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受精卵原核(PN)期核仁核前体(NPB)的数量、分布和极化现象的评价可以早在合子时期就对胚胎的质量和发展潜力作出预测。对原核形态评价的临床意义在于,可以挑选高质量的优势胚胎进行移植以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减少用于移植的胚胎数量以降低多胎率,并最终为单胎移植作准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冻融后胚胎的种植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受精卵原陔(PN)期核仁核前体(NPB)的数量、分布和极化现象的评价可以早在合子时期就对胚胎的质量和发展潜力作出预测。对原核形态评价的临床意义在于,可以挑选高质量的优势胚胎进行移植以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减少用于移植的胚胎数量以降低多胎率,并最终为单胎移植作准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冻融后胚胎的种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卵裂和原核消失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对行IVF-ET治疗的210例239个周期,于受精后18~19h观察受精情况,25~26h观察早期卵裂与原核消失情况,66~68h再进行1次胚胎观察,了解其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②根据移植胚胎中有无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将患者分为: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139例152个周期)与无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71例87个周期),比较两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①临床妊娠率为42.7%,胚胎种植率为28.9%。②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在受精后第3日的优质胚胎率高于未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P<0.01);发生2原核消失(2PNBD)胚胎在受精后第3日的优质胚胎率又高于2原核(2PN)持续存在的胚胎(P<0.01)。③有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的优质胚胎率(75.5%)、临床妊娠率(44.7%)和胚胎种植率(29.5%)分别高于无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P<0.01)。在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随移植胚胎中发生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的胚胎数目增加,妊娠率及多胎妊娠率有增加趋势。④受精25~26h,有0.95%的2PN合子变成≥3PN合子;1.37%的2PN合子变成1PN合子;0.83%的1PN合子变成2PN合子。结论:早期卵裂和原核消失可以作为选择移植胚胎的一个指标,可作为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常规观察项目,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加辅助生殖技术(ART)的临床妊娠率,同时减少多胎分娩的风险,必须寻求更好的选择胚胎的标准.原核细胞形态学对于胚胎发育潜能的预测已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完善原核期评价系统,可以准确挑选移植胚胎,在减少体外培养环节的同时提高妊娠率.现综述原核形态学的指标及其与胚胎发育潜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在IVF-ET助孕过程中不同移植液应用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电脑初检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检索数据库,其中主要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4月。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共计10854例移植患者。IVF-ET助孕过程中,富含透明质酸的移植液(观察组)与以不含透明质酸的常规培养液为移植液(对照组)相比,流产率、分娩率、活产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无差异(P0.05);观察组可以增加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降低异位妊娠率(P0.05);对不同的胚胎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提高了新鲜卵裂期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同时提高冻融卵裂期胚胎的种植率,但对囊胚使用效果不显著。结论:富含透明质酸的移植液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降低异位妊娠率,尤其可提高新鲜周期卵裂期胚胎的妊娠结局。未增加流产率,对活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原核期细胞形态学预测胚胎发育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加辅助生殖技术(ART)的临床妊娠率,同时减少多胎分娩的风险,必须寻求更好的选择胚胎的标准。原核细胞形态学对于胚胎发育潜能的预测已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完善原核期评价系统,可以准确挑选移植胚胎,在减少体外培养环节的同时提高妊娠率。现综述原核形态学的指标及其与胚胎发育潜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与胚胎冻融及移植结局相关的因素,以提高冻融胚胎的移植妊娠率。方法:通过对676个冻融周期的胚胎解冻及移植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的受精方式、内膜准备方法、冷冻时的胚龄、冷冻胚胎解冻周期数对移植结局的影响。