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品牌营销     
在这里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记得不久前的一天,我的朋友去菜市场买菜.他先去买了一些肉和鱼,随后走进蔬菜专区."货比三家不吃亏",他便打算在蔬菜专区"巡视"一圈后做决定.  相似文献   

2.
何如平 《百姓》2005,(6):62
表哥去英国旅游了十天,总算回国了.表哥昨天打电话让我去机场接他,在机场见到表哥,只见他西装笔挺、衬衫雪白,一副大款的模样.我连忙向他问好,还帮他拎起了旅行包.我们刚走出机场,表哥就埋怨道:"我在英国的时候,走在大街上,皮鞋一星期都不用擦还亮得可以当镜子用,你瞧到了国内,才走出机场皮鞋就脏了."我附和着说:"人家的绿化搞得好,灰尘少."表哥赞许地点点头.  相似文献   

3.
要盆,尿盆     
正父亲今年86岁,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饮酒,特别是对北大荒酒情有独钟。下面这个故事是他亲口给我讲的。那天,父亲和连队几个小伙子帮邻居张大娘盖土坯房。干完活后,张大娘拿来一瓶60度的北大荒酒犒劳大家。父亲图省事,随手在窗台上拿了个半新不旧的铝盆说:"今天我就用它装酒了。"大娘的  相似文献   

4.
魏玉栋 《百姓》2008,(2):11-13
"我在苏州农村还有6分地的老宅地,是父亲留下来的.有人出8万块钱要买去,可是我不能卖,毕竟是干了这么多年的领导工作,而且又是搞农村政策的,我不能带头做违反政策的事."作为四川省农业界资深的老领导,赵文欣自身就碰到了农村宅基地问题.他对记者说,"可我实在是用不着那块老宅地了,我是1951年土改时就出来了,原来的老房子早就塌掉了,现在去盖也不划算,卖又不敢卖,只能闲置在那里了."  相似文献   

5.
散尽千金回报乡亲   1977年,黄伟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一个贫穷的农家.父亲是个瘸子,母亲惠有很严重的风湿病.让父母欣慰的是,黄伟从小聪明好学,成绩优异,老师们都认为他是个读书的料.但是,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镇里的初中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供他读书了.善良的乡亲们商议了几天后决定齐心协力帮这个懂事的孩子一把.几位年长的乡亲一起来到黄家,他们拿出一大沓钱对黄伟的父亲说:"这是大家凑的钱,给黄伟念书的.一定要让他读完书."望着父亲手里那沓零零碎碎的钱,黄伟的眼眶湿了.   ……  相似文献   

6.
一个电话     
刘杰军 《百姓》2005,(7):63
喧闹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他顺手拿起话筒. "亲爱的,我好想你."耳畔传来娇滴滴的声音. "我也是." "你在做什么呀?" "我在等你的电话."他环顾四周,那些高谈阔论的同事们没有留意到他正沉浸在爱河中.  相似文献   

7.
2010年,张克宣总监到任后用"新"字来概括自己的创新理念.围绕着全面创新的理念,河南电视台第9频道走过了"新起来、靓起来、响起来"的关键几年. 2013年6月9日,在第9频道迎来7周岁生日之际,笔者走近张克宣,探寻第9频道的七年之痒与发展秘诀. 七彩梦想成就"响起来"之年 "1983年我大学毕业,到今年刚好是30年,我从没离开过广电这个行业."曾做过广播、扛过机器、拿过话筒,驻过记者站,当过制片人的张克宣,回想起自己的电视梦想,他说:"电视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造梦的行业,从业电视的人如果没有七彩之梦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张克宣把第9频道七周年的主题定为"7彩梦想,9在路上".  相似文献   

8.
茶人侯军     
第一眼见到侯军,脑子里就冒出"人淡如菊"、"大道低回"四个字.然而,当他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静静地向我们叙说时,我竟没有一丝陌生的感觉.后来我才想起这样的微笑我曾在一些大家身上见到过,这样的叙说我曾在茶人刘祖香家里聆听过.只是侯军的目光更沉静,微笑更清澈,思想更深邃.  相似文献   

9.
怀念父亲     
11年前,也是秋天,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年,我32岁。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我们姐弟几个轮流在 病床前守护着他老人家,强作笑颜地劝他多吃 一勺饭,多喝一口水,多吃一片药。尽管背地里 流泪。 我总觉得父亲能好起来,因为那时他刚刚 60岁!在医院里,父亲常常笑着对来看望他的 人说:“没事儿,我这是老毛病,过几天就好 啦。”他还常常认真地对我和弟弟说:“等出了  相似文献   

10.
张世普 《百姓》2007,(10):59-59
醒来后,妻子得知丈夫获救的消息非常平静,微笑着对大家说:我在吻到丈夫的一刹那,就知道上帝已经睁开了眼睛,我们的孩子需要父亲,我需要丈夫,他怎么忍心从我们身边把他带走呢?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者到山东省阳信县翟王镇魏家村采访,看见汉族群众张义让家的牛栏里,十几头膘肥体壮的改良牛正在悠闲地咀嚼着草料.张义让告诉记者:"这些牛全是从回族朋友杨富涛那里赊来养的,过一阵养大了返销给他,能赚一两万元."  相似文献   

