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38岁 ,以心慌 ,胸闷 2年 ,加重伴腹泻 1个月入院。患者 2年前因受凉感冒后出现心慌、胸闷、气短 ,当时住院治疗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以后常感心慌、偶尔可发现室性早搏 ,在门诊给予治疗 ,病情较稳定。半年前患者感心慌气短加重 ,做心电图发现有频发室性早搏 ,部分成二联律。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 ,每次 0 .2 g,每日 3次。连续服药 1个月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 ,复查心电图早搏明显减少 ,2~ 3次 /分。胺碘酮量改为 0 .2 g,每日 1次。持续服药入院后 10天。患者 1个月前不明原因心慌加重 ,伴有腹泻 2~ 3次 /日 ,呈黄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44例采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胺碘酮治疗。服用1年,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年期间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治疗组为9.1%,对照组为15.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4%,对照组为86.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在防治消除心房颤动发作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玲  李日行 《中医药研究》2008,6(3):345-34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阵发性心庞颤动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加胺碘酮组(Ⅰ组)与胺碘酮组(Ⅱ组),Ⅰ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d加胺碘酮0.2mg/d,Ⅱ组给予胺碘酮0.2趣/d。随访1年,观察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左心房功能变化。结果Ⅰ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能有效预防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左房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心平律丸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对象两周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及影响心率、心电图、血脂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健心平律丸6 g,每天3次;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服用胺碘酮,从200 mg,每3次开始,5 d后减为200 mg,每天2次,再5 d后减为200 mg,每天1次维持.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气短、疲倦乏力、头晕、舌脉象)、证候(心阳不振、气阴两虚、痰瘀阻滞)、体征、心电图、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两组用药3个月后转复疗效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月后,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心平律丸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健心平律丸是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恢复窦性心律的安全有效药物.健心平律丸联合小剂量胺碘酮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 ,由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组成。具有调阴阳、和营卫、安神固涩的作用。余用本方治疗多种杂病 ,收到满意效果 ,现举验案二则如下。1 频发性室性早搏女 ,3l岁 ,因阵发性心慌、胸闷 1年 ,加重 6d,于1 998年 8月 1 4日初诊。患者自 1年前因受惊吓 ,后又复感风寒 ,出现心慌胸闷 ,形寒肢冷 ,屡治效果不显。近 6d来心慌胸闷较前明显加重 ,常自汗出 ,自觉心脏间有停搏感。刻诊 :面色不华 ,汗出气短 ,心慌胸闷 ,少寐多梦易惊 ,纳差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结代。心率 96次 /min,频…  相似文献   

6.
肥厚性心肌病病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永  袁力 《中医杂志》2001,42(3):171-172
1 病历摘要患者吴某,男,66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慌、气短15年余,加重3月,于1997年2月28日14时住院。患者胸闷、心慌、气短15年余,劳则加重,曾多次诊疗,均诊为“冠心病”,予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代谢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疗效不佳。近3月来,自感诸症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曾给予硝酸甘油、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倍他洛克等治疗,效果不佳,并伴乏力、健忘、口干欲饮、眠差、多梦易惊等,即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 胺碘酮3mg/kg ,用5 0 %葡萄糖液2 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1 5min静脉推注完毕。房颤终止发作后,给予胺碘酮口服。随访2a。结果 显效1 6例(2 5 %) ,有效4 0例(6 3%) ,总有效率88%。结论 胺碘酮控制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疗效高、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4岁。因胸闷、憋气间作10余年,加重伴心慌、双下肢水肿3d,于2007年8月24日收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病区。患者1997年曾被某医院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具体治疗不详,出院后坚持服用地高辛、速尿、螺内酯,病情时有反复。近2年多次住院治疗,控制不佳。入院时神清,精神弱,胸闷,憋气,不能平卧,畏寒,腰膝酸冷,口唇紫绀,  相似文献   

9.
