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散热问题一直是制约LED在车灯上广泛运用的技术瓶颈。通过分析高温环境对LED的危害、LED的发热机理,基于神龙公司某款车型大灯的LED散热模型,对当前通用的翅片散热法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翅片散热面积、厚度、材料等对翅片散热这种被动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影响显著,设计时需综合考虑。而翅片散热作为一种优秀的散热方案,可作为后期开发LED大灯的优先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采用稳态测量方法测量镁合金AZ91D、铝合金及紫铜的导热系数,研究了从室温到350℃范围内试件在自然散热条件下的温度变化曲线.利用合金材料散热的物理微观模型从理论上对散热实验进行了分析,利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了散热过程.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容热能力ρc是影响材料散热性能的关键因素,材料的ρc值越小,降温速度越大,散热效果越明显.由于镁合金ρc小于铝合金及紫铜,镁合金自然冷却时降温速度更快,散热更迅速,因而镁合金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散热控制系统存在的风机选择不准确,风道设计和扰流片安装不合理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自适应散热控制系统。采用风冷散热控制方式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进行散热控制,并根据电力电子装置中的热路和热阻选择风机。同时,通过分析电力电子装置的热传递,对风道和扰流片进行合理设计和安装,为验证该系统是否满足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散热控制要求,在Modelsim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测点半径相同的情况下,当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风机电压分别为280V和360V时,本文方法在速度上均高于当前方法;在电力电子装置发热功率和散热控制器相同的条件下,电力电子装置的热阻越小,散热控制效果越好;在发热功率、散热控制器和风机等相同条件下,该系统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进行有效控制。该研究为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人体散热对热舒适研究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非均匀非稳态温度条件下,人体散热量和散热比例变化特性.在本次实验中,通过控制空气温度不变、平均辐射温度随时间改变的方法,来实现非均匀非稳态条件.在测试人体皮肤温度、服装外表面温度、体温以及各种环境参数等变量的前提下,得出人体各种散热量和散热比例,并给出它们的拟合公式.研究表明:在非均匀非稳态温度下,辐射和显汗蒸发散热随平均辐射温度变化较大,而对流、导热、呼吸和扩散散热变化较小.与以往研究相比,对流散热比例较小.可见,人体散热量和散热比例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参数而改变.因此,在怎样的环境参数组合下,能采用最小的能耗来满足热舒适,将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热管散热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制冷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来实现,不使用压缩机和制冷剂,且不存在噪声和制冷剂污染环境的问题。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性能好坏与热端的散热条件有直接关系,为改善热端散热条件,研制了1台热管散热型半导体冷箱。通过性能测试实验,确定了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最佳工况,并比较热管散热、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方式对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管散热是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最佳热端散热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真空环境中,印制板上大功耗器件的散热方法主要采用传导散热,因此增加大功耗器件与印制板接触面积是降低芯片热量的最好办法。如何对大功耗芯片与印制板之间缝隙灌注材料和灌注工艺选择,是解决大功耗器件散热效果直接体现。选用稀释后的DBSF-6101三防保护剂对航天产品印制板上大功耗器件进行温度散热灌注处理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可以解决印制板上大功耗器件在真空环境中散热由辐射散热转变为传导散热,大大降低印制板上大功耗器件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7.
CPU芯片的散热对其是否能够正常运作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CPU散热研究有重要意义,强迫风冷CPU散热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散热方法。根据皮托管原理测出水位差,计算出风速、雷诺数、边界层厚度;通过散热器的总散热效率和总散热量设计出等截面直肋散热片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COB为代表的集成阵列式LED高发热情况,对散热关键影响因素采用CFD散热建模进行分析研究.采用PROE和FLOEFD完成仿真散热建模,研究基板材质、热源功率、边界条件等影响因素,设置不同水平值求取散热仿真结果,进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最终散热的影响程度.通过仿真图像及仿真实验数据总结出的散热影响关系,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的电压高、荷电保持能力强、储存和循环能力强、无记忆效应、安全性高、环境污染低等优势,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但其散热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动力电池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断积聚,若不能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甚至发生危险.风冷散热以空气作为散热介质,能够很好的兼顾散热效果与成本,目...  相似文献   

