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硬化疗效及其对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天,瑞舒伐他汀10mg/晚。对照组仅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晚,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治疗6个月。进行1年期随访,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性质变化,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进行6个月治疗后,硬斑数量均有所增加,软斑数量、混合型板块均有所减少。TC、LDL、TG、IL-6、TNF-ɑ、hs-CRP均显著下降、而HDL-C则有所上升,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好转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和降低细胞炎性因子有明显疗效,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单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CAS患者240例,按病情程度进行分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以治疗前后IMT、斑块类型、LDL-C、值为观察指标,综合评价阿托伐他汀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分布影响。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IMT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轻度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患者治疗后不稳定型斑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LDL-C、CD8明显低于治疗前,而CD4、CD4/CD8比值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改善中、重度CAS患者LDL-C和CD4/CD8的分布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对重度CAS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 :笔者科室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110例ICM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洋地黄制剂强心、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拮抗剂、利尿剂、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显著降低、LVEF%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6 min步行距离(396.5±40.2)m显著高于对照组(325.3±41.7)m(P<0.05)。试验组治疗后有25例患者达到显效(4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例(2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更加显著的改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96例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替米沙坦40mg/qd和瑞舒伐他汀10mg/qd,对照组仅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qd,疗程均为1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内脂素及颈动脉IM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好降低血清内脂素、UAER及颈动脉IMT水平[(46.9±9.8对67.2±11.5)ng/mL,(59±29对88±36)μg/mL,(0.89±0.26对0.96±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瑞舒伐他汀单药治疗相比,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能降低血清内脂素水平,减少UAER,具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均于入院24 h内行急诊PCI术,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以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上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显著下降,观察组LVEF、BNP、MMP-9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上升,而后逐渐回落,观察组术后7 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 I)、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8.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在改善其心功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70例超声资料,对其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大小、部位、斑块回声、有无管腔狭窄及其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170例缺血性脑病患者中颈部动脉血管异常163例,异常率为95.88%,检出斑块205处;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颈总分叉处,其次依次是颈总动脉、颈内起始处,最后是颈外动脉。205个斑块中颈动脉血管重度狭窄患者斑块发生率较中度和轻度血管狭窄组斑块发生率高。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中以软斑、溃疡斑为多见。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发生与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3年7月住院治疗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卒中是否复发来分为复发组(n=43)和非复发组(n=15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血脂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比例、甘油三酯(TG)水平、体力活动不足史比例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OR=3.150)、吸烟史(OR=1.544)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史、吸烟史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超声表现特点,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门诊和住院部接诊的93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二维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分布、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率以及颈动脉血流参数[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血流速度(EDV)和平均血流速度(Vean)]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参数诊断脑梗死的价值。结果:脑梗死组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75块,对照组31块,观察组平均每人检出斑块数块高于对照组[(1.21±0.33)VS(0.30±0.09)块,P<0.05],两组斑块分布均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50.68%、65.52%),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布以有斑块形成和可造成颈动脉狭窄为主(73.53%),对照组以IMT正常和单纯内膜增厚为主(69.90%),两组IMT分布差异显著(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以易损斑块为主(60.57%),对照组颈动脉斑块以稳定性斑块为主(93.55%),两组斑块性质差异显著(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率高于对照组[(42.12±6.35)%VS(12.01±3.14)%,P<0.05]。脑梗死组颈PSV、EDV、Vean均小于对照组(P<0.05),PI、RI大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PSV、EDV、Vean、PI、RI诊断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659、0.662、0.852、0.612,灵敏度分别为70.59%、59.80%、61.76%、73.53%、58.82%,特异度分别为80.65%、73.11%、70.97%、82.80%、67.74%。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位置、积分等指标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对5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5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以及部位,同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以及厚度,并计算出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左侧及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carotid bifurcation,BIF)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2.69%、36.54%,初发组患者左侧及右侧BIF斑块发生率分别为14.29%、1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患者软斑以及溃疡斑发生率分别为36.54%、51.92%,初发组患者软斑以及溃疡斑发生率分别为17.14%、28.57%,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分叉部IMT分别为(1.11±0.25)mm、(0.89±0.23)mm、(1.24±0.27)mm,初发组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分叉部IMT分别为(0.95±0.17)mm、(0.75±0.15)mm、(0.90±0.14)mm,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是导致复发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有效预测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依达拉奉对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4月到2014年1月我院96例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52例,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61.54%(32/52),有效率86.54%(45/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64%(17/44)和65.91%(2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在入院时及发病48h 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30d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在入院时及发病48h AD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30d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78例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罗格列酮组和联合组,分别口服辛伐他汀20mg/次、罗格列酮4mg/次及辛伐他汀20mg+罗格列酮4mg/次,每日1次,疗程3个月。在基线水平和疗程结束时经颈动脉超声检测CIMT,同时检测患者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变化。结果各组用药治疗3月后血脂、脂肪因子和炎性因子降低,CIMT厚度减低、斑块面积缩小,但斑块数量无减少,且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更显著。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辛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脂类代谢、抑制大血管炎症反应、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2.
