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启亚  肖辉盛  张少玲 《新医学》2010,41(2):113-115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17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患者中有低血钾者56.4%,血浆立、卧位肾素活性均处于正常低值,立、卧位醛固酮水平均增高。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25者占91.5%,ARR〉50者占89.9%。B超、CT、MRI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8%、93%、85%。54例肾上腺腺瘤患者的定位诊断中B超检出9例(17%),CT检出39例(72.2%),MRI检出33例(61%),后两者检出率较B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PA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9例血压均恢复正常;27例患者血压略有波动,给予螺内酯20~40mg/d,长期口服血压可控制于正常。41例患者选择长期服药治疗,主要口服螺内酯80~160mg/d,分次口服,同时补钾,辅助运用ACEI、ARB、钙拮抗药等降压药物长期治疗。结论: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水平以及ARR是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CT及MRI是PA的主要定位诊断依据。外科手术是治疗PA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PAC/PRC以下简称AARR)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为原醛症)的价值。方法使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32例原醛症和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立、卧位醛固酮和肾素浓度,计算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ARR),构建AARR对原醛症的ROC曲线,确定AARR筛查原醛症的最佳切点。结果原醛症患者组立位肾素浓度为4.55(15.67)pg/ml,卧位为2.85(5.34)pg/ml,立位醛固酮浓度为213.70(237.38)pg/ml,卧位为207.52(137.90)pg/ml, 立位AARR为61.53(182.84),卧位为100.69(254.0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立位肾素浓度为6.80(11.90)pg/ml,卧位为4.79(8.36)pg/ml,立位醛固酮浓度为121.20(31.94)pg/ml,卧位为112.47(23.99)pg/ml,立位AARR为17.49(28.57),卧位为22.67(37.43)。立位AARR筛查原醛症的ROC曲线AUC为0.802,Youden’s指数提示最佳切点为54.40 pg/ml,灵敏度为0.719,特异度为0.852;卧位AARR筛查原醛症的ROC曲线AUC为0.848,最佳切点为64.18 pg/ml,灵敏度为0.750,特异度为0.818。卡方检验提示立、卧位AARR筛查原醛症的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进行筛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立、卧位AARR诊断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代谢指标及其他特征的变化,提高对PA的认识。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明确诊断且符合纳入条件的91例P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PA组),纳入同时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分析中,肾上腺皮质单侧腺瘤8例,增生1例。一侧腺瘤合并对侧增生1例。10例均有高血压、低血钾、肾上腺定位检查阳性所见,24小时尿钾(8/10)增多、血浆醛固酮水平(6/6)增高,血浆肾素活性(4/6)受抑制。作者还重点对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前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中腺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近5年临床确诊的52例PA患者的生化检查、体位试验、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PA患者血钾低于IHA组,尿钾、尿PH高于IHA组;体位试验结果:17例APA患者中立位血醛固酮较卧位升高11例,下降的6例,35例IHA患者立位血醛固酮均较基础升高;影像学检查:APA患者B超、CT、MR 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90%和91.6%。IHA患者符合率则为68%、93.75%和90.48%。结论APA患者部分生化异常程度较IHA患者明显;体位试验在APA和IHA中有部分重叠,立位血醛固酮升高者者不能排除APA,而血醛固酮下降者可确诊APA;CT与MR I诊断符合率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或腺癌引起的醛固酮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高血压及低血钾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疾病,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极易被误诊为高血压病,从而延误了治疗[1]。现将我院近10年来最终被确诊为原醛的8例高血压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法(AAR),从高血压病人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病人。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308例高血压病人的血浆醛固酮(A ld)及肾素活性(PRA)。计算AAR,两次AAR≥30者,行高钠试验,同时行双侧肾上腺CT扫描。结果两次AAR≥30者13例,最后确诊为PA者11例,占被调查人数的3.6%。结论AAR≥30是PA患者可靠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PA患者78例(PA组),同时选取疑似PA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20例(EH组),比较两组临床一般资料以及卧位、立位ARR水平。