结果:不同受精方式的胚胎复苏存活率、卵裂球完整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内膜准备方法、解冻次数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胚胎与D3胚胎的胚胎存活率、完整率、种植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的胚胎存活率和完整胚胎率与非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存活率和完整胚胎率对冻融胚胎的移植结局有影响,D2胚胎比D3胚胎有较高的存活率、完整率、种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IVF)后新鲜周期移植非正常原核(0PN/1PN)来源胚胎的临床结局,探讨非正常原核来源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10 834周期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胚胎来源将移植周期分为5组,A1组:均为0PN胚胎,A2组:0PN+2PN胚胎,B1组:均为1PN胚胎,B2组:1PN+2PN胚胎,C组:均为2PN胚胎,分别比较A1、A2与C组,B1、B2与C组及A1组与A2组的临床、实验室数据及妊娠结局。结果①A1组、A2组、C组年龄、不孕年限、刺激周期次数、周期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且C组种植率、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A1、A2组,但流产率明显低于A1、A2组。②B1组、B2组、C组年龄、刺激周期次数、周期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种植率、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且C组种植率、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B1、B2组。③A1组、B1组周期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A1组高于B1组,两组间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常规IVF周期中,在无2PN受精来源的胚胎时,0PN/1PN来源的胚胎可在知情同意前提下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观察胚胎早期卵裂预测胚胎发育潜力,以期得到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对117个IVF、IC-SI周期,1 169个胚胎在受精24~28h的早期卵裂及后期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并根据早期卵裂情况将胚胎分为早期卵裂组、未早期卵裂组和原核(PN)未消失组,最终结合早期卵裂,第2天(D2)、第3天(D3)胚胎评分等情况选择适合移植的胚胎进行移植,共移植102个周期。同时对优胚率、妊娠率、种植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①早期卵裂组D3优胚率高于其它两组(P<0.05);②全部移植早期卵裂胚胎组和全部移植未早期卵裂胚胎组的生化妊娠率高于全部移植PN未消失胚胎组(P<0.05),但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移植2~3个优胚与移植1个优胚和1~2个非优胚的周期妊娠率和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高于未移植优胚周期(P<0.01)。结论:观察胚胎早期卵裂可有效预测胚胎发育潜力,有利于挑选适合移植的胚胎,从而获得较高的妊娠率,但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不明显,临床妊娠率主要取决于优胚率。  相似文献   

10.
谭兵兵  杨智敏  刁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70-2672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胚胎形态学和生长速率联合评分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价值。方法:96个IVF-ET周期分为两组:第1组包括35个IVF-ET周期,该组第3日(移植日)胚胎形态学和生长速率作为选择胚胎移植的标准(下称简单评价法);第2组包括61个IVF-ET周期,该组于受精后25~26 h对胚胎早期卵裂情况进行第1次评价,第3日对胚胎形态学和生长速率再次进行评价,两次评价的综合结果作为选择胚胎移植的标准(下称联合评价法),比较两种方法的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结果: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在移植日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P<0.001);联合评价法所选择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简单评价法(P<0.05)。结论:早期卵裂是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胚胎发育的联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助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中影响胚胎种植(embryo transfer,ET)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 年9月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精子卵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患者中,分别选择胚胎种植率为100%,即妊娠胎数等于移植胚胎数的治疗周期47个纳入种植组(n=47);种植率为0,治疗周期为131个纳入未种植组(n=131).