罗琴 《现代仪器》2013,(5):83-85
目的观察分析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与普罗布考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500mg/d,2次/d。2组均连续服药8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TC、TG、LDC-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间血脂指标TC、TG、LDC-L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完成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效果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患者采用经皮撬拨联合PFNA治疗(观察组)、另外44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下PFNA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操作指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手术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髋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拨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切开复位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手术并发症率更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杨宝玲  张之福  陈炜 《现代仪器》2012,(6):37-38,54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老年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50例)和正常组(42例),分析血糖、血脂及颈总动脉中膜厚度指标水平差异对脑梗死复发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在FBS、TC、TG及CCA-IMT方面比较,复发组的各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中颈总动脉中膜厚度增厚是老年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5年期间,复发组脑梗死患者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颈总动脉中膜厚度增厚是老年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积极治疗及长期监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ATP depletion is one of the pathological bases in cerebral ischemia. Electro-acupuncture (EA)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ischemia.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EA remains unclea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A could activate the AMPK/PGC-1α/TFAM signaling pathway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e the preservation of ATP in rats with ischemia. In this study, 48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s a sham-operation control group (sham group), a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group (MCAO group), an EA group, and an EA group blocked by the AMPK inhibitor compound C (EA + CC group) (N = 12/group). The rats of the EA group and EA + CC group received the EA treatment for 7 days. The rats that belonged in the two remaining groups were only grasped in the same condition. Then, their brain tissues were collected for further detection.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 EA significantly reduced neurological deficits score and increased motor function.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volum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EA group according to TTC staining. With western blot, we found that EA improved the ratio of p-AMPKα/AMPKα (P < 0.05), howev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CAO group and sham group (P > 0.05). In addition, EA also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PGC-1α and TFAM (all P < 0.05). By Elisa, we observed that EA increased the preservation of ATP (P < 0.05) and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enzymes, including Complex I (P < 0.05), Complex IV (P < 0.05), but not Complex III (P > 0.05). In summary, we conclude that EA may protect against ischemic damage in MCAO rats, improve the preservation of ATP and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enzymes. This effect may be positively regulated by the activation of the PGC-1α/TFAM signaling pathwa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间接收的心肌梗死并行直接PCI治疗的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2例采用医护一体化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为研究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首次医疗接触至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服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开始转运时间以及入院后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和门-球时间。记录预后情况(包括住院时间、恢复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所需经济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首次医疗接触至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至服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时间、至开始转运时间以及入院后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和门-球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及恢复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所需经济费用低于对照组,预后并发症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98.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在心梗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并能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冠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血清补体C4a水平、心电图及心肌灌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110例STEM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两组均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阿司匹林锌肠溶胶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lexbot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在重度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能.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常州市德安医院内科收治的重度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Flexbot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一类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种亚型,二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治疗策略完全不同。目前,主要依赖医学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但存在耗时、费用高、难以区分2种脑卒中亚型等缺点,进而影响疾病治疗和预后。本研究收集了59例健康志愿者、60例急性脑缺血和36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浆样本,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测定了158种脂肪酸代谢物的含量,并结合多维统计和受试者工作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脂肪酸代谢物不仅能有效区分健康人和脑卒中患者,且能进一步区分急性脑缺血和脑出血,是很有前景的脑卒中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该结果为脑卒中发病机理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