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一株适用于采油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验室内的摇床发酵,得到优化后培养基为:蔗糖50 g/L,NaNO_3 3.4 g/L,NH_4Cl 1.1 g, KH_2PO_4 2.5 g/L,12H_2O·Na_2HPO_4 30 g/L,7H_2O·MgSO_4 0.8 g/L,脂肽平均产量为4.2 g/L,表面张力可降低至25.15 mN/m;同时,因为在采油工业中,每吨NH_4Cl比每吨NaNO_3的成本低30%左右,所以通过NH_4Cl的加入,减少了NaNO_3的用量,大大降低了发酵成本;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装液量150 mL/250 mL,发酵时间100 h。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生长的营养元素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生长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MgSO_40.8g·L~(-1)、(NH_4)_2HPO_4 16g·L~(-1)、蔗糖25.98g·L~(-1)、酵母浸粉12g·L~(-1),最适发酵初始pH值为5.0,最适通风量为3.0L·min~(-1),在此条件下,菌体量比优化前提高110%。该研究为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整细胞催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克拉维酸生产菌株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K6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氮源对克拉维酸产量的影响,并通过二水平析因实验、快速爬坡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碳源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氮源为大豆蛋白,最佳发酵培养基碳、氮源配方为:甘油18.19 g·L~(-1)、糊精11.22 g·L~(-1)、三油酸甘油酯30.80 g·L~(-1)、大豆蛋白粉40 g·L~(-1)。在此发酵培养基配方下,克拉维酸产量可达5 220 mg·L~(-1),较出发配方提高58.1%。  相似文献   

4.
以餐厨垃圾渗滤液为培养基,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培养条件及其去除餐厨垃圾渗滤液中主要营养成分的优化控制条件。结果表明,当餐厨垃圾渗滤液体积分数在25%~100%范围内时,随餐厨垃圾渗滤液体积分数的增大,Bt生物量增大,Bt菌落形成单位升高,72h达到4.5×107 CFU·mL~(-1),对餐厨垃圾渗滤液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8.8%和52.4%。在餐厨垃圾渗滤液中添加1g·L~(-1) KH_2PO_4和1g·L~(-1) MgSO_4分别作为磷源和硫源,可以促进Bt的生长,72h菌落形成单位达到1.4×108 CFU·mL~(-1)。表明利用餐厨垃圾渗滤液可以高效培养生物农药Bt,是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产抗菌代谢产物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实验菌株,以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制效果及菌体干重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优化铜绿假单胞菌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培养基组分为黄豆粉2.5 g·L~(-1)、大豆蛋白胨10 g·L~(-1)、磷酸氢二钠10 g·L~(-1),优化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初始pH值7、发酵时间96 h。  相似文献   

6.
以海洋放线菌AM8发酵液抑菌物质的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海洋放线菌AM8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最佳培养基为:胰蛋白胨17g·L~(-1),大豆胨3g·L~(-1),蔗糖2.5g·L~(-1),NaCl 5g·L~(-1),K2HPO42.5g·L~(-1),海盐20g·L~(-1);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7,温度28℃,接种量5%,转速200r·min~(-1),发酵时间5d。该抑菌活性物质为中等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一定的热稳定性,在强碱、高温环境下易失活。  相似文献   

7.
海洋放线菌S187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抗补体活性。以抗补体活性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菌株S187产抗补体活性物质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为:可溶性淀粉20 g·L~(-1),大豆粉35 g·L~(-1),(NH_4)_2SO_4 2 g·L~(-1),NaCl 2 g·L~(-1),K_2HPO_4 0.5 g·L~(-1),CaCO_3 5 g·L~(-1),初始pH值7.5,于28℃、220 r·min~(-1)下发酵7 d。在此条件下,菌株S187代谢产物的抗补体活性为69.35%。  相似文献   

