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螺旋CT对腹膜后原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膜后原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肿瘤的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CT显示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为76例(92.7%),良恶性诊断正确59例(72%)。病理类型估计准确率31例(37.8%)。腹膜后原发肿瘤的形态及边缘是否规则,对周围组织脏器有无侵犯,密度是否均质及强化程度,CT均有较大的判断价值。结论螺旋CT对腹膜后原发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大,定性诊断次之,对病理类型估计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其中8例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与三维重建技术处理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腹膜后恶性肿瘤15例,病灶平均直径较大,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有远处转移、毗邻大血管被包绕或被侵犯,并常侵犯邻近的组织器官。腹膜后良性肿瘤5例,其表现与恶性者大致相反。结论: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能精确地进行定位诊断;其CT表现除对分化好的脂肪类肿瘤与非何杰金淋巴瘤进行定性诊断外,对于其他肿瘤为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诊断(附41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原发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评价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对41例证实的原发腹膜后肿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材料进行了分析。肿瘤径线较大,相邻腹膜后血管移位,腹膜后器官受压向前移位,与相邻腹腔内器官间脂肪间隔完整,与相邻后腹壁或盆壁间界限不清为主要定位诊断表现。但原发部位不同而侧重不同。结果:34例CT初诊为原发腹膜后肿瘤,CT定位诊断正确22例。恶性肿瘤13/19例,良性肿瘤9/15例,CT良、恶性定性诊断正确。组织类型估计正确7/34例。CT定位诊断敏感性64.7%,正确性56.4%。结论: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较为可靠,对其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帮助,对病理类型的估计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 2 5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显示腹膜后原发肿瘤的敏感性为 10 0 % ,定位诊断正确率为 84.0 % ,良、恶性定性诊断率为6 8.0 %。肿瘤径线较大 ,腹膜后器官和相邻的血管受压移位 ,肿瘤与邻近腹腔内器官间的脂肪间隙中断或消失 ,以及与邻近盆壁和/或腹后壁间界限不清均为肿瘤定位、定性特征性CT表现。结论 CT对腹膜后原发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一些重要的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其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有21例,16例为恶性;来源于神经组织的有9例,3例为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有14例,2例是恶性;淋巴组织的8例都是恶性。多层螺旋CT定位正确有47例,占比90.38%,定性正确有33例,占比63.46%。结论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具有较好的定位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对进展期胃癌侵犯毗邻组织器官的评价。方法:此次回顾性研究得到医院道德与伦理委员会的准许并豁免知情同意。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3、T4期胃癌且在我院采用多层螺旋CT经服产气粉和水(500~1000ml)充分扩张胃后行低张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入选此次研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诊断医生分别依据横断位及MPR图像通过协商对肿瘤病灶的显示和肿瘤对邻近器官的侵犯进行回顾性分析及侵犯范围的评估并经协商一致。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横断图像和MPR图像对显示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的准确性有无差别,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PR图像对40名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的准确率是90.00%(36/40),显著高于横断位图像的67.50%(27/40)(P=0.004)。MPR和横断位对胃癌T4期(胃癌灶对邻近器官侵犯)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3.33%和44.44%、特异性分别为95.45%和86.36%,MPR显示邻近器官侵犯范围优于横断位图像。结论:较之轴位CT图像,多层螺旋CT的MPR图像能提高胃癌对胃周邻近组织器官局部侵犯检测的准确性,提供更多的胃癌灶与毗邻器官解剖关系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VITREA2医学影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及MPR重建。结果:28例胫骨平台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程度及关节面塌陷等空间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3D和MPR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螺旋CT资料,4 例作平扫,28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32例中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17例,其中间叶组织来源16例,11例为恶性,神经组织来源10例,3例为恶性,残余胚胎组织来源3例,均为良性,来源不明3例,均为恶性.CT定位正确28 例(87.5%),定性正确20例(62.5%).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螺旋CT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提供明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MR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例腹膜后原发肿瘤患者术前螺旋CT和/或MR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本组27例中,其中神经源性11例(神经鞘瘤4例,嗜铬细胞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副神经节瘤1例,神经内分泌瘤1例),淋巴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淋巴管瘤2例,成熟畸胎瘤2例,脂肪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脂肪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本研究正确诊断腹膜后肿瘤21例(84%),误诊6例.结论 正确识别CT和MR特征性表现对原发腹膜后肿瘤定位、正确诊断或缩窄诊断范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技术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36例,术前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将原始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成像(VE),观察其CT影像特点,采用双盲对比,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24例,右侧壁5例,左侧壁7例。轴位、MPR及CTVE在探测膀胱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97.2%,94.4%,95.7%,增强轴位图像能够提供丰富的膀胱壁内外信息,MPR能够直接显示肿瘤起源和膀胱外侵犯及与输尿管的关系,VE可以显示肿瘤表面形态及和输尿管开口关系。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结合MPR和CTVE成像技术,对膀胱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在足、腕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足、腕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足、腕骨病例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3D及MPR影像后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32例病例中正常足骨5例,腕骨3例,拇指外翻畸形2例,跟骨粉碎性骨折后致慢性骨髓炎,骨质疏松2例,距骨骨折5例,舟月骨骨折并月骨缺血性坏死1例,跟骨结核6例,腕骨骨髓炎、骨质疏松3例,跟骨粉碎性骨折5例.16层螺旋CT的3D图像可清晰显示正常小关节及其病变的立体形态,MPR图像则可以多平面多角度地观察骨关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的改变,对病变显示满意.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能提供骨关节病变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其表现接近病理解剖,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制订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的螺旋CT三维重建研究及外科应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大肠癌外科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选 2 0例有低张气钡灌肠造影及病理证实的大肠癌 ,行低张充气螺旋CT扫描 ,表面覆盖显示 (SSD)、容积漫游技术 (VRT)、多平面重组 (MPR)等三维重建 ;另 10例行常规及低张注生理盐水CT检查。本法与造影、常规CT、低张注水CT及手术、病理对照观察。结果 :常规CT检出率为 4/ 10 ;低张注水CT检出率为 7/ 10 ;低张气钡灌肠造影检出率为 2 0 / 2 0 ;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为 2 0 / 2 0。前三者在检出率或观察内容上均有各自限度 ,后者可弥补。结论 :SSD、VRT可显示 6mm隆起病变和 3mm管腔狭窄 ,VRT可显示 1mm细沟凹陷 ;MPR对轻微的肠壁增厚、僵硬很敏感 ,能准确判断病灶外侵程度 ;SSD酷似内窥镜 ,VRT可比低张气钡灌肠造影 ,SCT三维重建可一法多用。  相似文献   

13.
