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脂素(visfatin)rs1323798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病风险的关系,为肝癌的早期预测、预防和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潜在靶点。方法 纳入CHB组140例,HBV相关性LC组143例,HBV相关性HCC组151例,健康人对照组132例。用多重单碱基延伸技术(SNaPshot)确定rs13237989的基因型。结果 visfatin rs13237989多态性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频率分布在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isfatin rs13237989多态性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和隐性模型与男性CHB发病风险显著相关[TT vs CC(OR=0.400,95%CI:0.176~0.911,P=0.029);T vs C(OR=0.639,95%CI:0.426~...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变化规律,为乙型肝炎病情发展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分别检测134例HBV感染患者和63例健康对照者的透明质酸(H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计数(PLT),并计算APRI值,比较各指标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特点。结果 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APR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PRI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呈增高的趋势,各组间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患者的HA平均值均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1),而且随HBV感染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P〈0.01);APRI与HA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APRI对于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程惠芬 《检验医学》2021,(6):646-649
目的 探讨血清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17A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HBV感染患者13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82例(轻度19例、中度45例、重度18例)、肝硬化患者21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29例.以62名体检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0例胰腺癌患者、30例胰腺炎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Endoglin水平,同时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A-199,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胰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Endoglin水平分别是(5.68±0.91)、(3.75±0.77)、(3.55±0.65)μg/L。胰腺癌组Endoglin表达水平高于胰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在胰腺癌的诊断中Endoglin的阳性率为70%。结论血清Endoglin在胰腺癌中高表达,有助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HCC有可识别的潜在疾病的阶段,因而可以进行筛查。用于疾病筛查的指标应能在疾病早期阶段一次性检测,并能在随访过程中反复复查。在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HCC的年发病率可从低于1%提高到6%以上[1]。因此,HCC的重点筛查对象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RNA的方法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及其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HBV RNA检测方法的精度密、灵敏度及线性范围进行评估。收集8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HBV RNA、HBV DNA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否阳性、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是否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分别分组。结果 HBV RNA高值、低值样本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0.56%、2.30%,批间精密度分别为3.13%、6.03%,均符合临床要求;对接近厂商声明的检测下限的样本重复检测20次,检出率为100%,灵敏度符合要求;在HBV RNA 1.0×102~1.0×107拷贝/mL范围内成线性。HBeAg阳性组血清HBV RNA和HBV 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1、P<0.05)。在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HBeAg阳性且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阴性患者血清HBV RNA载量最高(P...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者的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定量。结果 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E-选择素A561C多态性存在AA、AC和CC3种基因型,E-选择素A561C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AC+CC基因型患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89倍,C等位基因在两组出现的频率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AC+CC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水平高于AA基因型患者(P〈0.05),其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AA型(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C+CC基因型与HBVDNA、E-选择素水平相关。结论 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E-选择素A561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具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北方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该位点多态性可影响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者的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定量。结果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E-选择素A561C多态性存在AA、AC和CC 3种基因型,E-选择素A561C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AC CC基因型患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89倍,C等位基因在两组出现的频率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AC CC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水平高于AA基因型患者(P<0.05),其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AA型(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C CC基因型与HBV DNA、E-选择素水平相关。结论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E-选择素A561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具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北方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该位点多态性可影响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 ( HBV)前 C区 1 896位点突变与慢性乙型肝炎 ( CAH)、活动性肝硬化( ALH)和肝细胞肿瘤 ( HCC)的关系。方法 :根据 HBV前 C区 DNA序列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分析 HBV第 1 896位核苷酸 G→ A( A1 896)的突变。结果 :通过对三种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的检测 ,发现CAH、ALH和 HCC患者血清中均存在 HBV突变株 ,其阳性率分别为 47.2 2 % ( 1 7/36)、53.33% ( 9/1 5)和 2 6.0 8% ( 6/2 3)。