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两性共聚物(CGD),研究了反应温度、pH、原料羧甲基取代度、引发剂用量、反应物料配比和外加盐对接枝共聚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苯乙烯 (St)与 4 对氯甲基苯乙烯 (CMS)进行氮氧稳定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合成了二元共聚物P(St co CMS) ,并以此共聚物引发丙烯酸丁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成功地合成了结构明晰的以聚苯乙烯为主链、聚丙烯酸丁酯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合反应动力学 .P(St co CMS)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通过1 H NMR得到确认 ,并表征了接枝共聚物平均侧链数目和平均侧链长度  相似文献   

3.
淀粉/MMA-BA自交联型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交联剂存在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玉米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进行自交联接枝共聚合成反应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引发剂浓度为8 .0 ×10 -3 mol/L、单体浓度为1 .55 mol/L、反应温度为58 ℃、反应时间为2 .7 h 时,自交联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较高。通过红外光谱和X- 射线衍射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4.
甲壳素-g-聚l-亮氨酸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乙酸乙酯体系中,利用水溶性甲壳素分子上的自由氨基引发N-羧基-l-亮氨酸-环内酸酐(NCA)的开环聚合,将聚l-亮氨酸引入到甲壳素的侧链,制备了多糖/多肽杂化材料。由于反应中使用了水溶性甲壳素,反应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且反应的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接枝共聚物的多肽链段长度可以通过NCA的投料量进行控制,得到各种肽链长度的接枝共聚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和溶解实验等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受多肽链段的长度影响较大,随着肽段长度的增加出现了a-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部分预辐照聚丙烯(rPP)作为聚丙烯反应挤出接枝丙烯酸(AA)的引发剂,制备了PP-g-AA接枝共聚物。考察了预辐照剂量、预辐照聚丙烯用量以及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等测试技术对接枝产物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PP-g-AA共聚物制备方法能有效抑制聚丙烯的降解并获得较高力学性能的接枝产物。研究发现,当rPP的预辐照剂量为4 kGy,反应原料的组成为m(PP)∶m(rPP)∶m(AA)=90∶10∶0.8时,得到的产物有较高的接枝率(0.19%),并且具有相对最佳的力学性能;这种接枝产物与铝板有很强的粘接效果,其剥离强度达4.88 kN/m。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已经报道了异戊二烯在四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四丙共聚物)的光化学接枝反应,并且证实了该反应是按三重态机理进行的。但是无论是用二苯甲酮、蒽醌还是安息香作为引发剂,异戊二烯的相对接枝率都相当低,一般不超过40%。当相同体系的反应在外磁场中进行时,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第一,异戊二烯的接枝率提高得很快,第二,接枝链中3,4-聚合的产物大大增加。这样,通过异戊二烯在四丙共聚物表面的接枝,我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基于可控/活性正离子聚合方法及通过接出接枝(grafting from)、接出接枝(grafting onto)和大分子单体(macromonomer)三种合成策略来设计制备接枝共聚物的研究进展,详细概括了大分子引发剂结构、支链结构、大分子单体结构、大分子链上引发活性点以及官能基团的分布、支链长度及路易斯酸性质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规律和不同接枝共聚物的设计合成,总结了上述三种不同合成路径的各自特点,进一步阐述所制备的接枝共聚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微观结构、形态与外界条件响应性,探讨接枝共聚物的潜在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柱国  罗丙红  周长忍  程松  张奕  钟翠红 《应用化学》2009,26(10):1134-1138
在微波辅助下,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壳聚糖(CS)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消旋丙交酯(D,L-LA)本体开环聚合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微波条件下,能快速、有效地合成预定结构的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聚乳酸支链的引入,有效削弱了壳聚糖分子间和分子内较强的氢键作用,与相应的壳聚糖比较,共聚物的结晶性能下降,热分解温度降低;原料配比对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有显著影响,随nD,L-LA/nCS糖环数值增大,共聚物中平均乳酰单元数逐渐增大,共聚物的结晶性能、起始分解温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嵌段聚酯-聚醚膜经紫外光活化后,于水溶液中铈盐引发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在其表面上接枝共聚合反应。同时对接枝物进行了证实和表征。并通过活体动物血液灌流实验表明,此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淀粉-SMAS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粉、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主要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淀粉/甲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St-SMAS)。并进行了制备条件的优选实验,得出最佳条件为:m(淀粉):m(SMAS)=1:1,引发剂浓度为6.7 m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 h,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淀粉-SMAS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104.0%,接枝效率可达86.7%。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t-SMAS接枝共聚物中除含有淀粉本身的特征基团外,还有磺酸基团,说明淀粉与甲基丙烯磺酸钠发生接枝反应。生活污泥脱水实验表明,St-SMAS脱水综合性能优于PAM。  相似文献   