方法 PA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尿钾分别为(162.20±20.03)mmHg、(103.20±12.23)mmHg和(37.18±9.39)mmol/L,明显高于EH组(P0.05),而血钾为(3.02±0.55)mmol/L,明显低于EH组(P0.05);PA组卧位、立位ARR分别为73.01(42.23,120.03)ng·dl-1/ng·ml-1·h-1和60.10(30.12,220.43)ng·dl-1/ng·ml-1·h-1,明显高于EH组(P0.05);卧位ARR和立位ARR诊断P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和0.946(P0.05),卧位ARR和立位ARR截断值分别为15.96ng·dl-1/ng·ml-1·h-1和32.96ng·dl-1/ng·ml-1·h-1,灵敏度分别为94.90%和100.00%,特异度分别为80.83%和81.67%。结论血浆ARR筛查PA有重要作用,其中立位ARR筛查诊断的价值可能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时长卧位及立位血浆醛固酮水平、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PA的患者103例,分别测定立位2 h、卧位4 h和卧位2 h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水平,计算ARR。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PA组(44例)和非PA组(59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RR诊断PA的价值。结果 PA组与非PA组比较,立位2 h、卧位4 h和卧位2 h的血浆醛固酮水平、血浆肾素活性、A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A组立位2 h血浆醛固酮水平、血浆肾素活性与卧位4 h、卧位2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组和非PA组组内比较,立位2 h、卧位4 h、卧位2 h A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卧位4 h与卧位2 h血浆醛固酮水平、血浆肾素活性、A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立位2 h ARR、卧位4 h ARR、卧位2 h ARR诊断P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779、0.787。结论 立位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5~2006年间收治的33例PA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醛固硐(APA)28例,占85%;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5例,占15%;66.67%IHA患者立位后醛固酮上升大于33%,氨体舒酮试验阳性率达80%;B超、CT检查结果与PA的诊断符合率为72%和92%.结论 血、尿醛固酮,肾素活性测定与氨体舒通试验是PA的主要诊断方法;血醛固酮立位试验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和增生的鉴别;双侧肾上腺静脉采样,是PA分型定侧的重要方法;PA的定侧主要依靠B超、CT;外科手术是治疗APA的重要方法;IHA多采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总结8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护理方法和体会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4例行手术治疗,术后血压恢复正常。其余4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能基本控制达标,血钾恢复正常。结论 PA患者易发生高血压和低血钾,加强护理可较好控制其血压,及早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杨建梅  郭晓蕙  董爱梅  田曙光 《临床荟萃》2005,20(24):1381-1384
目的了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常见症状和早期症状,比较病理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原醛症的临床表现的不同.方法回顾性调查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标准为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和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皮质增生的患者共90例.结果原醛症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依次为高血压(100%)、口渴多尿(26.6%)、四肢乏力(23.3%)、四肢麻木(15.5%)、四肢抽搐(4.4%);早期表现为高血压,高血压至确诊时病程为(5±7)年,最高血压为(191±25)/(116±15) mm Hg,平均血压为(154±16)/(97±10) mm Hg,左心室肥厚的频率为43.5%;94.4%的患者存在低血钾;低肾素活性血症卧位发生率70.3%,立位发生率为94.3%;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以25/1为截取点,立位及卧位的阳性率均为72.4%,以50/1为截取点,敏感性明显下降;腺瘤组平均血压明显高于增生组[(157±17)/(99±10) mm Hg )vs(148±13)/(92±10) mm Hg];低钾血症发生率在腺瘤组更易发生(98.5% vs 84.0%);腺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亦较增生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原醛症的患者临床上常见症状依次为高血压、口渴多尿、四肢乏力、四肢麻木、四肢抽搐等,早期表现为高血压,且往往是在高血压多年后才因出现低血钾而确诊,部分患者可无低血钾;高血压的特点为重度高血压,药物对其有一定效果,但不能达标,易发生高血压的并发症;低肾素血症和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的比值对诊断原醛症有一定意义,但也会漏掉一部分患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上肾上腺皮质腺瘤严重程度高于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容易造成终末器官心脏和肾脏的损伤。因此,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对改善PA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在PA的临床实践中,PA的侧化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肾上腺静脉取样虽然被指南推荐为临床诊断PA侧化病变的金标准,但其侵入性和技术难度的原因限制了该技术在地区医院的应用。相比之下,功能分子影像学这一非侵入性技术无创且操作简单,可以弥补肾上腺静脉取样在PA侧化分析中的不足,亦能有助于PA的治疗决策。