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2MnB5高强钢板力学及热物理性能的实验数据为基础,运用PAMSTAMP软件对22MnB5高强钢板U形梁的热冲压成形过程、成形后的淬火冷却工艺以及回弹分析的全部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根据模拟参数进行了物理实验验证,找出了22MnB5钢板U形梁热冲压成形后的淬火时间对回弹影响的基本规律.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时间内,随着淬火时间的增加,板料回弹量有所降低;当淬火时间继续延长时,板料回弹值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最佳淬火时间为20 s.实验分析结果为高强钢板热冲压工艺的实际生产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帆  龚小涛  石鑫  蒋峥嵘 《热加工工艺》2012,41(13):101-103
按照B400VK高强度钢板热冲压工艺规范设计出等温拉伸实验方案,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出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变形的力学性能,为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基于有限元软件Dynaform分析了U形件冷冲压和热冲压条件下的回弹量。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证明有限元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以22MnB5高强钢板力学及热物理性能的实验数据为基础,运用PAMSTAMP软件对22MnB5高强钢板U形梁的热冲压成形过程、成形后的淬火冷却工艺以及回弹分析的全部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根据模拟参数进行了物理实验验证,找出了22MnB5钢板U形梁热冲压成形后的淬火时间对回弹影响的基本规律。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时间内,随着淬火时间的增加,板料回弹量有所降低;当淬火时间继续延长时,板料回弹值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最佳淬火时间为20s。实验分析结果为高强钢板热冲压工艺的实际生产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安全、节能、环保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和舒适的功能会增加汽车的质量.节能和环保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及良好的回收再利用。国外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车重每减轻10%,可节省燃油3%~7%。因此.随着全球环境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汽车轻量化技术已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潮流.得到了广泛关注。在汽车冲压件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成形工艺分析与设计采用传统的方法并依靠工程师的经验,已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的需求.板料;中压成形的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汽车覆盖件是典型的复杂曲面薄板;中压件.表面缺陷问题(如面畸变)是影响其成形精度及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畸变是汽车覆盖件表面产生的局部起伏(或凸凹),其起伏高度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微米。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外观质量,汽车经济性及环保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生产商开始在车身中广泛应用板料厚度更小的高强度钢板和铝板.与此同时,对薄板类零件成形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外覆盖件表面缺陷问题变得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6.
高强钢板通过拉深筋后会出现塑性降低、提前破裂问题,严重影响板材后续成形,因此进行冲压模具设计时不能忽视高强钢板变形不同阶段成形性能的变化。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拉深筋结构参数对DP590高强钢板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揭示了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规律,结合试验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拉深筋阻力、DP590板后续成形性能与拉深筋结构参数对应关系的预测方程,根据预测方程及方差分析结果,总结了DP590高强钢板的拉深筋结构参数设计原则,为DP590高强钢冲压成形质量控制、工艺调整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中等效拉深筋的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板料冲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在板料冲压领域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有限元分析法,并详细介绍了一个集成的工业应用系统。以一个实际零件为例,说明有限元分析技术在板料冲压中的具体应用,叙述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的整个过程和步骤,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试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塑性工程学报》2015,(3):63-67
运用常规壳单元和连续体壳单元对厚度为0.9mm的DP980钢板U型辊弯成形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采用动态结果导入静态算法的回弹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精确的回弹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实验结果,连续体壳单元在辊弯成形有限元仿真中的运算更加精确,仿真结果具有更高的形状和尺寸精度。并且在加入静态回弹分析后,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加吻合,左右边腿成形角度误差仅为2.19%和1.52%。该方法对今后辊弯成形有限元仿真有较好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汽车侧外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技术对曲压料面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工艺分析.以结果作为模具结构力学分析的边界条件,对模具零件进行了有限元的变形和强度校核.通过冲压工艺参数的调整,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