以胚胎种植与否为独立变量,以患者年龄、不孕病因、使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量、注射子宫内膜厚度[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日测定]、卵子数、体外受精方式、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移植时间(月经周期)、移植胚胎卵裂球数及其碎片为非独立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胚胎种植的相关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为年龄(OR=0.844,95%CI 23.10~35.44)、正常受精率(OR=1.019,95%CI 46.95~100)、优质胚胎率(OR=1.018,95%CI 28.18~100)、胚胎移植时间(OR=1.143,95%CI 8.03~29.09)和移植胚胎卵裂球数(OR=2.840,95%CI 6.78~8.86).在一定范围内(95%CI),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胚胎种植率下降15.6%;正常受精率每增加1.0%,胚胎种植率增加1.9%;优质胚胎率每增加1.0%,胚胎种植率增加1.8%;胚胎移植时间每增加1 d,胚胎种植率增加14.3%;移植胚胎卵裂球数每增加1个,细胞胚胎种植率增加184.0%.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的患者年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移植时间(月经周期)、移植胚胎卵裂球数可影响胚胎的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来源非双原核胚胎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常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助孕患者2698个新鲜周期,比较来源双原核胚胎(2PN-E)与无原核胚胎(0PN-E)及单元核胚胎(1PN-E)的卵裂率、胚胎利用率、妊娠率,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1、2PN胚胎与0PN、1PN胚胎卵裂率为97.8%VS28.3%VS92.1%(p值<0.0001),0PN胚胎卵裂率远远低于正常2PN胚胎及1PN胚胎;2、2PN胚胎与0PN、1PN胚胎卵裂胚胎的胚胎利用率为64.9%VS23.4%VS25.7% (p值<0.0001),0PN、1PN胚胎利用率也低于正常2PN胚胎;3、新鲜移植2PN胚胎与0PN、1PN胚胎妊娠率为35.7%VS13.6%VS 0%,(p值<0.05),OPN胚胎妊娠率低于正常2PN胚胎,但具有一定的妊娠率,而且移植周期中部分包含OPN胚胎患者移植妊娠率妊娠率为37.9%,比正常纯2PN胚胎移植患者稍高(p值>0.05),无统计学差异性;1PN胚胎妊娠率为0,而且移植周期中部分包含1PN胚胎患者移植妊娠率妊娠率为23.8%,比正常纯2PN胚胎移植患者低(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性;4、其中3例纯OPN-E移植妊娠患者均成功分娩健康婴儿.结论:在ⅣF-ET治疗周期中,对于2PN-E极少或无2PN-E的周期,OPN-E可考虑进行胚胎移植,1PN胚胎相对利用价值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影响胚胎种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取卵后第3天移植,种植率为0(n =385)或100%(n=112)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年龄、不孕原因、体外受精方式、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使用量、Gn使用天数、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卵裂球个数及其碎片化程度与胚胎种植的关系.结果: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为年龄(OR=0.912)、移植胚胎卵裂球个数(OR =2.033).女方年龄在23.5 ~36.2岁的范围内,年龄每增加1岁,胚胎种植的几率降低8%;移植胚胎的卵裂球个数在6.7 ~8.7枚范围内,每增加1枚,胚胎种植的几率增加103.3%.结论:在IVF-ET中患者的年龄、移植胚胎的卵裂球个数影响胚胎的种植率.  相似文献   

14.
胚胎质量评价在选择性单囊胚移植中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提高妊娠率且降低多胎妊娠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形态学评价方法,包括卵母细胞原核期、卵裂期和囊胚期评分.近几年,定向代谢分析被认为是评价胚胎质量的有效方法,包括丙酮酸、糖代谢、氨基酸、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HLA-G)等.进一步代谢产物分析,即通过分析胚胎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谢产物变化来预测胚胎活力,也获得了较好的应用前景.仅从形态学和代谢分析不能确定染色体的异常,因此,进行染色体筛查已经成为选择活力胚胎的方法之一.总之,当前胚胎质量评估主要依赖形态学评估作为第一道评估标准,其他预测方法应用于临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Time-lapse检测胚胎早期参数并研究其对IVF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该院利用Time-lapse胚胎培养方法的128个IVF周期作为实验组及同期利用传统胚胎培养方法的376个周期作为对照组。利用Time-lapse系统实时监测胚胎状态,记录原核消失时间、第二次卵裂同步性、到达5细胞时间,分析这些胚胎早期参数与IVF优胚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关系并比较与常规培养方式相比有无优势。结果 Time-lapse检测原核消失时间20 h组优胚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20 h组及常规培养对照组,第二次卵裂同步性对优胚率影响不大,但是可以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到达5细胞时间60 h组优胚率下降,但是对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影响不大。