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癎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在临床上可能与其他发作性疾病相混淆。录像脑电图(V-EEG)可通过录像直接观察发作的临床表现,并通过同步EEG监测来分析临床与EEG的关系,从而成为癫癎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可靠的监测方法。非癫癎性发作(NES)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阵发性临床发作,不伴  相似文献   

2.
非癫癎性发作(NES)与癫癎性发作(ES)都是临床阵发性发作,可能是或不是癫癎发作。虽然临床上表现为反复的发作,但不伴同步的异常脑电活动,即称为NES。现将我院78例NES的临床和脑电图(EEG)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门诊及住院有发作性症状并经长程同步录像脑电图  相似文献   

3.
假性癫(癎)发作又称心因性发作,如果患者为小儿,常因为家长对子女关注程度不同,对发作的描述与实际常常相差甚远,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近年随着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的应用,假性癫(癎)发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我院自2003年7月以来经V-EEG监测的85例癫(癎)与假性癫(癎)发作患儿的资料作一回顾,以探讨V-EEG在鉴别假性癫(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额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表现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临床确诊为额叶癫癎24例的临床表现结合发作期、发作间期的EEG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因素有明确病因者18例,包括头部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脑肿瘤等。24例额叶癫癎患者EEG23例(96%)共监测到45次发作,以睡眠中发作为多见,其特点是发作频繁,持续时间短。临床表现以局灶性运动发作和不对称强直发作为主。EEG表现为以额区为主的癎样放电,睡眠中阳性率高。发作问歇期12例见癎样放电,9例为阵发慢波,3例未见异常波。结论:额叶癫癎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有特征性的癫癎综合征,正确认识临床特征和EEG特点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VEEG监测对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对癫癎及可疑癫癎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脑电图(EEG)无癎样放电的48例临床诊断为癫癎及33例可疑癫癎的患者的V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癎组VEEG癎样放电检出率为83%,可疑癫癎组癎样放电检出率为32%;83%的癎样放电出现在睡眠期。结论:VEEG监测可明显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癎及可疑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癫癎发作的分型。  相似文献   

