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离心式水泵只能在一定的流量区间和有限的调速范围内高效率地运行,在忽略或者低估市政管网剩余压力的条件下进行管网叠压供水系统水泵选型,水泵扬程大大超过实际所需,机组将在很低的转速(频率)下运行,导致功率因数和效率大幅度下降,造成能量浪费,有悖于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技术实现节能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的水泵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离心水泵性能分析入手,根据管网叠压供水系统中水泵工况点的分布情况,提出了管网叠压供水系统中水泵的适用性问题,并给出了水泵高效运行的技术参数范围及其确定方法。系统最不利工况点相对于特性曲线的位置对水泵的适用性有着重大影响,愈靠近高效段的右端点,水泵适用的流量范围愈大而扬程范围愈小;愈靠近高效段的左端点,适用的流量范围愈小而扬程范围愈大。在水泵选型和运行调度都合理时,管网叠压供水系统才可取得预期的节能效果,小流量条件下需辅以气压给水技术或其他措施以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3.
管网叠压供水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指出目前管网叠压供水系统存在水泵运行效率低、连续供水可靠性下降等问题,叠压供水设备设计、安装、使用不当都会对供水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小型气压罐与叠压供水设备联合工作、不同扬程水泵联合工作可进一步增强节能效果,适当降低叠压供水设备的设置高程、缩短引入管长度、放大引入管直径,可增加系统连续供水的可靠性、减小稳压平衡器的体积。  相似文献   

4.
由理论分析和Flowmaster模拟得出,在相同条件下叠压供水方式比传统二次供水方式对市政供水管网的瞬时影响更小.以机场宿舍和东湖丽苑两个泵房为研究对象,分析叠压供水设备与市政供水管网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管网压力缓慢变化时对叠压设备的运行基本没有影响;而当管网压力波动幅度较大时,将影响叠压设备供水压力的稳定.水泵启动过程中管网压力较平稳;直接停泵会导致流量剧烈变化并引起水锤,这将威胁供水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水锤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传统二次供水方式增压泵站数量众多,运行能耗较大,而且还存在水质二次污染风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叠压供水技术。叠压供水直接从市政管网取水加压,势必会引起市政管网的水力特性变化;同样,市政管网的供水条件也会影响叠压供水的水力特性。因此,为了解市政管网与叠压供水之间的水力作用,利用FLOWMASTER软件进行了叠压供水系统运行状况建模,并结合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叠压供水系统设置时,应考虑用水量、接入管位置、市政干管管径、管网拓扑结构以及市政管网压力等因素;叠压供水接入市政管网系统后,普遍在3 min后趋于稳定,且在各种阀门的调控下,管网中的压力波动不会对用户用水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变频调速和管网叠压供水的运行工况,认为变频调速和管网叠压供水的过程是由变频调速供水和气压供水两阶段构成的。变频调速和管网叠压供水装置所配置气压水罐调节容积的作用是保证气压供水阶段的需要。文章推求了气压水罐调节容积的理论计算公式,指出了计算所采用的流量是对应供水装置中最小一台水泵、在允许最低转速时所对应的供水量,水泵启动次数应为供水装置1h所能提供的水泵总启动次数。  相似文献   

7.
荆绍莹 《四川建筑》1994,14(3):24-26
一、市政工程水泵系统调速的必要性在市政工程中,水泵流量随外界用水量而变化,扬程也因流量和水位而变化,因此,水泵不可能保持在一个固定的高效工作点运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通常有阀门控制、台数控制、台数控制和转速控制三种。水泵扬程的选择要保证在原水水位最低时仍能将水提升到沉淀池,按最低水位(历史上曾出现的)选择水泵扬程,又使水泵运行在低效区。在向城市供水和输水的泵站中,水泵场程H的选择除保持管网末端有一定的压力HS外,还须克服管网的水头损失凸H,水头损失与流量Q的平方成正比,即;‘城市每日供水量…  相似文献   

8.
1 第一个误区: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一定比普通供水系统节能首先,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与普通供水系统在供水压力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变频系统直接供水到户,同时水泵调速运行,水泵的工况点是变化的;而后者属于二次供水,水泵的工况点是固定的。假设变频系统的水泵在工频运行时与后者水泵运行时的机组效率是相同的,且都在高效状态下运行,由于调速系统的水泵在减速运行后的大部分时间内效率都比工频运行时有所下降,而后者由于水泵运行工况点不变,始终维持原来的运行效率。因此,普通供水系统在同样的供水量下能耗反而比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小。  相似文献   

