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间质肉瘤(Stromal sarcoma of the breast,SSB)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54年5月~2007年9月收治的6例SS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1例绝经.发病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38岁.患者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3例位于乳腺外上象限,肿物中位最大直径6cm(3~15cm),3例有肿块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病史,1例伴间断性疼痛.按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制定的临床及病理分期(第六版)标准:ⅡA期1例,ⅡB期2例,ⅢB期2例,1例无法评估.4例患者首次治疗采用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复发后采用全乳切除或改良根治术,侵犯胸大肌者则行根治术.最终2例行全乳切除术,2例行乳腺根治术,2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腺间质肉瘤,其中1例伴灶性骨化,1例伴粘液变性.4例患者首次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3例患者行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均未行放疗.术后中位随访36.5个月(8~204个月)间,4例行肿物局部切除术的患者均复发,其中3例患者2次以上复发,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2.5个月(1~4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7个月出现双肺转移,未治疗,余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乳腺间质肉瘤术前诊断困难,肿物局部切除术后易复发,保证切缘阴性的局部扩大切除术或全乳切除术是治疗乳腺间质肉瘤的合适手段,腋淋巴结清扫是不必要的.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的疗效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筋膜瓣在保乳成形术中修复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于保乳手术前、后分别测量35例体型分类为中间型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乳头到胸骨上窝距离和乳头到正中线距离并记录,术中整体切除乳腺病灶及周围组织1~2 cm,测量切除组织的质量,同时应用宽基底脂肪筋膜组织瓣翻转填充缺损的Ⅰ期乳房内行成形术,随访观察缺损组织质量与乳腺筋膜瓣填充效果的关系。结果 35例患者术中切除组织质量为(69.63±11.74)g;治疗前、后乳头到胸骨上窝距离及乳头到正中线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瓣坏死,无脂肪坏死。35例患者中4例术后出现明显凹陷,其余患者总体乳房美容效果满意,达优率为88.6%(31/35)。随访时间为4~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全组患者均无远处转移,无局部复发。结论 中间型女性乳房缺损组织质量在(69.63±11.74)g内,可通过乳腺筋膜瓣移位填充缺损的方法实施乳腺内成形。手术简单,疗效满意,为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年4月-2007年11月间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表现为肿物的患者乳腺钼靶均未见明显肿物影,乳腺彩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等改变,2例单纯乳头溢液患者导管镜检查均可见导管隆起性病变,其中1例乳腺铜靶摄影可见可疑钙化斑,7例患者中3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可以做出诊断,5例诊断困难.结论:临床表现为乳腺肿物患者需结合乳腺钼靶及彩超检查以免漏诊,术中见肉眼可疑情况需送快速病冻病理学检查.临床表现为单纯乳头溢液患者首选乳腺导管镜检杳,检查前需完善乳腺钼靶摄影检查了解钙化情况,术中标记病变位置,待术后常规石蜡病理结果,为降低再发和癌变风险,手术方式以病灶局部扩大切除术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年4月-2007年11月间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表现为肿物的患者乳腺钼靶均未见明显肿物影,乳腺彩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等改变,2例单纯乳头溢液患者导管镜检查均可见导管隆起性病变,其中1例乳腺铜靶摄影可见可疑钙化斑,7例患者中3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可以做出诊断,5例诊断困难.结论:临床表现为乳腺肿物患者需结合乳腺钼靶及彩超检查以免漏诊,术中见肉眼可疑情况需送快速病冻病理学检查.临床表现为单纯乳头溢液患者首选乳腺导管镜检杳,检查前需完善乳腺钼靶摄影检查了解钙化情况,术中标记病变位置,待术后常规石蜡病理结果,为降低再发和癌变风险,手术方式以病灶局部扩大切除术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改善保乳手术后的乳房美容效果.[方法]对21例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应用带蒂背阔肌脂肪瓣一期修复乳腺缺损,术后给予辅助放化疗.[结果]21例背阔肌脂肪瓣一期修复乳腺缺损区后全部成活,未见皮肤坏死和移植区皮下积液,创口感染1例.6个月重建乳房美容效果评价优良率为76.2%.[结论]带蒂背阔肌脂肪瓣一期修复可改善保留乳房治疗后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伴肿物乳头溢液124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深讨不伴肿物乳头溢液对检出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4例不伴肿物乳头溢液患者(其中浆液性溢液47例,血性溢液74例,脓性3例),行手术治疗,先行病变导管切除,如为恶性,则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 本组病例良性者115例,占92.7%,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囊性增生病占79%;乳头状瘤(病)伴瘤细胞或导管上皮增生活跃(癌前病变)14例,占11.3%;乳腺癌9例,占7.3%,9例患者均为血性乳头溢液,占血性溢液之12.2%,均为临床早期癌(T0期乳腺癌)。结论 不伴肿物乳头溢液对检出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625例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25例行超声引导下行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的乳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5例共1023个乳腺病灶切除,术后6个病灶是乳腺癌,其余均为良性病变。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乳房外观及皮肤感觉正常,术后出现皮下淤血19例,血肿8例,乳头溢血3例,术中立即行开放手术止血4例。术后随访3~18个月,有6例复发。结论乳腺肿物行微创旋切术,微创、安全、美观、出血少,复发率低。