运用自拟桑参汤治疗阵发性房颤30例,将56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服用桑参汤,对照组26例服用胺碘酮,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服用桑参汤患者总有效率76.6%,对照组服用胺碘酮患者总有效率65.38%,治疗组疗效明显,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桑参汤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西地兰组(30例)。胺碘酮组: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5mg/kg于1h内静脉滴注,然后以0.5—1.0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西地兰组: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复律情况、血压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西地兰组治疗总有效率56.70%。2组用药后平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2%和33%。胺碘酮组用药平均转复时间为(181.61±24.32)min,而西地兰组用药平均转复时间为f233.12±18.731min。结论静脉廊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是安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9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8例单用胺碘酮治疗,B组48例联合应用胺碘酮加参松养心胶囊,观察2组复律时间,胺碘酮累计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复律时间(9.1±4.8)d,B组(7.6±3.9)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胺碘酮累计用量A组(10.3±3.8)g,B组(8.2±3.1)g,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可缩短房颤的复律时间,减少用药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氟伐他汀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6例,经药物或者电复律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0.2g/次,3次/d,共8d;8d后改为0.2g/次,2次/d,共5d;然后改为0.2g/次,1次/d,治疗30d后,改为0.2g/次,隔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缬沙坦80mg/次,1次/d;氟伐他汀40mg/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内发作例数、复发率和发作频率。结果: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氟伐他汀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基层医院采用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例慢性房颤患者急性发作时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首剂胺碘酮200 mg,3次/d,口服,7 d后,改为200 mg,2次/d,口服,再7 d后,改为维持量200 mg,1次/d,口服,总疗程为2个月。结果:患者由持续性房颤发作转归为窦性心律或者是变为阵发性房颤发作,心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结论:胺碘酮是适合基层医院治疗房颤急性发作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心平律丸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将65例气虚痰瘀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以健心平律丸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胺碘酮治疗。2组患者均用药治疗3月。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变化,并在治疗前后对比MMP-2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月后,2组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心平律丸联合胺碘酮治疗能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MMP-2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丁淑婧  张建华 《中医药研究》2009,(10):1217-1217
目的观察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胺碘酮组)与心律平治疗组(心律平组)。结果胺碘酮组有效率75.76%,心律平组有效率4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转复时间:心律平组(46.5±13.6)min,胺碘酮组(39.2±15.3)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优于心律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脉散合丹参饮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生脉散合丹参饮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TGF-β1、hs-CRP水平及治疗前后左房内径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7.1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左房内径及血清hs-CRP、TGF-β1水平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散合丹参饮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有明显疗效,能减低血清hsCRP、TGF-β1水平,缩小左房内径,减慢心肌重构,干预房颤的触发及维持机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同时合并调脂治疗的适应证。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前者同时应用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后者仅服用胺碘酮。随访时间为半年。结果研究组治疗半年的总有效率为72.4%(21/29),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半年的总有效率48.1%(13/27),P0.05。同时,研究组的高敏-C反应、低密度脂蛋白等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疗法的安全性相当,严重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和单纯应用胺碘酮比较,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联用能够显著提高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的效果,同时并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李逢春  佟晶洁  郝伟  马振 《陕西中医》2008,29(7):839-840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和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采用稳心颗粒(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加胺碘酮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1.25%,对照组的为56.7%,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左心房内径(35.02±1.55mm),明显小于对照组(36.56±1.42mm)(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9.
1 资料 患者,女,76岁,以心慌胸闷20年,加重伴喘憋1d于2009年6月8日入院.现病史: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可自行好转,诊断为冠心病,后每遇胸闷喘憋,自行服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均可缓解症状.2008年11月活动喘憋、心悸就诊,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好转后出院.患者仍活动喘憋,休息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41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有效率、转复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治疗后的转复有效率略高于普罗帕酮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罗帕酮组患者转复所用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P0.05);2组患者的HR、SBP、DB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获得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胺碘酮的治疗效果较普罗帕酮略高,但转复时间稍慢。2种药物皆可作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