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常规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综合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综合治疗加用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组)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高压氧组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结论:高压氧配合常规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并发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护理工作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糖尿病并发下肢周围神经病变70例分为A、B两组。A组40例肌注弥可保500μg,每日1次,共4周;B组30例高压氧、弥可保联合治疗4周,治疗后测量下肢神经传导速度(NVC),观察下肢症状改善情况。结果:B组神经传导速度较A组快(P<0.05),症状改善,显效率也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高压氧与弥可保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并发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配合有效护理,对巩固疗效和促进患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有无血管并发症分为糖尿病并发症组(71例)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79例),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被试血浆 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组血浆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病理性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状态,监测 D‐二聚体水平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丹参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每日给 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弥可保500ug肌注,均为1次/d,共4周,对照组20例常规糖尿病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56.67%和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18%(P<0.05)和45.45%(P<0.01)。结论:丹参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生长肽(hFGF)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将血糖控制稳定后分为两组,两组间无显性差异。治疗组,常规疗法加用bFGF;对照组,常规疗法。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经bFGF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两组有效率相比有极显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组增快,两组比较差异显(P<0.05)。结论:细胞生长肽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予以降糖药、B族维生素、654-2等常规治疗)和治疗组(n=56例,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及六味地黄丸),疗程为20天。结果 治疗组显效16例(28.6%),有效35例(62.5%),总有效率为91.1%,明显优于对照组52.5%(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莹  司海军 《临床医学》2001,21(2):41-42
目的:探讨脉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6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经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后,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用维生素B1针100mg,维生素B12针500ug,肌肉注射15天,治疗组31例,用脉络宁针20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点每日一次,连用15天,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各项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脉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 )的患者120例,按DN不同进展期分为:DM正常白蛋白尿组(DM 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MB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MC组)各40例。另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四组研究对象血浆 Hcy、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N 患者的血浆 Hcy水平、炎症因子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随着DN尿蛋白的升高,血浆 Hcy及hs‐CRP、TNF‐α、IL‐6水平显著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DN患者血浆Hcy升高与hs‐CRP、TNF‐α、IL‐6的水平呈正相关( r分别为0.420、0.461、0.429,P <0.01)。结论高Hcy血症及炎症因子参与了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Hcy可能通过促进机体炎症状态的产生促进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行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进行分析,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QS)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判断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 )、运动传导速度(M NCV )变化情况,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0.7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M NCV、SNCV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05);QS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hs‐CRP水平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鼠神经神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合低能量氦氖激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刺五加注射液给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客观存在检查指标、症状体征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后症状、体征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神经传导速度也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产<0.1)。结论:该方法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两组,每组24例,均予以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控制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高血糖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高血糖组脑血管病变梗死灶较大,病情较严重;治疗后高血糖组总有效率为62.5%,对照组为87.5%,高血糖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脑梗死患者梗死灶较大,病情更严重,临床疗效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吸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作用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将49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综合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及氧疗等常规治疗;吸入NO(iNO)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O吸入治疗,NO与机械通气同步使用,吸入浓度从10ppm开始,最高不超过30ppm,持续吸入时间24~36h,同时动态观察血气主要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4h)pH、PaO2、PaCO2、PaO2/FiO2、SaO2及肺泡动静脉氧分压差(A-a)PO26项血气指标的改善,iNO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iNO组在治疗后不同时期(1、12、24及36h)6项血气指标均有较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除治疗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后12、24及36h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与吸入时间相关;iNO组在治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转归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吸入NO治疗NRDS,尤其是重症和早产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氧合功能,增加通气/血流比值,从而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预后。对吸入NO的最有效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67例学龄期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84例和对照组83例。两组患儿遵医嘱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实施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给予视听训练、行为训练及氧合疗法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的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常规知识宣教,由患儿自行完成氧驱动雾化吸人治疗,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氧驱动雾化吸人后呼吸(18.31±2.32)次/min、心率(91.23±2.65)次/min及血氧饱和度(97.25±2.03)%与对照组(21.27±3.08)次/min、(95.87±3.42)次/min、(95.02±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020,9.807,5.420;P〈0.01),干预组哮喘日间症状评分(1.05±0.23)分、夜间症状评分(1.03±0.21)分低于对照组(1.77±0.35)分、(1.75±0.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728,17.209;P〈0.01);干预组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4.53,10.92;P〈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提高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尽快缓解病情,从而提高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胡丽芳  刘亚兵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749-1750
目的探讨联合氧疗治疗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与监护措施。方法:197例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氧疗组(A组)137例和高压氧(HBO)治疗组(B组)60例,分别采用早期常压下面罩或吸氧头罩吸纯氧 HBO联合疗法和HBO疗法两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适应性。结果:A组治疗效果、治愈率明显优于B组(P<0.01),开始治疗的时间也明显早于B组(P<0.05),HBO治疗时A组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提高,心律失常好转,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用联合氧疗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43例,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8‐异前列腺素F2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对照组8‐异前列腺素F2α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治疗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74.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68,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或减轻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程度,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及对脂质过氧化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常规组(34)例。另选取同时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GSH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MDA、SOD、GSH-Px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常规组(73.5%)(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BIL、D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1)。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两组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而血清SOD、GSH-Px则明显升高(P0.01或0.05);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DA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GSH-Px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GSH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TBIL、DBIL、MDA水平,提高SOD、GSH-Px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抗血栓治疗及系统化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前予以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术后T IM I血流分级情况、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ST段回落程度。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血流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术后30 m in研究组S T段下降≥5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 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及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冠脉微循环灌注状态,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正常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妇女血小板活化状态、血小板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预测及诊治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2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71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组24例、妊娠中期组23例、妊娠晚期组24例)和22例正常体检妇女(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流式细胞仪、血细胞分析仪、血凝仪观察各组血小板上CD62P、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含量。结果妊高征组CD62P含量明显上调,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晚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1、P0.05);妊高征组CD63表达量也高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及妊娠晚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组CD62P表达量明显高于妊娠早期组及妊娠中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晚期组的PLT含量显著高于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组的孕妇(分别P0.01、P0.05)。妊高征组PLT含量减少,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及妊娠晚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CD62P呈负相关(r=-0.256,P0.05);PLT与CD63呈负相关(r=-0.336,P0.01)。CD62P与CD63呈正相关(r=0.303,P0.01)。CD62P、CD63、PLT、MPV、PCT、PDW、PT、Fbg指标在妊娠晚期组、妊高征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晚期组MPV、PDW、PT、Fbg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高征组CD62P、CD63、PDW、Fbg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PC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高征组CD62P与妊娠晚期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CT、PT、Fbg指标与妊娠晚期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D62P和CD63诊断妊高征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67.6%,假阳性率为32.4%,假阴性率为22.7%,阳性预测值为42.5%,阴性预测值为90.6%。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CD63比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更能反映血栓形成倾向,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抽签结果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干预,观察1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后根据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定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86.9%,对照组为65.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认知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血糖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重症肺炎合并血糖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均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5d。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8.9%)(χ2=4.15,P<0.05);观察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发生率(73.7%)显著高于对照组(47.4%)(χ2=5.51,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血糖异常患者能显著降低高炎症反应状态,有利于控制感染和控制血糖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血糖监控,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