11.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Span-20为乳化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壳聚糖阳离子接枝共聚物。分析讨论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浓度、油水体积比、单体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u2 、Cd2 、Zn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Cu2 、Cd2 、Zn2 的混合离子体系中,该共聚物对Cu2 、Zn2 有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12.
在CuCl/bpy催化体系下,通过对氯甲基苯乙烯(CMS)自引发制得球状超支化聚对氯甲基苯乙烯(h-PCMS),再以h-PCMS作为大分子引发剂,通过两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功在球状h-PCMS表面接枝二嵌段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乙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MA-b-PMMA),合成了星状多臂共聚物h-PCMS2700-g-PEMA41000-b-PMMA15000(下标为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为1.6,其结构和性能经1H NMR、 IR、 GPC和DSC表征。通过1H NMR定量分析表明,h-PCMS中的苄基氯具有活性,可进一步引发接枝反应,次苄基氯不能引发ATRP反应。在每一个h-PCMS表面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苄基氯参与接枝反应,接枝臂数为6。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我们曾报导了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在室温或55℃时有可能与过氧化氢发生均相氧化反应,形成聚丙烯酰胺大分子过氧化物.这种水溶性的聚丙烯酰胺大分子过氧化物可引发烯类单体的接枝共聚,得到相应的碳链接枝共聚物。利用这种简便的接枝方法不仅可以合成一系列具有综合性能的接枝共聚物新品种,而且对大分子过氧化物引发烯类单体接枝共聚反应历程的研究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国建  屈泽华  郭建龙  李岩  刘琳 《化学学报》2006,64(24):2505-2508
利用羟基碳纳米管上的羟基与马来酸酐之间的简单反应, 在碳纳米管上引入双键, 进一步引发苯乙烯聚合, 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同时采用羟基碳纳米管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直接反应也在碳纳米管的表面引入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经IR, Raman, TG和TEM测定, 证明了碳纳米管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之间为化学键连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合成了淀粉 醋酸乙烯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用质子核磁共振谱研究了接枝支链的化学组成,用X 射线粉末衍射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晶结构变化,分别用实验室酶分解法和室外土壤掩埋法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说明,仅接枝共聚物中的淀粉部分能被微生物降解,接枝支链部分不能被降解.  相似文献   

16.
以引发单体为基础,通过两种可控聚合方法,即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开环易位聚合(ROMP)的联用,合成一种新型侧链含偶氮苯基团的接枝聚合物刷.含叔溴的降冰片烯引发剂首先引发偶氮苯单体的ATRP反应,生成聚合物接枝链,每条接枝链上都带有偶氮苯基团;然后,将具有高环张力降冰片烯的ATRP聚合物作为大分子单体,在第三代Grubbs催化剂的引发下进行ROMP反应,生成结构明确的新型接枝共聚物.其主链每个单体单元上均含有一条带偶氮苯基团的接枝链.最后,研究此类接枝共聚物在紫外与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响应性能,并用UV-Vis分光光度计研究其在溶液中的顺反异构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将等离子体接枝技术用于聚丙烯接枝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FT IR、SEM及XPS证明所得产物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不同等离子体处理体系压强、处理功率,反应瓶不同直径、体积,不同接枝聚合反应时间、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利用接枝共聚物制备了硫酸钠型离子交换膜,并对其电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紫外光作用下,二苯甲酮、蒽醌和安息香能通过夺氢反应使异戊二烯在四氟乙烯-丙烯共聚物中接枝,接枝反应按三重态自由基引发机理进行,接枝率随光照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但不会超过40%。和异戊二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不一样,接枝物中聚异戊二烯接枝链的微结构以3,4-和1,2-聚合为主,而前者以1,4-聚合为主。Ce+4及Fe+2-H2O2等氧化还原体系对该接枝反应不产生作用.极性溶剂四氢呋喃的加入,对接枝链微结构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彭丹  李垚功  张晓环  陆国林  冯纯  黄晓宇 《化学学报》2007,65(19):2144-2150
利用合成的一种新型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大分子引发剂和从主干接枝的方法制备了窄分布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聚丙烯酸-g-聚甲基丙烯酸酯, 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产物主链和侧链的分子量可分别通过调整单体与引发剂的投料比和反应时间进行控制, 结构规整, 侧链单体适用范围广. 该合成方法不仅推动了接枝共聚物合成研究的进展, 其产物更为两亲性接枝共聚物自组装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梁晖  卢江 《应用化学》1998,15(3):47-50
研究了聚β-蒎烯的溴化及其接枝聚苯乙烯反应.首先利用高选择性的烯丙位溴化剂N-溴代琥珀酰亚胺在聚β-蒎烯链节双键的烯丙位引入溴,再在单独对苯乙烯无引发聚合活性的AlEt2Cl的活化下引发苯乙烯聚合,从而获得β-蒎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用GPC、1HNMR、DSC等手段对接枝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