9.
文中分析了使用叠压供水设备的用户位置对其自身可利用余压及其对周围用户的水头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叠压供水系统能耗与传统“水箱+变频水泵”联合供水的能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叠压用户靠近水厂时,对于后续用户水头的影响相同;叠压用户远离水厂时,距离水厂越近的用户受到叠压用水用户的影响越小,同时距离水厂越远,叠压用户用水波动影响越大。叠压供水节能与用户流量有关及市政进水水压有关,且恒大于H市进minQd/179.33。叠压供水作为从传统的二次供水方式中逐步发展出的新型二次供水技术,能够利用管网余压直接进行加压,且避免了水箱的污染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的指导叠压供水设备的使用,对叠压供水水头影响及节能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勘误     
一种无吸程叠压供水设备,该设备由智能控制柜、电接点压力表、MX膜滤稳压器、叠压平衡器、水泵机组、水泵止回阀、用户管网、远传压力表、市政供水管网、接点式压力表、旁通止回阀、液位控制系统、蝶阀组成。该设备完全克服了由于机械故障引起的对市政管网产生负压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无水停机和小流量停机的功能: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动作灵敏,耗能低,便于安装、调试和维护,价格低、体积小、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1.
蔡龙俊  王珑 《建筑节能》2011,39(5):71-73
对水源热泵在自来水厂中应用的基本条件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弃且以浙江境内某县水厂水源热泵的工程作为实例,详细阐述了水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在水厂办公楼空调系统夏季空调工况以及冬季热泵工况集中供冷供热的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厂中利用水源热泵建立集中供冷供热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分别采用直接式、间接式换热系统的两个不同的污水源热泵工程,进行了系统运行参数实测,并计算得到了冬季热泵系统的运行能效比.数据对比表明,直接换热式污水热泵系统的能效比较高,实际工况与样本工况的COP值偏差仅为7%,而间接式系统则为27%.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混合动力燃气热泵系统,设计了该系统的并联式驱动形式.基于发动机燃气消耗率以及发动机与压缩机的速度匹配,对并联式驱动系统的传动装置进行了设计.对余热回收系统的管道布置方式进行了区分和研究,选择了旁通式的余热回收系统.将并联式驱动系统、余热回收系统以及热泵系统结合构建了并联式混合动力燃气热泵系统.在此基础上,对该热泵系统进行了电机恒定扭矩的充放电试验,研究了在不用运行模式下,整个系统的性能与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包括:热泵性能系数(COP)、热泵制热量、发动机燃气流量、余热回收量.最后,基于对系统的试验性能研究,分析该系统的一次能源效率(PER)的变化规律,并与燃气热泵系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电机充电扭矩提高系统PER约14%效果明显,而电机扭矩提高系统PER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14.
影响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的主要因素为水文地质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文章阐述了武汉市区岩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采用多种方法对武汉市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两个主要因素,将武汉市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划分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适宜性差和不适宜区4个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分析了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普通潜水泵和排污潜水泵的性能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潜水泵的换代产品-排水潜水泵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和水力模型设计。排沙潜水泵是按二相流理论设计其水力模型;排沙潜水泵在结构上增加了“空气室”,使机械密封两端的压力平衡,减少泄露量,较为成功的解决了工程施工中抽排沙水、污水的技术难题;潜水泵电机内腔设置有“储水池”,当排沙潜水泵电机内腔产生 “结露”现象时,可避免排沙潜水泵电机的轴承润滑条件和绕组线圈的绝缘条件受到破坏;润滑条件的改善,叶轮、转轴等主要零件制造精度的提高,减小了振动和噪声,降低了发热量,使排沙潜水泵在工作时无需专人看护,允许电机长时间空转。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兰州地区冬冷夏凉的气候特点,研究了地源热泵系统与太阳能热水系统联合运行的新型空调系统在该地区的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解决地埋管换热系统冬季吸热与夏季排热不平衡的问题,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以兰州新区地源热泵工程为例介绍了太阳能如何与地源热泵匹配的方案,并且对比了联合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的运行费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技术可行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地源热泵技术与建筑节能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阐述了地源热泵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空调热泵的分类及其优缺点作了综述,并对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过使用地源热泵可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钱沛如  刘骥 《建筑节能》2008,36(4):61-63
根据地源热泵的原理,类型、特点,指出发展地源热泵的前景.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系统,该系统根据不同的工况有5种不同的运行方式.通过几种运行方式的适当切换,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不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保证了地下水使用在用水量与能量消耗上的平衡,这种新型地源热泵系统在今后的工程应用中能够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耦合式沼气池加温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8 m3沼气发酵池设计了一套空气源热泵-太阳能耦合式加温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天气切换运行太阳能、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3种热源模式,以满足沼气池内的加温需求。计算了沼气池加温系统的热负荷,将该系统与电热膜加温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比较,可以分别增加投资效益净现值11866.9元和4726.7元,多投资部分的投资回收期分别为8年和4年。可见,对于小型沼气池工程,采用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从节能性与经济性来讲,是一种适宜推广的热源形式。  相似文献   

20.
以天津地区采用对井(一抽一灌)的某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了对井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的储冷储热率。该热泵系统能够实现冬夏季的反季节储能作用,耗电量比单一运行方式(单供冷或供热)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