10.
变电车作为旁路作业的重要环节,在不停电检修作业中起到关键作用.变电车的散热效果直接影响变压器的带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因此合理设计变压器室的散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一款630kVA变电车,通过研究变压器的发热量并计算出机械通风的方式散热通风量需求,对散热系统选型设计,并在实车上验证通风散热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地板二维非稳态散热过程数值分析发现,在常用辐射供暖地板结构下,系统停止运行后13 h左右,地板散热趋于稳定,20 h后可认为地板散热过程结束.为了便于工程上辐射地板散热量计算,把地板二维非稳态散热数学模型简化为一维散热数学模型.通过一维解析解与二维数值解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差异在1.5%之内.通过对地板散热数学模型求解分析:获得了系统停止运行后不同填充厚度地板表面平均温度变化率最大值出现时间;填充层厚度越大,地板动态散热越稳定;厚度大于60 mm时,温度变化率已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用ANSYS软件对加装在电脑机箱表面的辅助散热风扇位置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实验测试了空机箱情况下表面辅助散热风扇对CPU散热性能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对相同的情况进行了仿真,由两种方法的结果对比情况验证了用该软件仿真散热性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对实际的完整电脑机箱风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进行了软件仿真,根据仿真结果给出了风扇位置的优化建议,证实了用软件仿真方法进行电脑机箱散热性能优化设计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散热方式的不足,提出基于电流体动力学(EHD)原理的散热方案,利用放电产生的离子风对LED前照灯进行热管理.对4种针电极排布形式和4种放电间距的降温性能进行试验测试,测试了散热系统在25~75℃环境温度下的散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放电功率为1.5 W时,采用1×11针状电极布置、10mm的放电间距,LED的散热效果最佳;当环境温度为80℃时,芯片引脚温度为104.8℃,可以满足LED前照灯的使用要求.利用EHD散热系统可以实现与压电式风扇接近的散热效果,系统热阻从3.83℃/W降为1.9℃/W.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分析了一种独立翅片式液体自循环CPU散热器分别使用不同工质时的散热性能以及充灌率等因素对其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散热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CPU表面温度平稳,不出现大幅波动,在R123、R11、R113这3种载热介质中,R123的散热性能最好且最佳充液率为80%~100%。  相似文献   

15.
为综合评估SiC功率模块的液冷冷板散热效果,设计了串联、并联与串并联3种冷板流道结构,从器件温升、系统能效、散热性能3个方面共计10项指标评估了冷板性能,基于ICEPAK仿真分析了液冷系统流场与温度场的稳态分布特征,从节能角度给出了液冷散热方案的工程应用选择与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冷板内部串联流道设计的温升与散热性能指标更优,但其能效表现系数仅为并联设计的1/5,散热表现的提升以增加冷板内部压力损失为代价,降低了其能效表现;3种流道设计下,冷却液流量由8.2 L/min提高至24.6 L/min,冷板的能效表现系数分别由1 275,6 407,1 425下降至53.2,258.3,60.6,故提高冷却液流量并非改善散热的首选。实际工程应用中,在器件的温升允许范围内,应优先选择冷板内部的并联流道设计与多冷板间并联的散热方案,以提高散热系统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电子设备散热领域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传统散热方式的局限性,介绍了近几年出现发展应用的几种主要的电子设备散热新技术;分析了热分析软件在电子设备散热领域的作用,对2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辅助热分析软件FLOTHERM和ICEPAK从其应用范围、技术特点等方面做了介绍,并对2种软件的应用进行了对比,为电子设备热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由于大型客运汽车发动机散热功率直接取自发动机输出轴而导致的功率控制不灵活及由此而引起的能耗过大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的散热系统级散热风扇控制器,采用温度闭环控制方式,实现散热风扇功率随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从而改善散热效果,节省散热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焓降法和表面热流法,分别对实际运行的蒸汽热网特性进行现场测试,分析得到热网散热损失特性和组成特征. 结果表明,运行工况和蒸汽状态对焓降法在评估供热管道散热损失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测热网的实际散热热流密度达到135.66 W/m2,其中管道保温散热为67.67 W/m2,约占49.88%;蒸汽流动阻力损失占14.98%,支架、弯头、疏水器等局部散热占35.14%. 基于实际管损与热网冷凝散热损失的关系,定义热网冷凝损失系数. 建立基于热网散热损失的管损模型,结合实际测量数据,得到该热网的冷凝损失系数为0.16.  相似文献   

19.
大功率白光LED热问题的解决是保障其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研究了室内半导体照明中的辐射散热技术,分析了不同发射率表面的辐射能力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没有对流散热的情况下,室内白光LED吸顶灯可通过辐射的方法进行散热。辐射成为半导体照明灯具散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电晕放电原理,设计了一种"针-网"结构的离子风发生器,成功实现了离子风的激发,并用于大功率LED芯片散热.通过实验研究了放电间距、电压极性、电极布置形式不同时,发生器的电学特性变化及其对大功率LED芯片散热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离子风发生器与风扇的散热效果.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负电晕放电时的散热性能要优于正电晕放电,放电间距较小时,芯片引脚温度更低;1×11阵列形式对应的散热效果最好,当放电功率超过2 W时,芯片引脚最低温度为52.3℃;离子风发生器能实现与风扇较为接近的散热效果,适用于大功率LED芯片的散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