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宿建光 《通信世界》2005,(39):36-36
从融合网络到融合通信是今天电信业发展的新方向。正是看好中国市场在这一趋势中的重要作用,日前,RADVISION CEO Gadi Tamari先生携几位高层聚首北京,不但展示了公司在视频通信向IP多媒体演进的实力,还宣布了RADVISION融合通信与3G业务在中国市场开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吴基传 《电子科技》2002,(22):28-29
从2001年开始,世界电信业剧烈动荡,由高速增长滑向持续低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而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业克服种种困难,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虽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一现象正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人们都在思索,世界电信业为什么会在连续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出现萧条,这个曾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独领风骚的产业巨人能否恢复往日的风采?而中国电信业为什么会“风景这边独好”,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今后在复杂环境下又应该如何继续保持稳健务实的发展?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电信业今后…  相似文献   

3.
《通信世界》2005,(38B):78-78
思科系统公司以“IPNGN,powered by Cisco”为主题亮相展会。作为全球领先的IP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公司向业内人士现场展示了CRS-1运营商级路由系统、IPTV、可托管服务(Managed Service)和3G移动等多项解决方案。在基于IP的融合式服务发展趋势日益明朗的背景下,思科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明确的前景瞻望和技术方向,井提供了能够帮助其实现共盈与发展并且切实可行的电信业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赵庆  张姗姗 《世界电信》2006,19(12):12-17
2006年世界电信展于2006年12月4日至12月8日在香港新建的亚洲国际博览馆隆重举办。据统计,展会期间共有来自全球141个国家及地区的共43846名注册参观者前来观展。宏伟壮观的博览馆吸引了来自全球37个国家或地区695家参展商,并有超过500家全球电信领域知名企业的CEO亲往参与。2006年12月4~7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被誉为电信业的“奥林匹克”盛会,丰富的展览内容使笔者有幸一窥当前全球电信业在技术、业务、商业模式等各个领域的最新成绩和发展趋势。 在这里最先感受到的是浓烈的中国风,进入博览馆的东门,宽敞的大厅走廊内,中兴和华为的巨幅广告尤为突出醒目。在博览馆的一、二、三号馆,聚集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华为、中兴、大唐和普天等中国信息产业的领军企业的展台。“中国军团”的集体亮相,向外界充分展示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骄人成绩和宏伟远景目标。 但笔者在此次电信展上最强烈感受到的还是“融合”之风潮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移动和固定融合了,因此FMC成为电信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广播和电信融合了,IPrv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商展台重点宣传的对象;核心网融合了,在本届世界电信展中NGN的“能见度”降低,正在被基于全IP的FMC网络重新诠释,思科更是推出了融合多种类型网络优势的IPNGN下一代IP网络概念;业务融合了,电信网开始与越来越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传统业务产生了融合,导航、音乐、游戏、娱乐、金融、医疗、电视、博客、购物、监控、家电控制等等;最后,终端也融合了,用当下最流行的对终端的比喻就是“瑞士军刀”,其本质正是暗喻了终端无所不能的特性。其实在网络和服务不断发生融合与创新的今天,终端是最能够体现融合这一趋势的产物。无怪乎此次世界电信展的主题是“生活在数字世界”,融合的最终成就就是使我们每一个人能够享受到真正的数字化的生活,能够充分利用ICT带来的便利.提升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品质。 感谢世界电信展,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平台,使我们能够领略到当前全球电信业的风采,带给我们惊喜,也带给我们思索,衷心祝愿2007年全球电信业在“融合”中找到新的发展平台,一路走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电信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的时期,电信业正在大变革中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在经历了精彩的2007年之后,2008年的电信业将会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目前中国电信业在国际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是什么,与全球电信业的发展有何差距,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又在哪里?岁末年初,这些话题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邀请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行业发展室主任胡珊、中国网通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总工唐雄燕、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大唐控股)副总裁陈山枝、摩托罗拉中国宽带及移动网络事业部业务拓展及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关双志、诺基亚西门子大中国区总裁张志强就这些问题进行观点碰撞。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机构内,思科和UNDP共同向中华女子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正式授牌,这是思科与UNDP及所属的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合作后在中国取得的初步成果。从去年10月开始,思科支持联合国志愿者在思科中国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服务,UNDP和UNV与思科合作的目标是推动女性接受教育,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向最需要网络技术教育的地方推广用于发展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目前,思科已在全球152个国家建立了10202所网络技术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自1998年首次引入中国,在短短6年时间内,已经遍布全国各主要大学,通过及时更…  相似文献   