12.
过些日子便是父亲的生日,我打电话给父亲:"爸,您快过生日了,您需要什么?我好给您买呢!""保儿,爸什么都不缺,你就到邮局给爸订份《农村新技术》吧!"  相似文献   

13.
编辑老师: 前两天,我儿子的同班同学佳佳到我家里玩,两人一起做手工.出于鼓励,我夸奖佳佳:"你做的青蛙跟真的一样,很好看." 听到这话,一旁的儿子赌气把剪刀一摔,说:"我不做了!"我觉得儿子脾气太怪,没理他.过了一会儿,我听见佳佳大哭起来.原来,儿子趁佳佳不注意,将她做的"青蛙"剪掉了一条腿.我问儿子:"你为什么要弄坏佳佳的'青蛙'?"哪知儿子大发脾气说:"他做得一点儿都不好看!"然后便冲出去了.  相似文献   

14.
天道酬善     
<正>小学同学聚,王三最热心,吃喝拉撒他一人张罗,到临了还每人带几斤水果归途中解渴。大家拎着水果嚷嚷着要分摊付账,王三手一摆,憨憨地笑:"这次全归我招待,老同学就给我个机会!"众人哈哈笑,吃他大家心安理得,谁叫他拥有六家瓷砖专卖连锁店,谁叫他幼时都请我们代做过作业?  相似文献   

15.
漓子 《百姓》2002,(3):24-25
18岁当上生产队长 潘政昌1957年出生于广西乐业县同乐镇南令村."文革"中,潘政昌的父亲被打成反革命,正读小学三年级的他也被赶出了校门.但小政昌很有志气,他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就自学.每到集日,他到县城卖完木炭就直奔图书馆,到天黑才回家.在6年的时间里,他借阅了1000多本书.由于痴迷书,他被村里人笑为"书呆子"、"懒鬼".  相似文献   

16.
我很小就患口吃.我的口吃是吓出来的.我小时调皮,父亲就叫一个像门神一样的山东汉子手执板斧吓我,我一见到他便惊恐万状,口不能言,久而久之,说话就结巴了.口吃最怕人耻笑,越怕,口吃越厉害. 记得上初中时,寒假去南京成贤街的市图书馆借书,面对图书管理员我就是开不了口,因为"同志"的"同"字怎么也说不出来.憋了老半天,非要重重地一跺脚,才能说出.每次跺脚时,"砰"的一声巨响,声震四座,总是把管理员吓一跳.管理员对我说:"你要是对我们工作有意见,请好好提,不必要采取这种惊人的方式."上高中之后,因为发表了诗歌和小说,很受同学的尊重,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口吃居然也逐渐地不治而愈.到了大学,更是踌躇满志,不但自信甚至自负,口吃更是消逝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17.
父亲·家风     
正"我不和你计较!"这是父亲专门用来拦截母亲无理的唠叨。几字吐出,母亲嘴里最多再蹦出几个不好听的字眼。从小到大,我没有为家庭失和苦恼过,因为我有个"不计较"的父亲。说真的,有时挺心疼父亲的,为他打抱不平,却被回:"你妈也是为我好。"祖父早逝,那年父亲才12岁,他撑起一个家,对寡居的母亲和奶奶、多病的弟弟,担起重责,解放前两年,父亲响应号召,报名参军,虽在后方,生生死死的事情想必也是见多了,之后又遇忍饥挨饿的自然灾害还有一场接一场的运动,半辈子的沧  相似文献   

18.
《百姓》2004,(9)
我父亲一生很平凡,可他有许多事总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让我觉得他并不是事事处处平凡。在我还是少年时代时,父亲对我说,人最重要的是在三十岁前,人到三十,就如走到了桥中间,无论向桥哪边走,都是一个“下”字了,当时我正忙着吃早饭,收拾东西去学校上学,他说这话的意思再明了不过了,以后,这话他再也没说过,就这么一句,就这么一遍,这句话数十年来时时萦绕在我耳边,今天,我更加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当想起父亲在我少年时教育我的这句话,我就很揪心,因为我早已离开那桥中央,今天几乎已到桥梢了,却一点名堂也没闹出,我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不跟我们讲什么故事的,今天已记不清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而引发了父亲的感慨,他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给我听,  相似文献   

19.
问:我母亲已年近八旬,父亲已故,只有我们兄弟2个.母亲在我家生活,由我们夫妻2人照顾.我们夫妻俩都是工人,收入不多,又供孩子上大学,日子过得很紧.而我弟弟,买了2辆出租车,每月收入几千元.他以父亲死后放弃遗产继承权为由,拒绝履行赡养母亲的义务.请问:他这样做合法吗?  相似文献   

20.
我父亲经常引述的一个原则是:有能力的父母应该"给子女能够做任何事,但不够无所事事的财产."有个良好的开端总是好事,但让子女习惯于衣来伸手的"名费票"往往是害人的帮倒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