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痧病的治疗     
痧病是感染湿热病邪或痧毒引起的疾病,多见于夏秋 季节,临床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全身酸胀酸痛,口淡纳差,四肢无力,也有部分病人出现 胃肠症状,如腹痛、腹泻。西医往往诊断此病为“感冒”、“流感”。  相似文献   

2.
刮痧疗法及护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玉梅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94-1595
痧,清代<痧喉经验阐解>一书中指出:其琐碎小粒者为痧,痧者沙巴.此处之痧实指在皮肤上可见到的细小如沙的特殊皮疗.另外,<痧胀玉衡原论>中又说:"痧症先吐泻而心腹液痛者,从秽气痧者较多.此处之痧指引起痧症的痧毒,它可犯卫,入营,伤阴而发生一系列急剧症状,可见痧还有急剧之意.  相似文献   

3.
刮痧疗法是用边线光滑的汤匙、铜钱或硬币,在患者身体的施治部位上有顺序刮动的治疗方法,称为刮痧疗法,从手法上可以分为刮痧、扯痧、揪痧、放痧、挤痧等手法. 刮痧疗法的分类: 1.刮痧:是用边线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经清洗后反复地刮.刮痧部位通常只有在患者背部或颈部两侧.  相似文献   

4.
板报资料     
《江苏卫生保健》2020,(3):52-53
中药解毒"三剑客"清热解毒的中药,较常被提到的有三味:金银花、半边莲和野菊花。金银花解热毒热毒又称温毒,指火热病邪郁结成毒。对平素体质平和或体质内热者出现的热毒征象者(发热口渴、烦躁不安、面红目赤、口舌生疮、疱疹溃破、大便秘结、小便发黄、气味重、舌苔黄糙)有一定作用。金银花可作茶饮,每天冲泡两三次,不宜隔夜饮用。  相似文献   

5.
疖的诊治     
外科疮疡是常见的外科浅部感染性疾病,以局部炎症和疼痛为主要特征,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反应,其中疖是最为典型、常见的一种.大部分病例接受正规系统的外科抗感染治疗后得以痊愈;但一小部分病例由于失治、误治,或由于体弱、高龄或患有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低蛋白血症、结核、肿瘤等引起抵抗力低下的疾病,导致疖反复发作,甚至多处发作汇聚成片转变为疖病,严重者细菌入血引起败血症及脓毒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6.
我称“粉刺”或俗称 用某些对皮肤刺激性较大的化妆痘”,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疾 品,都可促使暗疮的形成或加病。常发于面部,起初时为一黄 重。由于面部、胸上部及背部的色小结节,是由于皮肤上皮脂 皮脂腺丰富,所以这些部位易发  相似文献   

7.
Bartter综合征     
Bartter综合征系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失钾性肾小管病。1962年Bartter首先报告2例低钾性碱中毒后,国外报告100余例,国内未见报告。发病机理未明,主要有4种推测:1.原发性高肾素血症;2.肾小管近端钠重吸收障碍;3.小动脉壁对AT-Ⅱ缺乏反应;4.肾脏前列腺素合成过多,致失钠过多,而继发肾素、醛固酮增多及失钾。治疗主要是纠正脱水,补充钠、钾、镁。螺旋内酯可帮助保钾;阿斯匹林、消炎痛因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心得安、甲基多巴因有阻滞肾素分泌的作用,故均有一定疗效,现将我科所见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磊  牟艳 《职业与健康》2006,22(1):68-68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痛病之一,常被笼统的诊断为腰肌劳损,一般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我院腰腿痛专科于2001年8月~2004年8月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神经阻滞治疗此症124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4例全部为门诊病人,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②在第3腰椎横突尖部单侧或双侧有明显的压痛点;③屈躯试验( );④X线摄片排除腰椎骨质病变。其中男性76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38.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 a,单侧发病102例,双侧发病22例。2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在第3腰椎横突尖部压痛明显处…  相似文献   

9.
慢性HBV携带者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隐匿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治疗需求迫切.西医发现其核心机制为免疫耐受但无干预手段,中医认识到其“正虚毒伏”病机关键与免疫耐受机制的相通性,以扶正祛毒立法,为免疫耐受期的慢性HBV携带者带来新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11月~2001年1月收治的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内镜下在贲门狭窄部位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做5点注射治疗,每点用量20U,总量100U,1个月后重复注射1次,同时行食管下段超声内镜检查,观察黏膜层及肌层厚度,周围有无异常低回声区.结果经注射治疗后,有7例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87.5%,随访5个月~1年余,症状均无复发,1例病人出现一过性胸痛,1例病人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结论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不失为治疗该病的一种好方法,尤其对年老伴有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扩张治疗的患者更适宜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最近,随着影片《刮痧》的上演,许多人对刮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刮痧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用于治疗痧症(如感冒发烧、中暑、肠炎腹泻等疾病),常可获得立竿见影之效。系统介绍痧症和刮痧疗法的专著是清代郭右陶所著的《痧胀玉衡》。传统所用工具主要是铜钱、汤匙或用圆滑的小碳或酒盅等。操作开始前先在治疗的相关部位涂一些温水或菜籽油等,刮至皮肤发红及有小突起为止。  相似文献   

