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移动警务安全接入平台中的终端设备的安全防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基于动态策略的移动警务终端安全管控系统,整个系统由客户端、前置服务端和内网服务端组成,前置服务端和内网服务端分别部署在前置区和公安内网,客户端部署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确保在移动接入区和公安内网区有效进行物理隔离的前提下,将系统制定的各种安全策略规则下发到客户端执行,规范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本地软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使用,实现安全威胁检测、防护及预警,对移动终端用户的违规访问、操作行为进行全面监测和上报,实现终端设备安全和行为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目前公安干警工作方式的低效性,从系统总体目标和总体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J2ME的移动警务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着重从应用服务系统以及驻留在移动终端上的客户端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使得企业内网构成越来越复杂化,从而给企业内网安全管理带来诸多问题。然而,内网安全管理问题,多数都是由终端系统不良使用所出现的问题,攻击、窃密等行为的发生,都会对内网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建立与完善终端安全管理体系,进而从根本上做到对企业内网的保护,持续其正常运行。本文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移动警务系统中VPN和RADIUS用户认证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通过讨论VPN技术和RADIUS用户认证技术的组成原理,采用VPN技术和RADIUS用户认证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当承载网络采用CDMA1X时的公共移动通信网的安全接入问题。  相似文献   

5.
移动警务作为一种新的应用模式,在全国公安系统中一经推广使用,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移动警务不断深入,各种应用场景接入不断涌现,迫切需要移动警务提供更高的安全服务,以适应"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公安信息化发展大势。文章主要在"一个中心,三重防护"的安全基础上,研究构建移动警务安全体系,保障移动警务安全的同时也促进移动警务应用蓬勃发展,最终促进公安移动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业鞑  刘恒 《计算机工程》2012,38(15):128-133
为提高移动信息化接入的安全级别,保障组织内部业务的安全运作,在传统网络安全架构的基础上,使用第二层隧道协议和混合加密技术构建一个安全接入平台。根据平台的功能及其安全性,将移动信息化区域分为5类,并为每一类区域制定安全策略,使原本限制在内网中的业务系统可以安全地在移动终端上使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保证用户身份的匿名性、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数据新鲜性及不可抵赖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的需要,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内网。但由于计算机终端的数量众多、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管理的落后,导致企业内网也常常面临危险的困境。文中通过对“基于端口的网络接入控制冶这一技术的研究,对接入网络的端口加以控制,实现用户级的接入控制,并对每种不同类型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权限,从而实现对整个网络安全的管理。以给某设计院设计内网安全管理为例,对其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通过系统的实际运行表明:该方法在保障企业内网安全问题上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无线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移动警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该系统可以为路面的一线交警快速,安全的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达到现场处理车辆相关业务,有效进行驾驶员管理。及时处理违规。违章行为的目的。该系统提高了一线交警的工作效率。本系统已通过多普达586PDA手执设备的测试。目前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Android的移动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ndroid移动终端设备安全和敏感数据泄露的问题,设计并实现基于Android的移动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允许用户远程对移动终端设备和其存储的数据进行安全管理。该系统采用C/S架构,客户端允许用户将移动终端注册到服务端,并通过在移动终端嵌入可信平台模块实现基于口令、设备和SIM卡三因素的本地用户身份识别。服务端允许用户通过Web平台对已注册的移动终端进行定位、锁定、数据加解密、数据擦除等远程安全管理。为防止用户的远程操作指令受到假冒攻击,以椭圆曲线加密和零知识证明为基础,实现移动终端对服务端的远程身份认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保障移动终端设备通信安全,防止假冒攻击。  相似文献   

10.
基于SMS和WAP Push的移动商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SMS和WAP Push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移动商务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的发布,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和服务端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员已经不仅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他们已开始使用手机、PDA和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公共通信网络访问单位内部的资源和应用.但是,这种通过公共网络接入也给单位网络引入了新的安全威胁,而传统的终端VPN已经满足不了现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需求:一方面,如何保证在开放网络中保障移动终端用户身份和接入安全、数据保密性以及移动通信传输过程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等安全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移动终端容易丢失,如何保证移动终端内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对基于Android架构的移动系统安全体系及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安全接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设备安全接入问题,研究了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技术,并构建了安全接入系统架构,实现移动终端访问企业办公网的安全接入,及企业办公网向移动终端设备延伸的安全保障机制,为开放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提供了安全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矿现有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局限在PC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矿用移动安全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其主要架构、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该系统可以很好地接入人员定位、监测监控、视频监控、OA办公等系统。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完善,操作简便,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公,符合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不仅是专用网络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园区单位进行网络安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基础.结合园区网络系统安全的现状,阐述了对专用园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问题的认识,通过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及量化方法,结合评估过程实例,分析了目前用于专用园区网络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过程,并针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相应可行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普及,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得到公众的重视。计算机技术的专家为了保护网络的安全,研究了一系列保护网络系统的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技术,并广泛应用于网络中,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网络病毒的不断更新,原本可以抵御病毒入侵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能防御新生的系统。本文从国内外现有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现状进行介绍,分析研究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地必要性,进而提出实现其研究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吴松洋  谭成翔 《计算机应用》2007,27(9):2197-2199
为解决移动网络与固定IP网络之间跨网域的VPN安全接入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基于IPSec VPN的移动安全系统。该系统在基于IPSec协议的虚拟专用网技术和远程访问服务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基于智能卡和X.509证书进行身份认证的机制,并且具有统一的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固网信息安全无缝地移动扩展。  相似文献   

17.
公安系统网络层次多,覆盖面广,网络问题遭遇不法分子利用,将会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安全。本文针对公安系统网络,分析了公安系统网络安全风险与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的大发展基础上,对基于对抗的网络攻防理论和手段进行研究。此研究帮助抵御公安网络风险,为公安网络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山东省某市国家税务局计算机网络中涉税信息的畅通与安全,首先对山东省某市国家税务局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安全现状做了调查研究,然后针对本网络系统的特点,分析了目前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威胁,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通过采取以上的措施,山东省某市国家税务局的网络安全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9.
对多级分布式的大型网络进行集中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和安全管理效率,成为网络安全研究的一个迫切问题。阐述一种多级分布式安全管理系统(MD-SMSMultilevelandDistributedSecurityManagementSystem),首先描述其体系结构,然后讨论设备建模和应急处理等问题,最后以Worm_Sasser蠕虫为例,分析其网络协同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工作流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的工作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工作流平台解决方案,通过阐述短消息平台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重点分析了解决方案中的消息服务功能设计、移动工作流方案设计、系统架构及知识管理设计,最后提出了保证系统安全的一系列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