缪亚军  马德忠   《放射学实践》2011,26(6):616-618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对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密度、形态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21例腹膜后肿瘤,良性17例,恶性4例.良性肿瘤大多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14.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tetheredcordsyndrome ,TCS)的螺旋CT(SpiralCT ,S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确诊的TCS患儿 13 6例 ,对其S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nerreformation ,MPR)的影像特点与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3 6例TCS患儿中圆锥均低于L3 甚至达S2 以下 ,合并脊髓骨性纵裂 2 4例、脂肪瘤 61例、终丝增粗脂肪变 11例、脊髓空洞症 9例、椎体畸形 2 6例。 13 6例TCS患儿伴有脊柱裂 12 9例 (95 % ) ,其中包括 18例隐性脊柱裂 ,111例显性脊柱裂。通过SCT/MPR均能获得较满意的图像。结论 SCT/MPR能为手术提供完整的资料 ,是继MRI、B超之后诊断TCS的又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CT表现及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其中6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平扫,1例逆行尿路造影后行CT平扫。结果:平扫肿块呈轮廓不清的软组织影,增强扫描更清晰;肿块纵向蔓延范围大于横向,MPR或CPR显示更直观。结论: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确诊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16例髋臼骨折的轴位、多平面CT及三维CT表现。结果 表面重建(SSD)对14例超过2mm的骨折均很好显示,但对于2mm以下移位显示较差,多平面重建(MPR)良好显示髋臼负重区的损伤及稳定性。结论 SCT三维重建和MPR对复杂的髋臼骨折的术前分类、指示手术入路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用GE HiSpeed CT/i扫描机对5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进行螺旋扫描,并进行表面遮盖显示法(SSD)三维重建.结果:50例胫骨平台骨折经螺旋CT三维重建后均清晰显示.根据三维重建图像,将胫骨平台分为四个象限,准确评估胫骨平台劈裂方向和塌陷的程度.结论:通过不同的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有利于评估胫骨平台劈裂骨折的程度,特别是显示骨折塌陷的部位和程度.将胫骨平台分为四个象限,有助于骨科医生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内固定和植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大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大肠癌患者进行X线钡剂造影、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SSD、MPR、CTVE等),对其进行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对照,对其中有手术、纤维结肠镜活检病理资料完整的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对大肠癌T分期的符合率为63.6%,其中T0-2分期符合率仅为28.6%(8/28),T3分期符合率为81%(56/69),T4分期为96%(26/27);N分期诊断符合率为12.7%;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98.2%。结论: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较好地诊断肠腔内病变、病变的浸润及转移情况,并可进行大肠癌术前分期,尤其对于远处转移M分期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但对于T分期和N分期的诊断,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层S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经膝关节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采用16层SCT进行膝关节的多层面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就胫骨平台骨折的平片与16层S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39例胫骨平台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1例髁间隆突骨折、1例内髁骨折及1例双髁骨折,此3例(7.69%)平片漏诊的骨折均为16层SCT予以诊断。16层SCT的3-D影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胫骨平台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16层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于诊断的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3-D及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全面观察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变化,是16层SCT横轴位扫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扫描立体成像对眼眶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眼眶爆裂骨折螺旋CT(SCT)容积扫描的表现,旨在对本病作出早期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眼眶爆裂骨折的SCT轴位扫描图像以及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3D)重建立体图像的CT表现。并根据CT征象将其分为3型:(1)单眶壁爆裂骨折;(2)双眶壁爆裂骨折;(3)混合型骨折(并发其他面部直接骨折的爆裂骨折)。结果 眼眶爆裂骨折的直接SCT征象为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凹陷及曲度失常;上颌窦和筛窦内“泪滴征”是诊断眼眶下壁和内侧壁爆裂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由于骨折局部往往伴有软组织增厚及眼外肌的改变,所以对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法、估计预后及法医学鉴定可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 SCT容积扫描立体成像对诊断眼眶爆裂骨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