8.
以新型卤醇脱卤酶AbHHDH为催化剂,催化拆分外消旋2-溴-1-苯基乙醇生成光学纯的(S)-2-溴-1-苯基乙醇,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缓冲液pH值、缓冲液浓度、催化剂用量、底物浓度以及温度对催化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H_2PO_4-Na_2HPO_4缓冲液pH值为8.0、NaH_2PO_4-Na_2HPO_4缓冲液浓度为200 mmol·L~(-1)、催化剂用量为37.5 g·L~(-1)、底物浓度为20 mmol·L~(-1)、温度为28℃的最优工艺条件下反应15 min,(S)-2-溴-1-苯基乙醇的ee值为100%,收率为35.11%。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6,(6)
[目的]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S6的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对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测定生防菌株FS6对人参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和菌体生长量,来确定其最适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结果]最适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酵母浸粉40 g,Mg SO_4·7H_2O_2 g,甘油10 m L,K_2HPO_42 g,H_2O 1000 m L;最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6%,摇瓶装液量50 m L/250m L,摇床转速160 r/min,初始p H值6.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12 h。[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FS6在最适摇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下,对人参立枯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好,为该菌株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适合海州香薷的组培育苗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海州香薷种苗供应不足的问题,选择大冶铜绿山矿区生长的野生海州香薷为试材,通过外植体选择、激素配比优化、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生根培养等步骤,建立了海州香薷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海州香薷带芽节段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mg·L~(-1) 6-BA+0.5mg·L~(-1) NAA+25g·L~(-1)蔗糖+6.5g·L~(-1)琼脂+3.2mg·L~(-1) CuSO_4,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0.1 mg·L~(-1) NAA+30g·L~(-1)蔗糖+7.0g·L~(-1)琼脂+3.2 mg·L~(-1)CuSO_4,在此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98.3%,不定芽分化率最高可达100%,单个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数平均达7.5个。将不定芽置于MS+0.5 mg·L~(-1) 6-BA+0.1 mg·L~(-1) NAA+30g·L~(-1)蔗糖+7.0g·L~(-1)琼脂+3.2mg·L~(-1) CuSO_4上很容易生根,生根组培苗在装有铜污染土壤的培养盆中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转化法生产睾酮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亚硝基胍(NTG)对主产雄甾-4-烯-3,17-二酮(AD)的菌株YHT-1进行诱变,获得了一株睾酮(TS)产量较高的菌株YHT-103.通过对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获得最佳转化培养基:葡萄糖15 g·L-1,硝酸铵4 g·L-1,MgSO4 0.5 g·L-1,K2HPO4 0.5 g·L-1,植物甾醇 2 g·L-1,Tween80 6 g·L-1,pH值6.5;种子培养时间30 h,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 ℃.在最佳转化条件下,TS转化率最高达46.20%.  相似文献   

12.
优化了用不透明红球菌FMME1-41所产谷氨酸氧化酶(LGOX)转化L-谷氨酸产α-酮戊二酸(α-KG)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6 g/L,大豆蛋白胨2 g/L,(NH_4)_2SO_4 0.8 g/L,葡萄糖25 g/L,KH_2PO_4 3 g/L,MgSO_4 0.6 g/L,MnSO_4 0.3g/L,L-谷氨酸2.5 g/L,在其中发酵30 h,LGOX酶活达6.12 U/mL;在7.5 L发酵罐中优化发酵放大和补料策略,发酵40 h后LGOX酶活达21.5 U/mL;在2 L发酵罐中转化L-谷氨酸生产α-KG,产量达92.0 g/L,摩尔转化率为92.6%,生产强度为9.2 g/(L·h).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降低L-丙氨酸的生产成本,以大肠杆菌JH-B22为发酵菌株,以玉米浆为氮源、葡萄糖结晶废糖液为碳源进行L-丙氨酸的发酵。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添加量为20g·L~(-1)较为适宜。在玉米浆发酵培养基中进行L-丙氨酸的发酵,L-丙氨酸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为54.30g·L~(-1)和90.5%;其L-丙氨酸产量略低于无机盐发酵培养基的56.12g·L~(-1)和LB发酵培养基的56.48g·L~(-1),但玉米浆发酵培养基具有配制更简单、无需额外添加无机盐或者成本较高的酵母粉等优点,可作为L-丙氨酸发酵生产的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进行腈水合酶产酶条件的优化,对产酶影响较大的三个组分酵母膏、尿素和味精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进6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培养基配比,在此基础上研究pH对发酵产酶及酶促反应的影响,确定最适的pH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酶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尿素,最佳的培养基配比为酵母膏12g/L,味精4.4g/L,尿素16g/L;通过流加NaOH和调节磷酸盐配比控制发酵过程pH在7.0左右,可以显著提高腈水合酶的产量;K_2HPO_4·3H_2O添加量4.0g/L,KH_2PO_41.0g/L条件下所得的腈水合酶,在多批次酶促反应试验中更稳定,实际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甲基绿与琥乙红霉素于50℃在pH值7.8的Na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中反应30min,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琥乙红霉素在550~670nm几乎无吸收,而甲基绿有明显吸收,甲基绿与琥乙红霉素形成的络合物在633nm附近吸光度明显降低。基于此建立了测定琥乙红霉素含量的分光光度法。琥乙红霉素浓度在0.9~150μg·m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的检出限为0.19μg·mL~(-1),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4.77×10~(4 )L·mol~(-1)·cm~(-1)。利用本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时,加标回收率在98.6%~10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为2.2%。  相似文献   

