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东段南召—镇平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类由老至新可划分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4种岩石类型。结合取样分析结果,对该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1)闪长岩类和花岗闪长岩类显示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类特征,富集K、Rb、Ba,亏损Nb、Ta、P及Ti,具有俯冲型花岗岩的特征;(2)二长花岗岩类为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类,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Ba、Sr、Nb、Ta、Ti和P,主体显示碰撞期花岗岩的特征;(3)正长花岗岩类显示富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类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度亏损Ti、P和较高的负Eu异常,具有碰撞期后特征。结合最新年代学研究认为:上述岩类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及碰撞期后过程,北秦岭地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育于板块俯冲阶段。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阿巴嘎地区晚石炭世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18. 1±3. 3) Ma,为晚石炭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微量元素在成分上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 Rb、Th、U和K,亏损Ba、Sr以及高场强元素(HFSEs) Nb、P、Ti的特征,为典型碰撞过程形成的Ⅰ型花岗岩特征。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研究区晚石炭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华北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碱滩山东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3.6±3.2 Ma,时代为早石炭世,岩石样品SiO2含量介于66.37×10-2~69.44×10-2之间,具富钠(Na2O>K2O),弱过铝(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1.1之间)的特征,属弱过铝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斜曲线,斜率较大,属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蛛网图表明岩石明显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综合区域背景分析表明:碱滩山东花岗闪长岩具有岛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在R1-R2图解中落入碰撞前花岗岩区,其与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晚石炭世早期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奥长花岗岩等共同构成了类似于TTG岩石组合的特征,暗示了研究区在石炭世可能处于大陆边缘弧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大通沟南山岩体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组成,经地球化学样品分析得出,该岩体为亚碱性准铝质—过铝质岩,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呈明显的右倾型,表现出较强分异的元素分配模式,具有弱—中等的负铕异常;构造环境与大陆活动边缘板块俯冲—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5.
新县岩体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核部、东秦岭—大别山钼矿带的中东部,岩性为细、中、粗(中)粒正长花岗岩,为一套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铁质花岗岩,岩石具高硅、富钾、贫镁铁钙特征,Eu明显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富集,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Th、U、Hf富集,Nb、P、Y、Ti亏损;属轻稀土富集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形成时代123~96.7 Ma,为早白垩世。其形成于后造山期的板内构造伸展阶段,侵位与南北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NW向走滑剪切有关。在新县岩体北部及围岩中钼异常强烈且Mo元素在新县岩体中具有强富集和极强的分异特征,在新县岩体及周边寻找钼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南秦岭陡岭地块中甘沟杂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的研究。甘沟岩体为一个杂岩体,主要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石英闪长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736.2±4.5)~(766.2±5.2)Ma。结合前人资料,甘沟杂岩体形成在699~766 Ma之间。石英闪长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εHf(t)值为-0.3~+10.6,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Hf)=1 003~1 692 Ma;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εHf(t)值为-7.1~+12.6,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Hf)=822~2 078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中等Si O_2(54.39%~66.61%),较高的K_2O+Na_2O(4.98%~6.78%),富钠K_2ONa_2O,MgO为1.87%~4.62%;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K、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负—弱正Eu异常特征(δEu=0.86~1.15);为准铝质中钾钙—高钾碱性I型花岗岩,其Mg~#值44~59,部分为镁闪长岩类。岩浆来源于不均匀的富集地幔,该岩体与非造山碱性(A型)花岗岩共生,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响应。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牙克石市乌奴尔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地处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的对接带,该区发育大量二长花岗岩。对该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研究表明:(1)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57.0±6.5)Ma(MSWD=2.6),属晚奥陶世,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1.14~1.44,为过铝质花岗岩;(2)岩石整体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以及高场强元素Nb、Ta、Ti,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具有中等的富Eu异常(δEu为0.49~0.79);(3)二长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4)该区二长花岗岩应为多宝山岛弧和与额尔古纳地块于晚奥陶世时期发生弧陆碰撞,以含岛弧(多宝山岛弧)性质的壳源物质经过熔融、结晶而形成的S型花岗岩,为东北地块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乌太乌拉地区发育大量华力西和燕山期二长花岗岩,结合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二长花岗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及其构造背景,结果表明:1二长花岗岩富硅、富碱、贫钙镁,A/CNK值为1.36~1.93,属过铝质类岩石;2微量元素中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Ba、Sr及高场强元素Ta、Nb、Y、Zr、Ti则有不同程度的亏损;3稀土元素呈轻稀土相对富集的配分模式,发育明显的Eu负异常,无明显Ce异常;5主量、微量元素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为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6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综合显示二长花岗岩产出的构造背景属于后造山阶段,温度、压力逐渐降低的伸展拉张后碰撞构造环境。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研究区内二长花岗岩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冈底斯带岩浆岩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的热门问题。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本文对早古生代代表岩体加查堆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闪长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各类图解法对加查堆花岗岩物源及区域构造属性进行分析,经研究表明岩石具有富铝(SiO2平均含量68.89%)、高碱(Na2O+K2O平均含量6.26%)、富钾(K2O/Na2O=1.03)、低TiO2(平均为0.50%)和准铝质(铝饱和指数A/CNK=0.933~1.033,平均0.991)的高钾钙碱性岩系特点。稀土元素表现Eu处呈负异常明显,为Eu亏损型,Ce具弱负异常;微量元素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Nd、La、K富集;高场强元素Nb、Ba、U、Ta、Ce、Sm、Ti亏损特征;反映了岩浆来源壳幔混合型,并有俯冲洋壳熔融存在。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为345.3±1.8 Ma,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投点均落入I型花岗岩区,图解显示...  相似文献   

10.