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乳头乳房楔形切除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3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行乳头乳房楔形切除治疗结果,探讨该术式的意义。方法34例患者均在确定病变范围后做乳头乳房楔形切除,完整切除了乳晕处的肿瘤及壶腹处和乳腺组织内扩张的乳管并切除了乳管在乳头的开口。结果全组34例治愈。乳晕处切口无明显瘢痕,术后随访手术局部无复发。结论乳头乳腺楔形切除术是治愈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导管镜联合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切除乳腺导管内微小肿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于我科就诊的乳头溢液病例,溢液涂片中见到增生细胞,细胞学1—2级。经乳管镜诊断为乳腺导管内微小肿物的女性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乳导管镜联合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60例乳腺导管内微小肿块在乳导管镜及彩超指引下麦默通微创旋切完整切除,病理结果阳性率100%,其中2例为导管内原位癌,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余均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59例患者无手术疤痕。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导管镜联合麦默通微创旋切乳腺导管内微小肿物具有定位准确、病理诊断明确、切除完整率高、创伤小、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乳管镜在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诊断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BladeFVY-780型纤维乳管镜,配备FVS检查系统对115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手术病例与术后病理诊断作比较.结果:115例乳头溢液病人发现乳管内隆起性病变5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4例,乳腺癌1例.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1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为导管扩张.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诊为单发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1例.结论:乳管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在诊断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中准确率高,是诊断以乳头溢液为症状的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关乳腺Paget's病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使该病的诊治更趋合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收治的48例乳腺Paget'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位年龄56.5岁,以乳头乳晕糜烂结痂为唯一症状者24例,合并乳头溢液者11例,伴有乳头回缩或消失者5例,合并瘙瘁者3例,单纯肿物者2例,乳头糜烂伴肿物者3例.38例患者合并有乳腺癌.其中合并导管内癌34例,合并浸润性导管癌4例,单纯Paget's病10例.3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7例行全乳+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单纯乳腺切除术,2例未手术,其中ER、PR阳性7例,HER-2阳性19例.结论:大多数乳腺Paget's病伴有导管内癌或浸润性导管癌,有乳腺肿块的患者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的可能性更大,预后更差,且浸润性癌多伴有ER、PR阴性,HER-2阳性,预示预后较差,因而治疗应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国人乳腺癌术后修复重建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15例乳腺癌术后自体组织修复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手术患者中,即刻修复5例(4例为即刻修复临床Ⅳ期乳癌术后胸壁创面),延期修复10例。单纯应用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3例(2例为即刻修复保乳术后局部缺损),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加乳房假体3例,乳腺瓣修复保乳术后局部缺损1例,内窥镜辅助背阔肌肌瓣带蒂转移修复保乳术后乳腺局部缺损1例,组织扩张术行局部皮瓣转移2例。随访2~15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形态满意。结论 自体组织修复保乳术后的局部缺损对于乳房普遍较小的中国患者实用方便,设计灵活,可同时修复腋窝缺损,不影响放疗和化疗的及时进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乳腺乳头状瘤病癌变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轻、中及重度乳头状瘤病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及其诊治策略。方法:对1993~1996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87例乳头状瘤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复习病理切片并重新做出病理诊断。结果:由于重度乳头状瘤病患者均接受全乳切除术,故术后无癌变发生。在31例轻度乳头状瘤病患者中亦未发现癌变病例。而在35例中度乳头状瘤病患者中,有5例于术后3~9年间因局部复发性肿物再次住院并被确诊为乳腺癌,病理类型多为浸润性癌。首次就诊时2例表现为局部肿物,2例为乳头溢血,1例为肿物伴溢血。3例有恶性肿瘤家庭史,其中2例为母亲患乳腺癌。病理诊断方面,除1例细胞异型稍明显外,其余病例无特殊表现,均符合中度乳头状瘤病的病理诊断。结论:乳头状瘤病多以局部肿物或乳头溢液、溢血为首发症状,虽为良性病变,但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应积极手术治疗。由于其病变范围广泛,手术切除范围应更广泛,并行标本断端以确保病变的完整切除,降低癌变的发生率,尤其对于那些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乳腺癌家族史),应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倒T形切口缩乳术在乳房肥大患者,特别是合并乳腺癌的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07年10月到2017年10月分别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及附属同济医院乳腺外科行缩乳术的39例乳房肥大女性患者,均采用倒T形切口(内侧蒂25例,垂直蒂5例,外侧蒂9例)。其中,包括18例符合保留乳房手术指征的乳腺癌患者(内侧蒂10例,垂直蒂4例,外侧蒂4例)。术后6、12个月评价美容效果(乳腺癌患者待放射治疗结束后进行评价)。评估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满意度以及复发转移情况。 