12.
痧,是指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又称“痧气”、“痧胀”。刮痧疗法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传统外治法,它简单方便,容易掌握,对四季时病和胃肠道疾病的疗效确切,是家庭急症自救的常用治疗方法。刮痧疗法包括刮痧法、撮痧法和挑痧法三种。 1.刮痧法 是用铜钱、瓷匙、硬币、纽扣等钝缘面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在体表相应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以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婉 《健康天地》2011,(4):48-48
<正>一天我看到老公两个胳膊内侧关节处布满红点,以为得了什么病。他笑嘻嘻地说:"这是拍痧!把瘀血都拍出来,很养生。"原来,他看了电视上的养生节目,就照葫芦画瓢在自己身上试验,四指并拢在肘关节处连续拍打,结果痧点层出不穷。其实,我们对"痧"并不陌生。所谓"痧"即"血滞",人体血管中血瘀或血块所集结形成的不流通物。这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纯扩张组、单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组和扩张联合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组,每组20例,术后定期观察患者病情的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胸痛、呕吐较前缓解,单纯扩张组有17例疗效明显,单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组有15例疗效明显,扩张联合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组20例疗效均显著.结论 内镜下扩张联合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优于单纯扩张和单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第四节:湿病的辨证施治 湿是初夏黄梅季节的主气。感受初夏湿气或久居湿地、涉水淋雨均可发生湿病。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腻滞,易于阻遏阳气,所以湿病常多迁延,主要表现重着、肿胀、痞闷和渗水等症状。至于“内湿”,则与脾虚互为因果的关系,可参阅第二章脏腑病的辨证施治中的脾病的辨证施治各条。这里就外感湿邪而致的湿困卫表、湿滞经络、湿毒浸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肛门尿道部肌肉在会阴部有广泛的神经联系 ,肛门部的疾病术后很容易引起膀胱颈及尿道括约肌痉挛 ,产生反射性排尿困难和尿潴留。1病因1 1麻醉影响骶管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除能阻滞阴部神经引起会阴部感觉丧失及肛门括约肌松弛外 ,同时还能阻滞盆内脏神经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和尿道括约肌痉挛 ,这是术后早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1 2手术刺激在手术中 ,由于在会阴部结扎过多组织或注入大量药液 ,使局部张力增大而压迫尿道 ,或术后为压迫止血在肛管内留置大块纱布 ,压迫尿道括约肌 ,均可引起压迫性排尿困难。由于女性直肠与尿道之间有阴道 ,男性…  相似文献   

17.
正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唐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刮痧来治疗疾病,至元、明时期,刮痧疗法已在民间广为流传,现代人更是将刮痧应用于防病治病、美容美颜等多个领域。痧,是指感受时令不正之气,或秽浊邪毒及饮食不洁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病证。又称痧气、痧胀。临床上以突然头晕、头痛,脘腹胀闷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  相似文献   

18.
《长寿》2013,(1):41
四川省读者陈天贵来信问:刮痧过后,皮肤上出现的一片片红斑是正常的吗?专家: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因为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三五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刮痧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房室旁道消融过程中二尖瓣峡部阻滞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电生理特性。方法 以2003年7月至2011年1月本中心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左侧房室旁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旁道分布特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成功率及术中峡部阻滞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类型峡部阻滞的电生理特性。 结果 在402例患者中共有8例出现峡部阻滞现象(2. 0% )。 峡部阻滞多数出现于左侧游离壁旁道消融过程(87. 5% );多于房间隔穿刺法消融术中出现(87. 5% );其手术时间更长[(213.6±36.5) min vs (76. 4±23.5) min,P<0. 05],更可能是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患者(62. 5% vs 1. 5% , P<0. 05)。术中峡部阻滞时可出现冠状窦电极VA间期延长或心房激动顺序改变,但局部His束电极上VA间期及心动过速周长不变;旁道附近的VA间期不变。 结论 左侧旁道消融过程中可伴发二尖瓣峡部阻滞,并有其相应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刘平 《长寿》2003,(11):40-41
足跟痛,主要是指跟骨底面由于慢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中医认为,足跟痛多因年老体弱、肾阴不足或风寒湿之邪外侵,致使经脉之气痹阻而发生。起病常缓慢,多为一侧发病。疼痛在早晨起床后站立时较重,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又加重,可伴足底胀麻感或紧张感,得热则舒,遇冷痛增。局部检查不红不肿,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结节处有压痛。本病的治疗颇为棘手,但足部按摩疗法可以一试。基本手法1.患者俯卧于床上,患肢屈曲,使足心向上,按摩者左手握住患肢踝部,用右手拇指在足跟部寻找压痛点,找到压痛点后进行5~8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