本文介绍了功能分子影像学在PA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讨论了各种肾上腺功能分子成像技术的生理机制、优缺点和临床应用,并指出了未来肾上腺功能分子成像技术的突破和发展的方向,以期为PA的侧化分析和亚型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中的卡托普利试验(captopril test,CCT)和生理盐水输注试验(saline infusion test,SIT)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7例,其中111例患者行CCT试验,101例患者行SIT试验。通过LC-MS/MS方法检测患者试验前后血浆醛固酮浓度(PAC)、肾素活性及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ldosterone/renin ratio,ARR)水平。以手术或螺内酯试验为诊断金标准,采用CCT和SIT的ROC曲线探讨2种试验的诊断指标和最佳诊断截断值。结果: PA患者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CCT后醛固酮、ARR及醛固酮抑制率的AUC分别为0.876、0.902和0.751;ARR为6.5时,诊断PA的灵敏度为94.2%,特异度为78%;PAC为34.8 pg/mL时,诊断PA的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93.2%。SIT后醛固酮、ARR及醛固酮抑制率的AUC分别为0.881、0.823和0.652;PAC为24 pg/mL时,诊断PA的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78.8%。结论: CCT后ARR和PAC均可作为PA的诊断指标,诊断截断值为6.5和34.8 pg/mL;SIT试验后PAC为PA诊断指标,诊断截断值为24 pg/mL。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1岁,因四肢乏力半年,抽搐2d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四肢乏力,伴有全身麻木,2d前再次出现四肢乏力,伴手指麻木,后出现双手指持续性抽搐,伴全身发硬,无意识不清、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送入我院急诊,查血钾1.31mmol/L,钙1.77mmol/L,镁1.05mmol/L,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在脓毒症患者体内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1—12在我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60例,脓毒症组根据28日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外周血IL-6和NT—proBNP的浓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非脓毒症对照组,入院的24h内检测血清IL-6和NT-proBNP浓度。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IL-6和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O.01);IL-6、NT—proBNP浓度、APACHEⅡ评分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血清IL-6和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和NT-proBNP水平升高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炎症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PA患者之间hsCRP水平的差异,分析炎症标志与PA患者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EH组血清hsCRP浓度为0.67(0.43~1.5)mg/L;PA组为0.44(0.16~0.98)mg/L,PA组较EH组低(P=0.002)。单双侧PA之间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hsCRP水平与年龄、体质指数(BMI)、腹围、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G)及三酰甘油(TC)等临床资料有显著相关(均为P<0.05);双侧PA组,hsCRP水平与BMI、腹围、TC及TG有显著相关(均为P<0.05);单侧PA组,hsCRP水平与醛固酮呈负相关(r=-0.437,P=0.02)。结论不同类型的PA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不同的,双侧PA患者可能存在亚临床炎症状态,脂质代谢及肥胖是可能的促进炎症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胸部创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探讨血清NT-proBNP和h-FABP在其合并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早期检测价值。方法:选择82例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挫伤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挫伤组采用rhGH治疗。血清NT-proBN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血清h-FABP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结果:①治疗前血清h-FABP阳性率(41.4%)显著高于NT-proBNP(29.8%)及ECG(17.7%)(P<0.01)。②治疗前,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血清NT-proBNP 和h-FAB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血清NT-proBNP与h-FABP呈显著正相关(r=0.719,P<0.01),相关性良好。④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的82例患者经rhGH治疗后,血清NT-proBNP 和h-FABP水平达正常,ECG也无异常表现,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rhGH对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具有临床治疗作用,血清NT-proBNP和h-FABP的联合检测可早期诊断胸部创伤合并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也可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