16.
对9种常见钠盐(NaCl、NaNO_3、Na_2CO_3、NaHCO_3、Na_2SO_4、Na_3PO_4、Na_2HPO_4、NaH_2PO_4、CH_3COONa)进行电渗透脱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压力为15 kPa,电压为16 V/cm,污泥厚度为0.5 cm,在使得污泥含水率降至60%的前提下,添加1 g/kg WS(湿污泥重量)的Na_2HPO_4所需的电渗透脱水时间和脱水能耗为最低。  相似文献   

17.
灵芝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灵芝的摇床深层培养条件及反应器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玉米浆0.3%、豆饼粉1.0%、糖蜜0.6%、KH2PO4·3H2O 0.15%、MgSO4·7H2O 0.075%、三十烷醇1×10-6,初始pH值5.5~6.0.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种龄72~96 h、接种量5%、装液量50 mL、摇床转速150 r·min-1、温度28℃、初始pH值5.5~6.0.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28℃、搅拌转速150~200 r·min-1、装液量5 L、通风量3~5 L·min-1、初始pH值5.5.发酵工艺经优化后,菌丝体干重可达15.1 g·L-1、胞外粗多糖浓度达780 mg·L-1,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15.3%和18.8%.  相似文献   

18.
以大庆朝阳沟低渗透油田88-122井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内源微生物群落及地层水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析;以菌体浓度和表面张力为考核指标,获得了内源微生物激活剂配方;并分析了油藏内源微生物激活后的产物成分及群落变化。结果表明,低渗透内源微生物激活剂配方为:糖蜜6.0 g·L~(-1)、NaNO_3 9.0 g·L~(-1)、(NH_4)_2HPO_4 1.67 g·L~(-1)、FeSO_4·7H_2O 0.02 g·L~(-1)、MgSO_4 0.1 g·L~(-1)、MnSO_4·H_2O 0.000 5 g·L~(-1),培养时间为4 d,激活后菌体浓度达到1.2×10~9 CFU·mL~(-1),表面张力可降至45.75 mN·m~(-1);激活后内源微生物所产生物气主要为CO_2和H_2,为产甲烷菌提供了充足的底物;挥发性脂肪酸以乙酸含量最高,达1 078.38 mg·L~(-1)。该激活剂不但能激活地层水中的采油功能菌群,而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表面张力,同时,抑制了有害菌群的生长,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克雷伯杆菌生产1,3-丙二醇关键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了克雷伯杆菌生产1,3-丙二醇关键酶(甘油脱氢酶、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甘油脱水酶)的发酵条件。研究各种碳源、无机氮源、有机氮源及无机盐对产酶的影响,应用均匀设计、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为(gL-1):甘油30、KCl 1.6、NH4Cl 6.7、CaCl2 0.28、酵母浸膏2.8。在温度37C、初始pH 7.0、摇床转速200rmin-1和接种量5%条件下,发酵24h,无细胞抽提液中甘油脱氢酶、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和甘油脱水酶活力(U·mg-1)分别为9.16、18.72、0.48,发酵34h,发酵液中1,3-丙二醇(1,3-PD)最大浓度为7.96gL-1。代谢过程中关键酶酶活与1,3-PD峰值出现时间不一致,且提早于1,3-PD峰值的出现。此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去除了多种微量元素,克雷伯杆菌生产1,3-丙二醇关键酶可以在微氧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不动杆菌生物合成新型羧酸酯酶的摇瓶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产(R)-烯丙醇酮乙酸酯对映选择性水解酶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CGMCC0789)摇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培养基最佳组成为(g?L?1):蔗糖8.5,吐温-801.5,黄豆饼粉20.0,(NH4)2SO42.0,K2HPO42.0,NaCl1.0,MgSO4·7H2O0.2;优化后酯酶产量提高了8.3倍(由46增至427U?L?1)。添加吐温-80可以诱导酶的合成。摇瓶培养最佳条件为:装液量15%,发酵起始pH8.0,接种量6%,发酵温度30℃。考察了细胞生长及产酶的时间进程,最佳培养时间为3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