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在热连轧薄板生产中,有时会出现魏氏组织,而影响钢的力学性能,因此要尽量避免产生魏氏组织。为了摸索其形成规律,利用膨胀仪测定阶段冷却时的冷却速度,在金相显微镜上观察出现魏氏组织的情况。发现低碳B_2钢冷却速度大于40℃/s时出现魏氏组织,但终冷温度高于720℃,再缓慢冷却则不出现魏氏组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低碳锰钢魏氏组织形成规律。在奥氏体化温度为900~1300℃,以适当速度冷却,可产生魏氏组织。说明魏氏组织并非过热标志。在同一奥氏体化温度下,有魏氏组织的试样韧度高于无魏氏组织的,魏氏组织的针状铁素体对强韧性有利。  相似文献   

3.
低碳锰钢魏氏组织的形成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碳锰钢魏氏组织形成规律。在奥氏体化温度为900-1300℃,以适当速度冷却,可产生魏氏组织。说明魏氏组织并非过热标志。在同一奥氏体温度下,有魏氏组织的试样韧度高于无魏氏组织的,魏氏组织的针状铁素体对强韧性有利。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正火和锻造对30CrNi2MoV钢魏氏组织的影响,并研究了30CrNi2MoV钢在不同组织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魏氏组织对30CrNi2MoV钢的强度影响较小,但是大幅降低其塑性和韧性,同时使其脆性转折温度显著升高;相对于正火处理,采用锻造+锻后热处理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消除30CrNi2MoV钢的魏氏组织遗传及晶界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5.
魏玉芝  翟国营  李桂林 《钢管》2004,33(4):21-24
魏氏组织是20G冷拔高压锅炉钢管所不允许的异常组织。理论与生产实际分析表明,魏氏组织产生的根源是成品管正火工艺的控制或操作不当造成的。提出了消除魏氏组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ZG230-450钢魏氏组织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结合力学性能测定,探讨了ZG230-450钢中魏氏组织的微观结构,以及魏氏组织对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魏氏组织针由多个块状的亚晶粒组成,亚晶粒边界由位错缠结而成,在亚晶粒内有较高的位错密度;裂纹首先在晶界的析出物和缺陷处萌生并扩展,而魏氏组织对裂纹的扩展有较大的阻碍作用;魏氏组织的存在能提高钢的力学性能,特别是钢的强韧性,并降低钢的韧脆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7.
低碳热轧钢管中魏氏组织的形成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玉芝  魏鹏  张玉强 《钢管》2001,30(6):31-33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结合魏氏组织的形成机理,分析探讨了低碳无缝钢管中魏氏组织铁素体的成因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闫郁 《铸造技术》1989,(1):11-14
一、铸态粗晶粒的组织遗传性 1铸态魏氏组织的遗传性:铸钢件特别是碳素钢铸件在铸态下常出现魏氏组织。ZG45钢矿车轮,由于铸态魏氏组织严重,使退火加热过程中重结晶的奥氏体并没有细化,以致在一定冷却速度下仍然形成严重的魏氏组织型铁素体(图1)。具有这样组织的矿车轮在淬火加热过程中依旧发生奥氏体粗晶粒的遗传效应,从而在淬火时形成粗大马氏体而使铸件开裂。  相似文献   