7.
ICT的2012     
邬贺铨 《世界电信》2012,(3):37-42,6
2012年,电信业的转型已经到了需要认真思考的时候,是互联网融合进电信网,还是电信网融合进互联网?在全球各领域面临深层次变革的今天,电信业的发展充满挑战,也充满想象。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公司日本与亚太区Oracle通信副总裁李伟明博士在9月3日北京举行的“电信管理世界中国会议2007”上指出:“今天,通信行业竞争激烈,这促使服务提供商开发下一代网络并提供新型融合服务。”针对高速发展中国通信行业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作为全球通信市场上的领先供应商,甲骨文公司整合了一套独特和久经考验的解决方案,可帮助电信服务提供商充分利用下一代融合服务进行创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思科发布全新统一通信系统2007年3月5日,思科宣布推出其全新的思科统一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s)系统6.0,这一面向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全面的通信系统将大幅度提高移动员工的工作效率,帮助客户以网络为平台,实现更高效、更具个性化的业务协作。与此同时,思科也将统一通信产品拓展到中小企业市场,从而通过经济高效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统一通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第6届思科 Networkers 2001中国用户大会年前在京举行。 思科Networkers全球用户大会是面向联网工业界人士及网络用户的重要会展,每年在全球各地若干个城市举办。大会围绕十个主题设计了51场讲座,这十个主题包括:园区网络和数据中心技术,客户服务呼叫中心技术,IP通信业务和技术,网络管理和传送内容管理技术,光传输技术,路由和交换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汇聚技术/最后一英里接入网基础改造,IP语音与视频技术,光与网和多业务技术。所有课程按难度分为四级,不同技术水平的听众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  相似文献   

11.
《世界电信》2008,(10):7-7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基础电信运营商重组、3G商用……2008年是我国信息通信产业不平凡的一年。信息通信技术曰新月异,应用领域加速拓展,应用方式不断深化,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的业务和收入增长点,也使网络融合、应用融合、服务融合乃至产业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中国信息通信事业的稳健发展,不但为中外信息通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为全球电信业的发展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转型的关键时期,“融合”已经成为今天通信产业最受关注的发展方向。固定通信与移动通信的迫切融合将FMC推到了产业前沿,它的进程将对运营商统一利用移动和固定运营网络的资源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电信服务提供巨大帮助,同时FMC对于未来全球通信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蔡君 《通讯世界》2008,(11):85-85
10月20日,思科全球副总裁徐启威在"2008年中国通信业发展高程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在今天这个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谈经济是很难的,但是回顾中国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发展,这种令人瞩目的成果是跟信息化的投入以及努力分不开的。未来的10年,思科要获得持久的高增长,更需要注重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和不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蒋耀平 《通信世界》2006,(42A):26-26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表示,在创新与转型成为全球电信业发展潮流的背景下,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和人民邮电出版社举办这次以“加强技术业务创新,推进固网转型”为主题的高层论坛十分有意义。他还表示,我国电信业发展还存在技术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城乡通信发展不够协调、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加快发展和融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市场的变化对电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认真分析研究并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曹文钊 《通信世界》2006,(43B):16-16
经过10年左右的高速发展,世界电信业进入了一个平台调整期。以中国为例,一方面,无论是固定网络还是移动网络,用户增长开始趋缓,且新增用户低端化明显,导致“增量不增收”的局面出现;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电信业务长期集中于基础语音和简单的数据接入,各运营商的目标客户群高度雷同,过度细分的市场使得营销手段的拉动日渐乏力。特别对于固定网络运营商而言,既存在网络的便利性和个性化的先天不足,又有电话终端的局限制约了新业务的设计与开展,因此在资费水平日益趋近的今天,受到移动网络及自助型互联网通信手段的极大挑战,导致固网运营商在传统业务上的赢利空间越来越小。然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信、计算机、网络视频以及固网与移动的日渐融合,为固网运营商转变思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世界上一些大型固网运营商作为变革的先锋,通过引入新技术,从网络结构调整入手,正逐步走出困境。正是在这样全球通信发展的大背景下,“转型”成为中国通信业近年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王涛 《通信世界》2010,(37):I0006-I0006
2010年,中国通信业低调前行,在这一年,三网融合开始实施,IT与通信的交叠、互动越趋纵深化,广电、电力也在努力延伸自己的网络触角,传统电信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市场局面。  相似文献   

17.
《通讯世界》2011,(5):49-49
思科全球副总裁兼云计算业务首席技术官LewTucker表示:"思科的云战略就是使用户居于中心,将网络作为云的运作平台,以帮助用户搭建和运营包括公翕和私有云在内豹定制化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发展,通信服务已经从过去基于窄带网络的普通电信服务阶段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宽带服务阶段。专家认为,未来电信业将逐步从过去以网络为中心的体系发展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体系中去。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网络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趋势还是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以用户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呢?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副总裁吴斌认为,电信网将通过固定与移动的融合来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固定与移动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之一。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尚在发展完善阶段。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的通信网络部门,我们关注着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对三网融合的影响,关注软交换技术给广电带来的机遇及存在的风险,关注软交换技术对整个电信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上述原因,广电通信网络部门于2005年搭建了软交换系统试验平台,希望通过开展软交换技术研究与验证,最终找出适合我们发展的下一代网络演进方案。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组织编写,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2010~2011中国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于2011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书中全面论述了2010年我国通信业的总体发展概况,深入分析了基础电信业、邮政业、增值电信业、互联网、广电网络、电信装备制造业、通信终端设备、通信工程建设及网络维护等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精选了2010年通信行业影响重大的热点问题,如: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移动互联网、移动商务、卫星通信以及海峡两岸通信交流等。增加了广电网络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