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对风湿性多肌痛误诊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60岁。因双肩关节疼痛0.5 a就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局部酸痛,夜间加重,伴晨僵,梳头、洗脸、穿衣等动作受限,查肩关节局部压痛,外展、外旋、后伸等功能轻度受限,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予针刺(取穴肩井、肩骨禺、天宗、肩骨戮、巨骨、曲池、合谷、尺泽等)、推拿、局部注射激素、外用药物、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 SA ID s)等方法综合治疗,效果不明显。后请风湿科会诊,仔细询问检查患者,患者有较长时间低热,近0.5 a体重下降明显,骨盆带肌也有轻度疼痛,化验检查:轻度正色素贫血,血小板计数升高,血…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多肌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兴  彭远莹 《新医学》2000,31(5):266-267
1 引 言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临床综合征,Barber于1957年首先报告和命名。本症在白种人中甚常见,其患病率仅稍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但在国内报告极少,自1992年后才开始陆续有极少数病例报告问世,两者很不相称。在近5年内,我们确诊本症12例,说明其在国人中并非罕见,过去报道之少显然似与我国广大临床工作者对此病缺乏警惕与认识有关。2 分 类 本症有原发性及继发性之分。继发于巨细胞动脉炎 (GCA)、结节性多动脉炎、多肌炎、老年血清阴性RA、某些感染或恶性肿瘤者称继发性PMR;而无上述种种继发因…  相似文献   

3.
现对风湿性多肌痛误诊肩周炎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0岁。以"全身肌肉疼痛1年余"主诉入院。2010年7月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颜面、肢体等肿胀、疼痛。颈部疼痛;抬头费力,双上肢上抬费力;穿脱衣服、梳头、洗脸等困难,行走困难,不能下蹲,双下肢无力;腰、臀部疼痛,坐位时不能自行站立;背部麻木,自觉呈游走性;伴有发热(体温未测)、头痛、视力下降,张口、咀嚼、说话等动作受限。患者头痛较重,以双侧颞部、枕部明显,呈持续性疼痛,不能用手触  相似文献   

5.
[病例] 女,72岁.因全身肌肉酸痛、低热、疲乏、食欲缺乏3周入院.在外院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1周,症状未见好转,继之静止不动后肢体出现较长时间(至少1小时)的僵硬,颈、肩、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予理疗和萘普生治疗2周,仍未见好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一组易被漏诊、误诊的临床综合征。我院1997~2004年诊治PMR16例,14例误诊,误诊率为87.5%,现将误诊病例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男4例,女10例;发病年龄52~72岁,平均(60±3)岁;病程2周~14个月,平均(4±2)个月。1.2临床表现本组均有肌痛、晨僵,其中颈、肩胛带、骨盆带3处肌肉均受累者10例,有4例表现为其中2处肌肉疼痛,全部患者均无肌肉压痛,肌力正常,晨僵均在1小时以上,活动后加重。9例合并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上举不能,梳头困难,上、下楼梯和抬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的临床特点,提高对PMR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风湿科就诊的47例误诊的PMR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入院前误诊为多发性肌炎13例(27.7%),腰肌劳损11例(23.4%),上呼吸道感染10例(21.3%),类风湿关节炎8例(17.0%),肩周炎4例(8.5%),纤维肌痛综合征1例(2.1%)。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PMR,予泼尼松、甲氨蝶呤等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PMR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病例】女,51岁。因乏力、四肢僵硬疼痛2月余入院。患者缘于2个月前劳累后出现乏力,对称性肩、颈、膝、髋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适当休息后稍减轻,再活动时僵痛同前。疑为关节炎,曾自服“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疼痛明显缓解,因考虑不良反应较大未再用。病后无发热、咽痛、盗汗、咳嗽、胸闷、气短症状。门诊查血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0·532,淋巴细胞0·399,红细胞沉降率(ESR)73 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200 U;X线颈椎、膝关节及髋关节正侧位片未见异常。查体:体温36·8℃,脉搏74/min,血压110/80 mmHg。浅表…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男,73岁.因反复自觉发热1月余入院.患者1个多月前因会阴部疼痛、发热(体温最高38.2℃),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索炎行抗感染治疗,症状消失.停药1周后再次发热,多在午后出现,体温最高37.8℃(基础体温35~36℃),发热时四肢肌肉酸痛,双侧肩臂部、双下肢明显,体温自行下降或给予吲哚美辛栓退热后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查血白细胞 10.0×109/L,中性粒细胞0.8,血红蛋白100 g/L,红细胞沉降率(ESR) 99~107 mm/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头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PM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MR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头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水平变化。同时,观察晨僵消失时间、ESR恢复至0~20 mm/h的时间、CRP恢复正常值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后CRP、ESR、P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2组HGB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RP、ESR、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G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晨僵消失时间、ESR恢复至0~20 mm/h时间、CRP恢复正常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乌头汤联合强的松治疗PMR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风湿性多肌痛误诊的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01-2011-06住院患者中,3例首诊为颈椎病、肩周炎,最后明确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3例明确诊断后,经治疗好转自动出院。结论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诊断仍以症状表现为主要依据,因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在我科容易误诊颈椎病、肩周炎,医生应避免习惯性的思维,正确认识本病,减少误诊和漏诊,尽早给予合理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白芍总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与单纯使用泼尼松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疗效。方法风湿性多肌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用白芍总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33例,单纯给予泼尼松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疼痛视觉量表、医师评估视觉量表、晨僵、上肢失举度。结果其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13.93%,对照组63.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白芍苷有助于提高泼尼松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诊断年龄(>60岁和≤60岁)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 PMR)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风湿性多肌痛患者68例,依据诊断年龄,分为PMR≤60岁组(24例)和PMR>60岁组(4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反应)。结果 两组病程、是否吸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MR≤60岁组相比,PMR>60岁组女性占比更高( P<0.05);两组在体重减轻、发热、肩胛带肌痛、骨盆带肌痛、颈痛、腰痛、晨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MR≤60岁组相比,PMR>60岁组血沉(ESR)、 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高,血红蛋白(Hb)水平较低(均 P<0.05);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一线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占比、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MR>60岁组相比,PMR≤60岁组复发占比较少( P<0.05)。结论 与诊断年龄>60岁的PMR患者相比,诊断年龄≤60岁的患者复发风险较低,更积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PMR 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例无诱因出现多处外周关节轻微疼痛持续1个月~1.5年,疼痛加剧3 d; 2例肩颈部肌肉僵痛,全身关节痛,并伴发热症状。6例均误诊为RA,误诊时间9 d~6个月。给予相应治疗后效果不佳,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磁共振发现患者疼痛处无侵袭或破坏性病变,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详细询问家族史,并结合疼痛部位的特点及检查、试验治疗结果,最终确诊为PMR。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或不同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消失后减量维持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PMR临床表现多样化,缺少特异性实验检查指标,极其容易误诊为RA。临床医师需加强对该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减少PMR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5.
张奇峰 《新医学》2003,34(5):322-322
患者,女,60岁,因“四肢近端肌肉疼痛伴无力4年,加重2个月”拟“风湿性多肌痛”收入院。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近端肌肉疼痛、僵硬,伴四肢无力,下蹲、坐起、翻身、穿衣困难,病情逐渐加重,至不能行走,在我院急诊科应用二丙酸倍他米松与倍他米松磷酸酯钠混悬液(得宝松)7mg肌内注射后症状缓解,1周后再发住院治疗。查ESR增高大于50mm/h,肌酶正常,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泼尼松10mg/d口服治疗,症状不缓解,诊断为多发性肌炎,予泼尼松30mg/d口服,共住院20日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坚持在风湿科门诊随诊,泼尼松逐…  相似文献   