9.
对TC4钛合金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了马氏体组织、粗大网篮组织、针状组织、魏氏组织、蠕虫状组织和等轴状+块状双态组织的组织状态,采用夏比冲击试验,对其抗冲击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织状态的TC4钛合金,其抗冲击韧性存在较大差异,原始态TC4钛合金为粗大的魏氏组织,抗冲击韧性很差,Akv2可达20 J;热处理后,等轴状+块状双态组织的冲击功最高,Akv2可达60 J,抗冲击韧性较好;马氏体组织、针状组织、粗大篮网状组织和魏氏组织的冲击功较低,Akv2可达40J,抗冲击韧性较差;蠕虫状组织冲击功最低,Akv2约为30 J,抗冲击韧性最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浸泡试验研究了Q235钢氩弧焊焊接接头在90℃地下水模拟溶液中的缝隙腐蚀行为,通过宏观及微观形貌观察、金相分析、表面轮廓分析和成分分析等方法表征了缝隙腐蚀特征,并借助原位腐蚀试验分析了魏氏组织对缝隙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焊缝处存在大量的魏氏组织,缝隙内部的魏氏组织在较高温度下优先发生腐蚀,腐蚀致使缝隙内部焊缝区出现大量坑洞。其原因是:在魏氏组织中,珠光体和先共析铁素体之间的晶界为富碳层,与贫碳的先共析铁素体构成微原电池,导致点蚀在先共析铁素体上形核并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Mn2钢棒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断口检测和硬度测试,以及金相组织观察,结合钢棒锻造加热工艺对成品钢棒低温冲击韧性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锻造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使钢棒金相组织中出现铁素体型魏氏体及过热组织,在后续正火热处理时又未能完全消除,这是导致成品钢棒低温冲击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30Mn2钢焊接裂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0Mn2钢焊接时产生的裂纹进行全面的检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材质的微量元素控制不当、显微魏氏组织及夹杂物的存在都是造成裂纹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钢的热敏温度是防止焊接裂纹的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光学金相显微镜、光谱仪等仪器,对40Mn2锻造磨球以及锻造坯料进行组织分析和化学成分测定,探讨了生产过程中锻造磨球出现裂纹和心部孔洞等缺陷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锻造坯料中存在较严重的带状组织和缩孔、夹杂等缺陷;同时锻造磨球淬火过程中热处理工艺参数不合理,形成粗大的魏氏组织;建议在冶炼过程中添加去渣剂,在轧制生产过程后增加均匀化退火处理,在锻造生产中调整加热、冷却条件以避开魏氏组织生成区域。  相似文献   

14.
对20钢不合格锻件进行研究,确定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不合格的直接原因是锻件内部存在大量的粗大魏氏组织。该组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锻件终锻温度过高,锻后正火冷却速度不合理,并且钢中合金元素含量偏低。通过多次正火消除了魏氏组织,使不合格锻件得以挽救,并在后续生产中调整钢的成分、降低终锻温度、提高正火冷却速度确保了锻件一次合格。  相似文献   

15.
对伸长率不合格Q345R热轧板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部分Q345R钢热轧板卷伸长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钢中出现较多的Mn S和Al2O3夹杂物;热轧板卷的显微组织沿厚度方向不均匀,上表面一侧出现大量的贝氏体+魏氏体组织,心部至下表面一侧仍以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为主。存在带状组织不是导致伸长率不合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宏观分析、光谱成分分析、显微硬度测定、金相分析等方法对Q235B性能不合格的钢带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表明:钢样的组织为魏氏组织或粒状的贝氏体组织,它们是一种典型的快冷组织,塑性低,强度高,同时钢带中夹杂物偏高和试样粗糙度过高都是导致Q235B热轧钢带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螺杆钻具传动轴断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检测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宏观断口以及金相组织等方法对传动轴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宏观断口为脆性断裂,金相组织不仅有回火索氏体,还包含不应有的带状铁素体、魏氏体组织及明显的枝状晶和非金属夹杂物,从而导致钢的韧性降低。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45Mn2V/Q345复合锯片用钢进行了系列温度的回火处理,测定了试验钢的强度与伸长率,并观察了其显微组织,分析了回火温度对复合钢板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5Mn2V覆层淬火后得到针状马氏体,Q345钢基板形成板条马氏体。回火温度在400 ℃以下时,45Mn2V钢组织中析出的碳化物细小且弥散,超过400 ℃后则明显粗化,达到480 ℃时粗大的碳化物大量析出,导致试验钢的强度先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480 ℃时有明显的增加。基板组织在回火过程中则主要发生马氏体板条的合并粗化,达到480 ℃后开始出现等轴的再结晶晶粒,但这一变化未能改善复合钢板的塑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微弧熔覆GCr15涂层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GCr15涂层的表而显微硬度可达980HV(68 HRC),比基体C级钢的硬度提高了近4倍;涂层与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涂层的热影响区小,未出现魏氏组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85Cr2Mn2Mo钢的组织遗传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钢组织遗传的消除,文中采用三次高温回火工艺,使85Cr2Mn2Mo钢的粗大的非平衡组织发生充分的再结晶,有效地细化了奥氏体晶粒,切断了组织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