9%,优良率87.97%,心率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r=0.948,P=0.014)。结论在控制心率(70次/min)下,优化检查方法,64层螺旋CT能显示冠脉所有1-3级分支及大部分4级分支,是无创、简便、优良、准确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诊断、冠脉支架置入术及搭桥后的评价与随访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的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9例对象行MSCTCA检查,利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分析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MSCT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冠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及其程度,并对桥血管和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进行评价。结果 左冠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脉为62.5%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最佳。MSCTCA对冠脉1~3级分支、甚至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冠脉斑块显示良好,对冠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搭桥血管及内支架显示良好。结论 16层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及在血运重建术后复查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对壁冠状动脉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结果:冠状动脉CTA共检出壁冠状动脉12例,检出率为23%,其中10例为前降支(83.3%),2例为回旋支(16.7%).壁冠状动脉长8~210mm,平均长度25mm.壁冠状动脉深度为1.2~3.1mm,平均厚度2.5mm.结论:冠状动脉CTA是一种诊断壁冠状动脉的可靠、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表现,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每个病例逐一进行冠状动脉13个节段的影像分析,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98例中,共有5 038个节段显影,能达到诊断要求的4 399个节段,649段因运动或钙化、完全闭塞未进行血管评价;30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LAD(Left Anterior Descendy Artery)有病变276例,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有病变163例,RCA(Right Coronary Artery)有病变154例;20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钙化积分<400有158例,400~1 000之间有42例,>1 000有8例;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95.70%,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82.40%,阴性预测值为97.94%;支架术后63例,共142段血管段上有支架;搭桥术后7例,共17支桥血管。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A对5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0.35%,特异性96.53%,PPV 90.00%,NPV 92.67%。64排螺旋CTA阳性与SCA阳性间呈正相关关系(r=0.797,P0.01)。64排螺旋CTA检查发现钙化病变180支,SCA仅发现钙化病变80支。结论:64排螺旋CTA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64层螺旋CT(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6年12月共3011例临床疑有冠心病患者的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MDCT共检出心肌桥174例,检出率为5.8%.其中168例(96.6%)为单发心肌桥,6例(3.4%)为多发心肌桥.前降支最多见,为167例(96.0%).心肌桥长5~120 mm,平均长度30.5 mm.壁冠状动脉深度为1.3~2.8 mm,平均厚度2.3 mm.单存表现为心肌桥79例(45.4%),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95例(54.6%).结论 MDCT是一种诊断心肌桥的可靠、无创性方法,可直接测量心肌桥长度、壁冠状动脉深度,同时能检出合并其他的冠脉和心脏病变,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