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体线圈行前列腺3.0T磁共振波谱(MRS)检查的可行性,总结3D1H-MRS在正常前列腺中的表现。方法收集20名中老年健康志愿者行3.0T MRI常规检查、扩散加权成像及MRS检查。年龄为41~80岁,平均年龄(56±11)岁。MRS以体线圈为信号接收线圈,用Proseme序列进行扫描,体素分为正常外腺区、正常内腺区。然后工作软件自动计算每个体素的胆碱(Cho)相对值、(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Cit]的比值。正常前列腺内、外腺分为左、右两侧,每侧由上到下分为底部、中部和尖部3部分,这样每个志愿者测量12个感兴趣区,每个感兴趣区包括0~3个可用体素平均计算。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获得体素201个,其中可用体素170个(84.6%),不可用体素为31个(15.4%)。20名中老年健康志愿者前列腺外腺区的(Cho+Cr)/Cit平均值是0.39±0.21,内腺区的(Cho+Cr)/Cit平均值是0.50±0.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9,P〈0.01)。结论①用3.0T体线圈可以顺利完成对前列腺的MRS检查,并可以获得用于分析的体素,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可行性。②中老年正常前列腺内腺和外腺的代谢物含量是不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9,P〈0.01),内腺区(Cho+Cr)/Cit平均值高于外腺区,进一步对其病变进行MRS定量研究时应根据解剖进行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常中国成年男性前列腺MRS的研究:解剖区域和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用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成像的方法定量测量中国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不同解剖分区和年龄段的MRS代谢水平。方法符合观察正常前列腺代谢水平的前列腺MRS检查者27例,分为青年组(≤40岁)10例和中老年组(>40岁)17例。将前列腺分为外周带和中央带,右侧和左侧的底部、中部和尖部共12个分区,测量其(胆碱+肌酸)/枸椽酸盐[(Cho+Cre)/Cit]的比值。结果①正常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组内前列腺外周带和中央带内各区(Cho+Cre)/Cit的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Ρ>0.05);外周带与中央带之间的(Cho+Cre)/Cit比值有显著性差异(Ρ<0.05)。②正常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组间前列腺外周带(Cho+Cre)/Cit的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Ρ>0.05),但中老年组前列腺中央带(Cho+Cre)/Cit的比值显著低于青年组(Ρ<0.05)。结论前列腺各代谢物的定量测量正常值变动范围大,前列腺不同解剖区域和年龄段的正常代谢水平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直肠内线圈(ERC)测定前列腺组织中枸橼酸盐(cit)在前列腺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组共69例,对腔内线圈和腹部线圈成像效果比较。均于术前测定枸橼酸盐(Cit),术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或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获得病理结果。前列腺增生组(BPH)34例,腺体增生型17例、混合增生型12例、基质增生型5例。前列腺癌组(Pca)35例。分别测量各组(Cho+Cr)/Cit即CC/C比值。结果:相控阵腹部线圈和ERC扫描的T2像对前列腺癌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60%和80%,特异性分别为76.5%和85.2%。前列腺腺体增生型CC/C值为0.73±0.29;基质增生型CC/C值为1.13±0.38;混合增生型CC/C值为0.94±0.27;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Ca区、外周带良性结节和BPH中央带的CC/C平均比值分别为0.94±0.53,2.23±1.67,1.19±0.64和0.93±0.49。PCa与前列腺外周带良性结节及BPH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8、4.4,P值分别为0.01,0.00)。结论:腔内线圈显示靠近线圈的外周带及精囊腺解剖结构及病灶比腔内线圈具有一定优势,可得到较腹部线圈信噪比更好的MRS信息。前列腺正常组织MRS谱线特点以Cit为主峰,前列腺癌中MILS是Cho为主峰。Cit与Cho峰的负向变化,是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体外线圈进行三维磁共振波谱分析(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3DMRS)检查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9例前列腺癌、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3D MRS资料,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对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外周叶Cho+Cr/Cit(CC/C)平均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果: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外周叶CC/C平均比值分别为2.58±1.61,0.57±0.25,0.36±0.18。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叶组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11.338,P<0.01)。结论:体外线圈进行前列腺3D MRS能够较好的检出前列腺病变中的代谢物,并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王芳   《放射学实践》2013,28(6):673-677
目的:探讨3.0T体线圈磁共振波谱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3例前列腺癌和34例前列腺增生的MRI、MRS所见。所有病例均应用3.0T MR体线圈行MR常规检查、扩散加权成像及MRS检查。MRS测量每个体素的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相对值;(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Cit]的比值。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下的面积值用来评价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的准确性,P<0.05表明有显著差异。分析病变区域的病理镜下所见。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癌体素的(Cho+Cr)/Cit平均值为3.49±2.05,增生体素的(Cho+Cr)/Cit平均值为1.19±0.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755,P<0.01)。前列腺确定癌与增生前列腺组织的差别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为0.863[95%可信区间为(0.818,0.907);P<0.01],当切点值为2.08时,Youden指数为0.547,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3.9%,特异度为88.5%。结论:3.0T体线圈MRS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可以很好地鉴别诊断,可应用于临床诊断,指导临床医师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波谱(MRS)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研究.