结果39例患者术后乳房外形自然、对称,明显缩小上提,乳头、乳晕血供和感觉良好,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高。1例术后2周出现一侧乳房的乳头乳晕区坏死,经过清创换药后愈合。5例术后双侧乳头乳晕感觉减退,其中4例在术后6个月左右恢复正常感觉,1例在术后12个月恢复。5例出现术后局部乳房组织硬结,其中3例为接受过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二次手术切除硬结后无再次发生。3例出现瘢痕处猫耳畸形,再次局部麻醉手术修整后效果良好,3例瘢痕增粗,其余患者瘢痕正常。乳腺癌患者中有3例出现放射治疗后患侧乳房皮肤水肿,术后12个月消退。术后6个月进行了美容效果评价,极好25例,良好10例,中等4例,差0例(18例乳腺癌患者中,极好9例,良好6例,中等3例,差0例)。术后12个月的美容效果评价显示:极好25例,良好13例,中等1例,差0例(18例乳腺癌患者中,极好9例,良好8例,中等1例,差0例)。随访时间最长的1例患者(双侧乳房单纯性重度肥大)术后观察了10年,乳房外形无明显变化。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5~120个月,中位随访61个月,18例乳腺癌患者均无局部复发转移。 结论对于乳房肥大,特别是合并乳腺癌的患者,采用倒T形切口缩乳术,既可切除病变,又可缩小并悬吊乳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性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5例856处乳腺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通过病理检查与随访评价其对乳腺病灶的诊治效果.结果 Mammotome微创手术成功率达100%.每个肿物的平均切除时间为15min,平均旋切次数18次,肿物长径(1.5±1.0)cm,皮肤伤口微小,仅3~5mm.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性病灶成功进行微创切除术,其操作简单,准确,安全,损伤小,美观效果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乳腺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从外科角度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术式。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6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4乳腺切除2例,1/4乳腺切除 腋淋巴结清扫12例,全乳切除 腋淋巴结清扫20例,仿根治术Ⅰ式(Auchincloss)23例,仿根治术Ⅱ式(Patey)5例,根治术1例。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瘤癌变局限于导管内43例,乳头状瘤癌变伴早期浸润20例,切缘均为阴性,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可采用包括病变导管和(或)肿物的局部扩大切除术,不必常规清扫腋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乳腺肿瘤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早期不易被查觉 ,临床诊断以细针穿刺涂片细胞学诊断常用 ,但肿块较小时往往不易穿出肿瘤细胞。根据恶性肿物较良性肿物血液供应丰富这一生物学特性[1] ,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加脉冲多普勒超声探测乳腺肿物 ,观察良恶性肿物间血液供应以及血流速度的差异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自 2 0 0 1年 4月~ 12月间门诊乳腺肿块患者 42例 ,其中男 1例 ,女 41例 ,年龄 2 0~ 6 9岁 ,平均 38岁。1 2 仪器 应用美国DIA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乳晕切口自体组织瓣Ⅰ期乳腺成形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9月丹阳市人民医院行联合乳晕切口自体组织瓣Ⅰ期乳腺成形保乳手术46例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患者乳房的美容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体像评分表进行术后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手术均采用乳晕切口,切除肿瘤后成功施行以自体组织瓣填充乳腺缺损的Ⅰ期乳腺成形术。术后随访6~114个月,平均3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肿大,无乳头乳晕、皮瓣的坏死,无明显的乳头偏斜及凹陷。患者对乳房美容效果的总评分优良率为97.8%。结论对有适应证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经乳晕切口联合自体组织瓣Ⅰ期乳腺成形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和治疗效果,术后生存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诊断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BladeFVY-780型纤维乳管镜,配备FVS检查系统对115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手术病例与术后病理诊断作比较。结果:115例乳头溢液病人发现乳管内隆起性病变5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4例,乳腺癌1例。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1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为导管扩张。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诊为单发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1例。结论:乳管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在诊断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中准确率高,是诊断以乳头溢液为症状的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管内视镜直视下金属线定位用于引导乳头溢液患者导管解剖手术的价值.方法 174例经乳管内视镜确诊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乳头溢液患者接受了乳导管解剖术,其中68例术前在乳管内视镜直视下,将带倒勾的金属丝送至病灶处固定,并标记体表投影,以定位金属丝为引导实施乳导管解剖术,术中冰冻病理取材循定位导丝寻找病灶;另外106例采用传统的术中置平头针法或经溢液乳孔注射美兰法,作为对照.结果 乳管内视镜定位组68例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64例,导管原位癌4例,恶性率为5.9%,一次性病灶切除率、病理诊断与乳管内视镜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术后无一例发生局部变形.对照组106例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96例,导管原位癌6例,恶性率为5.7%,乳腺腺病4例,一次性病灶切除率为77.4%,病理诊断与乳管内视镜诊断符合率为96.2%,术后26例发生局部变形.结论 乳管内视镜直视下金属线定位引导乳导管解剖术具有定位精确、创伤小、冰冻病理取材准确、无局部乳腺组织变形等优点,既能提高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率,又能减少乳腺组织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