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苓山桅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头晕,耳聋耳肿,以及湿热下注的小便淋涩,阴肿阴痒,带下臭秽等证。笔者运用本方苦寒直拆其火治疗咳嗽,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士金 《陕西中医》2003,24(8):749-751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组成。功能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 ,肝与胆相表里 ,凡因肝胆实火引起的头痛目赤、耳聋耳肿、胁痛口苦、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证 ,用本方加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原方用以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肝胆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笔者临证时,以本方灵活化裁,加减运用,治疗由肝胆实火、肝胆湿热循经所发之诸证,疗效显著,现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春梅 《江西中医药》2005,36(12):58-58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扰所致之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之阴肿、阴痒、妇女湿热带下等病证。笔者临证灵活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东华 《新中医》2005,37(12):74-74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木通(《医宗金鉴》方有黄芩、栀子、甘草)组成,具有清泻肝经实火、肝胆湿热功效。原方用以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证之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等。笔者临证用本方加减,治疗各种因肝火上炎、肝胆湿热所致诸症,屡获佳效。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汤方出《医宗金鉴》,由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车前子、甘草10味药组成。本方的主要功效是泻肝胆实火,清泄肝经湿热,故常用于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所致的头痛、目赤、耳聋、耳肿、黄疸、胁痛及淋浊等证。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7.
黄卫东 《新中医》1994,26(5):54-55
龙胆泻肝汤新用4则黄卫东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组成。近代多加黄芩、栀子运用。本方具有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效。临床上用治于肝胆实火所致的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及肝经湿热之小便淋浊、阴肿、...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其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湿热下注见阴肿阴痒,小便混浊,妇女湿热带下等。而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并不仅限于  相似文献   

9.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山栀、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组成。具泻肝胆湿热,清肝胆实火之功。临床主要用于肝经实火所致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及肝经湿热下注所引起的男子阴囊肿痛、溃疡,女子阴痒带下等。笔者将本方化裁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疗效显著,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岳仁宋 《新中医》2000,32(7):56-56
龙胆泻肝汤首载《兰室秘藏》 ,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甘草组成。具泻肝经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原方治肝胆实火上炎所致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鸣、耳肿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阴肿、阴痒、带下、小便淋浊等。笔者临证用治急性肾盂肾炎、带状疱疹、高血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等 ,屡获良效。现举验案如下。1 急性肾盂肾炎某女 ,2 8岁 ,1 998年 3月 1 2日初诊。寒战、高热、尿频、尿急、腰痛 2天。诊见 :恶寒发热 ,无汗 ,面目红赤 ,骨节疼痛 ,腰痛 ,口苦 ,口干 ,小便短黄 ,频急 ,少腹坠痛 ,大便…  相似文献   

11.
赵德银  邹增贵 《新中医》2004,36(9):64-65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等组成。具有清肝经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所引起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及肝胆湿热下注所致的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等。笔者临证用于治疗男科病症,多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龙胆草、栀子、黄芩、甘草、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组成。具有泻肝经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原治肝胆实火上炎所致的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鸣、耳肿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之阴肿、阴痒、带下、小便淋浊、便毒。笔者运用此方辨治其他病证,亦获佳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龙胆泻肝汤主要功用是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临床主要用于肝胆实火上扰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的各种症候。如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下注的带下症等。笔者从临床实践中验得此方可用于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但关键一点是湿热之邪内蕴,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永春 《河南中医》2003,23(4):57-58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宗金鉴》 ,为清肝胆湿热 ,泻肝胆实火之代表方 ,临床上主要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胁痛、目赤、耳聋、耳肿及肝胆湿热引起的小便淋浊、阴肿、阴痒诸症。笔者在临床采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眼部疾患 ,疗效满意 ,并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中“证同治同” ,“异病同治”的特点 ,现举例如下。1 视盘血管炎钱某 ,女 ,2 8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半月余” ,经外院诊断为“左眼视盘血管炎” ,并经西药治疗 ,疗效不显 ,即来我科求治。检查 :右眼视力 1.0 ,左眼视力 0 .0 3 ,右眼检查无异常。左眼外睑 (- ) ,结膜 (- ) ,角膜清亮 ,kp(- ) ,…  相似文献   

15.
龙胆泻肝汤(丸),始见于《医方集解》一书。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火盛上扰,证见目赤肿痛、心烦口苦、胸胁疼痛、耳鸣耳肿,或者湿热下注,证见阴肿阴痒、筋瘙阴汗、小便淋浊、女子湿热带下等。笔者在皮科病防治中,尝用本方治疗多种常见皮肤病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举证如下。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宗金鉴》,功能清泻肝经湿热,主治肝胆实火所致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或肝经湿热下注致小便赤痛、阴痒肿胀等症。为临床内科之常用药。  相似文献   

17.
龙腮泻肝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归尾、栀子、黄芩、甘草等药组成。具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之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或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浊,阴肿阴痒或妇女带下等症。笔者常用以治疗外科诸症,效果良好,现举数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桅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车前子等组成,具有清肝泻火、除肝经湿热的作用,主治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之证,可用于内、外、妇、五官等多科疾病。现将2010年以来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科疾病的文献综述于下。1传统中医学中龙胆泻肝汤的使用据《医方集解·泻火之剂》载"治肝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凡由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均可用本方  相似文献   

19.
吕萍  陈玉珍 《新中医》2002,34(2):67-67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由龙胆草、栀子、泽泻、生地黄、黄芩、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功,主治肝经实火而致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鸣、耳肿等病症。笔者临证运用该方颇有心得。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汤出于《兰室秘藏》,是治疗肝胆实火或湿热循经上炎或下注的常用方,用于治肝经实火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及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浊、阴肿、阴痒等循经所发诸症,皆可相应而愈。我们运用龙胆泻肝汤化载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