资料与方法 对15名正常自愿者和4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行MRI常规平扫及MRS检查,分析各组间[胆碱(Cho)+肌酸(Cr)]/枸橼酸(Cit)比值及其与PS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癌肿组PSA值明显高于增生组,前列腺癌肿组的(Cho+Cr)/Ci比值与PSA值呈正相关性(r=0.424,P=0.049);各组间(Cho+Cr)/Ci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前列腺癌肿组、增生组、前列腺癌非癌外周带及正常外周带(P=0.000);当(Cho+Cr)/Ci比值为0.85时对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3%、87%和85%.结论 3.0 T体表线圈MRS对前列腺疾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联合PSA值及MRS可明显提高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氢质子MR波谱成像(3D 1HMRSI)对前列腺移行带癌的检出价值,并评估3D 1HMRSI判断移行带癌侵袭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常规MR成像疑诊为移行带癌患者的3D' HMRSI资料.参照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记录移行带癌和前列腺增生体素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 Cho+ Cre)/Cit]比值.采用独立大样本t(’)检验比较移行带癌组和增生组(Cho+Cre)/Cit比值,应用ROC分析评估(Cho+ Cre)/Cit比值对移行带癌的诊断效能.根据Gleason评分将移行带癌分为低危(Gleason评分<7分)、中危(Gleason评分=7分)和高危(Gleason评分>7分)3个组,将3个组移行带癌的( Cho+ Cre)/Cit比值进行秩和检验.采用秩相关分析(Cho+ Cre)/Cit比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25例为移行带癌,35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获取移行带癌体素177个,160个体素3D1HMRSI表现为Cho峰与Cit峰倒置,(Cho+ Cre)/Cit比值增高.前列腺增生体素517个,大多数谱线形态类似正常外周带.移行带癌组与增生组( Cho+ Cre)/Cit比值分别为2.17±1.29和0.77±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8,P<0.01).(Cho+ Cre)/Cit比值用于诊断移行带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P<0.01),当(Cho+ Cre)/Cit比值取1.08为诊断临界值时,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94.2%,准确度为93.8%.低、中、高危组移行带癌的体素数分别为57、64和56个,( Cho+ Cre)/Cit比值分别为1.43(1.16 ~1.87)、1.66(1.43~2.36)和2.32(1.86 ~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82,P<0.01).(Cho+ Cre)/Cit比值随着Gleason评分的升高而增大,二者呈正相关(r =0.555,P<0.01).结论 3D 1HMRSI有助于移行带癌的早期检出,(Cho+ Cre)/Cit比值能鉴别移行带癌和增生组织,是有价值的评估移行带癌侵袭性的影像指标.  相似文献   

8.
MRI和MRS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和MRS在前列腺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和MRS所见,其中包括前列腺良性增生(BPH)16例及前列腺癌(PC)6例。MRI观察前列腺大小、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肿瘤侵犯程度,MRS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Cr)的化学位移及(Cho Cr)/Cit比值。结果16例BPH中,前列腺弥漫性增大,T2W均示前列腺中央叶明显增大,其中13例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高和/或低信号结节,部分低信号结节周围可见低信号假包膜,外围带受压变窄。6例PC中5例均表现为T2W外周带中见低信号区,1例表现为中央叶前部较大低信号结节;2例位于包膜内,4例突破包膜侵犯精囊腺和血管神经束,其中1例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和骨盆骨转移。MRS上BPH患者Cit明显升高,Cho略升高,(Cho Cr)/Cit比值不高,平均0.60。PC患者,Cit明显下降,Cho明显升高,(Cho Cr)/Cit比值升高,平均2.51。分别对PC与BPH体素的2组代谢物比值进行比较,二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0.353,P<0.05)。结论MRI和MRS有助于PC和BPH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中央腺体内前列腺癌3D 1 H-MRSI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应用3D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3D ^1H-MRSI)研究中央腺体(CG)前列腺癌(PC)的代谢特点,并初步探讨3D ^1H-MRSI对CG内P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16例PC的3D ^1H-MRSI表现,16例PC中2例源于CG,14例肿块较大同时累及外周带和CG。测量CG内PC及BPH的CG体素(Cho+Cre)/Cit比值及Cho/Cre比值,并分别对PC与BPH体素的两组代谢物比值进行比较。结果 CG内PC波谱主要表现为Cit峰明显下降甚至消失,Cho峰显著升高,两者波峰可呈现倒置。CG的腺体增生组织主要表现为Cit峰高耸,Cho峰次之,Cre峰最低,基质增生者Cit、Cho峰均降低;CG内PC体素(Cho+Cre)/Cit比值显著高于BPH的CG(P〈0.001),但两组体素存在部分重叠(29/133,21.8%)。CG内PC体素的Cho/Cre比值明显高于BPH的CG(P〈0.001),但两组之间重叠较多(105/133,78.9%)。结论 CG内PC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其(Cho+Cre)/Cit明显高于BPH的CG,但与BPH有部分重叠,综合Cit峰降低、Cho峰升高、Cho/Cre增大有助于CG内PC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
不同线圈接收信号的三维前列腺磁共振波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线圈接收信号的前列腺磁共振波谱(MRS),研究单纯采用体表线圈进行三维前列腺MRS检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材料和方法:以水模研究不同接收线圈的信号曲线。志愿者以相同参数按仅选择直肠内线圈(E组)、仅选择体表线圈(S组)和直肠内线圈与体表线圈均选择(C组)三种条件连续进行前列腺MRS检查,计算各谱线Cho与Cr的积分之和,Cho与Ci、Cr与Ci的积分之比及波峰高度之比,并对各谱线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直肠内线圈信号曲线为距线圈越远,信号越低;体表线圈信号曲线基本与距离无关;直肠内线圈加体表线圈,距直肠内线圈3cm内,距线圈越远,信号越低,3cm外,信号与距离无关。Ci、Cho的积分,波峰高度,Cr的波峰高度及Cho与Cr积分之和在不同线圈组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Cho与Ci、Cr与Ci积分之比在E组与S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C组与E组距直肠内线圈3cm以外的体素之间、C组与S组距直肠内线圈3cm以内的体素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纯采用体表线圈接收信号进行前列腺MRS检查是切实可行的,其结果也是可靠的,但定量诊断标准不能简单套用直肠内线圈MRS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