江峰  李慧  张国宾 《现代矿业》2016,32(10):91-95
黑龙江二股营林场二长花岗岩位于小兴安岭东北部,为伊春-延寿岩浆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测试结果,对区内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①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2)65.23%~71.20%)、高铝(w(Al2O3)13.46%~17.07%)、富碱(w(Na2O+K2O)6.56%~8.27%)的特征,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②二长花岗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Ba)和化学性质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U、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Sr、Ti)及重稀土元素(如Y、Yb、Lu),具有与I型花岗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③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白拉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主要岩石类型为辉长岩、辉橄岩、纯橄岩、玄武岩、辉石岩等。所有基性岩样品富镁,低钛、钠、硅,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Th等),且亏损高场强元素Ta、Ti等,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认为白拉蛇绿岩形成于俯冲消减带之上(SSZ)的构造环境,很可能是小洋盆发育晚期洋壳进入俯冲消减过程中的产物。在蛇绿岩中获得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89.7±1.3)Ma,表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在早侏罗世末构造环境由扩张开始向俯冲消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矿区中性侵入岩研究表明,中性侵入岩的SiO_2含量较高,稀土元素整体表现为LREE富集,HREE亏损的分馏模式,微量元素总体显示出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Ce、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三类中性侵入岩成因无明显的联系,为不同源成岩,属于晚石炭世混源序列,兼具原始地幔和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岩石由遭受消减板片流体交代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兼具板内玄武岩和火山弧玄武岩的构造特征,为强烈的大陆裂谷伸展作用的产物。对全岩矿化闪长岩锆石U-Pb测试结果显示,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305.0±2.0)Ma,为晚石炭世成岩,这与前人获得的载金黄铁矿(310.9±4.2)Ma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认为该矿床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之下,矿床深部可能存在与中性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体。  相似文献   

13.
大洪山地区三里岗岩体出露于土门乡、三里岗镇和南必湾之间,整体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主体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北西、南东端分别出露少量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地球化学方面,三里岗岩体具有低钾、富铝的特点,为钙碱性(δ3.3)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度高,无明显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应为一套活动大陆边缘岛弧钙碱性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15个分析点谐和度都90%,且分布较为集中,~(206)Pb/~(238)U年龄分布范围在854—904 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876.9±9.2)Ma(MSWD=4.1),属于晋宁期,代表三里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三里岗岩体与土门—源潭一带的岛弧火山岩一起共同组成大洪山古洋盆的岩浆弧,二者都是大洪山地区晋宁期古洋盆向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西藏蒙亚啊矽卡岩型铅锌矿床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西藏蒙亚啊矽卡岩型铅锌矿床花岗斑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斑岩具有高硅,中—高铝,低钛、铁、镁以及极低Na2O等地球化学特征。在微量元素上富集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Ba、Nb、Ti、Ta、Sr等元素。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上,表现为明显右倾的不对称燕型配分模式。常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比值特征,显示源岩成分为上地壳贫黏土砂岩。因此认为矿区花岗斑岩的形成可能与印—亚大陆碰撞而加厚的上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多龙矿集区北侧的究浅西铜金矿床与早白垩世究浅西岩体有关,该岩体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斑岩,LA-ICP-MS方法测得石英二长斑岩锆石206 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0±1 Ma(MSWD=1),属于早白垩世,与扎普-多不杂岩浆弧内的普让(116±2 Ma)、青草山(122±1 Ma)、多不扎(121.6±2.0Ma)以及波龙(119~120 Ma)等岩体侵位时间基本一致。该岩体含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等富铁镁质矿物,无堇青石、白云母等富铝矿物,高SiO_2(63.66%~67.12%),高K_2O(43.60%~4.65%),总碱(K_2O+Na_2O)含量高(7.94%~8.96%),低Al_2O_3(1.83%~2.33%),中等CaO含量(2.94%~4.15%)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43)为2.71~3.31,A/CNK值为:0.84~0.93。在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出现了透辉石而未出现刚玉。在ACF图解上,样品落于I型花岗岩范围内,Th、Y与Rb,Pb与SiO_2含量正相关,P_2O_5与SiO_2含量负相关,表明究浅西石英二长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均位于羌塘南缘主要早白垩世花岗岩的范围内。球粒陨石配分曲线具有向右倾斜的"海鸥"形特征,轻稀土曲线较陡,重稀土曲线较平缓,具明显的Eu异常,基本无Ce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曲呈像右倾斜的起伏曲线。