16.
总结18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舒适护理、给药护理,重视肢体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18例患者均在使用激素治疗1周内症状缓解,随访1年,症状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4岁.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余无不适,一直未诊治.7个月前自觉乏力症状加重,双手上举困难及颈椎、双肩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胀痛,伴晨僵、腹胀及发热,体温多波动在37.5~ 37.7℃.伴活动后胸闷、气短,无胸痛、晕厥等症状,夜间能平卧入睡.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个多发于白色人种老年人的风湿性疾病。由于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标准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本病国内报道甚少。现将我院1981~1990年收治的PMR8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笔者收治纤维肌痛综合征(简称FS)临床长期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4岁。因反复胸背部酸痛10 a于2008-05入院。1998年开始出现胸背部酸痛、疼痛呈反复出现,持续时间短暂,双手及下肢肌肉也出现短暂疼痛,疼痛常呈游走样,无晨僵及其他关节酸痛,呼吸及进食不影响,此后出现按压局部肌肉酸痛明显,局部外观无红肿。先后在省内近6家三级医院反复就诊。查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胸椎CT检查及骨密度测定,考虑:(1)强直脊柱炎;(2)腰椎退行性病变;(3)骨质疏松症;(4)2级高血压。使用氯诺昔康片、双氯芬酸钾片等药物后稍好转,但常自觉药效太低,须加大用量才可缓解疼痛,夜间、阴雨天加重。2007年查HLA-B 27(-),骨穿提示无异常,脊柱M R提示各椎体不同程度骨质增生。诊断肋间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病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长期口服止痛药物和营养神经药。且止痛药逐渐加重,口服氯诺昔康片2片,1次/2 h,常自觉药物剂量偏少,不喜欢外出,喜独自卧床,稍有疼痛就需要口服止痛药,夜间睡眠差而入院。体检:情绪紧张,容易激动。全身皮肤外观无异常,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无红肿,斜方肌上缘中点、第5~7颈椎横突间隙前...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统计了89例2005—01—2010-11我院及外院首诊误诊的纤维肌痛综合征(PFs)病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Fs误诊的原因,以提高首诊诊断的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