6.
脑电图(EEG)检查是癫癎诊断中必不可少的方法,癫癎病人脑部的异常放电可通过EEG描记到。如果没有EEG,癫癎及癫癎发作类型的诊断是不可想象的。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能连续长程进行脑电活动描记,并能确定病人的临床发作及与癎样放电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效的检查手段。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4月应用VEEG监测病人9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癫(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一些非癫(癎)性的发作性症状相混淆.EEG描记到(癎)性波对癫(癎)的诊断最有价值,但有部分癫(癎)病人发作不频繁,EEG描记不易捕捉到发作期,而发作间期又无异常放电,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7年1月共诊断143例发作间期EEG正常的癫(癎)病例并进行了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在癫(癎)外科门诊就诊并行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病人的特点,初步筛选可能需要手术的病人.方法: 回顾性总结800例行V-EEG监测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发病情况、MRI检查及前期治疗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前期均诊断为癫(癎).60.6%为男性病人,74.5%的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发病年龄10岁以下者占32.9%,有可能相关病因者占26.9%,76.3%为部分性发作,平均每月发作次数超过4次者占31.3%,癫(癎)合并假性发作者占2.8%.66.4%常规脑电图异常,80.9%的病人描记到发作期脑电活动,从开始监测到出现临床发作平均需要30 h以上,临床以部分性发作为主.30.0%的病人有影像学异常.结论: 癫(癎)外科门诊病人以部分性发作为主.V-EEG监测结果可作局部(癎)灶定位,尤其是发作期EEG,对发作性质的鉴别、癫(癎)类型判断以及致(癎)灶定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心电(Video-EEG-ECG)监测对老年癫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拟诊癫癎且常规脑电图(EEG)检查正常的老年患者进行24hVideo-EEG-ECG监测.结果确诊为癫癎者15例,心源性发作13例,短暂脑缺血发作10例,假性发作6例,癫癎伴假性发作2例.结论Video-EEG-ECG监测对老年癫癎和非癫癎性发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发作起源于额叶的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癎患者87次临床发作症状、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头皮EEG特点.结果:额叶癫癎发作形式复杂多样,常见的发作形式有姿势性强直发作、过度运动性自动症、扭转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发声、失神等,有时出现发作性情绪改变或自主神经症状等少见症状.额叶癫癎常见以下发作特点:发作频繁,常成簇出现,发作起止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发作后意识恢复快,以睡眠中发作为主.额叶癫癎发作间期EEG阳性率较低,额区棘波、尖波出现率相对较低,且波形不典型,发作期额叶限局性或弥漫性的改变与背景活动的差别不明显.结论:额叶癫癎临床和EEG不典型是导致额叶癫癎发作临床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认识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延长EEG记录时间,认真分析发作症候学、发作期同步EEG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伴发脑病的全面性癫癎成年病人作电生理学与临床症状学分析。方法:入选标准:①18岁以上明确诊断全面性癫癎的患者;②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检查明确有精神发育迟滞及不同程度残障的癫癎患者,进行了长时间视频脑电图+肌电多导仪(以下简称长时间V-EEG+EMG多导仪)监测,记录间歇期EEG及发作时同步V—EEG+EMG。结果:符合条件的6例患者共记录到64次临床发作:轴肌强直发作19次,短暂性强直发作8次,不典型失神发作1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次,轴肌肌阵挛发作20次,眼睑肌阵挛10次,右侧上肢肌阵挛发作1次,无法分类的发作1次。6例患者中有5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结论:年龄依赖性癫癎性脑病患者发病早期的诊断及癫癎发作分型并进行长期的电生理学临床症状学随访到成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儿童期常见非癫癎性发作(Non-Epilepsy Seizure,NES)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并探讨视频脑电图( Video-EEG,VEEG)在诊断儿童N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VEEG后诊断为NES的328例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结果:良性新生儿肌阵挛或颤抖18例、良性非癫癎性婴儿痉挛14例、非癫癎性强直发作39例、情感性交叉擦腿19例、屏气发作9例、睡眠障碍108例、抽动障碍43例、偏头痛18例、晕厥23例、癔症性发作4例、其他33例.126例患儿监测到临床发作,且同期脑电图均未记录到癎性发放.17例癫癎患儿合并NES,21例NES合并发作间期癫癎样波发放.结论:儿童期常见各种类型NES,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获得可靠的发作期症状,并辅以脑电图检查可做出正确诊断.视频脑电图是明确儿童NES的类型,鉴别NES和ES的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在不同监测时程记录到的异常放电和临床发作的阳性率,以评价不同时程V-EEG监测在癫(癎)诊断和分型中的意义.方法:对139例V-EEG监测结果分别于记录开始后的20 min及2、4、8、12、24 h等6个时点进行分析,并分别研究所记录到的异常放电和临床发作的阳性率与不同癫(癎)类型、发作频率及睡眠状况的关系.结果:(癎)样放电及临床发作检出率均有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短程(2 h内)V-EEG监测记录到癫(癎)组(癎)样放电者已达71.5%,非癫(癎)组临床发作者为56.5%,而记录到癫(癎)性发作的病例为6.9%.结论:虽然这些阳性率均有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的趋势.但考虑到既能满足癫(癎)的确诊及分型最基本的需要,又可避免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除必须手术治疗者需作更为细致定位外,一般2 h的V-EEG监测时程是切合实际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脑电图报告正常时癫(癎)诊断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说来,对癫癎患者的诊断至少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典型的癫癎临床发作,二是脑电图(EEG)有癎样放电。但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确有典型临床发作而EEG报告正常的病例,面对这种情况应如何进一步处置呢?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以弄清患者癫癎诊断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额叶癫癎的临床特点、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额叶癫癎患者的临床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临床发作为姿势性强直20例,过度运动伴自动症3例,失神发作3例,局部阵挛运动14例;于睡眠中发作19例。EEG表现为清醒期5例慢波异常,睡眠中异常27例,其中20例见癎样放电。结论:颞叶癫癎临床发作形式多种多样,以运动性发作为主;EEG睡眠期描记异常率大为提高。临床与EEG结合对癫癎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脑电图(EEG)改变及抗(癎)药物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视频脑电图(V-EEG)改变及抗(癎)药物的治疗.结果: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颞叶癫(癎)症状多见,脑部磁共振(MRI)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炎性水肿、或合并出血等破坏性病灶,V-EEG以慢波改变及局灶性 (癎)样放电为主.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V-EEG改变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需个体化选择抗(癎)药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导长程视频脑电图(64-Channel Long-term video-EEG)对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86例常规EEG无癎样放电患者分为临床癫癎组和可疑癫癎组进行长程VEEG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临床癫癎组癎样放电总发生率为71.4%,可疑癫癎组总发生率为32.2%。癎样放电最多出现于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各种发作类型癎样放电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程VEEG有利于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癎的诊断与分型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录像脑电图联合偶极子定位法在癫癎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癎病人进行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和偶极子定位法(DLM)在癫癎灶定位的应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顽固性癫癎病人的发作、VEEG检查及偶极子癫癎灶定位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对VEEG的直接人工分析定位率为80%,结合偶极子定位分析准确率可以达到94.3%,且均可以达到与术中皮层脑电图检查定位一致或基本一致。结论:利用128道长程VEEG偶极子定位法是一种方便、无创、准确的癫癎灶定位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癎)(PSE)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果与临床资料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卒中后癫(癎)患者的神经影像学资料、临床发作症状和V-EEG改变特点,同时分析异常放电部位与卒中病变部位、类型以及发作类型的对应关系.结果:V-EEG对卒中后癫(癎)阳性检出率为85.3%,与常规脑电图检出率的30.9%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SE发生与卒中病变部位有明显相关性,脑叶出血或脑梗死累及大脑皮层区的发生率较其他部位的病变明显增高;V-EEG的异常放电部位、程度与卒中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发作类型有高度关联性.结论:V-EEG能显著提高PSE阳性检出率,(癎)样放电与卒中病变部位和性质密切相关,并有助于明确其癫(癎)发作类型,指导临床选药.  相似文献   

20.
一般说来,对癫(癎)患者的诊断至少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典型的癫(癎)临床发作,二是脑电图(EEG)有(癎)样放电.但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确有典型临床发作而EEG报告正常的病例,面对这种情况应如何进一步处置呢?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以弄清患者癫(癎)诊断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