结论胚胎分裂早期参数包括原核消失时间、第二次分裂同步性、到达5细胞时间对IVF结局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可以利用Time-lapse系统对这些参数进行检测,以便更好地选择胚胎,弥补单纯形态学评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结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辅助生育技术中,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率、种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 7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果 10 7个周期的胚胎复苏率为5 7.2 % (2 71 4 74 ) ,临床妊娠率为2 7.1% (2 9 10 7) ,种植率为15 .1% (39 2 5 9)。比较自然周期或激素治疗周期两种移植方案,比较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组和卵胞内单精子注入组来源的两组胚胎,比较冷冻时期为受精后第二天或第三天两组胚胎的妊娠率、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比较年龄<30岁、30~34岁、35~4 2岁3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以30~34岁组为最高,35~4 2岁组明显下降,但3个年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妊娠组的完整胚胎存活率及移植胚胎数目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 <0 .0 5 )。妊娠组部分子宫内膜为非均质型。结论 冻融胚胎形态良好,有足够的移植胚胎数目是保证冷冻胚胎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非均质型子宫内膜也可行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切割法辅助孵化对高龄不育女性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个高龄不育女性(≥35岁)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其中行机械切割法辅助孵化后移植107个周期(孵化组),常规冻融胚胎移植215个周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孵化组临床妊娠率为26.17%,胚胎种植率为13.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14.88%和胚胎种植率8.28%(P<0.05),而流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切割法辅助孵化可以显著提高高龄不育女性冻融胚胎移植中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玻璃化冻融胚胎解冻后过夜培养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治疗的周期,共936例,依据胚胎移植前是否过夜培养,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解冻后过夜培养移植组,共856例;B组为解冻当日移植组,共80例。依据过夜培养后胚胎是否生长,将A组继续分为A1组:全部胚胎均生长,共499例;A2组:部分胚胎生长,共301例;A3组:无胚胎生长,共56例。将A1组按移植胚胎个数分为Aa组:移植3个胚胎,共173例;Ab组:移植少于3个胚胎,共326例。比较各组患者年龄、内膜厚度、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结果 A组与B组临床妊娠率(35.86%、33.75%)和种植率(19.13%、1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42.69%、24.03%)均高于A2(26.91%、12.94%)和A3组(23.21%、13.45%)(P0.05)。Aa、Ab组在临床妊娠率(41.62%、43.25%)和多胎率(26.38%、25.71%)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较Aa组有更高的胚胎种植率(28.85%vs18.3%)和更低的3胎率(0.71%vs 5.88%)。结论过夜培养后继续生长的胚胎有更高的临床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增加移植的胚胎个数不能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复苏后胚胎质量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52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40.13%;对比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移植优质胚胎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胚胎完整存活数无显著差异.移植3个优质胚胎的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高于移植0~2个优质胚胎组(P〈0.05,P〈0.01).结论 复苏后胚胎质量是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主要因素.移植优质胚胎数目与妊娠率和种植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种植前胚胎发育能力决定妊娠结局。形态学评估作为无损伤技术,是辅助生殖领域最为常用的评价着床前胚胎活力的方法。完善的胚胎形态学评分标准的建立有利于胚胎发育与种植潜能的预测,为临床妊娠提供保障。每个发育阶段胚胎都有其专有特征,很难单一瞬间辨别出能发育到植入阶段的胚胎,应建立连续胚胎评分系统,将原核评分、早期卵裂及分裂期胚胎评分合计,以选择合适的胚胎进行移植。由于形态学参数并不能够准确反映胚胎的发育潜能,形态学评估指标的精度仍不足够。胚胎研究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能够客观评价胚胎发育潜能的检测手段和观察指标,以期准确评估胚胎的生命力,指导临床方案的调整,同时挑选出发育潜能强劲的优质胚胎进行移植,有效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妊娠结局并减少多胎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