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Hf、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综合分析认为,究浅西花岗岩为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的背景下,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从青岗坪金矿床花岗岩体的地质特征、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青岗坪花岗岩体的岩浆来源、成岩环境和成岩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碱总量为6.51%~8.67%,碱度率为1.99~3.57,里特曼组合指数为1.94~2.60,铝饱和指数平均值为0.97,属于钙碱性准铝质岩石;轻重稀土含量比值为5.74~11.75,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较大程度的结晶分异;δEu和δCe分别为0.63~1.05、0.79~0.85,具有弱的铕负异常和弱的铈负异常;岩体中大离子亲石元素Th、U及高场强元素Hf相对富集,而大离子亲石元素Ba及高场强元素Nb、Ti相对亏损;青岗坪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为地壳中未经风化作用的火成岩再熔,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多龙矿集区北侧的究浅西铜金矿床与早白垩世究浅西岩体有关,该岩体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斑岩,LA-ICP-MS方法测得石英二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0±1Ma(MSWD=1),属于早白垩世,与扎普-多不杂岩浆弧内的普让(116±2 Ma)、青草山(122±1Ma)、多不扎(121.6±2.0 Ma)以及波龙(119~120 Ma)等岩体侵位时间基本一致。该岩体含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等富铁镁质矿物,无堇青石、白云母等富铝矿物,高SiO2(63.66%~67.12%),高K2O(43.60%~4.65%),总碱(K2O Na2O)含量高(7.94%~8.96%),低Al2O3(1.83%~2.33%),中等CaO含量(2.94%~4.15%)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43)为2.71~3.31,A/CNK值为:0.84~0.93。在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出现了透辉石而未出现刚玉。在ACF图解上,样品落于I型花岗岩范围内,Th、Y与Rb,Pb与SiO2含量正相关,P2O5与SiO2含量负相关,表明究浅西石英二长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均位于羌塘南缘主要早白垩世花岗岩的范围内。球粒陨石配分曲线具有向右倾斜的“海鸥”形特征,轻稀土曲线较陡,重稀土曲线较平缓,具明显的Eu异常,基本无Ce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曲呈像右倾斜的起伏曲线。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Hf、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综合分析认为,究浅西花岗岩为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的背景下,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伊尔施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出露面积约260km2,由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中粗粒正长花岗岩三期侵入体构成。岩体侵入于石炭-二叠系地层,被晚侏罗世火山岩不整合所覆。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26.3±1.4)Ma,表明为晚三叠世花岗岩。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低钙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负异常明显。强不相容元素富集,亏损Ba、Sr、P和Ti。总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向碱性系列过渡的花岗岩,具有后造山花岗岩类(POG)的特征,形成于挤压造山向拉张体制转变阶段的构造环境,暗示该区受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持续到三叠纪。  相似文献   

19.
东安金矿位于松辽盆地北部边缘,早白垩世拉张断陷作用强烈,浅成侵入体和火山机构发育。样品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体高硅、富碱、贫钙和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酸性火山凝灰岩。岩体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等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强烈亏损P、Ti、Nb、Ta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6.81~23.24,有轻微负Eu异常(δEu=0.34~1.02)。岩浆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07.4±2.0 Ma(MSWD=2.0)和178.7±5.1 Ma(MSWD=3.2),分别属于早白垩世和中侏罗世。锆石的原位微区Hf同位素εHf(t)=+2.48~+7.08,176Hf/177Hf比值0.282 762~0.282 85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693~897 Ma。岩浆源区主要为来源于新元古起源于亏损地幔的变质玄武岩类,同时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岩石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中国东北部大陆弧伸展和岩石圈减薄时期。区内浅成低温成矿作用发生在火山机构演化的晚期,成岩成矿受控于统一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0.
柴家沟钼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成矿带中段,本文首次报道了矿区内花岗斑岩的成矿作用,在系统的野外调研基础上,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成因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花岗斑岩具富SiO2(71.46%~74.31%)、富K2O(4.56%~5.64%)、贫CaO(0.83%~1.38%)等特征;K2O/Na2O比值大于1,里特曼指数小于3.3,A/CNK比值小于1.1,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其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明显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a、Ti等高场强元素。综合研究表明,该花岗斑岩呈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为中侏罗世末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早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断续俯冲,区域处于弧后伸展构造背景,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