结论 :CAH和 ALH患者检出率较高 ,而 HCC患者检出率较低 ,说明 HBV突变与HBV在人体持续感染及感染后病情恶化有关 ;HBV突变是引起 HCC的原因之一 ,但并非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乙肝肝硬化(chepatitis B cirrhosis,HB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治疗的CHB患者80例和HBC患者78例(代偿期55例和失代偿期23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IgA,IgM和IgG水平。结果 CHB组血清IgA和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BC组血清IgA,IgM和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BC组血清IgA和IgG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9~6.804,均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IgA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3,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于CHB和HBC患者的病情判断、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病期乙型肝炎五项指标(HBV-M)模式的分布及其与肝功能和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456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定量检测HBV-M、肝功能及HBV-DNA载量;根据病期不同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亚组),肝硬化组(包括代偿亚组、失代偿亚组)和肝癌组。结果 3组间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135模式)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145模式)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各亚组135模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高于另两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各亚组和肝癌组中,3种HBV-M模式的清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135模式HBV-DNA载量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135模式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145模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区分HBV慢性感染者病期的情况下,ALT、AST、ALB、TBIL水平及HBV-DNA载量与HBV-M模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30例慢性肝炎患者(26例乙型肝炎,4例丙型肝炎),2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PDGF-BB水平,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DGF-B mRNA水平。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PDGF-BB及PBMC的PDGF-B mR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4.40、1037.42,P<0.01),且与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结论PDGF-BB可能促进肝脏的炎性损害,导致严重的肝细胞损伤,检测血清PDGF-BB及PBMC中PDGF-B mRNA水平可能有助于了解肝病患者的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 GP73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52例健康者、45例非肝性疾病患者、4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 HCC 患者血清标本中 GP7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 HCC 患者血清 AFP 水平,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及 GP73和 AFP 对 HCC 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非肝性疾病组(58.57±35.64)ng/mL、乙型肝炎组(70.36±49.88)ng/mL 和肝硬化组(114.47±51.27)ng/mL 以及 HCC 组(251.37±95.6)ng/mL 患者血清中的 GP7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4.03±15.2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C 组血清 GP73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HCC 组血清 GP73的阳性检测率(76.7%)显著高于非 HCC 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 <0.05);GP73诊断 HCC 敏感度(75.1%)和特异性(94.9%)均高于 AFP 的敏感度(52.3%)和特异性(86.6%)。结论 GP73可能成为 HCC 诊断的一个更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定量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肝病患者血清AFP和CEA含量,光电比色法测定TSGF的含量.结果 AFP在原发性肝病升高较为明显,阳性率可达86.6%;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率较低,分别为54.4%和40.0%.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定时联合检测AFP、CEA、TSGF含量有助于了解肝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疗效观察以及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APRI)、清蛋白与总胆红素比值(ALBI)、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对HBV相关肝硬化不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4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LC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5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等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含量,探讨其在判定肝脏功能,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健康对照组(n=82)、急性病毒性肝炎(n=4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n=156)、重型肝炎(n=41)、肝硬化患者(n=104)清晨空腹静脉血,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血清TBA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42、15、66倍和9倍(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TBA水平也显著升高.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含量的检测可了解肝细胞受损情况, 可作为肝功能检测的辅助指标, 对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酶体测定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血浆中20s蛋白酶体的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测定结果,比较蛋白酶体水平在HCC确诊患者、非肿瘤肝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并评价其在HCC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CC患者的血浆蛋白酶体水平显著高于非HCC患者(158.4±59.1vs 23.0±18.9,P〈0.01)。与血清AFP测定的结果相比,血浆蛋白酶体的敏感性(100%)显著提高,但特异性(58.1%)显著降低。然而,适当上调截止值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血清AFP。结论血浆蛋白酶体检测可作为HCC实验室诊断的敏感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分别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本院接受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的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观察组中TGF-β1及PD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FN-γ的含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hild B级和Child C级患者的TGF-β1及PDGF的含量明显高于Child A级的患者,Child B级和Child C级患者的IFN-γ明显小于Child A级的患者。结论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肝功能分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